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匆匆趕回,伍被見到霍光,感動的熱淚盈眶,
「霍相,您可算是回來了!」
趕緊迎上去,幫著霍光抖落大氅上的浮雪,比伺候自己臥病在床的老娘還親。
太子之事落下,此事僅是個小插曲,可卻是霍光心中最惦念的事,三輔賑災在他看來不算什麼,太子的教育卻讓他為難,
霍光比誰都理解陛下的想法,在太子身上花費多大的心力都不為過,只要能把太子教育成才,那麼一切的犧牲都是值得的,
盛世,光靠一代人還不夠,要每一代人都接續前進,
劉邦求賢詔中有一句,「王者莫高於周文,伯者莫高於齊桓。」在劉邦這種完美君王的眼中,君王的模板是周文王,霸者的模板是齊桓公。
霍光不奢求太子進「王如周文,霸如齊桓」,只要能配平周武便可,至於未來的事,霍光也不再多想了,
畢竟,霍光很少去想一個場景,
就是太子進上位後,自己還留在朝中輔佐,
帝王皆是終身制,極少有主動禪位的情況。劉徹禪位,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當然也與劉據有關,按照左傳所記載的那些政變,少上位,是一定要殺掉長的,以絕後患,不然會陷入政分二君的窘境。
霍光想著自己與陛下年齡相仿,這輩子,他也只認陛下一位主公,
有此想法,霍光才很是迫切,想著把能教給太子的一股腦都教給他。
胡思亂想間,伍被已經把茶水奉好,
霍光見伍被殷勤的樣子,
笑道,
「我進京這段時間,辛苦你了。」
伍被嘆道,
「霍相,可太辛苦了啊!您再不回來,我可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找我的人這麼多嗎?」
霍光問道。
「找您的人是挺多的,但下官也能勉強應付,只是.....只是這些,下官沒辦法弄啊!」
順著伍被的手看過去,案幾下已堆滿了各種待辦事項,霍光啞然失笑,只是抿了口茶,
就凝神開始處理。
望著霍光的側臉,伍被不禁感嘆,人與人的差距真是大啊,
誰還不是天之驕子呢?伍被在淮南國是無可置疑的謀主,其對時局洞若觀火,淮南王造反,伍被就直說不成,他只說了兩點,
「漢對胡事為急,漢內諸侯為緩,起事,難成。」
淮南王聽到這話,還挑文揀字的說道,
「難成,不是不能成吧,做何事不難,更何況是造反呢?」
見自己高情商的說法領導聽不明白,伍被不裝了,直言了第二點,
「衛青在,劉徹永遠不倒。」
一高瞻一近看,伍被就把淮南王的前途看透了,話說得很明白,衛青是一切的關鍵,霍去病都不好使,
衛青支持誰,漢祚就在誰的身上,
後來有無數次證明了伍被的說法,只不過淮南王再也看不到了。
可就算是如此的伍被,再見到霍光時,仍覺得遠遠不及,他也心甘情願為霍光的幕僚。
若淮南王現在問伍被,
「造反能成功嗎?」
伍被會像看傻子一樣看向淮南王,然後毫不猶豫的說道,
「要是陛下能活一千年,霍光能活一千年,這對君臣就能治天下千年。」
之前劉徹總是張羅著要長生不死,實則伍被在心中嗤之以鼻,就算劉徹真長生不死了,也絕對不可能永遠為天下主,估計幾十年就被天下人推翻了,
可劉據不一樣,他只要活著,就能永治。
這個評價真的太高了!
況且,在霍光身邊,伍被真的能學到很多東西,
就拿眼前來說,霍光先將各事分門別類,分好類後再去處理,全不是雜亂的碰到哪個處理哪個,如此做為,是為了讓思路不斷,自從跟了霍光後,伍被暗中也養成了這個習慣,而且效果相當好!
「呼....水和縣派韓增去了,看他應該是平亂了。」
「是。」
伍被只是恭敬應聲,完全不多說一字,涉及到太子的事,一概不問!
在官場混了這麼久,伍被太明白一個道理了,
聽到的任何事情,都是需要支付代價的。
霍光看了一眼伍被,
繼續道,
「我都看過了,將上面有姓名的都核對出來。」
「霍相,這是要?」
「在這上面有姓名的地方官吏是幹活的,事後自然要賞,咱們要那麼多功勞做什麼,不還得分到下面。」
果然如此。
霍相所言,與伍被心中想的一樣,中央官員和地方官員並非對立存在的,霍相還說過,他不在意功勞,因為他升無可升了,為了不讓陛下為難,霍相將功勞分出去是合理的,
但,分出去,也要找個緣由,不可能分給不幹活的人吧?
要歸攏姓名的地方官吏都升遷有望,而那些不配合的地方官員,自不用多說,眼窩子淺終是要付出代價的。
「是,霍相,我這就整理出來。」
「弄完後,再傳書將劉買他們叫來。」
「是。」
移辰
京兆尹劉買,左右內史倪寬、卜式,俱被傳到了霍光身邊,劉買還算年輕,倪寬、卜式的兒子都比霍光大了,可依然是恭恭敬敬的立在那,
這便是立漢以來,大漢官場的規矩,
實力至上。
誰最強,誰就是老大。
從春秋打到戰國,從戰國打到秦朝,從秦朝打到漢朝,沒實力的早就被洗出去了。
「三輔為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天下諸郡,唯獨是這三郡特例,此三郡長不稱郡守,而別制美名,就是要突出京畿官的特別之處。」
「此三輔地特別,你們也特別。遷都之事進議,遷都後,此地或不為京畿,但三輔地一定保留。」
「凡事有始有終,這話是我對你們說的,也是對三輔官吏說的。」
在場都是聰明人,如何聽不懂霍光的言外之意,俱是神情正肅,
「是,霍相。」
霍光掃過眾人,繼續道,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霸上軍營一直在那,可將士卻不知換了多少,今年因皇陵、遷都各事官場動盪,
走了不少老人,也來了不少新人,
希望諸君勉勵,好好輔佐陛下,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