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封功飲馬!【月初求票】
晨光初綻。
曹操從帳內出來。
外邊已站滿了等候的文武。
郭嘉,荀攸,龐統等人,還有外出回來的趙雲,關羽,張飛。
只馬超,龐德,麴義,魏延等將,在外追敵未歸。
高地下則全是草原部族的人,軻比能位於所有人最前列。
這些草原部族,都是他帶來觀禮並宣誓效忠的。
《左傳》上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歷代王朝都將祭祀的重要性,排在軍事活動之前。
戰爭獲勝後的祭祀,也是一次對天地宣封功勳的過程。
眾武將皆穿戎裝,甲冑鮮明。
文臣穿官衣,寬袍博帶。
氣氛莊重。
「陛下!」
曹操一出來,眾人齊聲執禮。
寅剛咽下去一塊狼肉,抿著嘴角的血小跑過來,站在眾文武最前邊,表示自己才是曹老闆的頭號狗腿。
這幾日,它都在周邊自己捕獵。
曹操拍拍虎頭,示意眾人平身。
前方有甲冑擦洗的鋥亮的重騎,作為儀仗開路,啟程趕往祭祀地點。
其位置就選在附近地勢最高,王帳以北的山上。
曹操從王帳的高地上下來,上馬往北側行去。
眾文武隨行左右。
諸葛亮稍稍靠前。
他負責接管草原諸事,趁機奏報導:
「陛下,戰後的物資清點,已經出來了。」
「攻克鮮卑,占領其中央草場,除牛羊等畜牧外,馬備資源最為豐沛,初步統計,可為我大魏裝備十五萬騎,而不會形成額外負擔。」
諸葛亮呈給曹操一本小冊子。
其上寫滿了各類戰後繳獲,牛羊,肉類和乳製品,牧草,多不可計。
草原上的牧草,包括鹼草、針茅、苜蓿、冰草等百多種,是牲畜最好的食物來源,所以這裡格外適合養馬。
曹操心下盤算。
大魏拿回河西,西域以後,又得烏孫,大宛等馬備資源天下聞名之地。
如今再得到草原這座龐大的天然牧場,曹軍足可裝備出三十萬騎兵。
三十萬騎兵,是什麼概念?
只有巔峰期的匈奴能一比。
後世的鐵木真,最鼎盛時也不足二十萬騎兵。
三十萬騎,足可飲馬萬里,懾服天下。
疆域大了,騎兵的機動性,遠途作戰能力,尤其重要。
不過三十萬騎的甲備消耗,是一個巨大的負擔,想真正組建出來,還需要時間的積累。
曹操回頭道:
「子龍,得草原之後,我大魏北關,將延推至北海以北,真正的拓土萬里。
北關戍邊統帥,由你來擔當。」
「朕過幾日要歸朝,這草原我們剛打下來,後續有些動盪難免。文有孔明,武有你來鎮守,朕才能放心。」
趙雲催馬上前,大聲領命。
「朕領大軍來這草原,就是要明明白白的告訴天下人,如今攻守易形,非兵事而無以重威。」
「子龍守邊關,當謹記戍邊之責。
外族臣服,是因我大魏的武功,而非懷柔。想久治,首要立威,令其不敢反覆。」
一干人邊走邊談,曹操做了些叮囑,遂問道:
「鮮卑人尊為神祇的阿伏於,還沒有消息?」
「抓俘後審訊過一些人,都說最後見到阿伏於是在我軍來之前,往東去了。」
「後來證實他是去招來了禿髮部僅存的一支精銳,被子龍將軍阻擊,殺其將領,其餘兵馬被我軍擊潰,少部分往西逃竄,還在追繳中。」
「阿伏於從那之後,不知所蹤,再沒露過面。」負責情報的賈詡說。
阿伏於不見蹤跡的原因,很簡單。
他必是看出一己之力,露面也是送死。
鮮卑全族皆敗,他一人已算不得大患。
曹操估計,他要麼就此覓地藏匿,再不出世。
如果還想報復,則只剩下藉助他人的力量一個途徑,比如去貴霜。
這時,眾人來到王帳以北的山下。
那山上設了祭壇。
周邊全是大魏精銳,足數萬軍在山上山下,執兵而立。
曹操下馬,在萬眾矚目下,沿著石階,直通山上。
鮮卑,匈奴都信奉薩滿,每年春秋兩季皆有祭祀,就位於王帳北側這座山上。
這座山在草原被稱為博格達山,是一座聖山。
草原上的王,世代居於此,重大祭祀,多發生在這裡。
山勢不高,曹操登階來到山巔。
戰後大勝而設祭,也是為了祭奠為征戰而死的魏軍,對天宣魏軍之功。
曹操走到山上時,朝陽初升,天地沐浴在一片金黃之中。
山上擺放著各類禮器,地面鋪有獸皮。
中間有一長案,放著獻祭的一應用品,包括獻祭的『人』!
軍功武祭殺俘,是祭祀項目。
祭壇後方,就壓跪著近些時日,陸續擒獲的一些鮮卑餘孽,人人惶恐驚懼。
舉目望去,博格達山下,站滿了其他來觀禮的草原部族。
「朕登基建國時,曾許宏願,要征討四方,打下大大的疆土,吞併四夷,掃平北部邊患。」
曹操在山巔矚目山下的草原部族,緩緩抽出腰間佩劍,斜指山下:
「朕親自來,就是要問問,還有誰,想試我大魏的劍鋒!」
聲音如潮,往山下衝去。
張飛在後邊低聲對關羽道:
「掃平四夷,誰敢試我劍鋒!這話真是帶勁!」
關羽皺眉:「噤聲!」
山下,軻比能帶頭下跪:「魏帝親征,威加海內。鮮卑已潰,餘部皆懾服陛下神威,服於大魏兵鋒,願追隨陛下,永無二志。」
這個過程,大抵就是曹操打完了人家,問人被打服沒有。
草原諸部稱臣。
「大魏建國,延武三年,朕令兵北發,與鮮卑接戰,勝,斬敵十萬眾。生擒鮮卑小王、相國、祭司,將領四百餘。
我大魏兵馬,損一萬七千四百三十二人。今告天地以正,我魏軍英魂不熄……」
曹操一板一眼的開始念祭詞,內容有著嚴格的規定,時間,地點,戰事雙方等等。
「今朕告天地敬知,封我魏軍之功,禪於博格達山,飲馬土拉河。
自今起,草原八千里山河,盡歸我大魏。
朕待重定國境,告天地列祖共知……」
老天爺也不給個面子,一點異象都沒有……曹操掃了眼天空,暗自吐槽。
老天爺沒動靜,朕自己來得了……曹操低喝道:「起!」
他的嘴開過光,聲音方落,風雲乍現!
蒼穹上,異象如熾火流光!
……
貴霜一直在嚴密注意鮮卑和大魏開戰的過程。
大月氏之主,波調多次傳令邊防,尋找機會,如魏軍疏於防守,或抽調兵力往北去參戰,貴霜會視情況而定,要不要再次出兵。
其間貴霜有過數次小規模試探,都被魏軍擊退。
大魏和鮮卑戰,波調派出多隊哨探,探查戰況。
戰報一條條的送過來。
鮮卑慘敗,拓跋詰汾,大祭司,八大王部酋首,陸續被殺。
此時,波調坐在王座上,又看了一遍這段時間搜集到的消息:
「魏軍在鮮卑王帳高地下,挖萬人葬坑,屠鮮卑精銳,半月未曾停止。」
「鮮卑八大王部以外,草原以百計的部落,經軻比能整合後投魏,成為魏之附庸。」
「此役後,大魏將吞併草原的疆域,人口…」
波調看到最後這一句,便感覺字跡刺眼,太陽穴突突直跳。
大魏吞併草原,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魏的國力,馬備,戰略縱深,等等,都將暴增。
波調首次生出一種挫敗後的驚悸感。
鮮卑就這麼敗了,且敗的如此徹底……波調皺眉良久:
「來人,擬本王諭,派一支使節攜禮出使大魏,本王欲與魏皇修好。」
侍從當即下去安排。
波調從宮殿裡出來,抬頭往東北,萬里外的草原方向眺望。
……
曹操佇立山巔,伸手虛招。
傳國璽頓時升空,紫暈鋪天,化出神州山河地脈的氣象。
昂——
大地震動,隱然有龍吟聲響起。
這一幕似曾相識,早前曹操在崑崙山汲取地源之氣。崑崙山的變化,便引起地脈動盪,氣運沸騰,化出祖龍。
山上山下的人,紛紛扭頭往南向的天空看去。
天上的雲氣,正匯流化出一顆巨大的龍頭。
在崑崙墟,曹操的帝王真龍,便是吸收了部分地源之氣,才得以飛速進化。
那之後,他的帝王真龍,和天地間最核心的一股氣運,聯繫愈發緊密,同出一源。
當曹操以帝王真龍,來推動誘發天象,立即便出現了和崑崙墟類似的變化。
神州氣運所聚,南向的蒼穹上,一顆巨大的龍首,正張開龍口,似乎在吞納草原氣運。
又或者說,將其氣運覆蓋延伸到了草原上。
山下的一眾草原部族,不由得驚呆了。
曹操用祖龍給草原人加戲,納土開疆萬里的祭祀過程,真有天兆響應!
且是如此驚人的氣象!
如果說此前的草原各部,是迫於武力而屈服,現在則是真有了想順應『天意』的打算。
這就是祭祀在當下能起到的作用,相當於告訴世人,奉天承運,大魏統領草原是天意!
草原上風起雲湧,龍吟聲激盪四方!
曹操在山巔引燃了多卷簡書,上邊寫的是大魏陣亡將士的名單。
典韋,許褚,將一旁的鮮卑俘虜拉上來,以敵人首級,進行軍祭,祭奠陣亡將士!
一應祭祀結束,已臨近中午。
十月下旬,曹操啟程南歸。
諸葛亮,龐統,趙雲,軻比能等人皆來相送。
天上飄著小雪。
曹操在一應兵馬護持下,漸漸遠去。
而此時,曹魏大捷,破鮮卑之戰,經近月時間的傳播,已在大魏傳開。
得知魏軍大勝,就此將不再受北方牧族之擾,尤其是邊關地區,民眾奔走相告,喜極而泣。
曹操在十一月中,靠近北關,天氣已寒。
卻是見到北關外,黑壓壓的人群,來接他歸魏。
Ps: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