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快樂,補欠。)
長安。
韓遂退兵後,王國、馬騰等人也相繼退兵。
不過數日,三十餘萬叛軍便撤的乾乾淨淨。
張溫一開始還以為是叛軍的誘敵之計,不敢出城追擊。
明明打得好好的,怎麼突然之間就撤了?
直到斥候來報,叛軍退入涼州後已各自散去,他才不可置信的接受了這個事實。
想不通。
但良機難得,張溫一面派兵收復郿縣、美陽、陳倉等地,一面派人去雒陽報信,同時廣撒斥候,前往涼州尋找張新軍的蹤跡。
皇帝那麼在意張新,他可別真死了。
三日一詔催問,自古以來,聞所未聞。
「便是史侯與董侯,陛下似乎都沒有如此在意過吧?」
張溫突然心中一動,想到了一個可能性。
「難道說......這張新是陛下的私生子?」
史侯就是少帝劉辯。
劉宏之前生的幾個孩子都夭折了,於是在劉辯出生後,便把他養在宮外的道人史子眇家,希望史子眇用法力庇佑他,因而號曰『史侯』。
董侯就是獻帝劉協,其母王美人被何皇后鴆殺,後來養在董太后宮中,因而號曰『董侯』。
這倆都是劉宏的兒子。
能比親兒子還重要的,自然只有另一個親兒子了。
否則張新一介黃巾降將,縱然有些戰功,又如何能得劉宏如此重視?
大漢朝又不是沒有能打的。
「聽聞張新乃是冀州人,陛下也是冀州人,莫非是陛下尚未登基之前,與民間女子......然後猛然回首,發現昔年佳人早已故去,只留下個好大兒饑寒交迫,無奈從賊。」
「但終究皇天不負苦心人,好大兒雖然年紀輕輕,但卻亦有忠君愛國之志,擊烏桓、定鮮卑,陛下發現真相後,於是心生悔恨,盡力補償......」
「嘶......這年齡也對得上!」
張溫越想越覺得有可能,若果真如此......
張新豈不就是皇長子了?
「也不對啊?」張溫心中疑惑道:「昔年陛下登基之時不過十二歲,能行房事麼?」
隨後他又想到了劉宏的荒淫。
好像也不是沒可能。
正在張溫胡思亂想之際,參軍陶謙走進大堂,躬身道:「太尉,張新的戰報到了。」
「什麼!」
張溫聞言猛然起身,脫口而出:「皇長子的戰報到了?」
「什麼皇長子?」陶謙一臉懵逼,隨後怒道:「太尉是沒睡醒嗎?竟然口出如此逆言?」
陶謙看輕張溫,平日裡對他多有輕慢。
之前有一次酒宴時,陶謙就曾在眾目睽睽之下羞辱張溫。
張溫大怒,當即就要把陶謙派到邊地去。
後來還是有人從中調和,兩人這才暫時放下矛盾。
「恭祖痴病未除,聽錯了。」張溫直接裝傻,「張新戰報何在?拿過來吧。」
陶謙冷哼一聲,揮一揮手,兩名小吏搬著一個箱子放到張溫案邊,隨後陶謙拱了拱手,轉身離去。
「下官告退。」
陶謙走後,張溫打開戰報一看,大喜過望。
本來嘛,他心中還在疑惑,叛軍打得好好的,怎麼就突然退走了。
原來是韓遂的老家被偷了。
五千孤軍深入敵後,在後路被斷,沒有糧草的情況下,不僅能全身而退,甚至還順手攻破了金城,俘虜了韓遂家眷......
張溫看完全部過程,不由驚嘆道:「我大漢又出一名將!」
放下竹簡,張溫伸手撫須。
「聽聞陛下不喜史侯,董侯如今又尚年幼,假若這張新真是皇長子......」
......
漢中。
張新在南鄭休整了十餘日,終於收到了長安的回信。
張溫令他從褒斜道北上,抵達郿縣後再前往長安。
張新收到命令後即刻整軍,與蘇固告別,揮軍北上。
終於能回去了!
一路上,張新都在仔細觀察著周圍地理。
從漢中至關中,有四條開鑿在秦嶺之中的棧道,自東向西分別是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陳倉道。
其中除了褒斜道略微平坦,其餘三條道皆曲折難行,不利騎兵行軍。
褒斜道開鑿的時間很早,早在周時便已開鑿完畢,當年秦惠文王就曾通過褒斜道,在褒谷與蜀王相會。
而這褒谷,據說是褒姒的老家,也是褒斜道中『褒』的由來。
張新率軍進入褒谷,一路沿著褒水北上,至馬道驛時,下令大軍紮營。
這裡,傳說是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地方。
次日再啟程,至武關驛。
褒斜道、連雲道、文川道三條古棧道在此交匯,是一處兵家必爭之地。
再往北,過了太白山就是斜水,這段河谷也被稱為斜谷。
這便是褒斜道名稱的由來。
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走的就是褒斜道。
出斜谷,再往北一段距離,便是傳說中的五丈原了。
張新來到五丈原上,緬懷了一下還沒長大的丞相,便率軍前往郿縣,隨後抵達長安。
張溫被劉宏召回雒陽問罪了,負責接待他的是陶謙。
確認過身份後,張新好奇的打量著他。
演義中將陶謙描繪成了一個老好人,然而實際上,陶謙不僅不是什麼好人,還寵信奸佞,剛愎自用。
徐州黃巾起義時,朝廷以陶謙為徐州刺史,為了保證自己治下的安寧,他竟然將黃巾全部驅趕到了隔壁的青州和兗州,以鄰為壑。
百姓見他趕走了黃巾,便多來依附於他。
可陶謙卻是信用非所,刑政不理。
徐州別駕趙昱是當地名士,素來以忠直聞名,被陶謙趕出州府,去做了廣陵太守。
而他所信用的曹宏殘害忠良,導致徐州刑政失和,由是漸亂。
他的同鄉笮融更是大造佛寺,以黃金錦衣裝飾佛像,上累金盤,下為重樓,不知搜颳了多少民脂民膏。
闕宣甚至自稱天子,謀逆不臣。
更別提張闓這貨還殺了曹操老爹,給徐州招來兵禍。
這幾個人在陶謙的放縱下,將原本富庶的徐州搞得民不聊生,殘破不堪。
現在的陶謙五十多歲,雖然頭髮已經花白,但眉宇間依舊充滿了與他年齡不符的剛矜之氣。
區區參軍,見到張新也不行禮,而是直接從懷中掏出聖旨。
「武鄉侯張新接旨。」
「臣張新聽旨。」
張新下拜。
劉宏在聖旨中加封張新為宣威侯,食五千戶。
同時命令張新解散烏桓、鮮卑從騎,讓他們各歸鄉里,安排好大軍後,即刻押解韓遂家眷,進京面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