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安爐設鼎,青牛易走脫
話表姜緣同太白金星駕雲離了兜率宮,往靈霄寶殿去,路途所見『一宮宮脊吞金穩獸,一殿殿柱列玉麒鱗』」,琳琅滿目。
太白金星駕雲張望,問道:「真人,天界如何?」
姜緣緊隨其後,笑道:「自是萬般神異,言語道不盡也。「
太白金星道:「昔年玉帝相召,請你為真君,你怎地不入天界?若入天界,你有品有祿,有督兵之權,自是威風。」
姜緣道:「星君,我道淺薄,不足上天。「
太白金星笑道:「你道淺薄,怎有道深者。真人,往前便至,且隨我來。」
老星說罷,按落雲頭。
姜緣緊隨其後,不敢有誤。行至靈霄寶殿外,聽得金鐘撞動,天鼓鳴響,抬頭細看,但見那前『金釘攢玉戶,彩鳳舞朱門』,又見前有條復道迴廊,處處玲瓏剔透,再往前些有上面有個紫巍巍,明幌幌的大金葫蘆頂,天丁力士把守各處,雄起起,氣昂昂,震鑷四方。
太白金星上前說道:「那前的,此乃下界廣心真人是也。玉帝特詔相見,將路放開,請真人入內。」
那天丁力士聞說,俱是相拜,遂將路放開,請真人行入。
太白金星說道:「廣心真人,隨我來。」
姜緣稱謝,說道:「是。」
太白金星同姜緣行入靈霄寶殿內。
入內姜緣目不斜視,行得大禮參拜,不敢失禮。
太白金星上前奏道:「臣領聖旨,請真人前來,今真人已至。」
玉帝垂簾道:「此方真人也?」
姜緣躬身道:「奏陛下,下界太乙散數廣心在此。」
玉帝道:「朕早聞你名,前有日猴精在下界作亂,十萬天兵奈不得,觀世音菩薩向朕舉你,果使你擒拿那猴精,那時你不曾上天,故見不得你,今方見你,果是有道仙真。」
姜緣道:「當不得陛下這般稱讚。」
玉帝道:「昔時朕遣天仙,以請真人。那時真人一心修行為由,朕將真人之位留存,以待真人歸位,今時真人上天界,與老君修行,可已功成歸位?「
姜緣拜禮道:「不敢欺瞞陛下,小仙本領低微,今尚未功成,實不敢竊據真君之位,只待來日功成,再於陛下殿前聽用。」
玉帝道:「真人何時功成?」
姜緣道:「不敢言說,恐君前妄言。」
玉帝聞說,笑道:「我聞那妖猴乃真人師弟也,此事然否?」
姜緣答道:「然也。悟空因心猿不定,使家師逐離師門。小仙與其確有同門之誼。」
玉帝道:「昔時,朕見其心猿不定,意馬無韁,念其修行不易,感其天地生成,許其弼馬溫,
望其降伏心猿意馬,早日成得真門道,未想其以朕示弱,變本加厲。今時見真人之謙虛,與其截然不同。」
姜緣道:「陛下,昔時悟空亦本性與小仙這般,蓋因心猿意馬,劫數難逃,待來日功成時,悟空即小仙。」
玉帝道:「真人,朕今遣太白金星請你來,一來與你一見,二來欲請你歸位。既聞你言未曾功成,朕不勉強。」
姜緣拜得大禮,說道:「小仙拜謝陛下。」
玉帝遂使姜緣離去,在其離去前,賞其金花御酒,並准其功成時,只道上表於天,定有天仙對對相迎,以接其歸位。
姜緣不勝感激,三拜與玉帝,方是離去。
太白金星相送姜緣回了兜率宮。
姜緣入兜率宮中堂,再見老君。
老君笑著相召姜緣,往丹房去,不曾多問,
穿過宮殿座座,行至座座丹房前,老君止步,指定前方,說道:「此處有丹房多座,各有不同也。」
姜緣張望問道:「老君,外丹效力各有不同,故丹房多座?」
老君頜首笑道:「然也。外丹與內丹有相似之處,但其中關鍵之處,卻有不同,廣心,內丹七步,作是何等?」
姜緣站定答道:「乃立鼎,採藥,火候,烹煉,溫養,交,九轉成丹也。」
老君道:「外丹亦然,然則其有講究之分,你且隨我來。」
說罷。
老君往座丹房行去,姜緣緊隨其後。
行入丹房,但見丹房內,忙忙碌碌,那架火的童兒,運火扇起鍛鍊,看爐的道人緊盯著爐內,
那拉風閘的仙官,一刻不停。
老君使姜緣張望,待其望畢,復使真人往下一座丹房去,如此反覆,行足五六座丹房,出了丹房,行至中堂。
老君使姜緣落座,方是問道:「廣心,可有所得?」
姜緣沉吟良久,說道:「老君,外丹與內丹有相似也。內丹者,重於三點,是以立鼎,採藥,
火候也,我方觀外丹同理。」
老君道:「怎說?」
姜緣答道:「我方見座座丹房,其丹爐各有不同,或以金制,或以銀制,或以金鋼,其高低尺寸亦有所不同。再者火候,有架火的,拉風的,俱嚴陣以待,其皆為火候而備。採藥者,乃丹中之重,自不必言。」
老君挽掌笑道:「廣心了得。正如你所言,外丹亦同此三者為重,鼎爐有高有低,材質不同,
煉製外丹有細分,若是用錯,必為劇毒之物。如炮製金丹,必亦錕鋼爐鼎。爐鼎以三六之數為用,
功高者,以三丈六,功淺者,以三尺六,如此鼎爐,方可鍊金丹。再者鼎爐必為八孔,以出風,進風。」
姜緣切切記下,拜禮道:「多感老君傳授。」
老君道:「莫謝太早,鼎爐乃重中之重,尚未講盡,立鼎,此步你怎行?」
姜緣答道:「老君,乃引天地之氣,於臍下一寸三分處,立金鼎玉爐也。」
老君笑道:「外丹道立鼎,與內丹有所不同,爐鼎者,乃需在爐上架鼎,需安放平穩,鼎蓋與地起,是以接引地氣,鼎上應天,是以接引天氣,毫釐不差,此步謂之『安爐設鼎」。」
姜緣聞聽,便知此與內丹有所相似,但絕不相同,此外丹安爐設鼎與內丹金鼎玉爐,各有所難。
老君道:「我且喚一二童子,安爐設鼎與你觀看。
說罷。
老君一聲令下,使二三仙童入中堂,取爐與鼎來。仙童得令將鼎爐取來,仙童熟練的安爐設鼎,但見那爐易動不穩,鼎立於上,搖搖擺擺,任情亂撞。
老君指定鼎爐,笑道:「廣心,你方看此鼎爐,料想那日猴頭酒醉入我宮中做那掏摸的事兒,
定是這般姿態。」
姜緣笑道:「老君,他日我定使悟空來與你賠罪。「
老君道:「不必,那廝來了,准不得安寧,你等,將鼎爐安穩。」
二三仙童聞說,一陣折騰,安爐設鼎,將鼎爐平穩安置。
姜緣張望鼎爐,但見鼎爐上隱有清濁二氣,使鼎爐安穩如山,不再搖擺。
老君說道:「此安爐設鼎後,煉丹者心不亂,即鼎爐不動,以力不可推動也。廣心,你上前推動一試。」
姜緣聞說,行至鼎爐前,輕輕推動,果真見鼎爐紋絲不動,猶如高山,非法力神通不可撼也。
老君道:「如何?」
姜緣道:「果真奇妙,此外丹道有精妙之處也。」
老君朝二仙童招呼一聲,那二仙童心中一亂,只見鼎爐頃刻坍塌,不復安穩,是以鼎爐如心,
心靜則鼎爐穩,心亂則鼎爐塌。
老君道:「廣心不妨一試。」
姜緣聞說,憶二仙童所做,將爐擺定,復將鼎立起,再使鼎蓋與地相平,鼎蓋應天上,不消多時,安爐設鼎功成。
此真人安爐設鼎一成,乾坤二氣附著,安定穩重。
老君道:「我常教此等童兒,此步非數載不可功成,廣心片刻間即成。」
姜緣將鼎爐放下,搖頭說道:「非我了得,乃我金丹已成,內丹與外丹有相似,故我學之易也。」
老君道:「即便這般,你頃刻能成,亦是能耐。你二人,將鼎爐抬去。」
二仙童得令,將鼎爐抬下去。
老君道:「廣心智慧,我不與你步步教導,這般,我將外丹與你說道,廣心你記下,再是習全。」
姜緣拜道:「望請老君教我。」
老君將真人扶起,說道:「內丹功成有七步,外丹亦然,同有七步,是為安爐設鼎,清爐掃鼎,溫爐育鼎,採藥裝藥,起火鍛鍊,九轉結丹,撤火功成,如此七步,金丹即成,一步亦錯不得,若教行錯,金丹即敗。」
姜緣聞說,將七步記下,只道此與內金丹相似,但若是煉丹,卻大有不同。
他學之甚快,蓋因他內丹有成,聖胎住泥丸,故而習全外丹道極快。
姜緣問道:「老君,敢問,清爐掃鼎,溫爐育鼎怎說?」
老君說道:「清爐掃鼎,乃是掃盡鼎爐,亦是掃你心中,使之無塵。溫爐育鼎,此中涉及火候之說,卻是難說。廣心,菩提傳你火候否?」
姜緣點頭道:「家師曾傳上品火候之秘。」
老君道:「菩提視你如衣缽,自傳你這等。但你非大羅門下,故火候之秘,我傳不得你,此溫爐育鼎,乃教火候,以生真陽之氣,方可煉丹。我不得傳你,但我近來將煉丹,你可在旁觀看,若你智慧,自是習全,若你習不得,你只可以自身火候,將鼎爐溫養出真陽之氣。
1
姜緣聞說,行大禮拜與老君,深感老君海恩。
老君道:「我二三日間,將煉丹也。你且去道房歇歇,待煉丹時,自遣人請你來。」
姜緣深深的唱了個喏,他離去中堂,堂外正有仙童在,將他帶往道房去。
行至道房中,仙童為他奉上香茶時果,奉畢,仙童再三拜禮,問及姜緣有何所需。
姜緣回禮道:「無有所需,師弟安心。」
仙童道:「師兄真是了得。今日時竟教太白金星來請,常時有玉帝相召,俱是天丁力士來,少見有太白金星相請。說來,近日來乃太白金星二次入兜率宮哩。」
姜緣道:「師弟,怎知這般多。」
真人卻是不解其意,若是平日真人於三星仙洞修行時,不知光陰幾何,怎知府中事由,怎個此仙童知得這般多。
仙童道:「蓋因太白金星那次方來乃為一大事來,師兄可曾聽聞天蓬元帥?」
姜緣道:「可是那督天河水兵的元帥?」
仙童道:「正是哩!前些日子大會,那位元帥犯了大事,使太白金星前來兜率宮。那位元帥在大會酒醉,搖擺行那廣寒宮去,有仙子來接,教那元帥捉住,要其陪歇。那仙子不從,那元帥鬧天,拱倒鬥牛宮,吃了王母靈芝草,如此種種,驚動玉帝。」
姜緣聞說,心中有數,知得此多半為『西遊記』中豬八戒也,他問道:「此與兜率宮有何干係?」
仙童答道:「那元帥師承乃是大羅門,怎知凡心不滅,木母不定,犯了大事。正與老爺有關,
乃老爺仁慈,與太白金星言道留命,方使那元帥活命,以刑責二千錘,貶下界去。後有聞說,那元帥投胎將路走錯,投畜生道去哩。」
姜緣道:「竟有這等事。」
仙童笑道:「據說,那元師投的還是豬胎哩。」
姜緣道:「師弟,既有前路者因此而功敗,該以此為戒,修行當修心。」
仙童道:「師兄所說甚是,老爺亦曾有說過如師兄這般言。」
姜緣道:「書中理多,口中理亦不少,若教聽進,方是理,聽不進,不做數。」
仙童若有所思,再拜禮於姜緣,不敢再擾其清淨,往外退去。
姜緣盤坐道房中,取老君所贈之書閱讀。此書他已看盡,然再是翻閱,亦有展現之理呈現,使他手不釋卷,只道閱讀。
修行之人多以不知光陰去,真人讀書不知一二日,只道老君未曾遣人來,他便房中不出,一心靜修。
一日,真人閱書,忽見房門敲響,真人本覺乃老君遣人來,他將房門推開,只見一頭青牛從房外進入,步行入風。
姜緣將手一招,攔下青牛,他問道:「你這牛兒,怎在此處。」
說罷。
他往房外望去,不曾有人,此牛莫非走脫,私自入宮內來尋他不成。
可此牛有看牛童兒守著,怎教其走脫,量此青牛不敢使本事加害看牛童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