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繼承人之爭:性格註定扶蘇是個悲劇人物
2025-01-03 09:08:38
作者: 一個人的遠遊s茹毛
看過歷史的人都知道,始皇嬴政是個非常厲害的人物,他能橫掃六國,最終一統天下,令多少英雄人物為之側目。按照他的設想,自己當始皇帝,以後還要讓千千萬萬個後代繼承他的偉業,直至永遠。可令他想不到的是,在自己死後沒幾年,他建立起來的龐大帝國轟然倒下,二代而亡,人們不禁為之惋惜,惋惜之餘不禁要問: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結局?
順著這個問題,大家將焦點聚焦到扶蘇的身上,認為如果始皇嬴政能將皇位傳給扶蘇,便不會出現這樣的遺憾了。
果真如此麼?讓我們一一梳理歷史的脈絡,便會發現很多非常有意思的東西:
扶蘇是始皇嬴政的長子,按理,在嬴政一統天下後,皇儲太子這個位子理應非他莫屬,可翻遍了史書,卻沒見到始皇嬴政將他立為太子的內容,也沒有始皇嬴政立皇后的任何隻言片語,留給後人無限的想像空間。
始皇嬴政為什麼沒有在自己有生之年立扶蘇為太子?有人說,主要是因為奸臣趙高從中作梗,因為扶蘇從小不喜歡趙高,在他面前多次表現出厭惡的神態,甚至在背後說趙高的壞話,這讓趙高恨之入骨。所以,趙高視這個准皇儲為危險人物,時不時在嬴政面前挑撥離間,說扶蘇的壞話,使嬴政對立太子一事一直猶豫不決。這種說法雖然有些道理,但頂多只是一個間接原因,而直接原因卻是出自扶蘇本身的性格。
扶蘇作為長子,嬴政自然從小就對他寄予厚望,除了平時的言傳身教,還專門為他聘請了當時有名的儒學大家、齊國博士淳于越當他的老師。只可惜,扶蘇從小就繼承了母親仁慈敦厚、耿直老實的性格,這在世人眼中,都是比較優秀的品格,可在經歷宮廷勾心鬥角、殘酷征戰的嬴政看來,作為一個帝王候選人,這是非常致命的缺點。在嬴政的眼中,一個合格的繼承人,不僅要有政治遠見,還要玩得了陰謀詭計,性格要堅毅兇狠,所以扶蘇跟他心目中的合格繼承人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雖然嬴政通過打罵、懲罰等手段想改變他,但隨著年齡和學識的增長,扶蘇卻越來越有個性,漸漸地有了自己的治國理念和主張。但非常不幸,他的主張跟嬴政的想法背道而馳,嬴政想的是重典治亂,扶蘇主張的卻是以民為本、輕徭薄賦。
本來,如果換作別人,這個矛盾是不會激化起來的,畢竟,父王在位時還輪不到自己說話,當兒子的如果有什麼好的治國方略,等自己繼承皇位後再實施也不遲。可偏偏扶蘇是個一條筋的人,雖然仁慈敦厚,但對自己認為的大是大非問題,卻固執己見,特別是在「焚書坑儒」這件事情上,扶蘇跟隨他的老師淳于越一起提出反對意見,並以死相諫,這在嬴政看來,是件大逆不道的事,所以非常非常生氣。他的老師淳于越一看形勢不妙,為了幫他開脫,便主動承認這是自己的意思,跟扶蘇本人無關,但最後還是於事無補,淳于越為此惹來了殺身之禍,扶蘇則被貶離咸陽,到邊疆跟蒙恬修長城去。
其實當時支持扶蘇的這一派人也不少,除了死去的淳于越,還有朝中的右丞相馮去疾等人,再加上掌控著軍權的蒙恬,實力應是滿滿的,任何其他皇子都難望其背,胡亥更是不值一提。
正是因為具有政治上的絕對優勢,扶蘇並沒有從這次被貶離咸陽的慘痛經歷中深刻反思,吸取教訓,進而認清宮廷鬥爭的險惡,從長遠來謀劃自己的政治出路與回歸。直至接到趙高偽造的詔書,他還是一條筋地認為,這就是父皇嬴政的意思,君要臣死、不得不死,父要子亡,不得不亡!哪怕久經沙場的蒙恬一再提示,讓他先向父皇確認,他都執迷不悟,錯失了最後一次翻盤的機會,也讓自己過早地結束了生命,留給後人無限的噓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