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小零食梧桐子

2025-01-01 12:48:16 作者: 橘香襲人
  等李老實走後,小滿爺才長嘆一聲:「幸好沒有修路!我們這山上才好過點,養不起多的人。」

  上山的路被夏天暴雨毀壞,向德金他們閒著沒事時,還說幫忙把以前的路修好,江枝和小滿爺都說不修。

  同一個村的人,誰家的炭窯在什麼地方彼此都清楚。

  只要有心,不需要李老實帶路,那些人都會找來的,但路不好走,就少了被騷擾機會。

  現在兩家人在山上勉強算是解決了溫飽。

  山里雖然種有莊稼,可收成少,糧食主要還是依靠青岡粉,高粱米,豆子和各種菜,葷腥也是那些野豬肉、兔肉。

  若要是再添人口,大家都得餓肚子了。

  江枝也點頭:「升米恩、斗米仇,我們的細糧也只夠孩子們吃。」

  對這件事上,江枝和小滿爺是默契十足,連回來的是哪些人家的名字都沒有問。

  回到崖上自己家,巧雲進灶間放好雞蛋筐,神情有些恍惚。

  彩霞餓了哼哼唧唧要喝奶,徐二瑞抱著過去,見巧雲神情不對,問道:「巧雲,你在幹啥?」

  巧雲眼中不安:「二瑞,我們是不是也要回村了?」

  上山快一年,巧雲感覺每一天都過得很快樂,她不想重新回到村里,不想看見婆婆天天跟人吵架,回來又對家人發脾氣。

  她不喜歡那種日子。

  徐二瑞撓撓頭:「娘沒說什麼時候下山,你放心吧,娘現在脾氣好著呢,就是下山都不會罵人了。」

  他現在已經明白娘脾氣不好是以前累的,而且還跟小天有關係。

  現在小天已經走了,娘的氣也順了。

  而且娘以後要賣藥,還要種那幾畝地,住在山上能挖藥但不方便,村里肯定也得修房子落腳。

  不過現在醫棚還在,就是下山也是以後的事。

  時間一天天過去,到三九天,巴郡也下雪了。

  雪花堆在樹尖上,堆在崖邊上,就是不會落在平地上。

  小滿帶著妮妮堆雪人,跑了幾片坡才從草葉子上收集夠兩桶。

  可那些雪一捏就化水,最後勉強捏了一個二十厘米高的冰人。

  妮妮扯來樹葉草莖,給冰人插了滿頭亂髮。

  冬天的天氣就是這樣的,雨加雪,雪化雨,凍得人哆嗦,淒風冷雨輪番著來。

  偶爾出一次太陽,兩家女人就要忙碌著曬被子,曬鋪床的稻草,把家裡東西都搬出來曬。

  最後所有人連同佩奇都齊齊整整到太陽下曬。

  反正出太陽不曬點東西,就感覺對不起陽光。

  其他時間也沒有閒著,小滿爺帶著小滿和徐二瑞找到別家荒著的炭窯燒炭。

  大炭塊烤火,小炭渣堆到徐大柱的木板房下隔潮。

  冬天是修水利的好時候,兩家人合力把梯田上方的水渠加深加長,能保證來年下方水稻用水。

  小滿家後面的水溝也改了道,這樣下雨不會再出現山洪沖房子的事。

  小滿奶和巧雲則做一些過年揣兜兜的零嘴兒。

  沒有高端點心糖果,只有蒸曬過的紅薯干,炒些干黃豆 ,炒南瓜子,炒米花。

  不過巴郡的孩子還有一種零食。

  小滿從山上采來的果子,就是「瓢羹米」。

  這是梧桐樹的種子,千年來的本土產品。

  世人皆知:「種下梧桐樹,自有鳳凰來」。

  《詩經大雅》中寫著:「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

  鳳凰非梧桐不棲,非梧桐子不食,說的就是它。

  而現代普通人能知道的街邊法國梧桐,是法國人從英國引進,種植在上海租界內,葉形如中國的梧桐樹,才叫法國梧桐。

  關於梧桐的詩句都跟它無關。

  梧桐子炒過吃起很香,也是農村孩子的小零食。

  除去吃食,還得有過年的衣服。

  不可能人人都有新衣穿。

  小滿奶就把舊衣服拆開重新染過,漿得板板正正,磨損厲害的袖肘褲腿換成新布,又是一件厚實新衣。

  只有小滿長得太快,他穿不成新衣,不得不把舊衣服全部接上一截,看上去好像什麼新款式,逗得大家都樂壞了。

  日子可以窮困過,但不能潦草過,山上的每天都過得充實而忙碌。

  可在這忙碌的日子,還是有不和諧的事發生。

  徐家村人回來的半個月裡,他們知道沒有逃荒的人家大部分都死在山火中,但有兩戶人家還留著。

  而且還從那些滯留的流民里他們打聽到兩個名字:江嬸子和小滿。

  徐根寶摸著自己餓得癟癟的肚子,仰頭看向高高的山林,歡喜道:「是大柱和長庚爺他們,我想去看他們過得怎麼樣。」

  有村里熟人在,都是自己人。

  而且長庚爺這個人心腸好,以前還幫自家修過房子,現在自己又遇到難處,總會伸手幫一下。

  徐根寶的娘劉氏瘦臉上都是愁容:「他家老老小小一家子還有癱子,恐怕比我們還不好過,你別去找他們,還是幫你大哥早些搭好窩棚翻地幹活。」

  旁邊,徐根寶的媳婦抱著瘦得皮包骨的孩子,對婆婆狠狠瞪一眼:「天天翻地幹活,人都要餓死了,誰都難,天底下還有比我們難的?

  都怪你們不爭氣,不敢去參軍說怕死,又不想留在渝州府幹活,說怕累。

  現在回來讓去醫棚找點吃,又說不好意思。

  球本事沒有還想要臉,活該吃苦受窮,就是可憐了我的磊娃兒才三歲,要米沒米,要面沒面,半年粘不到一點葷腥,真是投錯了胎。」

  徐根寶和劉氏頓時被懟得不敢吭聲。

  根寶媳婦又向旁邊看一眼,大伯子一家人還在整理窩棚,嫂子田氏正把編的草簾掛在門口擋風。

  根寶媳婦很是憤憤的啐了一口:「擺出那副賢惠樣子給誰看,一個雞窩有什麼摸的,天天摸還摸得出金子來!」

  她心裡怨恨,再也待不住,抱著孩子扭身就走。

  見小兒媳這怨天怨地的脾氣,劉氏無奈嘆息:當初怎麼就看上她的相貌好了,進門挑吃挑穿,一家人都讓著她。

  平時還不覺得,可現在遭了災還是這樣。

  也幸好大兒媳是個忠厚老實的,不愛說話能吃虧,三個孩子也吃苦不跟小嬸子計較,要不然早鬧翻天。

  不過大兒子私下就已經抱怨過幾次,之前逃荒這一年才沒說分家的事,要是這兩個回來還不懂事,他就要撇開不管。

  唉,要是根寶兩口子還這樣不醒事,這家遲早要散了。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