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奏陛下,武略院大考已經備好,請陛下御覽。」
方進了皇帝的御書房,陳策就從袖中拿出一份奏章,交給了小太監。
「定下什麼日子大考了嗎?」
接過陳策的奏章,翻看了幾眼後,朱由校看向陳策問道。
「回陛下,隨時可以安排,臣請陛下定奪。」
「那就三日後吧。」
聞言,朱由校點了點頭,在陳策的奏章上批下了一個準字,交給身側的太監。
「傳詔下去,讓禮部準備大禮,讓內閣、六部的主官到時候與朕同去。」
「奴婢遵旨。」
聞言,劉時敏連忙點了點頭,下去安排。
「王愛卿去薊鎮,朕沒什麼能給的。」
揮了揮手,示意陳策下去安排,朱由校轉身看向王在晉道。
「這武略院成績最好的五十人,與陳策將軍,希望能助王愛卿一臂之力。」
「臣謝陛下天恩。」
聽到朱由校的話,王在晉連忙躬身行禮道。
在京時間不短了,對於武略院是個什麼存在,王在晉明顯是清楚的。
這是真正的天子門生。
將武略院成績最好的五十個人交給他,這是如何的信重。
隨著王在晉與黃克瓚兩人離開西苑,武略院生員考核的消息,也傳了出去。
不久之後,禮部衙門裡,正在發生一場對峙。
「江山社稷繫於陛下一身,豈可自輕!」
「陛下乃萬金之軀,當以聖人躬安為重!罷武事,居移體,養移氣,修至德,方可安天下。」
看著已經下令準備禮儀事項的孫如游,禮部給事中暴謙貞怒氣沖沖的道。
「那你的意思是,陛下親自考察武略院那些個生員不應該,還是不應該設武略院?」
不待孫如遊說話,來確認大禮流程的黃克瓚轉頭看向對方冷冷的道。
武略院的人材,他兵部也想要。
這個時候和武略院找茬,就是在和他這個兵部尚書找茬。
「武備不興,胡虜狷狂,下官不懂軍事,不敢擅言。」
聽到黃克瓚的話,暴謙貞鄭重的道。
「但無論陛下想要做什麼,讓臣下去做即可,何須勞煩陛下?」
「武略院是陛下親命所設,一應所有開支都出自內帑。」
暴謙貞的話剛說完,黃克瓚身側的英國公張維賢看著對方冷笑道。
「陛下若不親自考核,還有誰夠資格?你一個小小的給事中嗎?」
「陛下乃是大明之主,若凡事都需陛下親力親為,要我們這些官員做什麼?」
暴謙貞一點兒面子都不給張維賢給,當即厲聲道。
「要你們這些武勛做什麼。」
「你還知道我是武勛啊。」
看著對方,張維賢伸手在對方的肩膀上拍了兩下。
「大明戎政,自有內閣閣臣、兵部、五軍都督府、武勛關注,和你一個禮科給事中有什麼關係?你關注的應該是大禮是否符合規定,而不是陛下要不要親自前去。」
「你越權了!」
「你!」
見張維賢直接點明這點,暴謙貞頓時噎在原地,說不出話來。
「哼!」
再看了眼對方,張維賢一甩衣袖,走出了禮部衙門。
隨著英國公和清流言官在禮部衙門裡起了正面衝突。
京中關於皇帝親自主持武略院大考的消息,算是傳播了開來。
不務正業。
這四個字,是官場上大多數人對皇帝的評價。
但就算再是怎麼議論,朝臣們卻是不敢明言阻止,原因也很簡單,命搭進去,皇帝要做的也一定要做。
三日之後,朱由校在宮女的伺候下,穿著起了天子冕服。
在萬壽宮門外上了步輦,一路往乾清宮而去。
這種大事兒,自然是要從皇宮出發了。
而此刻,文武百官並勛貴們,則已經在承天門外等候了。
皇帝要親自主持武略院大考,自然是按照最高標準來。
隨著鐘聲、鼓聲陣陣,承天門緩緩打開,一手扶著腰間長劍,朱由校從承天門內走了出來。
天子車輅早已經在此等候。
「臣等拜見陛下。」
見到皇帝出來,內閣首輔畢自嚴連忙帶著眾多臣工行禮道。
「免禮,平身吧。」
看著眾人,朱由校臉上帶著笑容,揮了揮手。
「臣為陛下先驅。」
向皇帝行了一禮,今年已經五十四歲的英國公張維賢道。
「勞煩英國公了。」
「臣不敢。」
聞言,張維賢再行一禮,來到一頭白象之前。
在親兵的扶持下,張維賢三兩下就翻身上了白象。
明禮,天子出行,白象先導。
看到英國公張維賢已經上象,禮部尚書孫如游連忙大聲的喊道。
「起樂!」
隨著他的一聲喊,教坊司、太常寺的樂伎開始吹奏,錦衣衛的力士開始擂鼓,恢弘之音頓時就在承天門前響了起來。
坐在車輅之上,看了一眼烏央烏央的文武官員,朱由校示意動身。
車隊最前面的,是趙率教的虎賁衛騎兵,後面是白象拉著的象車,再往後則是丁修帶領的一眾穿著大紅袍的錦衣衛緹騎。
儀仗隊的正中央,則是一面象徵著皇帝的龍旗大纛!
每逢武事,這面龍旗大纛都要被拉出來。
「天子出巡!」
看到皇帝已經坐穩,劉時敏一甩拂塵,大聲吆喝道。
隨著鑼鼓聲震天穹,迎著陽光,天子儀仗向著中軍都督府而去。
雖然距離很近,但儀仗一定要擺出來,以表現皇帝對武略院大考的重視。
「臣陳寅。」
「臣陳策。」
「率武略院闔眾署僚,恭請聖安。」
當天子大駕來到中軍都督府前時,陳寅、陳策兩人早已到場,當即帶著滿衙門的人下身拜道。
「眾卿平身。」
抬腳走出車輅,看著一眾行禮的官員,朱由校揮了揮手道。
「謝陛下。」
再行了一禮後,眾人起身開始準備大考。
本次武略院大考,總裁官是英國公張維賢,副裁官是兵部尚書黃克瓚。
好不容易熬完大禮,武略院大考算是正式開始。
與以往重文輕武的武舉相比。。。
額,是的,大明武舉重文輕武,考試就考三項,策略問答、騎射、步射。
其中策略問答占比最高。
然而從武舉制度設立之初,由於受明朝重文輕武的國策影響,文臣們就一直強調「謀略「「通文「
和武舉相比,武略院的大考就簡單的多了。
第一項為射術、第二項為算術、第三項為軍法、第四項為謀略。
「第一項,射術。」
見皇帝已經在特意搬來的龍椅上坐下,英國公張維賢上前高聲喊道。
「一號生員,南京鷹揚衛盧象升!」(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