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三國:昭烈謀主,三興炎漢> 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

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

2025-01-06 14:08:42 作者: 落花時節不見君
  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

  劉備非常清楚曹操的實力。

  曹操這小子,也是在不斷的進步。

  早在討董時期,曹操曾被徐榮打得幾乎全軍覆沒。

  可到了接領兗州牧時,曹操則打出了自己的立國之戰。

  先後擊敗了黑山軍於毒,匈奴於夫羅和青州黃巾。

  還聯合袁紹,擊敗了不可一世的袁術。

  算是邁入了自己職業生涯的巔峰期。

  而劉備自己又何嘗不是在不斷進步呢?

  劉備早年間也曾被黃巾賊擊敗過。

  等到他接領徐州時,已經能夠輕鬆虐菜,甚至公然叫板邁入巔峰期的曹操。

  曹操令劉岱、王忠攻打劉備,劉備輕鬆將之擊敗,甚至放出狂言:

  ——「使汝百人來,其無如我何;曹公自來,未可知耳。」

  就算來一百個劉岱也不是我的對手,只有曹操親自來,才有與我一較高下的資格。

  這話說的又豪邁又霸氣。

  所以歷史上的劉備絕對不是演義里那種濫好人形象,是真正的文武昭烈。

  也再次證明,打敗仗並不丟人,失敗乃成功之母,大家都在從敗仗中吸取經驗教訓。

  故曰,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

  曹操、劉備都在不斷進步。

  中間就是不帶孫權玩兒。

  只有十萬哥是打了一場敗仗,迎來更大一場敗仗。

  「且不論張遼能否退卻曹操之兵,若能兩家就此罷兵,再好不過。」

  李翊闡述自己的觀點。

  劉備頷首,他又何嘗不希望化干戈為玉帛,少起爭端呢?

  奈何曹操執意要動兵陳國,劉備不能坐視不管。

  「備亦希望和平解決陳國一事,奈何曹兗州那裡不會輕易地善罷甘休。」

  劉備嘆息一聲。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我徐州與兗州戰事自初平四年起,已近三年矣。」

  「主公可還記得,我為徐州制下的對外方針嗎?」

  劉備點了點頭,北連袁紹,西和曹操,南攻袁術。

  「我徐州與兗州爭鬥不休,有兩家人最是樂見其成。」

  劉備眸子一蹙,澹澹道:

  「河北袁紹,淮南袁術。」

  「正是如此。」

  李翊點了點頭,「袁紹勢大,曹操勢弱。」

  「我們與曹操都在河南,若是袁紹起兵南下,憑我徐州之力,斷不是袁紹敵手。」

  「只有合徐、兗二州之力,才有可能與之相抗。」

  「我不欲讓文遠在陳國與曹操大交兵,屆時不論誰勝誰負,都是袁家得利。」

  「且若因陳國一彈丸之地,而使曹劉兩家深陷戰爭泥潭,誠不智也!」

  李翊雖是後來者,但他一直非常反對先射箭後畫靶。


  即中原知道曹操是勝利者,所以要先對付曹操。

  江南知道孫氏是勝利者,所以要先對付孫氏。

  這種思維是不可取的。

  現在北方最強大的諸侯就是袁紹,南方最強的諸侯就是袁術。

  甚至整個諸侯混戰,都是二袁爭霸的延續。

  所以李翊一直在努力平衡曹孫兩家的實力。

  他允許孫氏向江東拓展實力,為的就是他將來反叛袁術,使袁術走向衰敗。

  但不允許孫策擴張的太快,只允許他向吳郡方向擴展,有一方諸侯的實力就夠了。

  如果再向會稽、丹陽方向擴展,那徐州這邊就要人為干預了。

  曹操也是同理,李翊可以讓曹操坐擁兗州。

  豫州的潁川、沛國譙縣,作為荀氏、曹氏、夏侯氏的地盤,也可以讓給曹操。

  徐州這邊不好管,也管不了。

  但像富裕的陳國、梁國,就不能再讓曹操染指了。

  總之一句話,曹孫兩家可以保留一定實力,幫助老劉在將來對付袁氏。

  但這個實力一定是要在徐州的可控範圍之內,絕對不能越過這條紅線!

  「若是因陳國一事,曹劉兩家再次交兵,不論是袁紹、還是袁術都一定樂見其成。」

  「尤其是袁紹,待他統一河北之後,目光首先瞄準的便是中原。」

  「河南一統,尚且難與河北爭鋒,況如今我們河南幾家各自為戰?」

  李翊闡述了,此時與曹操交兵的不合理性。

  後世很多人說袁紹內部就是因為謀士太多,戰略方案太雜,才敗給了曹操。

  這些河北謀士提出的戰略方案其實都沒什麼問題。

  袁紹隨便貫徹用一個,都能輕鬆擊敗曹操。

  袁神的實力便是強大至此。

  此外,

  官渡之戰,袁紹投入了十一萬大軍在前線,而曹操只拉出了兩萬人到前線去。

  但此時的曹操已經統一了河南,是不可能只拉的出兩萬人的。

  這是因為曹操的地盤位於四戰之地。

  西邊有關西諸將,南邊有劉表,東南有孫策。

  而內部還有汝南黃巾在後方搗亂,曹操都不得不分兵去守。

  這才是造成袁曹兩家兵力懸殊的根本原因。

  現在的劉備與曹操都面臨這樣的問題,他們都是腹背受敵。

  而袁紹只要統一了河北,專心向南就再無顧慮了。

  除黃河之外,能阻擋袁軍南下的,就只有曹劉兩家了。

  所以曹劉此時爭鬥是非常不明智的。

  按李翊的估算,老劉想要單抗袁紹,至少還得把整個揚州吃下來,然後再發育個兩三年。

  以徐、揚二州之力,才能勉強與袁紹相抗衡。

  畢竟李翊縱然有通天的本事,這徐州的地盤也就這麼大,生產潛力哪怕透支了,也不可能跟整個河北相抗衡。

  「兩弱聯合抗一強,斷無連強擊弱之理。」


  「今我等與袁紹結盟,只是權宜之計。」

  李翊的話還在繼續。

  和袁紹結盟,只是單純不想跟他為敵罷了,自己好偷偷發育。

  「今袁紹在北方之敵,僅公孫瓚一人耳。」

  「我知此人雖是主公舊友,但其自殺劉伯安之後,記過忘善,睚眥必報,重用奸佞。」

  「此乃敗亡之舉,我料其再過個兩三年,便為被袁紹所滅。」

  提及公孫瓚,劉備忍不住嘆了口氣。

  作為此前的老大哥,劉備真不知說他什麼好。

  他脫離公孫瓚,來徐州創業,其實就是因為公孫瓚性情大變,尤其還殺了漢室宗親的劉虞。

  此舉令公孫瓚大失人心。

  劉備對他也是失望已極,索性離了他,來徐州找陶謙了。

  「備遙記得伯圭兄此前與袁紹交戰時,數敗於他,未見有頹勢。」

  「不至於三年之內,便為袁紹所滅吧?」

  雖然知道公孫瓚失了人心,但劉備清楚的記得公孫瓚與袁紹交兵,是勝多敗少。

  中間袁紹還找過公孫瓚求和。

  就算公孫瓚倒行逆施,也不至於這麼快就被袁紹擊滅。

  若是公孫瓚被滅了,那袁紹接下來肯定就要把戰略方向轉向河南了。

  到時候劉備就得提前面對袁紹,他本來還指望公孫瓚多抗一會兒,自己再發育幾年的。

  「主公可還記得今年年初,劉虞舊部聯合本地豪族、胡人、聯合袁紹,組成了十萬人的大軍,去討伐公孫瓚麼?」

  李翊在一旁出聲提醒。

  劉備點了點頭,「自是聽說了,只是戰事進展的如何,尚未得知。」

  李翊正色分析道:

  「公孫瓚雖通用兵之道,可如何憑藉一己之力抗衡十萬聯軍?」

  「我料其必遭重創,再難起勢。」

  其實,算算時間,此時公孫瓚早就已經被聯軍擊敗了。

  聯軍在鮑丘大破公孫瓚主力,斬首兩萬餘級。

  只不過戰事發生在北方,消息流通的慢,暫時還沒傳到徐州來。

  「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啊。」

  劉備發出一聲慨嘆,對公孫瓚的遭遇同情中又帶有一絲戲謔。

  你說一個人到底是造了多大的孽,才能同時讓鮮卑、烏丸、本地豪族,其他諸侯的大軍聯合起來。

  甚至把胡漢恩怨拋諸於腦後,共同對付你一人?

  「備也不願與曹操此時起兵戈,只是不知曹操心意如何。」

  「恐不會因我三言兩語,而就此罷兵。」

  雖然劉備同意了李翊修好曹操的主張。

  但曹操大軍興師動眾,怎麼可能就這樣退兵呢,來回一趟都不給油錢。

  「曹操之所以出兵陳國,乃是因為其遭兗州之亂後,軍士乏糧。」

  「陳國屯糧高達百萬斛,我等可使人與曹操講和,在與陳王商議。」

  「讓出部分軍糧來,換取曹操退兵。」

  「必要之時,我徐州也可出一部分錢糧。」

  曹操也是個人精,沒點兒好處肯定不會善罷甘休的。

  「善,若能兩家從此罷兵,與民生息。」

  「於兩地百姓而言,皆是一件好事。」

  劉備抬頭望了一眼滿天的飛雪,忍不住發出一聲感慨,時間之快。

  「我大軍此次南下之時,還是下邳煙柳,歸來已是雪滿全城。」

  「……呵呵,是啊,時光飛逝,正如白駒過隙。」

  「所以人生在世,一定要有所成就。」

  劉備陪著李翊並馬而行,賞了一段時間的雪,便回去了。

  ……

  在一一看無一錯版本!

  ……

  卻說曹操親自領兵征伐陳國。

  陳王劉寵手中僅三千蹶張士,自料不是曹操敵手。

  遂派遣陳國相駱俊,親往隔壁梁國,找豫州刺史郭貢求援。

  郭貢在接到書信之後,自領大軍萬人,親赴陳國前線,相抗曹操。

  劉寵接見郭貢,親自將之請入治所,隨後打開倉稟,命人款待梁國來軍。

  在酒足飯飽之後,劉寵、駱俊、郭貢齊聚麾下武將,商議退敵之策。

  國相駱俊建議道:

  「曹操兵精將勇,誠難爭鋒,不如據守陽夏,以待徐州援軍。」

  陳王劉寵素有勇力,今得了郭貢援軍,見其帶來了萬餘甲士。

  心中信心倍增,料縱然無徐州增援,也能退得了曹操。

  遂提出反對意見,道:

  「曹操方平兗州內亂,人馬疲敝,又寇兵我陳國。」

  「我軍以逸待勞,主動出擊,先挫其銳氣,如此曹操便不敢攻得急。」

  「若是緩圖,曹操糧少,我陳國糧多,其久不自退矣。」

  郭貢也認同劉寵的意見,道:

  「王上所言甚是有理,今可主動出擊,先挫動曹軍鋒銳。」

  「曹兵自然不敢急攻。」

  郭貢之所以突然變得這麼激進,是因為他知道劉寵勇猛過人。

  劉寵麾下的蹶張士雖只三千人,卻個個善射,箭法高超。

  尤其劉寵更是百發百中,列無虛發。

  當年黃巾起義爆發時,劉寵就憑徵召境內士兵,靠著自身勇猛,平定內境內的黃巾叛亂。

  尤其郭貢此前在沛國見識到了張飛的勇猛,深知大軍之中不能沒有勇將健兒。

  他郭貢為何此前打仗那麼慫?

  不就是缺乏一個能夠先等陷陣的猛將嗎?

  現在郭貢有兵,陳王有勇力,兩家相合,何懼曹賊?

  商議既定,次日劉寵、郭貢率大軍親自迎戰曹操。

  出了陽夏,行無一箭之地。

  但見塵頭蔽日,金鼓喧天,無限人馬來到。


  兩軍列陣對圓,曹操出馬喊話:

  「今我大軍伐陳,爾何以出兵相抗?」

  劉寵橫戈躍馬而出,大聲罵道:

  「曹賊,汝乃一閹宦之後,靠著賄賂朝中官員,汝父才得了一三公之位。」

  「今又無端占據偌大的兗州郡縣,尚不知足,怎還敢侵犯孤之陳地?」

  曹操聞言大怒,揚鞭罵道:

  「誰能替我擒拿此賊!」

  話落,典韋當先出馬。

  一馬當先,沖向劉寵軍陣。

  劉寵持戈迎上,抖擻精神,與典韋接戰。

  戰不三合,曹軍部將曹仁、夏侯淵領了三百鐵騎,忽然向劉寵軍部衝來。

  劉寵遮攔不住,敗逃回了軍中。

  典韋似虎入羊群,在鐵騎的掩護下,在劉寵軍陣中來回衝突三遭,將陣型沖的散了。

  曹操見狀大喜,即命夏侯惇領兵攻劉軍左路,又命曹洪領兵攻郭貢一路兵馬。

  曹操自領中軍沖陣,鼓響一聲,三軍齊出。

  雙方一陣衝殺,劉寵、郭貢兩家聯軍抵敵不住,大敗而走。

  曹操親掣寶劍壓陣,率眾連續追殺,口中不忘大喊:

  「擒郭貢、劉寵者,賞千金!」

  一時間,喊殺聲響徹雲霄。

  曹軍一路追殺,剿戮極多,降者不可勝數。

  劉寵、郭貢領著敗軍一路逃回陽夏,曹軍追至。

  駱俊在城上,命蹶張士放箭,射住曹軍。

  一時間,箭如雨下,曹軍不得進,只得暫時偃旗息鼓,退回大營。

  劉寵身負多處傷勢,疲憊得坐倒在地。

  「曹操用兵確有手段,孤不能及也。」

  劉寵倒也不好面子,大大方方承認了自己不是曹操的對手。

  駱俊親自為劉寵上藥,道:

  「曹操麾下猛將眾多,我等自然不是其敵手。」

  郭貢倒是跑得過,未有什麼損傷,部下死的大多是前排將士。

  但回想其方才一戰,仍不覺膽戰心驚。

  「今日與王上交戰的那員猛將還不知是何人,我觀之其凶神惡煞,正如古之惡來也。」

  「上次見著如此勇猛之將,還是在沛國遇張益德。」

  郭貢又回想起來那日在沛國,被張飛幾十騎喝退的情景。

  現在回想起來,尤覺後怕。

  尤其今日被典韋這麼一衝陣,更覺可怖。

  「曹操手下猛將眾多,僅憑我等現有兵力,難以與之正面交鋒。」

  劉寵眯起眼睛,微一沉吟道:

  「現在我軍新敗,反倒挫動了自家銳氣。」

  「這可如何是好?」

  駱俊開口諫言道:

  「曹操用兵如神,今除了劉徐州之外,誰是其敵手?」

  「我軍新敗,兵無戰意,只能先守住陽夏,等待劉徐州來援。」


  劉寵伸手揉了揉太陽穴,嘆聲道:

  「只盼劉徐州能念在宗室情誼的份兒上,真的派兵來救。」

  「若不然我陳國恐難攖曹兵之鋒了。」

  郭貢在一旁說道:

  「此前我已與劉徐州擬好同盟協議,今日陳國有難,梁國來日亦難倖免。」

  「劉徐州仁義著於四海,能救人之急,今我兩國勢窮,斷不會坐視不理。」

  有了郭貢的安慰,劉寵放心了不少。

  接下幾日,安心在陽夏養傷。

  曹操自勝了一場,奪了不少糧食輜重,又命軍士來攻。

  奈何陽夏的蹶張士個個善射有力,曹操一連攻了三日,始終難克。

  曹操也不由惱了,急召眾文武商議。

  「今我大軍將取兗潁川,豈可被阻於陳國一小縣!」

  於是,打算明日再從兗州調兵過來,增派人手。

  誓要在三日之內,拿下陽夏。

  正說間,忽有一探馬來報,言說是徐州有使來。

  「徐州的使者?」

  曹操眉頭一皺,詫怪道:

  「吾與劉備兩家早已息兵,他來此作何?」

  程昱說道:

  「莫非是來解和的?」

  曹操聞言大怒,叱道:

  「這織席販履小兒,不費半箭之功,得了偌大一個州郡,尚不知足。」

  「去歲趁我兗州內亂,又想侵吞豫州。」

  「我已將魯、沛兩地盡付與他,他也已同意不過問魯沛之外之事。」

  「今日怎敢派人過來解和?」

  遂下令,命人將來使亂棍打回。

  荀彧急忙出來勸解道:

  「今劉備已雄踞大州,實力不容小覷。」

  「若兩家就此結怨,再起兵戈,則得利的是二袁。」

  「且先命使者進來,看他有何話說。」

  曹操微一頷首,輕哼道:

  「也罷,且命使者進來,看看其有何話說!」

  少時,徐州使者到,送上一份書札。

  乃劉備親筆所寫。

  信中內容,果如程昱所言,正是勸解曹操就此罷兵,退出陳國境地。

  「劉備乃何人,敢來勸我!」

  曹操正要將書札往地上一摔,卻又忽然停手,凝在了半空。

  眸中目光閃爍,遲疑不定。

  ……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