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人是大禹的兒子,林秋倒還好,田峰是瞪大了雙眼。
「我父親在那個山頭上。」啟指了個方向。
林秋和田峰搭眼望去,在旁邊一個山頭上,有人用茅草蓋了一個大棚,四面無牆,有幾個漢子圍著一個鬚髮皆白的老者,在指點著什麼。
「來,請帶我們去見見您父親,著名的大禹先生。」林秋又對啟一抱拳。
「好吧,兩位隨我來。」啟在前面引路。
「這到底唱哪出啊?」田峰在林秋身後小聲嘀咕。
「讓我想想啊,要不就叫後生巧逢大禹,謀劃治水大計,你看怎麼樣?」
林秋在和田峰調侃之間,人已經來到了草棚這裡。
大禹看見啟帶著兩人進來,眼睛裡閃過一絲好奇,隨即又恢復正常,帶著詢問眼光望向啟。
「爹,這兩位就是前來幫助治水的。」啟微微躬身向大禹匯報。
林秋定睛向大禹看去,按理現在大禹應該四五十歲的年紀,但常年操勞,皮膚被曬得黢黑,臉上布滿了皺紋,兩鬢鬚髮皆白,看上去到似有六七十歲模樣。
大禹敞著胸懷,胸腹間肌肉明顯,一絲絲贅肉都見不到。
他右手拿著一根長的白蠟杆,面前是一塊大木板鋪就的桌子,上面零零散散堆放著一些石子和土塊。
林秋眼尖,一眼便看出,這木板上擺放的這些東西,就是周邊山川地形的樣子,是工程沙盤。
林秋在打量的同時,大禹也在觀察他,良久,大禹試探地說:「這兩位後生,你們有多少人手?」
林秋還沒回答,田峰搶先答道:「我們,我們有三十個人呢。」
「才三十人?」大禹和他身邊的幾個人,臉上掩飾不住失望的神情。
不能怪大禹他們失望,整個治水工程耗時耗力龐大,人手是越多越好,三十人投入不過就是滄海一粟而已。
大禹帶著林秋,來到了山頂另一邊,手中白蠟杆指點著遠處,「看,這裡就是工程現場。」
饒是林秋從現代穿越過來,比這幫古人見多識廣,但是也被眼前的場面給震撼了。
這個山頂是附近的制高點,從這裡望出去,一覽無遺盡收眼底。
視力所及的高原上,到處是涌動的人流,從山頂遠望過去,就像一隊隊的螞蟻般。
有的在挖土,有的在挑運,來來往往川流不息,林秋隨便一估,起碼不低於五六萬人,正在加油干呢。
林秋帶領的三十人往裡面一放,找都不知道去哪裡找,怪不得大禹他們有些失望呢。
林秋站在山頂,隨著大禹的指點,已經將整個地形都看在了眼裡,他發現了一個問題。
「大禹老伯,我看大家都在東頭挖渠,這邊明明是下游,為啥西頭那些山腳下不再開一條引流渠呢,如果西邊山腳引流渠開通,東邊這邊可以少很多工程量啊。」
「咦。」大禹聽言,眼裡閃過一絲驚喜,眼前這兩個古怪的後生,有些門道。
不過他隨後嘆氣一聲,對著林秋說:「後生,你的眼力厲害,已經看出了問題,可惜啊。」
「老伯,此話怎講?」
大禹拉住林秋手,朝前走幾步,指著西頭那些山脈。
「後生,你看,水從西面來,那邊是上游地區,如果能在山谷口,修建一個引水渠,然後一路下來,將水引到大湖裡,這是最簡單直接的辦法。」
「現在,我們在東面挖堤壩和溝渠,是因為水從山裡出來,到了平原地帶,它會呈現扇形分散,流得到處都是,我們萬不得已進行抵擋,實乃下策。」
「你看出問題癥結,後生,但是我們沒有其它辦法,那些山石堅硬,又沒有道路,我們沒法在那邊施工。」
順大禹指點,林秋又一次仔細觀察了西邊的情況,果然如此,不過,現在林秋到了,這個難題還是難題嗎?
………
旱扇,這個林秋在學校曾經學習過的概念,如此直接地呈現在他的面前。
在西北地區,連綿的大山橫亘。
每當山洪爆發時候,到處流淌的溪水就會在山區里匯集,然後一路向下衝出山口,擺脫了山勢的束縛,河水就沿著還有一定坡度的山麓放射狀鋪展開。
形成的扇形狀流水,碰到障礙後,水勢四處亂竄,無法控制,變成一道道無數的河溝。
旱季的時候,這些扇狀堆積體和同樣扇狀的乾涸河道形態,就是旱扇。
這種高山里出來的水,因為每次都沒有固定的路線,肆意橫流,對農作物和百姓的安居形成很大危害。
林秋當然知道水災的危害,大學裡也學過如何引流挖渠控制水患。
他仔細審視了眼前的一切,知道大禹所言非虛,按照他們目前的能力,就是靠人海手工戰術,想要在西邊山腳下動工,根本沒有可能。
林秋呼出系統藍屏,暗暗對西邊方位進行了掃描,並且隨後形成了一張只有他自己看得見的工程藍圖。
「大禹老伯,我的想法是這樣的。」林秋開始向大禹和盤托出他的施工計劃。
兩人回到大棚內簡易沙盤前,林秋一點不客氣,拿過大禹手上的白蠟杆,指點著方位。
隨著他的講解,大禹的眼神漸漸變得驚喜萬分。
林秋的方法是,在山谷里深挖一條河渠,這樣山水就能全部往低處流,進入山谷河渠,然後在大山出口處,兩邊建築擋土牆,不讓水往邊上走,最後再來一條引流渠,直接將水引進大禹他們目前在挖的河渠中。
大禹聽得很興奮,但是最後還是無奈嘆息一聲:「確實是好方法,但還是沒解決山腳處無法施工問題啊。」
田峰在邊上聽得心痒痒,插嘴道:「這有何難,交給我們就行啊。」
田峰的話,如晴天霹靂,震驚住了除林秋以外的其他所有人。
大棚里一片沉默,良久,大禹才緩緩開口:「後生,話可莫亂說,這些活,我們這麼多人都沒法干。」
他的意思很明確,窮盡他們所有人力,都無法在山腳施工,更何況林秋他們不過才區區三十人。
雖然眼前兩個年輕人,渾身上下透著古怪,也提出合理化的方案,但真要實施,大禹無論如何都想像不出,該怎麼動手。
大禹又將詢問的眼光投向林秋,只見林秋默默卻堅定地點了下頭。
方法是最佳的,兩個後生能不能做現在還不知道,要不就讓他們去試一試,畢竟即使失敗了,對大禹正常的工序也不會造成什麼影響。
大禹答應了林秋他們前往西邊開工的請求,並且願意再派五十個民工幫助,但是林秋直接拒絕了。
開始大家還心存疑慮,但是隨即大棚里的人,都仿佛被凍住了,眼睛盯住一個方向,都不會轉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