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捷報

2024-08-06 22:40:48 作者: 蛤湯的炎宗
  朱標突兀地劇咳,面如死灰。「標兒怎麼了?」

  朱元璋關切詢問。

  朱標搖搖頭:"無妨……只是風有點大罷了。"話語間儘是虛弱。

  「只是偶染風寒罷了。」

  朱標勉強露出微笑,揮揮手示意無需多慮。

  「標兒,你要小心保重啊,現在只有你支撐大局。」

  朱元璋表情關切道。

  「父親放心,兒子安好無恙。」

  朱標感激地回應道。

  就在此時。

  「啟稟。」

  一聲通報打斷了他們的對話。

  「臣來報——八百里緊急軍情已然入京師。」

  一位身穿飛魚服的新任錦衣衛首領蔣瓛疾步步入殿中。

  前任錦衣衛毛驤因胡惟庸一案受牽累,已被處置了。

  「妙,太好了。」

  朱元璋大笑起來,「看樣子四弟又有好消息了。」

  「父皇,請旨召集群臣商議。」

  朱標提議,滿臉期待。

  「准!」

  朱元璋眼神凌厲一掃。

  「蔣瓛,立即傳朕旨意,集所有官員共論此事。」

  朱元璋吩咐道。

  「臣遵命。」

  蔣瓛立即退下。

  不一會兒工夫。

  奉天殿內,文武百官齊聚一堂。朱元璋換上龍袍,坐於九五之尊,而太子朱標站立階前,居高俯瞰眾臣。

  「我等拜見皇上。」

  齊聲道,「皇上聖安、康泰、萬壽無疆。」

  眾人皆拜伏於地,高聲呼喊尊譽。

  「都起來吧。」

  朱元璋輕輕揮手。

  謝恩過後,臣僚依次退後至自己所在位置。

  「諸位愛卿,此次傳你們進宮,並非例行朝議,你們知道是何事嗎?」

  朱元璋面帶微笑詢問。

  百官仰視,觀察皇帝臉色,見到那熟悉的笑容,心中稍安。

  朱元璋登臨殿堂,冷麵之下,往往是雷霆手段的預告。數月來,因胡惟庸案件的株連,朝廷中無數人牽連入內,每日的早朝都會有所處分。臣僚們戰戰兢兢,唯恐厄運降臨到自己頭上。

  然而,在此關頭,朱標的安撫給了臣子們不少寬慰。

  「我們臣屬並不知曉其詳情。」

  眾臣答道,即便知道也不敢明說。

  ……---

  畢竟,緊急文書飛入京師的消息早已傳入尋常民眾耳中,更別提作為朝臣的他們了。

  「咱們四公子帶來從北部疆域的勝仗捷報。」

  朱元璋滿是振奮地開口。

  「去喚那快信使者進來見我。」

  朱元璋對著殿門下令,聲音洪亮。

  「奉聖旨——宣捷報使者晉見。」

  傳信太監依次喊道。

  回應中,穿著戰甲佩帶令牌的快信傳令兵昂首步入大殿。任何時代,急馳八百里的消息皆為大事,無人敢攔阻,民間混亂的角落也難以阻止它傳播。

  「微臣叩拜皇上。」

  疾馳的士兵戰戰兢兢地拜倒在地。

  「起來講吧。」

  朱元璋微笑著示意。

  「臣謝恩。」

  兵士緩慢起身,初次身處莊嚴殿宇,他內心亦有敬畏之感。

  「快將捷報上呈於朕前。」

  朱元璋豪邁地揮手,下達命令。

  士兵抱著捷報文件,緩緩走上台階。

  此刻,

  朱標緩緩走下樓,接收了這份捷報。

  「標兒,」

  「直接宣讀這份捷報。」


  「讓朝廷官員共同傾聽北方的情況。」

  「展示我大明將士們英勇的戰鬥場面。」

  朱元璋笑言。

  「遵命,父親。」

  朱標沒有猶豫,撕開密封后,公開朗讀:「兒臣朱棣在此奏報父皇。」

  「謹遵父皇的旨意,兒臣率領軍隊討伐背叛者北元。歷經半月,戰績豐碩。」

  「初次對戰,我軍一萬先鋒部隊遇襲三萬北元騎兵,然而,我大明士兵英勇非凡,雖初戰受數倍於敵兵力壓制,但依然重創了元軍鐵騎,迫使他們撤退等待大軍增援。一擊之下徹底擊敗敵人。」

  「我們消滅敵軍近萬人,俘獲數千人。」

  「尤其要讚揚,一名新兵以一支箭救下了數十戰友的生命,並擊殺元軍統帥帖爾。」

  「在攻取北元邊境之城役中,我軍苦守三天終於攻克城池,此處消滅了所有能抵抗的力量。」

  「北元十萬餘兵馬,近八萬已在我們大明軍隊的攻擊下崩潰,損失僅萬餘。」

  「元朝丞相王保保,死在了我大明勇士的手下。」

  「本役共計殲滅敵軍兩萬人,俘虜近萬,大獲全勝。」

  「此次征伐北元,兒子特別表彰一個新兵勇士,他在軍中才服役半年,卻已成為典範。年青力壯,以身報國,為國建功立業。」

  「首戰時,面對偷襲,他以弓箭拯救了數十兄弟,親手射殺了帖爾元帥。破城戰役中,雖然前線將領受傷倒下,但這位年輕人毫無畏懼,打開城門,刺殺王保保,成為我軍最大的功臣。」

  「這位青年,名叫朱雄,現已晉升為守備官。」

  提及這個名字,朱標微微愕然。

  這未免太過巧合了?

  不過這並未打斷他的思緒。

  「請父皇安心,六個月內,孩兒一定交一份讓您滿意的戰果,讓北元徹底消亡。」

  「臣朱棣拜上。」

  朱標大聲念出這段信息,然後話聲戛然而止。

  「很好,非常好!」

  「老四果然是為我們爭氣的人。」

  「原本北元早已失去當年的實力,十萬兵力幾乎已經是他們所有的儲備。如今被老四打敗,剩下的是敗軍殘部了。」

  「再提起王保保,一直是入侵我國的罪魁禍首。他曾禍害邊境無數無辜平民。如今一死,我大明又少了一位勁敵。」

  「這份勝利,實屬我大明之幸事。」

  朱元璋歡愉大笑道。

  笑容中溢出他心中的興奮之情。

  「眾臣一同為皇上祝賀。」

  「大明必將千秋永存。」

  滿朝文武都被這驚人的戰報所震動。

  單從這份捷報看,戰役無疑極為漂亮。

  以萬餘兵馬付出換取了北元八萬精銳,損失與收穫對比高達八比一,堪稱壓倒性勝仗。

  怪不得朱元璋會那麼歡喜。

  朱元璋醒悟過來,意識到捷報中那個特別提及的自家四皇子的名字時,微微愣了片刻,但他並未深入思索。

  這世界上……

  同姓者眾,朱姓尤甚在朱元璋為皇前,天下尚有許多同為朱姓之人。

  「還有那位為我大明開啟勝利之門的朱雄。」

  「不愧是英傑之才。」

  「否則,老四又豈會對這樣的人讚賞有加。」

  「標兒。」

  「忠臣須得獎賞,對他們來說,唯有厚待以酬其功勳。」

  「吩咐下去,讓你的老四把捷報帶回來,我們等更大的好消息。」

  朱元璋心情愉悅地說道。

  「臣領旨。」

  朱標欣然點頭同意。

  此刻,朱元璋的笑意微微收斂,似欲觸及正題的核心。

  這北部的捷報,不過是他在朝廷上的根基,穩住百官之心之關鍵。

  ——

  「北地大勝!王保保身亡,北元如秋後螞蚱無存再振之日矣。我大明北疆之憂自此可去矣。」


  「但此時,我要說的是朝廷內的事情。」

  朱元璋話鋒突轉,面色嚴肅,殿堂之內的眾臣皆緊張了起來。

  「胡惟庸死後,丞相之位空懸,難道在這大捷之刻,陛下要立下新的丞相了嗎?」

  「誰能擔當這一重任?」

  滿場議論紛紛,尤其是各部尚書,期盼著能更上一層樓,即步入丞相行列,這是文職官員能企及的最高榮耀。

  「胡惟庸。」

  「我們信任過他,但他妄圖一手掌控朝綱,把大明變為一人決策之所。更為過分的是,他竟勾結北元與倭國圖謀不利我國。」

  「哎。」

  「如此濫用自己的信任實乃浪費。」

  朱元璋語氣深沉,此言一出,朝廷上下皆震動。本以為他藉此捷報冊封丞相,現下似乎有變故出現。

  「以免胡惟庸之亂再度發生,」

  他接著道,「我不打算再設立丞相一職。往後我大明,永不復丞相之實權。」

  眾人不解中,朱元璋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決定。此言落下,震驚不已。立即,反對的聲音此起彼伏:

  「不可如此,吾皇不可!」

  「丞相之位至關重要,古往今來歷朝皆設。丞相乃總攬全局,六部事務須受其制約。」

  朝臣一個個跳起來,滿懷絕望地反抗。他們為了江山社稷,更是為了大明千年傳統,堅決反對廢丞相。每個論點都是堂堂正正,義薄雲天。

  幾乎占據了整個朝廷,大多數人都加入了反對行列,但對朱元璋而言,這一切在他預料之中,並沒有絲毫意外。

  這也解釋了為何朱元璋會選定在北方戰事告捷後才透露此事。

  "怎麼回事?" 詢問的聲音充滿了疑惑。

  "難道你們想讓又一名胡惟庸冒頭嗎?" 朱元璋眉頭緊鎖,一股冷冽的殺氣從他身上散發出來。

  儘管朱元璋的臉龐因歲月留痕顯得些許衰老,但他身上的尊嚴以及那份不容挑釁的氣魄,沒有隨年齡減少反而越發令人生畏。年歲越是增大,他的殺伐手腕似乎越顯狠辣。

  "微臣等人不敢妄想。」

  所有人被他冷然的目光所震懾,低下頭去,不敢與他對視。

  "標兒。" 皇帝呼喚他的兒子,「起草詔書,昭告天下:從今日起,取消丞相一職,原丞相之權移交給設立的新通政司,以助朕處理政令文書,而這個通政司,也直接隸屬於朕。」

  "標兒,你在朝堂中的賢能之人中選擇幾個進入通政司。"

  "就這樣定了。" 隨著他果敢的一錘定音,不再理會群臣反對之聲,他直接宣告退朝,並起身離開。

  看著這位堅決果敢的君王,群臣滿是不甘卻又不敢出聲干涉。因為胡惟庸及其手下三萬多名將士的血腥教訓還歷歷在目。坐在寶座之上的是一位手段果斷的君王,他們的任何言論可能都會引來滅頂之災。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