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的視頻隔三差五的就給家長傳過去,課堂情況家長都很清楚。
幼兒園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都不太一樣,看到孩子高興,家長也就滿意了,這個年紀的孩子能如此就好。
就當是結識一下其他人,提前走出家庭,感受一下小環境。
蕭然李麗質幾人私底下也和家長聊過,詢問過他們有沒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
覺得有問題可以提,但是都沒有人說不好。
都覺得很不錯。
蕭然也不知道是真好,還是這些家長不想得罪蕭然和幾個公主,不想得罪李世民。
大部分人心裡很清楚,這個幼兒園的初衷,就是兩個小公主,就是為了兩個小公主。
其他人算是陪伴。
幼兒園的教學,環境,條件這些都很好,家長也就不好說什麼。
吃的開心,玩的開心,在幼兒園沒有被欺負,這就足夠了。
......
李世民也回到太極殿,高句麗的使臣被驅逐出長安城,對高句麗的態度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也知道了。
現在就得討論一下什麼時候用兵,怎麼用兵,需要準備什麼。
這些事情很重要,李世民自然也得到場,軍國大事,作為皇帝缺席就說不過去了。
松贊干布和頡利可汗也可以去太極殿旁聽。
「不知道什麼時候見到高句麗的國王。」松贊干布有點幸災樂禍的感覺。
頡利可汗自從松贊干布來,整個人的精神狀態一下子好起來了,好像是年輕了幾歲。
就像是一個人遲到很擔心,如果發現幾個人都遲到了,那就不怎麼擔心了。
沒有什麼壓力了。
「哈哈哈!高句麗使臣被趕走了,按照大唐現在的國力,只要陛下他們願意,應該是很快的。」頡利笑著說道:「我有想見見!」
聽到要對高句麗動兵,最高興的就是這兩個了。
現在沒有人懷疑大唐的實力,大唐武將如雲,很多人都可以,而且都覺得戰爭不會持續太久。
大唐會以摧枯拉朽的姿態平推高句麗。
之前打吐蕃慢,是因為青藏高原地形地勢氣候這些惡劣,相比起青藏高原,東北那邊只要不是冬天過去,問題就不大。
聽到李世民對高句麗的態度,一群武將就像是打雞血了一樣。
都想著搶掛帥的機會。
秦瓊和侯君集也沒有放棄,如果可能還想再來一次。
這種天大的軍功,武將實在沒辦法拒絕啊!
軍事學院的一群二代,還有學子同樣激動的不行。
大部分都可以隨大軍出征,刷軍功。
全部是好戰分子!
這一點之前蕭然就感受到了。
大唐崇文尚武!
都想和李靖一樣,出將入相。
封狼居胥那種不太現實,現實一點的就是出將入相。
這個感覺有機會。
太極殿內,氣氛凝重而熱烈。
李世民高坐龍椅之上,目光威嚴地掃視著群臣,開口道:「今日召眾卿家前來,乃因我大唐之形勢已變。往昔諸敵,或已覆滅,或聞風喪膽,唯高句麗尚在苟延殘喘,竟妄圖以稱臣了事,朕之大唐,豈容這彈丸之地游離於外!朕意已決,必將其納入我朝版圖,永絕後患!」
之前隋煬帝三次都辦不到的事情,李世民要一次解決,還得漂漂亮亮的解決。
這也是李世民一筆功績。
李世民都心動。
話聲剛落,武將隊列中頓時炸開了鍋。程咬金滿臉漲紅,幾步跨出,大聲道:「陛下,這掛帥出征之任,非俺老程莫屬!俺定率鐵騎踏平高句麗,讓那蠻夷之地見識見識咱大唐的厲害!」
秦瓊也不甘示弱,抱拳道:「陛下,臣征戰多年,經驗豐富,願領一軍為先鋒,直搗高句麗都城,揚我大唐軍威!」
李靖看著也是頭疼,感覺不好搶啊!
狼多肉少!
根本不夠分!
尉遲敬德更是扯著嗓子喊道:「俺這把老骨頭還硬朗著呢!高句麗小兒,聽聞我名便該膽寒,陛下若派我出征,必不辱使命!」
眾武將紛紛請纓,喊聲響徹大殿。
李世民和文武百官也是習慣了,大唐這個時期不存在重文抑武的情況,不會有人罵粗鄙的武夫。
文官武將分界線很模糊,甚至什麼樣。
文官武將地位也是平起平坐的。
甚至是武將更有晉升的機會,立軍功直接出將入相。
這個速度是文官沒辦法比的。
頡利和松贊干布站在角落一聲不吭,這個場面看著就發毛。
都是好戰分子!
國家不在也是一種解脫,和這種帝國在同一個時代,還挨著就是悲劇。
此時,魏徵卻出列,神色凝重地拱手道:「陛下,萬萬不可!如今我大唐雖有新物之利,然連年征戰,民生初定,若再大興兵戈,擴張過速,恐勞民傷財,動搖國本啊!且四方新附之地,人心未穩,當以安撫教化為主,而非一味征伐。」
「前朝隋煬帝的教訓難道不夠深刻嗎?」
魏徵直接潑李世民一盆冷水。
松贊干布忍不住看了看魏徵,心裡覺得這個人好勇,居然直接這樣點李世民。
李世民也是習慣了,從蕭然那邊知道後面的一些事情,就更看得開了。
「魏徵,你只見眼前之困,卻不見長遠之利。現在高句麗畏懼我大唐,若不趁此時機將高句麗徹底收服,待其日後恢復元氣,必成我大唐心腹大患。再者,我大唐有此良機,若不拓展疆土,如何彰顯天威,保我大唐萬世之昌盛?」
魏徵毫不退縮,上前一步道:「陛下,國之根本在於民生,即便有新武器、新作物,亦不可本末倒置。若百姓疲於戰事,賦稅繁重,恐生內亂,屆時外敵雖滅,內憂又起,得不償失啊!」
「你動不動就拿前朝隋煬帝的事情告誡朕,現在的大唐和前朝相比,早已今非昔比,大唐不是前朝,朕也不是隋煬帝!朕為天子,當為大唐謀萬世之基,豈會因一時之安而錯失良機!」
許久不來了,李世民覺得魏徵是沒有什麼改變!
魏徵伏地叩首,卻仍據理力爭:「陛下,臣一片忠心,只為大唐長治久安。征伐之事,當慎之又慎,萬不可因一時意氣而衝動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