正統十四年,七月。
瓦剌大軍突然南下,偷襲大明邊境。
邊境軍隊毫無準備,戰敗消息頻頻傳到京師。
朝會上。
「瓦剌騎兵兵分四路,從四個方向偷襲大明邊境。
第一路攻擊遼東,第二路攻擊甘肅,第三路攻擊宣府,第四路也先親自統領進攻大同。
邊境岌岌可危,請陛下儘快發兵救援。」
官員匯報完軍情,默默退下等待朱祁鎮決斷。
「這可如何是好!」
朱祁鎮心中慌亂不已,急忙求助最信任的王振。
王振比朱祁鎮還急。
他老家是蔚州,這些年來搜刮的財寶,大部分送回了老家購置產業。
而蔚州靠近大同,是瓦剌主攻方向,要是瓦剌攻破大同,蔚州肯定也要失守。
到時候他的產業就完了。
王振義正辭嚴開口:「陛下,一個個小的瓦剌,竟敢觸犯大明天威,陛下何不御駕親征?」
話音剛落,兵部尚書鄺埜立時出列委婉勸阻:
「區區瓦剌,何須陛下御駕親征,武將出征即可。」
于謙沒那麼多彎彎繞,直言不諱:
「瓦剌大軍來勢洶洶,陛下沒有戰爭經驗,戰爭一著不慎滿盤皆輸,請陛下三思。」
朱祁鎮才二十出頭,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聽到于謙貶低自己,心中很不高興。
王振湊到朱祁鎮耳邊,趁機煽風點火:
「先帝親征兀良哈大獲全勝,太宗五次北伐皆獲成功,太祖滅元建明戰功赫赫。
陛下繼承歷代皇帝血脈,英明神武,只需出現在戰場,就能嚇得也先抱頭鼠竄。
這些文臣是怕你大獲全勝,他們撈不到功勞。」
聽完王振的話,朱祁鎮備受鼓舞。
頓時感覺有祖爺爺、太爺爺以及老爹光環加持。
小小瓦剌算個屁!
朱祁鎮拍案站起來,慷慨激昂地表示決心:
「一個小小的瓦剌,也敢觸發大明天威,列祖列宗能做到的事,朕一樣可以做到。
等朕御駕親征,也先就知道何為王者之師!」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皆驚。
你何德何能,敢和你祖爺爺、太爺爺他們並論。
于謙是個直腸子,不吐不快:「陛下,太祖他……」
「慎言。」
鄺埜抓住于謙袖子,把于謙拉到身後。
隨即拱手請戰:「陛下執意御駕親征,臣作為兵部尚書請求隨軍出征,請陛下准許。」
見鄺埜沒有反對親征,還主動請戰,朱祁鎮心情大好,同意鄺埜隨軍出征請求。
接下來,武將紛紛請戰。
這在朱祁鎮看來,是主動追隨他建功立業表現。
實際上,武將們是怕朱祁鎮玩崩了,不得不請戰。
一場朝會圓滿結束。
朱祁鎮心滿意足回宮準備出征。
大臣們唉聲嘆氣,久久不願離去。
于謙憤憤不平:「尚書大人當時不該攔著我。」
鄺埜搖頭嘆息:
「你啊,有大才,就是性格太耿直。御駕親征,凶多吉少,我職責所在不得不去。
我走之後,如有意外,京師就託付給你了。」
話說完,潸然淚下。
于謙也有些動情,紅著眼睛拱手躬身下拜:
「請大人放心,于謙早已以身許國,國在則于謙在,粉身碎骨在所不惜。」
「廷益高義。」
鄺埜拱手回拜。
……
一晃幾天過去。
朱祁鎮將組織軍隊任務交給王振。
王振匆匆組織二十萬大軍,對外號稱五十萬,從北京誓師出發,揚言「不破瓦剌誓不還」。
于謙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兵法有雲,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王振倒好,糧草未動,先把兵馬帶走了。
糧草補給跟不上,戰爭還沒打就已經輸了。
奈何大軍已經處在,于謙追上去來不及,只能寫了一封信,快馬加鞭送給鄺埜。
信中闡述了于謙的擔憂。
鄺埜求見朱祁鎮,問他為什麼不等糧草齊備再走。
朱祁鎮不知兵,把難題推給王振。
可王振也不知兵啊。
於是開始鬼扯:
「大明二十萬精銳出征,也先只有兩萬人,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也先。」
朱祁鎮深以為然,誇獎王振真懂兵法。
鄺埜苦勸無果。
二十萬大軍繼續上路。
沒過多久,天降大雨,道路泥濘不堪,行軍困難。
八月初,軍隊抵達大同。
各路敗報頻傳。
「瓦剌大軍打進長城了!」
「洋河的明軍全軍覆沒!!」
「……」
朱祁鎮聽到消息,一下慌了神。
王振立馬提議:「現在撤回北京還來得及。」
武將們極力勸阻。
哪有剛到前線就撤退的?
鬧著玩呢!
朱祁鎮不聽武將勸阻,強行通過王振提議。
武將們一番合計,決定向南方撤退,經紫荊關回北京。
於是大軍來不及休整,按照這條路線撤退。
撤退路線要經過蔚州。
王振一想,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建議朱祁鎮先到蔚州暫避風頭,到他家做客。
朱祁鎮又同意了。
大軍撤到一半,突然臨時改道向蔚州前進。
文臣武將無可奈何。
……
與此同時。
京城太廟之中。
幾個太監正在打掃。
太常寺卿跪地禱告,按照慣例為軍隊祈福。
太廟供奉著大明曆代皇帝牌位,牆上掛著畫像。
從左到右依次是朱元璋、朱棣、朱高熾、朱瞻基。
太常寺卿依次跪拜。
剛拜完朱元璋畫像,畫像的眼睛動了一下。
「眼花了嗎?」
太常寺卿揉了揉眼睛,仔細盯著畫像。
然後,他看到畫像上坐著的朱元璋突然站起來。
不僅站起來,還走了出來。
一個活靈活現,有血有肉的朱元璋站在太廟中。
「鬼啊!」
太常寺卿驚恐大喊,連滾帶爬跑出太廟。
太監們跑得更快。
「這裡是哪?」
朱元璋有些迷糊。
「這裡是六十年後的大明。」
旁邊出現一個旋渦,劉循走了出來。
旋渦隨之消失。
「不信你看。」
劉循指了指牆上畫像。
第一張因為朱元璋走出來,上面一片空白;第二張化成灰,朱元璋都認得出來。
「朱棣!」
朱元璋咬牙切齒。
親眼看到朱棣畫像掛在太廟,緊隨自己後面,事實勝於雄辯,除非這是假象。
但朱元璋對劉循深信不疑。
劉循嘴角一揚,「有什麼感想?」
朱元璋回答:「還是打得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