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吃飯時,考卷已彌封好送入東閣,由讀卷官們讀完,選出前十卷,再進獻天子做最終名次裁決。
能任讀卷官者,均是朝中重臣。
即便位高權重,他們對考卷也不敢輕慢相待,可見殿試之重。
首輔李慶芳為執事官,其餘三位閣老與六部、翰林院、督察院、鴻臚寺、通政司正官十三人為讀卷官,另有錦衣衛指揮使為監臨官。
每人分得二三十份考卷,讀完點評後傳於下一讀卷官,直到所有考卷在每人手上輪一遍,共同選出十份考卷進獻天子。
讀卷官每看完一卷,依照文章好壞留下「圈」、「點」、「豎」、「叉」的評價。
「圈」為此篇文章極好,「點」為尚可,「豎」為差,「叉」為極差。
待讀卷完成,依照圈數多少選出前十文章。若兩人圈數想通,便再比點。
眾讀卷官皆為朝中重臣,自是會維持面子情,通常若第一人畫了圈,第二人便是不喜此文章,也會畫點,而不會是豎與叉。
因而,考生的考卷第一個落在誰手中便極為重要。
沈逾白的文章便落在首輔李慶芳手上。
李慶芳為官一貫強勢,文章一入手便知此乃大名鼎鼎的「沈五元」的考卷。
文章淳厚,論策實用,引典極佳,整篇文章已有大家之風,實在難得。
能在殿試寫出此等文章,也不怪此子年紀輕輕便能連中五元。
通常如此有才之人,多傲氣剛正,此子卻文字練達,絲毫不像春風得意的少年郎,倒像是官場沉浮多年的老臣子一般,實在難得。
可惜,此人乃是劉秉卿的門生。
一旦他入了三甲,劉門必如虎添翼。
李慶芳思慮片刻,用硃筆畫了點。
卷子第二個傳到劉秉卿劉閣老手中,待看完文章,又見李慶芳畫的點,心中一聲冷哼,用硃筆畫了圈。
通政司王翰池看到考卷上李慶芳的點與劉秉卿的圈,眼皮便是一跳。
首輔已然畫了點,三輔竟一絲情面也不留,直接便鬥起來了。
王翰池壓住跳得厲害的眼皮,再看文章,瞬間便瞭然。
原是大名鼎鼎的「沈五元」,也難怪三輔會為了他與首輔對上。
他若畫了圈,便得罪了首輔。
可此子在殿試公然與聖上討論「饅頭滋味」,便是在聖上面前露了臉,若沒此子文章,聖上或許會問一句。
屆時,若讓天子瞧見他將此等文章判為點,會否疑心他已站隊李慶芳?
王翰池思索再三,終究還是畫了圈。
鴻臚寺鄒元正看到卷角便是心頭一跳,再看文章,恨不能立刻給個大大的「叉」。
此子竟敢在大殿上向天子告鴻臚寺狀,實在讓他在天子與眾大臣中落了臉。
不過此文章已有兩個圈,若他打叉,實在顯得他心胸狹窄。
鄒元正心不甘情不願地畫了點。
翰林院胡盛只看了文章,便公正地畫了圈。
文章落入次輔於達手中,於達便是一頓。
難得劉秉卿這老傢伙硬氣了一回,竟與李慶芳對上了,他必要幫一把。
次輔於達畫上圈。
至此,首輔、次輔、三輔均表態,後續已無關文章好壞,而是派系之爭。
縱使李慶芳再如何強勢,也無法以以一敵二。
看到沈逾白的考卷排在第三,李慶芳陰晴不定。
此時大局已定,縱使他身為首輔也無法將入了三甲的卷子壓下。
待到第二日傍晚,熬了一天一夜的眾大臣終於將卷子盡數閱完,填完榜後,便要去向天子進卷。
乾清宮內燭火通明,眾讀卷官在天子面前跪成兩排。
天元帝對內侍官道:「劉閣老年事已高,又為選才如此操勞,快賜座!」
立刻有內侍官端來椅子,劉閣老也不推辭,端端正正坐下。
熬了兩天一夜,他也著實有些扛不住。
卷子是按排名擺放,天元帝先看完第一第二的卷子,不辨喜怒。
待看到沈逾白文章時,目光便落在那些圈圈叉叉上,旋即又移到文章上。
天元帝是看過沈逾白的文章開篇的,再看下面的圈圈點點便都瞭然了。
這位沈五元倒是厲害,還未入朝,已能攪動三位閣老間的爭鬥。
待看完文章,天元帝卻久久不語。
「國之強在於民,民之富在於糧……」
想要改善民生,需保證百姓人人有田地耕種,糧種產量也需極高,如此方可讓百姓安居,國富民強。
天元帝在殿試看到沈逾白寫此開篇時,只以為他不通國事,以聖人言誇誇其談,今日看來,他竟是直至核心。
田地多被鄉紳士族兼併,百姓可耕種田地越來越少,如何能保證人人有田地可耕種?
只能改革田地之策。
文章雖為明寫,天元帝卻已讀出其中意味。
若點明了,此文章必到不了他手中。
天元帝眉目舒展。
「沈五元」果然不負盛名,竟能殺出一眾文官的重圍,暗合他出此題的心意。
他所料不差,「沈五元」只通過題目便能知曉主考官的喜好,還能給出切實之策。
以農事為掩,也可徐徐圖之,如此甚好。
甚好!
待十卷讀完,天元帝道:「民富則國強,若民生疾苦,國如何為國。此卷所言詳實,對策可行,實該第一甲第一名。」
硃筆落下,便有內侍官捧來大印,天元帝接過,重重印下。
……
第三日便是傳臚大典,三百名貢士穿著進士服立於午門外。
作為會元,沈逾白依舊立於眾貢士之前。
清晨水霧縈繞,日出東方,羞紅了半邊雲。
午門大開,文武百官從左側門入宮,權貴從右側門入宮。
禮部官員領著一眾貢士到皇極殿廣場靜候,傳臚官們等距離列於各台階之上,靜待傳唱。
天子登殿。
鳴鞭,樂起。
傳臚大典開始。
新晉進士對天子行叩拜禮。
禮部尚書姜永平捧著金榜從殿內走出,立于丹陛上,高聲宣讀:「天元五年四月二十九日,策試天下貢士,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此刻,皇極殿廣場靜默無聲,立於其中的進士們均是屏住呼吸,便是沈逾白也扣緊衣袖,難以保持一貫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