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4章 六帝之戰,大漢南征
元始二年。
五月。
彼時,春種時間已過。
但鄴城之外,兵馬雲從,虎賁軍團十五萬兵馬集結。
元始元年。
這一年,對於大漢來說,是特殊的一年。
這一年,大漢在這亂世之中建立。
而元始二年。
對於大漢而言,同樣是特殊的一年。
在這一年,大漢正式開啟了統一原大蒼十八道之戰的序幕。
彼時,雖然大漢還沒有進入最鼎盛的狀態,河東道到手的時間不算久,雖然憑藉其原本的底子,已經可以開始給大漢供血了,但還遠遠不能夠和已經在手多年的河北相比。
至於盛瀾地,也是一塊富戍之地,但因為當時的蘇定方在這塊地方殺的太狠,如今還無法真正的為大漢供血,但也可以保證蘇定方的自給自足了。
如果再等兩年的話,讓這兩塊地方能夠充分為大漢供血,那個時候的大漢才是最鼎盛的狀態。再等兩年的話,大漢的實力絕對要比現在要強的多。
不過,此一時,彼一時。
天師道、威王勢力羸弱,正是困頓之際。
尤其是威王,這個時候衰落到了極點。
天師道至少軒轅黃的能力足夠的強,而且,在大蒼之內,雖然無法尋求出路蒼,但卻通過姜烈山之手,從大蒼之外得到了一絲喘息之機,緩和了原本困頓的處境。
可軒轅黃有這個本事,卻不代表威王也有那個本事。
這個時候的威王,不堪一擊。
至于靖王,因為長時間的大戰,也元氣受損,不在最鼎盛狀態。
西北面的鎮北軍,現在至少還有一定的實力,還能夠扛往拓跋部落一段時間。而這段時間,又何嘗不是王羽的時間?又何嘗不是大漢的時間?
有西北面的鎮北軍在,至少在接下來的一定時間之內,王羽還暫時沒必要擔憂拓跋部落的問題。
雖然說自從他封鎖住了中行山脈之後,接下來的時間真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鎮北軍必然會越來越弱。
可是,這個事情是需要時間的醞釀的,而卻並非是一個立竿見影的過程。
這才過了多長的時間?還遠遠不可能到了那個份上!
故而,這個時候的鎮北軍戰力猶在!
而鎮北軍,又何嘗不是面對拓跋部落的一道最好的屏障?
至於東北面的東夷,和太陽國之間也是相互消耗嚴重。這個時候,雖然戰況已經不復,最開始的激戰,但還沒有真的徹底結束,只不過進入了戰略對峙狀態。
可以說,他們大漢自身內部雖然還沒有到達最鼎盛的狀態。
可這個時候的外部環境,卻已經是他們最適合南征的時候了。
如果等上兩年的話,那個時候的大漢或許確實到了最為巔峰的狀態,在自身實力上,比之現在要強大很多。
但是,很有可能,他們大漢周圍的這幾方勢力,也得到了恢復元氣的機會。
故而,春種結束,王羽決定誓師出征。
元始元年,王羽的大漢最先建立,而沒過幾個月的時間,鎮西軍趙匡胤的大宋也隨之成立。
接二連三的登基稱帝,也促使著原本想要掃平大蒼之後,以無上威望方才稱帝的皇甫古淵於元始元年冬季始提前稱帝。
而皇甫古淵之後,威王皇甫古濣與天師道軒轅黃也不甘寂寞,在去年的冬天和今年的春天先後稱帝。
和皇甫古淵敵對的他們,對方已經稱帝,如果他們不隨之做出動作的話,天然上就會在地位上矮了一頭。
可以說,整個大蒼之內,唯一沒有做出動作的,也就只有鎮北軍和鎮南軍這兩方勢力了。
到這個時候還沒有做出反應,由此可見,這兩家也確實不像其他家那樣野心勃勃。
再加上原本最開始就以皇帝正統自居的河西道小朝廷,如今的原大蒼勢力範圍之內,足足有六個皇帝存在。
只不過,六個皇帝之中,足足有三個皇帝繼承的都是蒼的國號!
河西道小朝廷,他們本就以正統的皇室血脈而自居。至于靖王和威王,他們當然也不可能甘心另起爐灶,最想要的自然還是繼承祖宗的國號。
以至於,六個朝廷,其中有三個是蒼。
剩下的那三個,分別就是王羽的大漢,趙匡胤的大宋,再加上軒轅黃的大炎。
也正是因為如此,元始二年,大漢的南征之戰開始,直至大漢徹底統一了原本的大蒼十八道,這一段時期,也被後世的史學家稱之為六帝時期。
「擂鼓!」
「聚將!」
「三軍出!」
伴隨著王羽的一聲高喝。
軍中力士猛地輪動手中的鼓槌,按照特定的節奏韻律向著身前的巨型大鼓捶打了起來。
「咚咚咚!」
「咚咚咚!」
「……」
戰鼓越敲越急。
好似戰事爆發一般。
與此同時。
又是一陣悠長的聲音響起。
「嗚嗚嗚!」
「嗚嗚嗚!」
悠長的牛角被高台下兩側站著的士兵吹響。
發出陣陣雄渾,蒼茫的音色,令人有如置身戰場之中。
而鄴城外軍營校場之內,等待誓師出征的將士們,他們個個精神飽滿,目光堅毅,對這一次出征,全都抱著必勝的信念。
而隨著日頭升起,已經二十四歲的王羽在鼓聲和號角聲之中,已一步步走上了最前方的將台。
身著金甲,腰懸湛瀘劍的他,此時更是顯得英武不凡,宛如天神降世,叫全體將士為之心折。
在他站定後,十五萬虎賁軍團,再加上半個禁軍軍團,那二十萬將士便已齊齊拜倒,大聲喝道:「見過陛下!」
二十萬人的吼叫如雷聲隆隆,擴散著傳出去,整個城池的人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各位將士不必多禮了,都起來吧!」
王羽面色嚴肅,大聲喝道,一句話間,下方的吼聲便迅速停止,偌大個校場竟已鴉雀無聲,只聽他做最後的誓師講話。
「自三王逆亂,天下已亂久矣!」
「到如今,不但內有三王這樣的亂賊四處為禍,竊據都城,外有夷狄犯我北疆諸多城池,窺伺中原!」
「甚至還有那早有野心,欲圖自立的叛逆之臣,更加是個個不甘寂寞!」
「朕襲天命,繼萬民之心,遵故蒼皇甫先皇帝之志,方立大漢,又豈可坐視江山社稷因此淪喪,無數百姓子民慘遭兵災之難,死於刀劍之下!」
「自大漢立朝時,朕厲兵秣馬,直至今日,不求千秋帝業,只求以吾手中之劍,為萬民開太平!」
「朕唯願以畢生之力,平定天下戰亂,後代子孫,方可安居樂業,不必受此流離之苦!」
「且那皇甫古淵,一介賊逆,竟寄居河南天京之地,妄圖竊取江山社稷神器,竟還喪心病狂,於前年意欲毒殺皇后、太子!」
「可恨直至今日,朕方才查明一切始終!皇后、太子,江山社稷之本,朕雖不才,願傾大漢之力,雪吾大漢之恥!」
為了師出有名,王羽不僅扯上了天下大義,連當年他在燕北的時候,皇甫靜雅在懷孕期間,被人下毒那一回事,也直接栽在了皇甫古淵的頭上。
這件事情,真實是誰做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王羽,想讓他是誰做的,他就可以是誰做的。有的事情,究竟該是一個什麼樣的事實,完全是可以看需要來決定的。
那個時候,事情發生的時候,他雖然憤怒。但都過了這麼長時間了,那個火氣早就消了,利用一下那回事情,也就無妨了。
這個理由,既是公,亦是私。正如他口中所言,皇后、太子,江山社稷之本。
再說了,皇家無私事。有關皇帝的事情,既是家事,但同樣也是國事。
皇甫古淵曾經意圖傷害這兩個人,用這種理由出兵,沒有絲毫的問題。雖然在那個時候,皇后還不是皇后,太子也還不是太子。
說著,他又是一頓,再度提高聲音,喝道:「諸位我大漢的將士,可願隨朕南下河南,殺敵擒賊,雪我大漢之恥,剿滅亂臣賊子,重整天下山河?」
在稱呼其皇甫古淵的時候,王羽這個時候可是毫不客氣,一口一個亂臣賊子。他的大漢朝廷,在成立的時候,可是不僅有這萬民的支持,各道先後成上了萬民書,而且,就連皇甫一脈,也發出了他們的聲音。
更不要說他王羽,身上一半的血脈,也是傳承之皇甫一脈。
稱呼起皇甫古淵是亂臣賊子的時候,那自然是擲地有聲,也是有立場的。
他王羽的大漢,是傳承自皇甫明澤朝廷,在皇甫明澤駕崩之後,皇室無人,他王羽在一眾皇室血脈、老臣以及天下萬民的支持之下,這才無奈擔起了大旗。
他日,如果皇室一脈,有賢能者的話,這江山神器,他王羽可還是要還回到皇甫家的手中的!當然,至於什麼樣的人才可以稱得上是賢能者,他王羽自然是有一套自己判斷的標準的。
如果以後仍然沒出現一個他王羽認為有資格擔當得起這江山社稷之重的人,他也只能繼續苦一苦自己了。
畢竟,都是為了這天下萬民呀!!!
他當年雖然和皇甫古淵聯手發動過天京之戰,但那個時候,他王羽代表的是皇甫明澤朝廷,去剿滅皇甫明昭的那個逆首昭,不過是暫時的權宜之計罷了,不影響他認為皇甫古淵也是一個亂臣賊子的事實。
後來,雖然和皇甫古淵也有過一段時間的蜜月期。可是,那也不顧同樣是迷惑亂臣賊子的權宜之計,為的就是靖平大河以北,為了重整河山而爭取時間。
果然,如今,這場面看起來也不枉他王羽當初的忍辱負重了!
「我等誓死追隨陛下,破城拿賊!」
當下里,就有前排的一些將領大聲給出了回應。
然後,後方那些兵將們也都跟著叫嚷了起來。
一開始,他們的叫聲還挺混亂的,嘈雜的叫人完全聽不清到底在叫些什麼。
但隨著有人領頭,叫聲就變得一致起來,變成了最簡單的兩句話:
「破河南,活捉皇甫古淵!」
「必勝!必勝!」
這聲浪之大之統一,更如聲聲焦雷,不住從校場朝著四面擴散,迴蕩在整座鄴城的天空之上。
就算是軍營尚在城外,而沒有在城內。但這喊聲之大,不僅已經傳入了城中,這聲音震天一般,更是能夠讓滿城百姓都聽個真切。
在聲聲「必勝」的吶喊里,王羽已唰的抽出隨身的湛盧,直指向南邊河南的方向,大聲喝道:「大軍出發!目標,天京!」
全軍先是一靜,繼而便是整齊劃一的一聲:「喏!」
然後,本就齊整的隊伍,便在各自將領的帶領下,以相當齊整的方陣開始朝著校場外移動而去。
此時才天亮不久,但這麼一支二十萬人隊伍的調動,再加上後續的糧草輜重的跟進,導致他們真正要離開鄴城時,已經是中午之後的事情了。
作為皇帝皆主帥的王羽並沒有和中軍一起離開,而是留在了最後。
此次,他雖然御駕親征,但卻不見得會親臨第一線。
此時,他正神色凝重地看著趙安陵和管仲:「安陵叔,夷吾,接下來城中許多事情,就要交你二人一同來管了,可不要讓朕失望啊。」
「陛下放心,有臣兩人在,必不會讓河北有半分的差池!」
開口的並不是趙安陵,而是管仲。
趙安陵心裡頭也清楚的很,雖然是留下他和管仲兩個人共同坐鎮後方,可是,趙安陵很清楚,王羽相信的還是管仲,而不是趙安陵。
並非說趙安陵不夠忠誠,相反他很忠誠,不比其他人差。只可惜,除了王羽一個人之外,王常也能夠指揮的動他。
故而,雖然說是兩個人共同坐鎮後方,可是,兵權卻掌握在了管仲的手中。
誰掌握了兵權,才掌握了最大的底氣!也是話語權更大的那一個!
趙安陵甚至懷疑,如果不是因為他的資歷足夠老,而且他的官職還在管仲之下,甚至,王羽乾脆會將坐鎮後方的重任直接都交給管仲一個人,而根本不會給他。
不過,到底,他才是丞相,而管仲只是六部尚書,其中的戶部尚書,不管怎麼說,現在王羽都不可能繞開他的,就算是做一個表面工程,也還是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