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星環繞軌道,一座長度達到了約50米的小型太空實驗室之中,一些克隆體正在小心翼翼的控制著處於無重力空間中的一些設備。
一些已經在洛神星地表經過了高度提純的二氧化矽在這裡再一次開始了融化,接受更進一步的提純。
同時,一些特殊的添加物,譬如某些無機鹽、鹼性氧化物等也加入到了裡面。
完成一切工序之後,這一大塊玻璃開始在無重力的空間之中「生長」。
沒有重力干擾,且處於高度真空的狀態,它們將可以「生長」的極為平整,極為光滑,不會有一點彎曲,且可以生長的很大很大。
這意味著它會具備更高的光學性能。
完成了初步加工後,接下來便是更為細緻的更進一步操作,譬如打磨、鍍膜之類。
忙碌了十幾天時間,這第一塊太空望遠鏡的主鏡片才被李青松造出來。
沒有耽誤時間,李青松立刻將其取出,將它和一些輔鏡片一同安裝到了提前便製造好的鏡筒之中。
於是一台運行在洛神星環繞軌道的太空望遠鏡便造好了。
忽略其餘部件的科技程度,單純從鏡片質量來看,它已經達到了相當於人類世界國家時代的最高水平,大致和當初大名鼎鼎的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相當。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李青松此刻的技術水平已經達到了那種程度。
之所以如此,還是因為洛神星這裡可以極為方便的進入太空的緣故。
在這裡,李青松可以直接在太空之中製造鏡片並完成安裝,不像是地球那樣,還得在地面製造,然後因為火箭空間不夠,還得將鏡片切割,到了太空之中再組裝起來,麻煩無比。
此刻,這台李青松所擁有的第一台太空望遠鏡,便將自己的鏡頭對準了地球方向。
來自於地球的光,將會被這片直徑達到了六米的巨大鏡片收集起來,讓李青松可以從其中解析出有關地球的數據。
持續一段時間的觀測後,李青松看到了這些數據。
這台望遠鏡的性能確實很強悍,它也確實收集到了許多有關地球的信息。
甚至於地球大氣層的成分,自己都可以從這次觀測之中得到明確的數據。
只是……
還是太過粗略了。
它仍舊無法真正的看清楚地球。
沒有辦法,地球距離自己實在是太遠太遠,足足有150多億公里的距離。
想要獲取到更為精細的地球信息,甚至於直接搞清楚地球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以現有的觀測水平還無法做到。
「等以後技術更先進了再說吧。」
無奈之下,李青松只得暫時放棄了對地球的觀測,轉而將注意力放到了另一件事情上。
搜索洛神星周邊的星際空間,將那隱藏在暗中的敵人找出來!
於是,在自動程序的控制之下,這李青松製造的第一台望遠鏡開始掃描整個天球,收集來自宇宙太空的一切信息,試圖找到其中存在異常的地方。
這是一項很複雜,很龐大的工作。單靠這一台望遠鏡的話,恐怕沒有個幾年時間無法完成。
不過沒關係,在這第一台望遠鏡之後,李青松又快速製造了十幾台同等規格的望遠鏡,將它們按照一定的幾何結構全部安置在了洛神星的環繞軌道上,各自劃分了一片天域,同時對天球展開掃描。
在等待巡天數據的同時,其餘方面李青松也沒有落下。
空間實驗室和洛神星地表的科研基地,總計30萬名科研克隆體仍舊在一刻不停的研究著新技術,竭盡全力的提升著自己的技術水平。
每一座基地,每一座工廠仍舊在全力以赴的運行著,生產出了大量戰備物資之外,也在驗證著此刻所使用的技術,為後續的優化提升提供基礎。
時間悄然流逝。
在這段時間之中,十幾台巡天望遠鏡觀測到了大量的數據。
李青松甚至還看到了一顆疑似銀河系之外的超新星爆發事件,以及眾多的星雲、星系、龐大恆星之類。
毫無疑問,這些數據都很有價值,短期雖然無法提升自己的科技與理論基礎,但長期來看,卻可以極為有力的拓展自己的視野,為未來進一步發展基礎理論打下基礎。
地球上的人們甚至會專門發射許多大型望遠鏡和探測器來觀測這些事件。
只是現在,李青松顧不得理會這些。
他仍舊在全力以赴的生產著,同時搜索著敵人的蹤跡。
最終,一個異常信號引起了李青松的注意。
編號為3的太空望遠鏡在例行巡天之中,觀測到了一個黯淡的光點。進一步觀測表明,這是一顆和洛神星類似的矮行星。
矮行星?
矮行星質量低體積小光度低。但既然如此,它還是被自己觀測到了,那便只能證明,它距離自己並不遠。
否則的話,自己根本看不到它。
這一刻,十幾台空間望遠鏡之中的五台被抽調過來,同時對準了它。
精細測量之下,李青松確定,它和自己的距離僅有4000餘萬公里。
「洛神星旁邊4000萬公里就有另一顆矮行星?這我之前倒是一直不知道。」
不僅李青松不知道,便連當初的人類文明都不知道。
一顆矮行星能否被人類發現,具備一定的隨機性和運氣成分。它們畢竟太小,也太暗了。
之前沒發現這顆矮行星,倒也算正常。
太陽系邊緣存在大量的矮行星,這也屬於正常。
據人們預測,在太陽系柯伊伯帶之外到奧爾特雲之內,可能存在著成千上萬顆矮行星。小行星和彗星數量更是多到無法估計。
但唯一不正常的是,李青松竟然在這顆矮行星周邊發現了一些氣體。
這些氣體,讓陽光的顏色、波長等俱都發生了一些改變。正是這些改變,預示了這些氣體的存在。
只是……一顆矮行星,周邊怎麼可能有氣體?
矮行星的引力太小,束縛不住這些游離氣體的。它們會在星際輻射之下被剝離的一乾二淨。
既然如此,那就只剩下了一種可能。
在這顆矮行星上,存在某個氣體源,正在源源不斷的為它補充損失的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