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叔侄釋嫌,劉備方面的部署
劉封聞言轉身,卻是關羽已經醒來。
又聽得關羽語氣中沒有責備之意,劉封遂近前行禮:「小侄劉封,向二叔問安,驚擾了二叔清夢,請二叔見諒。」
關羽微微一愣。
上回聽到「二叔」這樣的稱呼,已經是十二年前了。
自劉禪出世且關羽公然稱呼劉封為螟蛉後,劉封就沒當面喊過一聲「二叔」,不論是正式場合還是私下場合,都稱呼的是關羽的職務。
兩人的矛盾,在十二年前就已經結下。
而如今。
劉封卻一句話三個「二叔」,更是以「小侄」自稱,聽得關羽不由一陣恍惚,有一種聽岔了的錯覺。
一時之間,關羽竟不知道該如何回應。
劉封也知道這聲「二叔」有些突兀,遂又道:「二叔不必如此。以前是小侄少不更事,不知二叔難處,誤以為二叔嫌棄小侄非父王親生。
故而在益州八年,小侄每戰先登,只為向父王證明我之才能不會遜色於禪弟,彼時的小侄,也的確對二叔也心懷怨恨。
後來。
父王在漢中稱王,麾下群臣為立誰為世子而爭吵不休,甚至還有人在小侄耳邊讒言禪弟曾請巫人咒害小侄。
父王不欲群臣相爭,又兼漢中一戰西川眾人多有出力者,為撫人心,遂以禪弟為世子。
恰又逢蒯祺死於亂兵,有荊州人對孟達心生怨言,又藉此事與西川人相爭,父王遂派小侄去統孟達軍。
小侄平定上庸和西城後,遣使報功,父王又力排眾議遷小侄為副軍將軍。
那之後小侄才真正明白,即便是父王也有身不由己的時候,也讓小侄明白了二叔往日的難處。
往日與二叔之爭,皆因小侄不識大體而起。
我為父王之子,父王又與二叔情若兄弟,我與二叔本為一家人,縱有矛盾也應該關起門來私下解決,而非在門外吵鬧徒惹鄰人笑話。
昔日。
二叔本在樊城勢如破竹,卻派廖主簿呼小侄出兵,這是在白送戰功給小侄;二叔有袒護之心,小侄又豈能坐視荊州安危於不顧?
還請二叔恕小侄往日無禮,今後小侄當與二叔同舟共濟,同佐父王,不負父子兄弟之誼。」
劉封說得巧妙,語氣也是真誠無比。
既表達出了劉備跟劉封父子間的信任,又表達出了劉封今非昔比,已然知事。
一聲聲真誠的「二叔」和「小侄」,也聽得關羽極為舒坦。
至於當初是否真有讓劉封立功的袒護之心,只要關羽不澄清,那就是有。
關羽也不是一點情商都沒有的傻愣子。
劉封在私下裡都將這話挑明了,即便劉封的話中有一部分都是瞎猜的,關羽都得視假為真。
有時候,說假話不一定是壞事,亦可能是給彼此一個台階。
看著眼前成熟穩重與八年前入川時截然不同的劉封,關羽也不由心生感慨:「賢侄能曉兄長難處,關某甚是欣慰,若兄長得知賢侄在荊州諸事,定也會為賢侄而驕傲。」
聽得關羽對自己的稱呼由表字變為賢侄,劉封就知道自己賭對了!
過程不重要,結果最重要。
有關羽這聲「賢侄」,哪怕今後明面上關羽依舊怒噴劉封為「螟蛉子」,劉封也不會有半分在意。
不過是演戲給人看罷了!
叔侄釋嫌。
這後面的話,也就更容易洽談了。
劉封又提到給劉備送戰報的事,道:「半個月前,我派人走武陵郡繞山路去秭歸送戰報。倘若一路順利,戰報送達時,父王也應該抵達秭歸了。
父王若得我戰報,必會設法牽制宜都的陸遜,讓其不敢輕易撤兵;趁此機會,或可騙嚇孫權,兵不血刃的奪回江陵城。」
關羽微驚:「成都遠在千里外,且不說兄長能否及時得知荊州變故,即便得知,又如何能在短時間內引大軍去秭歸?」
劉封篤定而笑:「父王無需引大軍去秭歸,只帶白毦兵就足矣!
以我對孟達的了解,他急於向父王證明獨當一面的才能,必會在得知江陵變故後第一時間就派人給父王去信。
尚書令法孝直又是孟達的好友,小侄料其擔心孟達會失城身亡,也會與父王輕舟同行。
如今坦之兄在上庸也有萬餘兵馬,若父王至,足可分兵去秭歸;再有法孝直為父王謀劃,牽制住宜都的陸遜,料想也無大礙。」
事實上。
劉封的預料也與實際相差不大。
孟達在得知江陵變故後,就第一時間派人去西川送了兩封信。
一封是給劉備的,誓言要與秭歸同存亡,將忠烈之心表現得淋漓盡致,生怕劉備會懷疑孟達的忠烈似的。
一封是給法正的,給法正的信中具言了蒯祺死於亂兵、劉封在上庸三郡的行事、秭歸樊友因丟軍糧而被治罪、被劉封調往秭歸且得到關羽授予的臨機便宜之權等等軍情,又在信尾呼法正「苟富貴,勿相忘」。
顯然。
孟達雖然信誓旦旦稱的要與秭歸同存亡,但其實內心也沒多大的底氣,更不想真的戰死。
故而才會單獨給法正去信,還用上了「苟富貴,勿相忘」,怕法正當了尚書令就瞧不起孟達這個故友了。
也幸虧孟達送得及時。
劉備得到信的時候,剛同法正安撫了巴郡士民,正準備離開巴郡走一趟越巂郡。
只因越巂太守馬謖在任期間屢屢上書當地豪族不服《蜀科》,劉備就準備趁著漢中大勝親自走一趟越巂郡。
若是晚上一日,劉備得到消息恐怕就得再晚上一個月。
世事也時常如此。
早一日和晚一日,都有可能改變事件的結局。
劉備在得到孟達的急信後,當即震怒。
以前要謀漢中的時候,孫權跑來奪三郡,導致曹操先一步定了漢中。
如今關羽剛在襄樊有了點起色,孫權又跑來奪南郡,甚至於還想奪下宜都直接鎖死劉備東入荊州的路線。
劉備麾下的核心文武大部分都是荊州人。
若孫權把荊州盡數奪了,劉備又如何跟麾下的荊州人交代?
故而。
在與法正商議後,劉備果斷的決定親往秭歸,同時又下達了一系列的軍令。
如:令護軍陳到引兩百白毦兵先行前往白帝城探查軍情,並伺機跟孟達取得聯繫,避免秭歸士民因援兵不到而驚慌。
如:傳巴郡太守費觀和巴西郡太守閻芝徵發各縣士兵入白帝城。
如:派人前往閬中急召張飛及麾下校尉軍侯十餘人入巴郡江州城。
等等。
為避免走漏消息引起變故,劉備沒有告知費觀、閻芝、張飛三人調兵召將的目的。
即便是成都方向,都只給諸葛亮送了一封密信,信的大意就是「荊州有變,軍師可在成都便宜行事」。
等張飛自閬中帶著十餘校尉軍侯抵達江州城後,劉備這才帶著眾人輕舟入白帝城。
原文在六#9@書/吧看!
在抵達白帝城後,劉備又留張飛在白帝城整軍。
雖然縣兵的戰鬥力也就維持下地方治安或是剿剿一般匪寇的水平,但有張飛帶來的校尉軍侯十餘人,勉強也能成軍。
劉備的目的也不是拿這群縣兵去討伐孫權,更側重於虛張聲勢。
畢竟。
鼓吹一起,旌旗一晃,誰知道來的是百戰精兵還是烏合之眾?
劉備則是帶著法正、陳到以及兩百白毦兵先行前往秭歸。
在抵達秭歸的時候,秭歸的戰事已經結束。
由於劉封斬殺韓當奪船渡江,極大的影響了孫權在荊州的布局。
以至於孫權不得不採納呂蒙的第二次諫言,給陸遜送了便宜行事的手令。
得知江陵有變的陸遜,也果斷的放棄了強攻秭歸城,而是在夷陵、夷道、佷山三縣部署防禦,控制江水津口,扼守山關險要。
避免奪船渡江後的劉封伺機入宜都郡偷襲身後。
陸遜可不想步韓當後塵,來荊州是來立功振興家族的,不是來送死的。
趁著秭歸的戰事結束,奉劉封軍令翻山越嶺穿越武陵郡的寇安國,也在劉備抵達的第二日,將戰報送到了劉備的手中。
劉備了解到關平引了軍中五十餘將校和一萬水陸步騎在上庸三郡,頓時大喜。
由於成都路遠,劉備在成都的精兵悍將難以在短時間內調來荊州,只能讓張飛帶了校尉軍侯十餘人到白帝城訓練縣兵。
如今有了關平在上庸的將士,那簡直就是瞌睡來了送枕頭,正合心意。
而劉封在荊州的表現,也令劉備心喜不已。
只不過。
目前劉備方面的軍情,劉封並不清楚。
漢末沒有電子信息,無法得知數百里外的軍情。
劉封也沒有天眼可以看到,也只能通過現有情報來合理的預測。
關羽仔細想了想劉封的預測,道:「話雖如此,但我等也要有兄長未能及時得到消息的應變方案。
慢則四日,快則一日,陸口的蔣欽等人也會逆水而來,不可不謹慎。」
劉封笑道:「即便父王因事纏身不能及時抵達,最壞的結果也只是與孫權對峙。
反倒是孫權,他應該期盼著父王能早日抵達秭歸。
父王來了,雙方還能有和談的可能;父王不來,孫權就得擔心北方的曹操會不會也來個渡江奇襲了!」
雖說劉封不知道北方的曹操具體在謀劃什麼,但劉封可以肯定的是:曹操絕對會在背後使壞。
關羽也明白這個道理。
然而關羽卻又有幾分不願:「倘若關某不想和談呢?」
劉封一愣。
旋即明白了關羽的心情。
在樊城打得好好的,眼看就能拿下樊城北上宛洛了,結果孫權自個兒在合肥占不到便宜,就跑來荊州討要好處。
剛從樊成撤兵那會兒,關羽是真心想著跟孫權和談的,那個時候軍情緊急,稍有不慎就得全軍覆沒。
關羽沒有不想和談的資格!
而現在。
關羽已經有了立足之勢,那談與不談,就不僅僅取決於孫權,還得看關羽是否願意了。
關羽這是恨孫權斷了自己的前程。
難得遇上天時淹了于禁七軍,結果大功勞沒撈著家卻被偷了,哪怕奪回了江陵城關羽都是有罪無功。
要說關羽心底沒怨氣,那就是在自欺欺人。
斷人前程如殺人父母,關羽想刀劈孫權的心都有了。
劉封斟酌了用詞,道:「若有可能,小侄也不想和談。小侄也想直接在江陵城除掉孫權,再滅了宜都的陸遜大軍,然後吞了陸口和夏口。
可如此一來,江東諸郡必會被曹操趁機竊取,天下大勢,也就再無逆轉的機會了。
不過」
劉封話鋒一轉:「和談歸和談,嚇還是要嚇的,嚇到孫權主動求和,方能讓父王獲得最大的利益。」
2024最後一天,祝各位2025年更上一層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