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355章 遼東需要副業,非常需要

第355章 遼東需要副業,非常需要

2024-09-11 07:17:23 作者: 涼月涼了
  第355章 遼東需要副業,非常需要

  明三百年,遼東軍管三百年。

  整個遼東都司境內,衛所上管軍,下管民,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防禦邊蠻身上,百姓們一直處於一個高壓狀態,對於鋪橋修路、築壩修堤的事兒就沒考慮過。

  大明對遼東的治理,處於一個一半是粥,一半是屎,就這麼粥而復屎的過了兩百多年。

  皇帝下令遼東廢衛設府,算是打破了這個局面。

  在孫承宗的組織下,整個遼東的百姓都被調動了起來,遼東想要鋤大地,就先需要做一件事,伐木。

  從瀋陽到遼陽,五十六個屯田衛所,每衛三千人,十五六萬人在官道的兩側,對東北的原始密林進行著大規模的毀滅。

  每二十個人,被編作一組,設組長一人,分發斧頭十把,鋸子四把,長槍五把,麻繩十捆。

  二十個人分工明確,砍樹、砍枝、挖根、拉樹、剝皮、分塊都有人負責。

  若是運氣好,在林子裡打到什麼動物,整個班組都能打牙祭。

  伐木,是一件非常累的工作,但這些被招募進屯田衛所的人干起活來卻是很積極。

  原因很簡單,屯田衛所管吃,起碼今年是餓不死的。

  而且,而他們是在為自己將來的田而勞動。

  「這姓孫的是越來越離譜了。」

  看著孫承宗傳來要南運的木材數量,楊嗣昌忍不住叫道。

  遼東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倒木運動,倒下來的木材都順著三岔口,累計在了娘娘宮,也就是日後的營口市等待運輸。

  遼東轉運司現在的任務有兩個。

  第一條是從天津、登萊兩地將籌集到的糧食北運。

  第二條就是將遼東砍下來的木材南運到山東。

  在朱由校這個皇帝不知道的情況下,遼東巡撫孫承宗、天津知府袁可立、山東按察副使陶朗先、遼東轉運使楊嗣昌四個人倒騰出來一條生產鏈。

  遼東砍下來的木頭南運到天津和山東,由當地衙門接手後出售,然後用換來的銀錢購買糧食再運到遼東去。

  大明的造船業從未衰落,而適合造船的杉木、松木、柏木、榆木在遼東隨處可見。

  「大人,運不完,以我們現在的運量,根本就運不完。」

  苦著一張臉,楊嗣昌的副手周順看著楊嗣昌道。

  「我們一月最多運走三千根原木,但他們這個月卻送來了八千根,如果再算上以前沒運完的,這現在多出來的都夠我們運上兩個月了。」

  「頭疼啊。」

  將手中的清單放在桌上,楊嗣昌忍不住捂住了自己的額頭。

  「大人,為何不在遼東設置船廠,就地將這些原木製作成船隻呢?」

  看著閉眼的楊嗣昌,周順忍不住小聲的在他的耳畔道。

  「若是有條件造船,那我們需要南運的木材量就少了很多。」

  「開船廠,這是我能拿的了主意的嗎?」

  聽到周順的話,楊嗣昌忍不住翻了一個白眼。

  「那如果我們自己開呢?」

  左右看了看,發現沒有人後,周順小聲的在楊嗣昌的耳畔道。

  「小的認識幾個船廠主人,他們有能力造船,但在遼東衙門卻沒熟人,怕在這裡受了欺辱,所以一直不敢北上。」

  「若是楊大人可以在孫巡撫那裡給牽個線,他們可以出人幫助遼東巡撫衙門在遼東開辦船廠,條件也很簡單,就是給他們的木材價格低一些。」

  「這,可行嗎?」

  聞言,楊嗣昌明顯是心動了,但還是猶豫道。

  大明的官場上,官商勾結,或者說明面上的官商勾結是個大忌。

  你能做,但你不能放在明面上。

  「要是讓朝廷的人知道我們幫助商人開辦船廠,恐怕到時候就不止一個人會彈劾我們了。」

  「都是為了國事嘛。」

  看到楊嗣昌明顯是動心了,周順當即道。

  「他們的要求也不多,只要遼東巡撫衙門點頭可以給地,匠人他們都有。」


  造船業,是一種重工業,擁有一個極為複雜的生產鏈,在造出一艘船的過程中,有很多東西都需要官方衙門去協調。

  桐油製備、龍骨製造、木材晾曬加工、船帆編制,這都需要配套的生產,這都需要官府衙門去調配。

  看著眼前的周順,楊嗣昌摸著自己的下巴思索了一會兒後,終於點頭到。

  「行,我寫信給孫巡撫,請他定奪。」

  娘的,被逼瘋了。

  隨著遼東這邊的仗越打越大,每月需要轉運的糧草物資越來越多,轉運壓力增大,他遼東轉運司要船,要大船。

  但是,山東的北清河船廠每月出廠的船隻數量是有限的,還有一部分給了天津水師。

  這既然買不到船,那他就只能想辦法自己造了。

  這麼想著,楊嗣昌當即令人研墨,開始書寫一封給孫承宗的信。

  都是為了遼東嘛。

  就當楊嗣昌給孫承宗找事兒乾的時候,孫承宗則是在給熊廷弼找事兒。

  「熊經略,不能讓那個孫傳庭再在草原上駐紮了,給他運輸糧草的損耗太大了。」

  身著一身大紅官袍,熊廷弼剛回到自己在瀋陽的經略衙門屁股還沒坐熱,孫承宗就找上了門。

  「從娘娘宮往瀋陽運糧還算順暢,但從瀋陽北上,遼澤難行,我們已經不知道丟了多少糧車了。」

  「這我也知道,但現在我們必須咬著牙將這關挺過去。」

  聞言,熊廷弼掀開茶杯的蓋子喝了一口後道。

  「只要這次孫傳庭能在草原上立威,逼迫察哈爾退走,將科爾沁和內喀爾喀安撫下來,廣寧最少能安穩個兩三年。」

  說著,熊廷弼示意孫承宗坐下。

  「只要蒙古諸部不再襲擾邊關,到時豹韜衛東調,我就有把握一舉蕩平建奴,給遼東帶來最少三十年的安寧。」

  「道理我都懂,可是。。。哎。」

  說著,孫承宗搖著頭嘆了口氣。

  中國有兩個著名的河套,一個叫黃河河套,一個叫遼河河套。

  內蒙古東部、遼寧省都是產糧大戶,其中土地規模最大的地方就是遼河河套區域。

  但在這個年代,那個區域不叫河套,叫遼澤,遼河的兩側全都是難行的沼澤。

  大明遼東長城在鎮安堡一段,沒有直接東進,而是往南修,修出了個V型的缺口,把遼澤放在了長城外面。

  但現在想要給孫傳庭運糧,走遼澤是最快的,為了給他運輸糧秣,輜重隊不知道在遼澤陷了多少車了。

  伸手拍了拍孫承宗的手臂,熊廷弼對站在門口處的賀世賢揮了揮手。

  「我給你介紹一個人,一個妙人。」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