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吃飯問題
工業這塊發展速度,在飛速發展。
高建武剛剛鬆了一口氣,大旅長就找上門來。
「高小子,這根據地人一多,很多地方吃飯有困難,半年飢餓半年飽,你這塊是不是有辦法可以想想啊?」大旅長說道。
「旅長,這個我.」高建武一聽就有些傻眼,這個問題可真是太大了,他肝不動啊。
兵荒馬亂的年代,糧食最重要,哪怕是根據地千方百計想辦法保證糧食生產了。但是限於這個時代的耕種技術、灌溉等各方面原因,糧食的畝產量一直提升不大。
「別這個那個的,工業你能搞得風生水起,農業這塊也想想辦法,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一天不吃餓得慌,這個問題不解決,啥都白搭。」大旅長還是一如既往強勢,好像吃定了高建武有辦法解決一樣。
「旅長,讓我先想想吧。」高建武無奈道,大旅長這也是出於公心,現在那麼多人餓肚子也確實要解決好。
「你好好想想,我就在這裡等著你想出辦法來了再走。」大旅長做事秉承行必果風格,那是不達目的不鬆手。
「旅長,想蹭飯就蹭好了,何必說得那麼光明正大。」高建武苦笑著說道。
「呵呵,我看你小子現在要上天了,我這是蹭飯嗎?我這是在跟你增加點解決問題的動力,我看你的津貼能夠撐住多久。」大旅長哈哈大笑道。
現在可沒啥公務接待,按照高建武他們自己定義的規則,親朋好友來都得走自己的津貼來請客吃飯,要不就是訪客自己帶糧食搭夥。
大旅長來高建武這裡,當然不會自己帶著糧食。
根據地條件艱苦,大家都一樣,所以平常辦事大家都乾淨利落,儘量節約時間。
解決糧食問題這個命題太大了,高建武回憶了一下換著原來的時空,也是摸索了好幾十年,直到雜交水稻和聯產承包出來後雙劍合璧才徹底解決。
現在這兩個條件都不具備啊。
難,真的太難了。
高建武仔細回憶,一邊也開動腦筋,開始做一個真正可行的解決方案。
首先,技術方面肯定刻不容緩,立即開展雜交水稻研究工作,這塊工作關鍵的問題是高建武也不清楚技術細節,可控性差,需要一定的運氣才能雜交出來好的品種。
袁爺爺一輩子就幹這件事,可見這個事情的難度還是很大的。
但是高建武也有優勢,就是原理非常清楚,大致研究方向也非常明確,所以高建武感覺這塊比原來歷史時空的摸索應該會快不少。
因為高建武覺得可以把亞洲範圍內所有目前能夠搜羅到的水稻品種都搜羅起來,然後在南海根據地這種一年可以三熟的地方去做實驗篩選。
而且他可以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資源,弄出幾千畝地來搞試驗田,這樣每一季的實驗都可以有幾百種組合進行試驗。
這種規模的試驗必然會極大的促進篩選出優秀的雜交種子來。
這是技術方面的思路。
另外當前能夠提升產量的土法也不能丟掉,在根據地的每一個地方尋找產量高的種源,結合農家肥、化肥的使用和灌溉工程。
這個方面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多,高建武先擬出了一個大綱,準備按照這個大綱召集專業人員來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
最後一方面是生產積極性提升,現在根據地在這一塊住的,應該還算是比較好,但是考慮到現在耕種技術低下落後,需要派出大批的技術人員,深入到田間地頭去同農民兄弟一起想辦法使用一些科學種植方法。
問題是現在教育程度普及率實在是太低了。根據地根本沒有這麼多農業種植的技術人員來支撐。
高建武冥思苦想了一會兒解決這個問題的思路。發現還是得從教育這一塊入手。原來自己為工業發展制定的幾個高校基本上都沒有涉及到農業這方面的。
現在當然也沒辦法再按照高校建設這條思路去落實農業技術的傳播。
高建武想到了原來時空的夜校模式。
準備按照現在技術條件,抽到一批農業專家組成師資隊伍,首先按照每個縣抽調一部分骨幹進行農業技術集中培訓,讓這些縣裡的技術人員學習好技術後,然後回到縣裡開辦夜校,把鄉村兩級的技術人員培訓再抓起來。
這樣的話首先要解決的是實用技術培訓教材的問題。高建武不可能讓技術專家從基礎的原理講起。而是著重於實用和淺顯易懂。
想到這裡,高建武把農業技術培訓教材編寫作為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單列出來。
然後從糧食的種類出發,列出了小麥、稻穀、玉米、穀子、高粱、紅薯、大豆、土豆、胡豆、豌豆等大宗糧食類作為首期需要進行實用技術培訓的類型,開列出來一個清單。
從選種、育苗、田間作業、追肥、灌溉等幾個方面應該怎麼樣詳細操作,列出實用技術包含的內容。
大旅長一句話,讓高建武殫精竭慮有了好多天才把這個事情理出一個頭緒來。
「建武,我這趟路真沒白跑,看了你這些措施和方案以後,我感覺解決吃飯問題還真的有希望了。這幾天真的辛苦你了。
如果你的方案推廣出了成果,千千萬萬老百姓都會感謝你,說不定把你供為萬家生佛。」
大旅長看著一雙黑眼圈的高建武,翻開看了看高建武手寫的農業問題解決思路的草案,越看越驚喜。
因為高建武在這個方案裡面一點都沒有玩虛的。從雜交水稻的科研項目到農業藝校的技術傳播途徑,每一項都列出了詳細要解決的問題。
雖然說接下來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去做,但是有了這個思路以後,大旅長仿佛看到人人都能吃飽肚子的那一天。
因為高建武對於雜交水稻育種成功的定義,是畝產500公斤!這是什麼概念呢?當前水稻畝產正常年景條件下就在200公斤上下的水平,高建武這是直接要翻一番都還不止啊!
雖然不知道高建武是從什麼地方得到這樣的數據,但是從以往行事來看,高建武從來不在這些大問題上說虛話。
「旅長,那可不行,絕對不行!這件事後續我是沒必要參與了,我也就這點水平,這個方案呢我是提出了一個思路,如何完善還得你找領導和專家們,就別給我署名了。」高建武嚇了一跳,趕忙推脫道。
萬家生佛,開玩笑,這個帽子實在是太大,高建武承受不起。
「行啦,你也別怕這怕那的,剛剛也就是跟你開個玩笑,咱們幹革命工作的不興講這一個。說起來你這個方案要做的事情可是真多呀。
光是提綱就寫了10多頁。接下來這一套工作恐怕真的不少。回頭我把這個方案報上去以後。你這邊作為思路的提出者,不可能就此撒手不管,接下來怎麼做還得你來把關和指導方向呢。」大旅長擺擺手。
「時間緊,任務重,我就不在這裡瞎扯了,我得趕緊回去把你這個方案吃透,形成材料匯報上去。這個事情我們要做就往大里做。解決整個根據地的吃飯問題可不是一個小問題。我相信領導們也是十分關心這個問題的。」
大旅長說的事情,很快就應驗了。當他把報告遞上去以後,果然引起了高度的重視,這件事情甚至變成了根據地第1件要事。
雜交水稻的研究很好決策,領導拍板抽調根據地不下50名農業專家專題研究,在南海根據地選擇五千畝上好的水田來研究,水稻品種這塊立即開始搜集,從今年開始至少要弄出來上百個雜交組合試驗,初期肯定是用不了5千畝來做雜交,因為還沒有遴選出來優勢品種育種,每種雜交稻頂多用一畝水田就夠了。
剩下的那些水田就是用來做高建武提出來現有品種產量提升試驗用的,專家們現有試驗採用多少化肥,田間種植多少間距,灌溉用水以及除草等一系列實用技術的提煉和測試。
這些實用技術將來都要寫到實用培訓教材裡面。水稻是糧食種植的大頭,這一塊如果搞好了的話,將會解決糧食的大部分問題。
接下來小麥這個品種也要按照這個思路去搞專題提升工程,不過這就得在北方來搞,同樣拿出五千畝地搞小麥雜交和現有品種種植實用技術提升。
科研這一塊其實還好實施,人力物力的投入不算太多。
就是高建武提到的灌溉這一塊工作就有些沒邊了,現在基本農田水利設施基本上就沒有,相當於全部都要從頭開始。別的不說,光是水庫這一會兒就要花費不知道多少的工作量。何況除了水庫,還要修建溝渠。
這件事還牽扯到水力發電一系列的問題,高建武想將這些事情推出去,現在都不太可能了,因為沒有人比他更清楚,未來這些是如何演變發展的,現在如果不做好設計的話,很多事情後面還要從頭開始,浪費很多的人力物力。
限於目前的技術條件和物力,大江大河的水利工程,高建武現在通通把它放在一邊。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支流水利工程建設上面。
高建武提出第一批水利工程,選擇以防洪、灌溉及城鄉供水、發電為主,兼顧航運,並具有攔沙減淤等效益的綜合利用工程作為優先發展對象。
這樣,在具有良田灌溉和人口密集地區的水利工程作為優先工程,按照高建武的這些原則去篩選,按照當前物力能夠承擔的條件優中選優開展水利工程建設。
一年干他幾十個,灌溉土地面積能做到幾百萬上千萬畝的話,一個五年計劃下來就是幾千萬畝,這個就不會單純看天吃飯了。
現在自產的水電裝機機組,最大容量水輪機已經開始做到5萬千瓦,同豐滿水庫瑞士產6.5萬千瓦的機組已經相差不遠,開展大型水利工程條件基本上具備了。
從500KW到5萬千瓦,水電這塊進展也是時候發揮作用了,相比火電現階段根本無解的污染問題,水電站的後遺症要小得多,作用卻又大得多。
這方面高建武的建議是盡力為之,有合適的地方該建就建。
高建武興農建設的方方面面,說起來每一個方面都是大問題,所以哪怕這項工作僅僅把他當成一個顧問,其中涉及到的問題也多若牛毛,所以在大旅長走後,這件事並不是結束,而是剛剛開始。
有一多半的時間都耗在了這件事上面。
現在這個時代的人都沒有高建武看得那麼深遠,所以高建武利用後世經驗提出的一個建議,對於他來說或許司空見慣,但是對於這個時期的人就未必如此,所以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來請教他這個「總顧問」。
好在高建武也知道這是天下第1號的大事情,對此並沒有感覺不耐煩,而是盡心盡力的按照自己認為對的方式方法提出解釋和建議。
最終形成了一個高達幾百頁的根據地農業發展計劃綱要。
因為在這個綱要中,還集中了當前搜集到確認行之有效的農業推廣實用技術一個篇章,上面將這個綱要下發後,各個根據地需要按照這些開展技術培訓和技術推廣,這個綱要印刷下來後在縣鄉村三級一貫到底,藉助現在大家高漲的生產熱情,很多土法開始得到了推廣。
特別是農家肥堆肥發酵這樣的實用技術,有利於化肥無法覆蓋地區的田間增肥,縣鄉村三級形成了一個學用聯動機制,要求貫徹到每家每戶。
當地種田能手這次也層層選拔出來在當地帶動生產,現在根據地軍民一體,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各根據地駐軍不但把軍中文化人選出來學習和帶動當地老百姓,自己也開墾一些田地按照上面的技術進行試驗,總結在當地適應性。
作為這個興農活動的始作俑者,高建武也沒有脫離這次大生產活動,他也帶著機關人員,按照季節種植了2畝地的水稻。
高建武沒想過一次就把這些問題解決,但是按照現在這個大生產的搞法,只是今年在天氣配合下,糧食增長應該是大概率問題,只是不知道究竟增加多少。
真正徹底解決,還得看雜交水稻和雜交小麥倆個研究團隊成果出來,只不過要篩選優勢品種到將優勢品種大規模推廣,這個事情絕非朝夕能搞定,按照高建武的打算,五年計劃能搞出來大面積推廣的雜交糧食品種,那已經非常理想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