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必先利其器

2024-09-11 22:32:46 作者: 要零陸
  第295章 必先利其器

  雖然這個生意是上嘴皮子打下嘴皮子,可真的把拖拉機和載重汽車從蘇聯運過來,國內用什麼換呢?這才是大問題。

  還有,蘇聯這時候也是計劃經濟,每年史達林汽車廠和高爾基汽車廠還有拖拉機廠的計劃外生產的數量是有限的,而且早就被人給分走了。

  所以最好的出口方式就是運零件後來國內組裝。

  當年156個項目的時候,我方曾經向蘇聯方面提供四個地方準備建設載重汽車廠:京城、長安、太原、常山.可是都被蘇聯專家否定了,最後才選擇的長春。

  原因有幾條:第一、當地的鋼鐵產量需要超過20萬噸/年;電力要求2.4萬千瓦;2萬立方米的木材及百萬噸的運輸能力。

  當年只有東北地區才有這個條件:156個項目的初期51個項目基本上可都在東北地區:幾大煉鋼廠、幾大豎井煤礦、幾大火力發電廠,包括工具機廠也是放在瀋陽。

  至於蘇聯有沒有其他心思就不知道了。

  不過現在京城的石景山鋼鐵廠56年的產量已經成功超過20萬噸,京城的電力也能達到要求,運輸也沒問題,最有問題的就是木材京城周邊除了西山還有點木頭,實在是找不到足夠的木材。

  不過問題不大咱們可以把裸車開到需要的地方再裝木頭車斗。

  為了這個生意,阿里克謝被王德明和黛安娜聯手再次趕回蘇聯,依靠他的家族人脈和酒量去完成計劃外的整車採購和零部件採購。

  而王德明則是先寫了一篇報告申請通過正規渠道向上面提出建議。

  任何一項決策都沒那麼容易,提交好報告後,王德明就又恢復了每天上班八小時,下車間再幹活四小時的社會主義奮鬥者。

  然後就準備過年.因為陽曆58年到了。

  可是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怎麼能因為馬上春節就放棄努力奮進呢?

  因為59年是建國10周年,所以京城提出十大工程項目迎10周年慶,包括:人民大會堂、中國歷史和中國革命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全國農業展覽館、民族文化宮、民族飯店、釣魚台國賓館、北京火車站、華僑大廈和北京工人體育場。

  人民大會堂和博物館都在天安門廣場,天安門廣場上又浩浩蕩蕩的迎來建設大潮。

  但是1月份最有牌面的可不是這十大工程,而是十三陵水庫。

  京城所有有覺悟的同志們都自發的前往十三陵水庫進行建設。

  早在54年昌平就考慮建設十三陵水庫,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直到57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後,在10月初秋收後,群眾日本:關於今冬明春大規模地開展興修水利積肥運動的決定。

  徹底的激發同志們的建設熱情,才在58年1月4日京城市政府的主導批准下開始建設,而最開始只有昌平當地的8000農民和2000個自發勞動的同志前來進行清壩,拉電。

  乾媽王淑琴說去水庫參加勞動,指的就是十三陵水庫。

  當1月21日,上午10點,在CP區莽山和漢包山之間的天地山腳下,召開十三陵水庫的開工典禮的時候,王德明就成了現場最靚的那個仔!

  他穿著粗布藍卡的工作服,開著蘇聯進口的DT-54履帶式拖拉機,搖搖晃晃的從昌平京漢火車站開過來,為了及時在上午10點開到天地山腳下,他可是從凌晨1點就開著拖拉機過來。


  整整9個小時啊前世可以從京城一直開車到滬市,也可以開到瀋陽。

  不過感受著現場震天徹地的歡呼聲,一切都是值得的!

  當地很多農民同志可都沒見過拖拉機,雖然建國後花大價錢從蘇聯引進過一批,可往中國大地上一撒,連個水花都起不來。平均一個合作社都輪不到一台。

  乾媽雖然已經答應王德明以後進城享福,可多年的鄉下種地,讓她堅持著今天一定要來現場,秦淮茹只能把孩子讓張壽春和金毓晴幫忙帶,陪著她來到現場。

  人上一萬,無邊無沿。

  是日天公作美,天高雲淡,灰濛濛的四周山上還殘留著積雪,各個合作社拉著橫幅,插著紅旗,扛著鋤頭,帶著鐵鍬,背著藤筐,拉來大鼓和銅鑼,敲的震天響,混合著現場呼喊聲,還沒正式開工就震的山上山下的積雪鬆散不少。

  雖然已經見慣了京城周邊的荒涼,但是看著這四周灰突突的山頭,王德明心裡還是有點不得勁。多年的戰亂只要能砍的樹木都被砍光了啊.

  前世看小說,主角在京城動不動就打獵弄一堆肉,除了臆想就沒別的了就算是這個年代的東三省,也要深山老林才有可能。

  為什麼一乾旱就挨餓?因為秋收後大地上只剩灰突突的,就沒別的。前世是持續的種樹改良水土才重新恢復大地的綠色,野豬才重新泛濫。

  「德明同志,看咱們同志們的熱情和歡呼聲!有什麼困難能難得住我們?」昌平當地的領導同樣的激動難耐,打斷了王德明的胡思亂想。

  等開工典禮的鞭炮聲一結束,他大手一揮,扛著鋤頭,率先沖向工地,狠狠地用力一鋤頭下去

  「嘿!」不信邪,也顧不上動手,脫下白絲線的勞保手套,「呸!」往手心裡吐了口吐沫,再次狠狠地用力

  北方的凍土層還是不給面子,只刨出來一個小小的坑。

  「嘿嘿,德明同志,拖拉機咱們這還沒人會開,請你幫忙教教咱們的同志!放心,油料管夠,咱們昌平其他的嘎子車全部都停用,油料都送這邊來!」

  「成!這玩意簡單的很!」王德明重新跳上拖拉機,昌平當地領導一招手,瞬時周邊衝上來幾個青年,男女都有。

  王德明連忙喊著:「別急哈,這輛拖拉機一次只能再上來一個人,輪流著來哈!」

  最後抓鬮決定學車順序,從地上隨便揪幾個枯黃的草根,按照長短來決定。

  第一個是位男青年,最多20多歲,眼神清澈憨厚,帶著堅定:「德明同志,你怎麼說我就怎麼做!」

  「好的,咱們慢慢來,我會經常過來參加勞動的。」王德明非常耐心,「你看哈,這邊有幾個搖杆,你先記下,右手這個最粗的杆,向前輕輕推就是前進,向後拉就是後退;」

  「左邊這個杆,向左推就是左轉,向右推就是右轉。」

  「左右?就是咱們民兵訓練的左右?」

  「沒錯,簡單吧!」

  「那是簡單的好,我們再看腳下」

  一邊幹活一邊教學,不知不覺就到了晚上,工地上除了拉過來的電線,還燃燒著火把,同志們圍著這台拖拉機細心的用抹布擦拭著。

  這可是好東西啊.鋤不動,撬不動的山土,拖拉機一下子就挖開了。

  「咱們國家要是每個合作社多幾台拖拉機,咱們的糧食產量肯定更高!」

  「放心吧,很快就會有的.」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