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第14章 新政引發的爭議與驚喜

第14章 新政引發的爭議與驚喜

2024-12-15 19:31:03 作者: 哈李路亞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此三種作物若是屬實,實在是我大唐之祥瑞啊!」

  房玄齡微微拱手,他那身莊重的朝服隨著動作輕輕擺動。

  他的聲音在靜謐的朝堂中響起,帶著一絲對未來的期待。

  朝堂上的氣氛因他這一句話微微波動,周圍的大臣們也紛紛點頭,交頭接耳地議論起來,聲音在空曠的大殿中嗡嗡作響,

  李承乾端坐在龍椅之上,雙眸深邃如淵,令大臣們難以捉摸。

  他看了房玄齡一眼,眼神平靜而威嚴。

  「房相,天底下哪來的祥瑞,無非事在人為。」

  李承乾的聲音低沉有力,在朝堂的每一個角落迴響。

  李承乾話語讓大臣們面面相覷,不少人低頭沉思,揣摩著陛下的深意。

  陛下這是何意?

  難道不看重這祥瑞之事?

  看來這位陛下只喜歡實際的,不喜歡一些虛無縹緲之說。

  「齊先生,探查全國地區煤礦,建立礦場,招募百姓挖礦,待遇因地制宜。」

  李承乾微微側身,目光射向齊先生。齊先生感受到李承乾的目光,趕忙出列,微微拱手道。

  「是,陛下!」

  他的聲音沉穩,神色莊重。

  房玄齡剛剛誇讚完李承乾,聽到這句話,他先是瞪大了眼睛,眼中滿是驚愕。

  煤礦之事,先帝時就因多有禍事而封禁,陛下如今為何要重啟?

  而且還要大規模開展,這其中風險太大了,陛下的大膽與先帝的謹慎相比,真不知是福是禍。

  隨後他眉頭緊緊地皺在一起,額頭上的皺紋更深了幾分,像是一道道溝壑,將他的憂慮刻在臉上。

  他那聰慧的頭腦此刻如陷入泥沼,怎麼也想不明白陛下此舉的意圖。

  若是老杜還在就好了!房玄齡心中微微嘆息。

  「陛下!老臣有疑惑!」

  房玄齡終於忍不住,向前邁出一步,他的官靴在光潔的地面上發出輕微的聲響。

  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困惑與擔憂,目光緊緊地盯著李承乾。

  他知道自己作為臣子的責任,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可能對國家不利的決策實施,即便可能會冒犯龍顏。

  「房相請說吧。」

  李承乾的語氣溫和的回應道。

  「陛下!」

  「陛下可知煤炭燃燒有毒之說?」

  房玄齡緩緩抬起頭,神色凝重地說道。他的目光掃過朝堂上的大臣們,聲音沉穩而緩慢,每一個字都清晰地傳入眾人耳中。

  「歷朝歷代,每至寒冬,因使用煤炭取暖而喪失性命的百姓數不勝數。」

  「光是我朝,在貞觀三年、五年,長安就發生了兩起因煤炭引發的特大命案,一起造成了八十三人殞命,一起更是導致一百一十二人喪生。」

  「那時,城中哀嚎遍野,家家披麻戴孝,其景慘不忍睹。」

  「先帝痛心疾首,特此下令,長安城內自此禁煤。」

  「可即便如此,仍有大量窮苦百姓,難耐酷寒,屢屢偷用煤炭,以致全家喪命,此等慘事屢禁不止。」


  「敢問陛下,在全國各地勘探煤礦,還要鼓舞百姓挖煤,發放薪酬,此項舉措不光耗費海量人力物力,所得也不過是些煤炭,這對我大唐有何益處?」

  「老臣實在不解,還望陛下解惑。」

  房玄齡一邊說著,一邊搖頭嘆息。

  他的聲音在朝堂中迴蕩,大臣們都陷入了沉思,有的面露不忍,心中想著百姓之苦,實乃不忍再添禍事。

  有的則眉頭緊鎖,不知陛下有何良策應對煤炭之毒。

  李承乾緩緩站起身來,一甩衣袖。

  他向前走了兩步,目光看著房玄齡。

  「房相,你是想說朕勞民傷財嗎?」

  「朕既下達此令,自是有應對之法。」

  「還請房相放心。」

  「朕豈會不知煤炭有毒?」

  「朕已命專人研究解決之法,定能讓煤炭安全使用,為百姓驅寒。」

  「朕所謀者,是為大唐之長遠。」

  聽到李承乾的話。

  大臣仍心存疑慮,在信任與懷疑之間搖擺。

  聽到李承乾這麼說,房玄齡一愣,拱手開口道。

  「老臣明白了。」

  不管李承乾說的是不是真的,只要那三種糧食在,就足夠青史留名了。

  但自己不理解,就要問清楚,這可是關於百姓的民生大事,他房玄齡身為一朝宰執,豈能糊裡糊塗辦事?

  李承乾看了房玄齡一眼,微微擺手。

  「房相無礙,朕知你們好奇,但朕在咸陽,同時也有許多機密之事,如同紅薯,玉米,土豆一般,還不好暴露出來。」

  李承乾的目光似有深意。

  房玄齡也是若有所思。

  「謝陛下!」

  房玄齡退回自己的位置。

  「正好下一件事是需要房相你來安排的。」

  李承乾重新坐回龍椅,他的目光再次落在房玄齡身上,眼神中帶著一絲期許。

  「朕要丈量全國土地,統計全國人口。」

  李承乾的聲音再次在朝堂上響起,如同敲響了一記震撼人心的重鼓。

  大臣們聽到這話,不禁倒吸一口涼氣,朝堂上再次陷入一片死寂。

  大臣們心中各有想法。

  這可是個大工程,涉及各方利益,怕是要掀起一場風波,可比之前的煤礦之事還要複雜得多。

  如此大規模行動,朝廷人力物力能否支撐得住?

  這與之前的一些小範圍政令實施相比,難度不可同日而語。

  房玄齡皺了皺眉頭,眼中閃過一絲憂慮。

  他微微抬頭,看向李承乾,嘴唇動了動,似乎想說些什麼,卻又猶豫了。

  「陛下想要丈量全國土地,統計全國人口,可是包括世家以及官員名下的土地,以及他們承包的佃農?」

  房玄齡小心翼翼地問道,他的聲音很低,在安靜的朝堂中卻清晰可聞。

  他知道這個問題的敏感性,一旦涉及世家和官員的利益,必將引起軒然大波,這與一些無關痛癢的問題相比,嚴重性不言而喻。


  他的目光在朝堂上掃視了一圈,看到不少官員的臉色變得緊張起來。

  大臣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緊張地等待陛下的回答。

  「自是如此。」

  李承乾語氣堅定,眼神中透著一種破釜沉舟的決心。

  他直視著房玄齡的眼睛,沒有絲毫退縮之意。

  大臣們心中一震,知道此事已無轉圜餘地,之前陛下就已經與世家撕破臉皮了。

  「陛下,如此怕是不好開展,那些世家和地方官員勢力龐大,定會反抗朝廷政令。」

  「陽奉陰違不說,光是朝廷所耗費的人力物力,都將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房玄齡苦口婆心地勸阻道,他的眼神中滿是擔憂,額頭上的皺紋更深了。

  他向前走了幾步,向李承乾躬身行禮。

  「陛下又要開礦,又要丈量土地、統計人口,朝廷的錢怕是遠遠不夠啊。」

  大臣們紛紛點頭,覺得房玄齡所言極是。

  魏徵此時也站了出來,他神色嚴肅,身著紅色朝服,更顯剛正不阿。

  他目光中透著一種忠誠與耿直,看向李承乾。

  陛下雖有雄心,但切不可衝動行事,我必須進諫!

  「陛下,有三種紅薯土豆玉米在,陛下哪怕與世家撕破臉皮,也可徐徐圖之。」

  「待三五年後,國庫充盈,到時候再行改革也不遲。」

  「隋煬帝之時,就是因為隋煬帝好大喜功,一次性要做的事情太多,導致隋朝國庫空虛,百姓苦不堪言,最終天下大亂。」

  「陛下乃是聖主,是萬萬不可重蹈隋煬帝覆轍啊。」

  魏徵言辭懇切。

  他希望李承乾能慎重考慮,不要因一時衝動而給大唐帶來災難。

  陛下心意已決,這些事情勢在必行,可國庫的現狀擺在那裡,戶部必然會強烈反對。

  他作為臣子,有責任讓李承乾知道其中的利害關係。

  畢竟治大國如烹小鮮,想要一蹴而就推行所有政令,是根本行不通的。

  大臣們暗自贊同魏徵的話,覺得他說得句句有理,陛下還是太年輕了。

  年輕官員則一個個眼中神采飛揚,完全信任李承乾的任何政令。

  咸陽城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朕當然知道,可朕什麼時候說過,這些錢要從國庫里出?」

  李承乾反問道,他的嘴角微微上揚,似有深意地看著群臣。

  眼神中透著一種自信與從容,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大臣們心中疑惑,不知陛下葫蘆里賣的什麼藥。

  「陛下不從國庫里出錢,那這錢從哪裡來?」

  房玄齡一臉疑惑,他實在是理解不了李承乾的意思,眼中滿是迷茫。

  他在朝堂多年,從未聽說過有其他的資金來源可以支撐如此龐大的計劃。

  他皺著眉頭,看向其他大臣,希望能從他們那裡得到答案,卻只看到同樣困惑的眼神。

  而那些年輕人眼中,卻全都是自信。


  老臣們都在猜測,難道陛下有什麼秘密財源?

  「這錢自然是由朕的內帑里出。」

  李承乾平靜地說道。

  「朕之私庫,財富充盈,足以支持這些舉措。」

  「朕不會動用國庫里的錢,以免影響國家正常運轉。」

  「長安以後作為和咸陽一樣的試點,有關條例各位臣工下朝以後可以詢問齊太師。」

  大臣們聽到這話,心中大為震驚,沒想到陛下竟願意動用自己的私庫,而且陛下的私庫竟然比國庫還富裕?

  他哪來的錢?咸陽城有這麼多錢嗎?

  說到這,李承乾看了一眼齊先生,齊先生似乎是很滿意齊太師這個稱呼,臉上洋溢著喜悅之色,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

  他知道這是陛下對他的信任,他定當不辱使命,與其他人不同,齊先生可是知道所有情況的。

  他挺直了腰杆,向李承乾微微行禮。

  「朕先給你們透露一下,以後長安官員的俸祿將不再分發職田,所有職田全部上繳國庫,改為皇莊。」

  李承乾的話一出口,朝堂上頓時像炸開了鍋。

  老臣們開始交頭接耳,議論紛紛,聲音嘈雜如菜市場。

  年輕的官員們則是完全不為所動,這些政策咸陽城早就開始實施了。

  有的官員臉色變得十分難看。

  這職田乃事朝廷所賜,自己從不貪污,全家收入來源一半皆在此處,怎能說收就收?

  收了之後該怎麼養得起家裡人?

  有的則是滿臉驚愕,似乎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

  陛下這是要大動干戈啊,不知後續會如何,這和以往的小調整可完全不一樣。」

  還有的在竊竊私語,猜測著陛下此舉的目的。

  難道陛下有更好的安排?

  朝堂上的氣氛瞬間變得緊張而混亂,大臣們的情緒一波接著一波,上下起伏。

  大部分官員們臉色變得鐵青,他們怎麼也沒想到陛下會有這樣的決定。

  自家的田地那可是家裡的根基,就這樣上繳國庫,他們心中如同被刀割一般疼痛。

  比起那些世家,他們對土地的依賴更深。

  就連一向沉穩的房玄齡,臉色也變得有些不自然。

  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既有對自家田地的不舍,又有對陛下決策的無奈。

  陛下此舉雖不知為何,但看來是勢在必行,只希望不要引起太大的動盪,這和我原本期望的平穩發展有了衝突。

  但李承乾很快就畫風一轉,他抬起手,示意群臣安靜。

  朝堂上的嘈雜聲漸漸小了下去,大臣們的目光再次集中到他身上。

  「朕知道諸位,都是大唐的棟樑之才,也都是清廉做事的好官,自然不會虧待諸位。」

  「朕絕不會白白讓你們將家中的田地上交。」

  李承乾大聲說道。

  「田地上交後,長安官員的田地補償比咸陽官員高一等,每畝田地補償糧食十石。」


  @往後每年每畝田補償一石糧食。所有長安城內宗室、官員,日後不得擁有自己的私人田,每人每年的俸祿翻一倍。」

  聽到李承乾的話,群臣先是一愣,隨後臉上都露出了驚喜之色。

  每畝田補償十石糧食,往後每年還有一石糧食的補貼,

  這意味著朝廷一次性補償了整整十年的糧食啊!

  而且今後每年的俸祿還直接翻了個倍,這等好事,簡直是做夢都想不到。

  大臣們的眼神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剛剛的憤怒和不滿瞬間煙消雲散,就像烏雲被陽光碟機散。

  他們開始在心中盤算著自己能得到多少好處。

  如此一來,我家的收入不僅沒減少,反而增加了,陛下聖明啊!

  有的則暗自慶幸。

  還好陛下有此補償,不然這次可就虧大了。

  大臣們的議論聲再次響起,不過這次的聲音中充滿了興奮和期待。

  原本官員們家中的職田每年都需要僱傭農戶來耕種。

  一畝田一年能有一石收成就算是豐收年了,可實際上大多數年份產量都不足一石。

  因為還要給僱農支付工錢,繳納賦稅。

  一年到頭忙下來,不僅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心血,真正到手的收益並沒有多少。

  但現在朝廷一次性補償如此之多的糧食,每年的俸祿還翻倍,這可真是天大的好事。

  房玄齡作為一品宰相,心中也在默默計算自己的俸祿變化。

  他深知這對自己和整個家族意味著什麼。一品官員分了一頃地,也就是整整一百畝。

  每畝田補貼十石糧食,這裡就是整整一千石糧食了。

  以後每年還能補償一百石。每年的祿米原本是五百石,翻個倍就是一千石。

  月俸一萬二千文,翻倍之後便是兩萬四千文……

  想到這,房玄齡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這等優厚的俸祿,真是前所未聞。

  哪怕自己一生清正廉潔,不貪一分一毫,也足夠家人過上富足的生活了。

  若是在自己有生之年能看到家族如此繁榮,也算是對得起祖宗了。

  若是在這樣的條件下還敢貪污腐敗,那真是天理難容,自己都無顏面對陛下的仁德了。

  他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看向李承乾的眼神中多了幾分感激。

  「朕給予的待遇豐厚,希望各位臣工能夠不負朕之心意。」

  「高薪養廉,若是日後還有貪污之事發生,休怪朕不留情面。」

  「吾等謹遵陛下聖意!」

  「今日早朝大致情況就這些,以後早朝不必日日都開,定為七天一次。」

  李承乾宣布道,他的聲音中透著一種疲憊。

  畢竟這些決策的做出也耗費了他不少心力。

  他微微靠在龍椅上,揉了揉太陽穴。

  這些決策雖艱難,但為了大唐的長治久安,必須實施。

  「各地方若有奏報,直接呈給三省批閱,批閱過後放到朕的御案上便是。」


  「如地方遭遇重大天災,加急奏章一律直呈給朕,無需通報。」

  李承乾有條不紊地安排著政務,他知道這些細節關乎國家的穩定和百姓的安危。

  他的眼神變得嚴肅起來,坐直了身子,心中下定決心要把國家治理好。

  「平日裡任何政令,朕都會通過齊太師通知文武百官,各位只需要各司其職,把朕的政令推行下去即可。」

  李承乾目光掃視著朝堂上的群臣。

  「今日早朝就到這,希望七天後的早朝,朕可以看見各位臣工把朕這次早朝安排的事宜全部完成。」

  李承乾便起身準備離開朝堂。

  「對了,房相,先帝喪事以及入昭陵事情你擬個章程,呈給我,一切從簡,朕的登基大典也是如此,一切從簡。」

  說完他便匆匆離開了。

  留下一群或沉思或興奮的臣子。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