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數,是滿分一百的具體分數,而不是優良劣的評價。
二,取總分數達到八十以上的考生,而不是取前多少名的考生。
五千位達到八十以上的,那就取五千。
三千位八十以上的,取三千。
一千位八十以上的,那就只取一千。
說白了,大乾朝廷只以有限的資源,去培養優秀的人才。
第一點的以具體數字表明,是這樣。
第二點同樣是這樣,不夠優秀的,大乾寧願多等十年,看下一輪科舉。
濫竽充數是不被大乾採用的,同時、科舉考上的數量,也能反應出很多問題。
若是考上的人數量太少,那就說明大乾的教育體系出問題了。
到時,就將是一次毫不猶豫的清理。
反正,別看大乾文官少,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文官。
但眼裡仍是不揉沙子的,該殺殺,不會放過誰。
這從大乾第一代皇帝,出身極為卑微的開國太祖,就定下的。
歷代皇帝、包括皇子,全部維護。
因為他們都清楚一個道理,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若是他們這些大乾的主人,後退一步,那麼大乾就要後退無數步了。
這同樣關乎他們的切身利益、實力,是絕對不能退的。
這一次文科舉的兩千五百多位數量,總體來說,還算是正常的。
隨後,由刑部尚書、兩位左右都御史,加上數十位御史台、刑部的法家之人,共同藉助國運使用法家神通。
看有沒有徇私舞弊的情況存在?
這就是法家的神妙之一所在。
很多在凡俗王朝看來,很難辦的事情,都可以辦到。
其餘幾家,也都各有神妙。
最終的結果當然是沒有徇私舞弊情況。
大乾的制度不是吃素的,三位皇子、諸多御史的監督,也不是擺著看的。
除了對筆試分數評價方面,他們不能確定外,其它的年紀、實力,以及分數相加,他們都是看在眼裡的。
敢徇私舞弊,那是找死。
最後,這個結果,由禮部尚書、明古三兄弟,共同送入宮中,由永勝帝查看。
永勝帝顯然也就是隨便看看,金口一開,這份名單正式生效。
第二天,也就是三月十四日早上,正式放榜。
榜前,數萬考生、自然是人生百態。
榜上有名者,喜不自禁。
榜上無名者,大部分皆是絕望。
因為榜上無名,下一次就要等十年。
十年後,哪怕他們實力更強,但年齡的弱點更大。
考上的機率,還要比這次更小。
除非真的實力突飛猛進,或者未來達到進士境。
對於這些,明古當然不會在意了,他所處的位置,在大乾中、的確是太高了。
高的跟絕大部分人的悲歡離合,都不相同。
對絕大部分的事,也提不起興趣。
時間來到四月八日,武科舉開始了。
武科舉同樣是十年一次,分為武道、兵道。
武道純粹是武道實力,武道實力足夠就可以,通過後、能加入軍中,或者督天衛、刑部衙門等。
兵道文、武皆可參加,進入兵道第一層次者,即可通過。
相對而言,武科舉在明古眼裡,實際上並不精彩。
前者的武道,武道實力一目了然,除非是真正的天才,否則很難讓他提起興趣。
後者的兵道,能通過的人太少太少了。
武科舉兩日結束,錄取了三百二十六人,其中兵道十一人。
文武科舉結束,明古又恢復了日常。
直到年末時期,老四明山、老五明威,相繼突破至十海境,進入了御史台。
一家人又為此相聚慶祝了兩次。
永勝一百六十二年到來,然後就有一消息傳遍了朝野。
連永勝帝、三位皇后、幾位皇子,都全部投去了目光。
宣遠伯的族人,突破至十海境。
更重要的,是這位族人,乃是女子,年方四十。
女子、四十歲、突破至十海境。
這三個條件加在一起,立馬轟動了幾乎整個乾京城。
上至皇帝、皇后、皇子,中至勛貴、百官、宗室,下至百姓,全部看向了這位女子。
別看四十歲突破至十海境,比不過大乾皇子、公主。
但雙方的修煉條件,那是更不能比啊。
整個大乾,除去皇子公主,有幾人能在四十歲突破至十海境?
大乾立國兩千多年來,這一代的勛貴年輕人,已經是最為出色的。
以徐到、常玉為首。
徐到四十八歲突破,常玉四十七歲突破。
單走武道者,大乾兩千多年來,除去皇子皇女,最快的人是一位親王之子,四十一歲。
再來看這位女子的修煉速度,就知道有多恐怖了。
恐怖的嚇到了很多人。
最重要的是,她是女子。
乾京城中,明里暗裡不知多少目光、不禁看向了皇宮和六位皇子府。
這位女子,簡直就是未來最合適的皇后!
舍她其誰?
除非她抗拒。
涉及未來的皇后,這才吸引了如此多、乃至是永勝帝和三位皇后的目光。
這就是他們最佳的兒媳婦啊。
怎麼不看看?
尤其是永勝帝,不出意外的話,皇后人選是太子登基後,才會確定。
而那個時候,他應該是死了,根本沒機會去確定自己的兒媳婦。
他當然更為好奇一些。
至於說成不了太子的兒子,很多會先娶妻,那也是他兒媳婦,還會先給他生孫子。
可兒子跟兒子是不一樣的,兒媳婦跟兒媳婦、孫子跟孫子當然也是不一樣的。
這位女子,明顯、很可能是他太子兒子的妻子,未來給大乾傳宗接代的皇后。
永勝帝一邊高興大乾出現了如此出色的女子,隨後、就有些頭疼了。
紅顏禍水啊!
永勝帝皺著眉,想了半晌,下旨召這位女子進宮面帝。
當這位女子來到乾明宮,站在永勝帝面前時,永勝帝也不禁目光一亮,滿是欣賞、慈祥之色。
好一個端莊、大氣的女娃!
一瞬間,永勝帝就把這位女子看作是兒媳婦了,心中很是親切。
「民女參見陛下。」女子行禮道。
「不必多禮。」永勝帝抬手,溫和道:「秀英、你知道朕見你,是什麼事嗎?」
(第二章,求追讀、求支持,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