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8章 劉備伐吳,神將不神,大吳餘暉
不只是賈復、蓋延、寇恂他們,當初劉秀攜帶出的很多人,就算不是劉秀的同齡人,但是,有不少比他也大不了幾歲。
故而,東漢時期的這些開國名臣名將,都已經出世好幾年了,但卻並未在天下打出什麼名聲。
大宇王朝這些年南征北戰,也積累出了一批百戰精銳,再加上作為皇帝的劉邦親自坐鎮於此,可謂是氣勢如虹。絲毫都沒有因為大楚皇朝重兵壓境,而產生任何不利的負面心理因素。
王牧鋒指揮兵馬進行了一波試探性的進攻,但大宇王朝抵抗之激烈,也著實超過了他的想像。照大宇王朝這個抵抗程度的話,只怕,並不能如他之前所想的那樣輕而易舉拿下大宇了。
事實上,王牧鋒這個時候大軍壓境,其實也是順著項羽這個理由順勢為之。
可實際上,出兵征伐一國之事,這種事情可不可能讓他一個人就做出決斷的,這是需要皇帝和朝廷公卿的同意的。
而現在,他可以借著項羽這個理由,短暫的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可該走的流程,這個時候還在向上走的。
而恰逢這個時候,項羽與大宇名將彭越各自帶領一支騎兵向他的後背襲來,王牧鋒此人或許不善攻,但卻是天下最頂尖的防守類名將。
對於這樣的人,他或許很難打出什麼驚艷無敵的大勝仗,可是,任何一個天下名將,就算是天下最頂尖的名將過來了,想要打敗他們,那個難度也絕對是難上加難。
他就算是在進攻的期間,也是未慮勝先慮敗,將各方面都做的妥妥帖帖的。故而,這兩隻兵馬並沒有給他帶來什麼損失,僅僅只是殺傷了幾百人之後就被迫離去。
不過,王牧鋒也因此而暫時收兵回營,準備緩緩圖之。
伐宇一事,也絕非是可以操之過急的事情。
而另一邊,大宇以大皇子昭烈王劉備為主帥領兵伐吳,劉邦親信將領盧綰與大宇老將東方瀾為副將。
范增為軍師將軍,法正、龐統、廖立、蔣琬、張松為從事。
帳下大將薛林、張飛、張益、陳到、黃金寶、白銀寶、劉黑闥、姜初歉、姜開、劉知遠、劉彥宗、劉慶義、劉琦、劉磐、文聘、魏延、蔡瑁、張允……
這一回,大宇國內之兵幾乎盡出,舉水陸騎三軍一十五萬,悍然殺入大吳蘇江道之內。
大宇此次出兵,他們的目標,就是大吳的蘇江、景塘兩道,藉此二道水網之利以抵未來他們潛在的大敵大黎。
大黎最精通的是山地作戰以及平原作戰,至於水戰,這對於他們幾乎是一個空白的領域。
大吳蘇江道行軍將軍端木英領兵七萬抵擋,但卻中了范增的請君入甕之計,被薛林領水師阻斷了他們身後的退路,又被劉備領張飛、陳到二將及三千白毦兵一路突進,斬斷了其首尾之間的聯繫,徹底斷絕了他們最後一絲生路。
而法正與龐統二人則是早就先行一步,暗中攜帶重金進入大吳之內,由內部分化大吳君臣,利用大吳自己的力量,拖延周圍各道救援的時間。
此後,魏延又領五千兵馬詐開重鎮江德城門,盡得城內二十萬石糧草。
這一套連擊打下來,讓整個蘇江道徹底陷入了萬劫不復之地。
此後,劉備一面與薛林水陸大軍聯合圍困端木英,劉備應范增之計,並不急於殺傷端木英的兵力,已經成為瓮中之鱉缺糧的端木英,此刻,手中的兵力剩下的越多,之後他才越會狼狽。
此後,劉黑闥領一萬輕騎,星夜奔襲蘇江道治所,而蘇江道的兵力,已經跟隨端木英落入了萬劫不復之地,後方儘是空虛之地。故而,劉黑闥牛刀小試,便輕取一城。
劉黑闥,他的統兵作戰能力,在現如今的大宇王朝之內,可是排名前列的。
或者說,以他99點的基礎統帥能力,放在任何一方勢力之中,都絕對是一名支柱型人物。
劉黑闥,這一位在演義之中,似乎是作為反派存在的,而且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名氣。
但是,真是歷史上的他,雖然是一個混混出身,但卻揍遍了唐初名將。
竇建德被殺,劉黑闥、高雅賢、范願等人扯旗造反之初,劉黑闥上演「單騎破陣」,率軍攻陷鄃縣。唐朝的貝州刺史戴元詳、魏州刺史權威,雙雙被斬殺。
引兵攻打歷亭,久經沙場、曾多次隨李世民出征的悍將王行敏被劉黑闥陣斬。
此後,李淵令李神通率關中精銳馳援河北,又詔令駐防洺州的右武衛將軍秦武通、定州總管李玄通、幽州總管羅藝,出兵夾擊劉黑闥。
此役,唐軍至少五萬,劉軍大約五千。
但是,劉黑闥卻大獲全勝,打垮了李神通,殺敗了羅藝,就連唐初大將薛萬鈞、薛萬徹也因逃跑不及,雙雙被俘。
此後,唐朝瀛州刺史盧士睿、觀州刺史雷德備、定州李玄通,都在劉黑闥攻城掠地的過程之中被俘虜。
得知前線一敗再敗,李淵以李世勣為行軍大總管,張仕貴為副總管,領兵二萬入宗州。
劉黑闥得到消息,先一步揮師南下,攻陷冀州,殺死冀州總管麴棱。
冀州失守後,李淵意識到區區兩萬人怕是頂不住劉黑闥,便急令自己的族弟、右屯衛大將軍李孝常從關中出發,增援李世勣。
然而沒等李孝常到河北,劉黑闥就打完收工了。
這一戰,就連入了武廟十哲的李世勣也被劉黑闥所敗,大將薛萬徹、薛萬均兄弟倆再次被俘,李世勣「僅以身免」。
隨後,劉黑闥兵鋒不減,又接連攻陷洺州、邢州、魏州、莘州。僅用半年時間,便收復了竇建德生前的所有地盤。
李淵被逼無奈之下,只能夠再一次寄出了李世民這個殺手鐧。而這個時候的李世民,因為戰功可以說是已經封無可封,如若不是不到萬不得已之下,李淵是真的不想再勞累自己這個兒子了。
這一戰,李淵任命李世民為行軍大元帥,齊王李元吉為行軍副大元帥,率領由殷開山、羅士信、尉遲敬德、秦叔寶、李世勣、張士貴、劉弘基、李道宗、李神通、史大奈等人組成的「全明星陣容」,開赴河北平叛。
不止如此,羅藝再一次親率數萬大軍南下,一副不死不休的樣子,配合李世民夾擊劉黑闥。
此一役,雖然最終是以李世民的勝利為告終,但是,他卻也在此過程之中,折損了麾下大將羅士信。
這麼一名強將,襲擊一座兵力空虛的城池,那自然是手到擒來。
大後方被偷家,消息被傳到了被圍困的端木英那裡,軍中當即是人心惶惶。
雖然端木英已經決意絕死抵抗,可是,他底下的人,卻有不少人心生動搖。
而大吳蘇江道將領王三甲領兵三千降敵,更是讓餘下的將領人心惶惶。
此後,先後再一次發生的多名將領叛逃之事。
端木英心生絕望之下,帶領著麾下餘下的兵馬絕死突圍,但是,這麼一隻被圍困多時,缺糧少食的隊伍,又怎麼可能從劉備的包圍圈之內掙脫。
此一役,端木英兵馬傷亡兩萬,他本人被大將張益親手擒拿,在得到了劉備不會禍及其在後方的家眷之時,在劉備的營內拔劍自刎,以死證其忠貞之志。
從劉備誓道出征開始,到如今全滅蘇江道主力,前前後後,就算是加上行軍的時間,也不過只是半年的時間。
這一戰之後,更令劉備於大宇之內威望大振。
不過,這個時候大吳的麻煩,可不僅僅只有大宇這一方勢力。
大吳僅剩的剩下的五方反王勢力,他們出兵的時間,可還要在大宇之前!
五方反王,再加上大宇,足足拉起了上百萬的兵馬,欲要一口氣將大吳徹底消亡。
而被幾位反王聯合人工塑造的那位不世出的代替了吳白起的大吳名將,在五大反王不再慣著他,終於還是被拉下了神壇,甚至,他還一口氣足足葬送了大吳五十萬兵馬,可以說是以一己之力,斷送了大吳最後的希望。
一戰之下,五十萬兵馬盡喪,甚至,還不止於此。
參與這一戰的皇室將領吳原,他的實力在大吳眾多猛將之中是可以排到前五的,但是,也同樣隕落在了這一戰之內。
身中埋伏之後,帶領騎兵決死突圍,但是,他身後的騎兵,卻被無數的滾木雷石給砸的潰不成軍,而他本人,也隕落在了朱元璋強弩戰陣之下。
大吳猛將康鎮軒,也是一名神將級別的高手,在這一戰鬥中,被朱元璋帳下將領田再彪與張士誠帳下將領呂具二人聯手斬殺。
大將弓千誅,在這一戰之中,被自己人出賣,陷入了一個孤軍奮戰的結局,射光了自己所有的箭矢,一口氣射殺了兩百名敵人,其中,校尉二十餘人,將領近十人。
直到消耗光了他的所有的箭矢之後,孫策、丁奉、馮勝、李文忠等將這才敢一擁而上。
沒的辦法,弓千誅的弓箭對於他們的陰影太大。
在這些年裡,曾經的十八路反王和六十四路煙塵,可是有好幾位都隕落在了他的箭下。甚至,就連如今的大黎之主蚩尤,也曾經被他所射傷。
為了對付弓千誅,他們不僅暴露了他們曾經重金收買的一名大吳重將,將這一支孤兵重重包圍。甚至,就算是重重包圍之後,前期也只敢依靠源源不斷的兵力消耗弓千誅的手底下的兵力,消耗他的箭矢。
直到將弓千誅的弓箭消耗的一乾二淨,參與圍攻的這幾個反王將領,這才敢一擁而上。
孫策、丁奉、馮勝、李文忠幾人聯手圍殺,僅僅五合,就已經將弓千誅殺的節節敗退。
這些人之中,只有孫策一個人是絕世級別的將領,剩下的三個人,都是超一流級別的實力。
丁奉雖然融合了一枚強大的將魂,但是,到達巔峰是需要時間的。很顯然,原本只有90點基礎武力的他,在融合了將魂之後,如此大的提升,並非是短時間之內就可以到達的。
這樣的四個人聯手,如果要對付一名神將的話,在正常的情況下,自然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但是,當世的三名弓箭類真神將,后羿一瞬間的爆發能力最強,走穿甲流路線的他,可以爆發出最強的破壞力。
而木蘭察則是典型的爆破流路線,他的穿透能力遠遠比不上后羿,可一旦被他所傷的話,造成的傷害也是最大的。
至於弓千誅,他則是均衡與穩定。
他沒有后羿的落日箭與木蘭察的弒神箭這樣的絕技,可是,他的常態輸出能力卻比剩下兩個人更勝一籌。
后羿與木蘭察,這兩個人,除了弓箭之外,他們還修行了槍法或者是刀法,來保障他們在複雜的戰場上有更大的生存能力。
可是,也唯有弓千誅,只專修於箭法,也只痴迷於弓箭。甚至,痴迷到了以弓為姓,將自己原本的姓名作為自己的名的程度。
而只專修於箭法的他,在射光了自己所有的弓箭之後,這個時候就非常的尷尬了,在這四個人的手中,連五個回合都撐不了。
這要是換成了后羿和木蘭察的話,絕對可以反過來教他們幾個做人。
后羿和木蘭察他們的槍法和刀法確實是遠遠比不上他們的弓箭,可是,作為神將的他們,一旦調用血煞之力的話,應付這樣的場面,還是輕輕鬆鬆的。
這四個人之中,孫策出手是最為狠辣的,弓千誅對於他,可是有著殺父之仇的。當年的孫堅,就是被弓千誅所一箭射殺。
也正是因為孫堅中道崩殂,孫策這才在不得已之下,投靠了當時大吳最強大的幾位反王之一的張士誠。
弓千誅拼盡全身力氣,在這四個人手中抵擋了五個回合之後,就已經被丁奉一矛打落馬下。可是,就在下一刻,孫策即將下殺手的時候,一把大刀卻橫刀砍在了孫策的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