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21世紀,佛學一直在,存在即合理,說明是有可取之處的。」蕭然不信佛,但是知道這很重要。
「玄奘及其弟子創立了唯識宗,這一宗派在華夏佛教發展歷程中占據重要地位。其理論體系嚴謹、複雜,對哲學、心理學等諸多領域也產生了交叉影響,提升了華夏佛教在學術層面的高度。」
「佛教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建築、繪畫、雕塑、文學等諸多領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如眾多的佛教寺廟建築,其建築風格獨特,是藝術瑰寶,敦煌壁畫等佛教藝術作品更是舉世聞名。這些豐富了民族文化的多樣性。」
「佛教教義中的慈悲、善良、寬容等觀念,有助於引導社會風氣,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例如勸人戒惡從善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輔助社會道德規範的構建,約束人們的不良行為。」
「以佛教為橋樑,華夏和周邊國家以及天竺等佛教興盛的國家開展了廣泛的文化交流活動。這不僅促進了各國之間的相互了解,還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國家的文化影響力,加強了國際間的友好關係。」
「一千多年後,佛教是三大教之一!」
「原來如此!」豫章公主點點頭,之前沒想過這些。
剛剛進長安城,就發現不太一樣了。
長安城朱雀大街上人頭攢動,喧鬧非凡。
消息如疾風般傳遍四方——玄奘大師歸來了,還帶回前所未有的榮耀與珍寶,引得百姓傾城而出,爭睹這歷史性的一幕。
城門口,禁軍整齊列隊,甲冑生輝,手持自動步槍的玄甲軍威風凜凜地當先開道。
他們此番遠赴天竺,一路風塵僕僕,卻難掩周身豪邁之氣,胯下戰馬嘶鳴,宣告著不凡功績。
李世民換上龍袍,回到許久沒有去的太極殿。
太極殿,李世民端坐在龍椅上,滿朝文武肅穆而立。
聽聞玄奘進宮,李世民難掩激動。
玄奘身披嶄新袈裟,手持錫杖,步入大殿,行罷大禮,呈上部分經書樣本與異域珍寶名錄。
蕭然現在是王爵,也可以在太極殿看看。
想看看玄奘法師什麼樣子。
玄奘膚色是歷經日曬風沙後的古銅色,透著堅毅。
額頭寬闊而光潔,仿若藏納著無盡智慧,眉如遠黛,不濃不淡,弧度恰到好處,雙眸恰似澄澈的幽潭,瞳仁漆黑深邃,偶一閃動,儘是洞悉世情的悲憫之光。
鼻樑高挺筆直,仿若山川峻岭,撐起整張臉的立體感;嘴唇略顯乾裂,唇色暗沉,嘴角微微下垂,自帶幾分肅穆,卻在與人對視時,漾出溫和笑意。
李世民目光灼灼,看向玄奘,朗聲道:「法師此去,孤身涉險,遍歷萬難,朕時常掛念。不想今日歸來,不僅攜回失傳經法,壯大我大唐佛緣,還揚我大唐國威於天竺,令他國俯首進貢,實乃功高蓋世!這一路艱辛,想必遠超常人想像。」
玄奘垂眸,謙遜回道:「陛下謬讚,貧僧不過秉持求法初心,幸得陛下威名庇佑、將士護送,方能往返順遂。天竺佛國,佛法昌盛,貧僧唯恐經典不傳、教義不明,有負大唐佛門期望,故而竭力搜集。」
李承乾出列,拱手道:「法師此舉,於文化、外交皆意義非凡。諸多經書流入,必能啟迪民智、豐饒學術,收得天竺進貢,周邊邦國見狀,定當對大唐敬畏有加。」
這件事對大唐來說好處多多。
玄奘越看越像得道高僧,蕭然腦海中浮現唐僧的畫面。
相比起柔柔弱弱的唐僧,玄奘一看就是武力值爆表的武僧。
不懂點拳腳功夫,怎麼可能一個人遊歷這麼多年,走這麼遠還能安然無恙回來。
後面的安排這些,蕭然沒有聽,這些事情蕭然不感興趣。
走出太極殿看到外面有個年輕帥氣的小和尚,蕭然好奇詢問,「這位小師父,你是天竺人還是大唐人?」
「施主,貧僧是大唐人,名辯機!」
蕭然就感覺會是,沒想到真是辯機和尚。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蕭然笑著點點頭,轉身離開。
李麗質和豫章公主看到蕭然也湊過來了。
「哥,那個小師父是誰?你認識啊?」豫章公主指了指。
「不認識,隨便問問,是辯機和尚。」
「辯機和尚!」李麗質和豫章公主好奇的多看幾眼。
很明顯,李麗質和豫章公主都知道辯機和尚的野史。
「十七知道那些事情,估計會生氣吧!」豫章公主又看了看辯機。
「正史不一定真,野史是真野啊!」蕭然表示:「那些事情不是真的,是假的。」
據史料記載,辯機和尚作為玄奘的高徒,承擔著幫助玄奘翻譯經書的重要任務,其行動受到官府監控,且工作繁忙,很難有機會與高陽公主私通。
高陽公主作為李世民的女兒,其行為受到諸多約束,與辯機和尚這樣的僧人相戀並私通,幾乎不可能發生。
房玄齡的墓碑上記載了高陽公主幫助房玄齡送信等事,若風月案存在,這些內容不可能被刻在墓碑上,因為這對房家和皇室都是恥辱。
如果是真的,那皇家和房玄齡家族都會刻意抹除高陽公主的存在,不可能刻在墓碑上。
在唐朝的正史《舊唐書》以及宋太宗時期官方編訂的文集《太平御覽》中,均未提及辯機和尚和高陽公主的這段傳聞。
該事件最早出現在宋仁宗時期歐陽修編著的《新唐書》中,後來司馬光編著的《資治通鑑》也採納了這一說法。
但歐陽修和司馬光均有排佛立場,其對該事件的記載可能受到主觀因素影響。
所以這件事多半是刻意抹黑造謠。
如果沒有這件事,高陽公主和房遺愛的知名度應該很低,辯機和尚的知名度更低。
因為這件醜事,高陽公主的知名度比起李麗質這個嫡長女也是不遑多讓。
可惜是黑紅!
真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一千多年了還是被很多人提起。
心疼這三人三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