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大乾資源劃分
對這些人,明古自是早已下嚴令,禁止外傳。
永勝二百四十五年十二月一日。
聖旨下達,封常玉為上將軍,從一品。
爵位升一級,為一品開平侯。
其實以徐到、常玉現在的實力,還有兵道境界,從一品是有些委屈他們的。
以大乾現在的國力,再冊封兩位正一品,也並不是難事。
國運上隨著明古這些年的清理,雖然拿下了很多有實力的人,但也收穫了更多的民心。
每年所獲國運,總體上還增加了零點一鼎,達到了七點二鼎。
近百年前,是七鼎左右,這些年的擴張、發展,增加了零點一鼎。
這雖然不夠兩位正一品的大臣分,但可以先不封國公,只封官職,正好他們的功勞也還不夠。
另外,大乾每年百萬斤左右的靈源產出,看起來也不夠給兩位正一品分出共十萬斤。
可擠一擠還是有的。
現在永勝帝已經用不著丹藥和靈源了,他的那份,完全可以分出一點,他不會在意。
總的而言,大乾如今有能力再冊封兩位大將軍。
只不過因為一些原因,明古父子商議過後,又跟徐到、常玉商議後,決定先不封他們為大將軍。
當然,補償是有的。
每五年一顆神元丹,每年的五萬靈源也不會少。
算下來,所獲並不比丞相、大將軍的少了。
只是暫時少了一份名,以及丹藥之力、終究是不如國運好而已。
而明古跟他們談過後,徐到、常玉二人興奮的答應了下來。
隨即,聖旨下達,再組建六支主戰軍。
朝堂上沒有多少異議,在他們看來,徐到二人突破至王者境,加上兵道非凡,再讓他們只統帥一支主戰軍,就不合適了。
還有其它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將領,增加六支主戰軍,不算多。
至於組建六支主戰軍的巨大花費,更沒人會在這個時候在意。
每當大清理時,都是大乾最富有的時候。
太子殿下主持清理開始,已經過去了三十年時間。
拿下了數十萬人,這些都是有權有勢、起碼也是搜刮百姓的人。
收穫財富,達到了數千億兩。
可以預見,接下來還會更多。
組建六支主戰軍而已,不值一提。
之後六支主戰軍所需要的那些國運、年俸,相比較於大乾這些年增長的零點二鼎和財富,也不算什麼。
一支主戰軍每年所耗國運,是五百六十五左右,軍餉一千三百八十萬石左右,加上伙食費三百六十萬石。
之前,大乾所有軍隊,主戰軍加上地方軍,共計兩百六十萬人左右。
不算二品及以上的,每年總共所耗國運,才一萬六千二百石左右。
軍餉加上伙食費之類的,共計三億五千萬石。
乍一看,會覺得匪夷所思。
兩百六十萬的軍隊,每年所耗國運才一萬六千二百石。
而一位正一品,每年是十萬石國運。
但這就是真實情況。
越往上,資源就越集中供應給越少的人。
不僅僅是軍隊,文官同樣。
大乾文官約十二萬人,每年所耗國運在十五萬石,丞相一人獨占十萬石。
從一品、正二品、從二品,幾十人占據一萬石左右。
剩下的十二萬人,占據四萬石左右。
而整個大乾,之前每年七鼎國運,一半用來消耗抵禦地水風火之力,調理陰陽、劃分四時。
文官占據十五萬石,軍隊加上大將軍他們,占據十二萬石。
勛貴也要算上丞相、大將軍,共占據二十萬六千石。
宗室算上兩位親王,占據二十二萬九千石。
這些全部加起來,是七十萬五千石。
其中丞相、大將軍、黎王、淮王分去了六十萬石。
剩下的王者境、從二品以上的官員們,占據近半。
再算算剩下的。
督天衛共四千石,內廠兩千石,煉器司兩千石,煉丹司兩千石。
三位皇后三十萬石。
六位皇子六十萬石,兩位公主八百石。
加上文武官員軍隊的,共計1615800石,合1.6158鼎。
每年再給太子0.3鼎。
還有每年積累起來的0.5鼎。
最後剩下的一鼎多一點,則全部是大乾皇帝一人的。
這便是大乾每年國運的劃分,時有波動,但不大。
雖然只是國運方面的,年俸方面看上去要好上一些。
可年俸其實代表不了多少。
國運的劃分,才可以真實看出,大乾整體利益的大致劃分。
也正因為國運的集中到少部分,所以大乾的稅收不多,年俸不多,差距並不是太大。
最大的原因,就是皇室不能將所有利益都占完了。
那對國家來說,並不好。
人心方面暫且不說,沒有足夠多、足夠強大的臣子,以及底蘊足夠的中下層力量,皇室獨自再強也沒用。
將民間的財富,制定好規矩,做好監督,任由所有人瓜分。
幾百年再大清理一遍。
保證民間整體財富,不會太向上集中,保證大乾中下層的底蘊,加上學府這條道路。
這就是大乾兩千多年來的治國。
明古還是皇子時,便明白了這些。
隨著成長,越了解後,也越成為了這套治國方案的贊同者、維護者。
因為在這個偉力集中於個體的玄幻世界,資源集中、是必然的,否則出現不了強者,那只會國破家亡。
只不過,明古個人,更希望在資源集中的過程中,能公平公正一些,能少一些人血饅頭。
僅此而已。
冊封完常玉後,明古除了繼續大清理之事外,又多了一件必須他不時關注的事。
組建六支主戰軍。
組建六支主戰軍,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
六支主戰軍,共計二十四萬人。
兵源先從其它主戰軍抽調三萬人,每五千人組建成一支主戰軍的框架。
剩下缺失的,包括其它被抽調兵源的主戰軍缺失兵卒,大部分都是直接從州兵中選拔,每個州有州兵三萬人。
州兵實力方面雖然有些不足,大多只是初入換血巔峰期,是換血第十層。
但進了主戰軍,資源培養下,訓練兩三年差不多就能合格了。
這共計二十多萬人,大部分從州兵中選拔,小部分則是從民間招募。
民間招募標準要高一些,實力必須要達到換血境十二層,真正的換血境巔峰、圓滿。
最底層的兵卒還好說,主要是隊長及以上的軍隊骨幹、中層,很麻煩。
沒有達到標準的實力,和相應的經驗,是無法擔任的。
主要是後者,不可能說招募一位實力足夠的千山境,就能直接擔任旗長、營尉、校尉等職位。
越往上、就越要懂兵道,配合主將。
牽一髮動全身,這些中層骨幹都要從各軍中調配,調配後、各軍也會有所缺失。
還好的是,這些年徐到、常玉等七支大軍,不斷的在外廝殺、練兵練將。
培養出了一大批中層骨幹,能夠彌補絕大部分。
一口氣擴張六個主戰軍,其中原因之一,也是給這些中層骨幹一個上升渠道。
同時,組建六個主戰軍,也牽扯到了地方軍的徹查,
主戰軍兵源大部分由州兵補充,州兵沒了大半,會從郡兵中挑選,郡兵從府兵中挑選,府兵從縣兵挑選,最後縣兵會向民間招募。
這等的大動作,最有利於徹查。
明古調集了一批年輕一代將領,配合御史、大將軍府下的軍法部、還有督天衛,共同徹查,他自己主要是坐鎮中央。
從這點也可以看出一點。
擴建主戰軍,還是在給大乾武人一個上升渠道。
在大乾中,最好的上升渠道當然是學府,從村學鄉學開始,一步步,縣學、
府學、郡學、州學、再到國子監,科舉。
挑選出大乾天賦最佳的文武之人。
這條路,是大乾皇室、朝堂、民間最重要的地方,沒人敢碰。
但有些人,天賦不夠,被學府這條路淘汰了下來,也還有很多條路可走。
比如龐大規模學府的教師。
比如從軍。
達到換血境初境、年齡不超過一定歲數,即可選擇縣兵。
達到換血境中境,可從縣兵到府兵。
換血境後期,到郡兵。
巔峰境到州兵,一層層,直至進入主戰軍。
通常情況下,若是沒有戰事,主戰軍、地方軍損耗不大的話,地方兵單靠年齡退伍,招募的新兵不會多。
許多人搶一個名額,再正常不過。
不要小看地方兵,哪怕只是一個縣兵,那也是大乾軍隊。
入了軍籍,有了袍澤,軍餉穩定,尋常沒人敢欺。
對於天賦不夠的人而言,入軍是極好的出路。
想入軍的人多不勝數。
此次主戰軍一下子擴建六個,二十多萬人,意味著民間將有二十多萬人入伍給了二十多萬人上升的渠道。
這種種的情況加起來,擴建六支主戰軍,自然是要由明古這個太子親自坐鎮,大將軍李江海輔助。
幾個月後,六支主戰軍組建完成,剩下的就是訓練,明古不用再多操心。
繼續辦理大清理、以及地方軍徹查之事。
一年後,永勝二百四十七年三月。
老大明昆突破至王者境,被永勝帝封為寧王,共用時六十五年。
這個速度在大乾歷代皇子中,並不算慢。
讓明古一的是,老大突破後,老爺子居然把他派到他身邊,說是幫助他清理地方,也讓老大好好了解一下大乾,日後好輔助他。
老爺子都這樣說了,明古還能怎麼辦?
當然是答應了。
明古心裡琢磨一陣後,就大約明白了老爺子的心思。
這是要讓老大過來,跟他緩和關係,並適應他的做事風格。
這裡還有朱秀英,他跟朱秀英的關係,這十來年間,早已大乾皆知了。
讓老大過來,有朱秀英在,兄弟之間更好相處,也讓老大跟他「兩口子」處好關係。
另外,也有讓老大好好了解一下大乾,磨鍊一番,且從中獲取一些資源的意思。
老大他們幾個,沒有親自施行大清理,恐怕要成為歷代大乾皇子親王中,最窮、最弱的了。
可憐天下父母心,明古理解。
不出意外,其他幾個等突破後,都會過來。
明古不介意,來就來吧,畢竟是幾個王者境,還是很有用的,能加快清理的速度。
也讓老大他們幾個,徹底明自他的性格,對人對事的做法。
免得他們以後做出了什麼讓明古為難的事。
老大到來,兄弟二人一見面,雖然每年都見,但還是都有一種物是人非的感覺。
什麼都不一樣了。
「見過太子。」老大明昆率先行了一禮道。
「大哥。」明古伸手扶住了明昆的手,心中也猛然有一分嘆息,這些年越發冷峻的面容,多了幾分溫和。
明昆看著明古,釋然、爽朗的一笑道:「三弟、接下來我們又能兄弟齊心了,三弟你可要好好指導我如何做?」
「嗯,我們兄弟又能齊心協力了。」明古也是露出了微笑道。
老大能主動表態,他很滿意。
隨後,他主動向明昆介紹了朱秀英明昆很友好、平等的向朱秀英點頭示意,說了兩句。
言裡話外,都是將她當成太子妃、弟妹了。
朱秀英一開始有些羞意,但慢慢的也適應了。
明昆到來後,很快便進入了狀態,熟悉明古的辦事風格。
明古的辦事風格,總結起來,就是每到一地,徹查當地一切。
官員們,小錯訓斥,中錯降級罰款,大錯拿人抄家。
地方勢力,違法犯忌、欺壓百姓者輕者重罰,重者抄家。
最後,還要根據當地情況,將一部分財富,給那些貧困者、受害者等。
徹查不出奇,真正讓明昆記住並驚訝的,是什麼是小錯?
什麼是中錯?
什麼是大錯?
諸如以權謀私、事情不嚴重,金額不大,都是小錯。
冤獄錯案過多、至民生於不顧,百姓生活貧苦,是中錯。
勾結地方勢力,欺壓百姓,殘害性命的,是大錯。
這些是基本標準,凡是犯了的,沒有商量餘地,一律執行。
在明古看來,他的標準已經頗鬆了,畢竟是偉力集於個體的世界,文官也是相對稀缺的,他只能放鬆標準。
但在明昆眼裡,這就是稍微有些嚴厲了。
而且,不管是誰,一律執行,有些沒必要。
最後的善後,分的財富也有些多了。
明昆本心不贊同明古的做法,但他沒有反對,也不敢。
想想明古從小到大的事情,他也就不奇怪明古會這樣做了。
老三從小就面冷,對待權貴也在眾兄弟之間,最狠、最下得去手。
一些在幾兄弟眼中,是小事的事,在老三眼裡卻是中事、甚至是大事。
明昆迅速熟悉著明古的這些辦事風格,他清楚,不管他自己心裡怎麼想的,
那不重要。
他要知道老三心裡是怎麼想的。
按照老三心中所想去辦事,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是幾十年前,他肯定做不到這些,拉不下臉,他可是大哥。
幾十年過去了,一切早就塵埃落定,他如果還沒想開,那要麼是頹廢,要麼是找罪受。
他已經不小了,很清楚老爺子讓他過來的真實原因,他也得為自己的以後考慮。
所以,他毫不猶豫的轉變心態,按照明古的辦事風格、標準去做。
一段時間後,明古心中暗自點頭。
說話永遠不如做事更能表明態度。
老大的態度,他看到了,很滿意。
老大到來僅一年後,老二明侖突破至王者境,被封為溫王,也來到了明古這。
明侖突破的時間,為六十四年,跟老大差不多。
有老大的先到來,老二融入的更快。
第三個突破到來的,不是老四或老五,而是老六。
永勝二百五十六年五月,老六明嚴突破至王者境,用時五十二年左右。
不算明古,這個速度差不多能達到大乾歷代皇子的前三,可見其天賦。
明古和永勝帝皆是很高興。
永勝帝不必多說,明古是希望大乾越強越好。
而且他早就沒把幾兄弟當成什麼威脅了,
老六被封為幽王,以幽州為王號,可見永勝帝的高興。
永勝二百六十年二月、九月,老四明山、老五明威,相繼突破至王者境,被封為誠王、信王,來到明古這裡。
此時,距離明古大清理,已經四十五年。
清理地方也已經二十五年。
大乾八州,被他清理了七州,只剩下最北方還在不斷擴張的幽州。
這最後一州,幾兄弟默契的讓給了老四、老五,讓他們近距離跟在明古身邊學習。
也就在明古帶著幾兄弟、朱秀英清理最後一州時,好事情發生。
馮國、傅良德兵道先後突破至第四境,武道也在次年突破了。
明古返回京城,跟老爺子商量過後,大乾又多出了兩位上將軍。
到了這個時候,常玉、徐到他們已經不能再說是年輕一代了。
雖然徐到四人突破至王者境,他們的年齡在王者境中,還相當於是年輕一代。
可老一輩將領,除了大將軍李江海依舊壯年外,其餘老一輩的將領,都已是老了。
徐到、常玉他們不說,還未突破至王者境的李武忠、鄧愈德等人,皆已是大乾軍隊的中流砥柱,完全取代了老一輩將領。
(昨天的第二章,謝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