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23章 給官員足俸

第23章 給官員足俸

2024-08-07 03:44:45 作者: 涼月涼了
  第23章 給官員足俸

  「存銀不夠。【無錯章節小說閱讀,google搜尋】」

  聽到畢自嚴的話,朱由校楞了一下,但隨即道。

  「此時你不用擔心,到時候朕從內帑出銀,補上。」

  朱由校說著,揮了揮手,從桌面上拿起一本書,讓太監遞給了三人。

  「朕這些天,看了很多東西,最讓朕在意的,就是這本張江陵在神宗時監督修成的《會記錄》。」

  《萬曆會計錄》,張居正監督,戶部尚書王國光與侍郎李幼滋負責編寫,從隆慶六年(1572年)七月開始,一直到萬曆四年(1576年)修成。

  這本書以地理分卷,先全國,而後分省,分府。

  規定了全國田糧舊額歲入歲出、府州縣分數、邊鎮餉數、庫監、光祿、宗藩、職官、俸祿、漕運、倉場、營衛俸糧、屯田、鹽法、茶法、錢法、鈔關、雜課等具體收支明細。

  這本書從修成開始,一直沿用到崇禎九年,畢自嚴為了給崇禎皇帝盤清大明這攤子爛帳而修成的《度支奏議》。

  但實質上,崇禎最終看到的《度支奏議》其實是畢自嚴本打算修《賦役全書》的藍本,只是一個初步的核算。

  但就算是初步的核算,也給了崇禎巨大的信心。

  因為這一年,孫傳庭黑水峪擒殺闖王高迎祥,畢自嚴初步盤清了大明的爛帳。

  本以為是大明再起,哪想到是迴光返照。

  而為什麼朱由校手中會有一本《萬曆會計錄》呢,這就不得不提到戶部尚書李汝華這個人老成精的傢伙了。

  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為應付遼東戰事需求,戶部尚書李汝華議拿著《萬曆會計錄》,田賦每畝加征三厘五毫,四十七年又加三厘五毫。

  昨日,李汝華又一次上書,請開廷議,每畝再加二厘,然後讓朱由校給批了回去。

  加個錘子的加,這個時候再加賦,是嫌民間的泥腿子們罵他這個皇帝罵的不夠多嗎?

  同時,朱由校也是心知肚明,加的這個賦,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遼餉。

  三年累計,每畝加征銀九厘,核算天下田畝,共計520萬兩。

  遼餉每畝加征九厘,這個徵收力度,一直維持到崇禎皇帝上台後的崇禎四年,再次每畝加征三厘。

  很多人都知道,歷史上的天啟皇帝是個聰明人,明末的亡國三餉和天啟真的是一毛錢關係都沒有的。

  遼餉是萬曆加,繳餉和練餉是崇禎加的。

  但為啥天啟歷史上從內帑出銀和崇禎相比,非常的豪橫呢?

  因為天啟掌握了一個崇禎不會的技能,那就是搶大戶。

  天啟元年,征雜項銀114萬兩。

  天啟二年,征雜項銀65萬兩。

  這種上下波動,當然不夠天啟拿去到處揮霍,於是天啟三年加大額度,雜項銀規定為229萬兩。

  更進一步,天啟四年後,鹽課銀加到54萬兩,關稅銀增加到20萬兩。

  最終計算下來,歷史上的天啟花錢比崇禎豪橫多了,林林總總從內帑倒騰出了最少兩千萬兩白銀。

  「戶部尚書李汝華到底是老了,上書致仕幾次,都被神宗留下。如今神宗已去,朕也不好再留李尚書了。朕聽說你畢自嚴素有經邦濟民之才,希望你能替朕把這大明的帳盤一盤。」

  「而袁愛卿與王愛卿,也要從旁幫襯一二。」

  朱由校看著下方的三人,手中不知道從哪兒摸出來一枚銅錢把玩著。

  「傳詔,畢自嚴遷戶部左侍郎,袁可立遷吏部侍郎,王三善遷右儉都御史。」

  「臣等必不負陛下隆恩。」

  皇帝已經講話說到了這個地步,畢自嚴此時也無法推辭,連忙躬身道。

  「官員漲俸之事,國庫出一部分,朕再從內帑出一部分,伱三人領命之後,先對朝廷京官名額、薪俸做一個統籌給朕看。」

  「臣等領旨謝恩。」

  「切去吧。」

  揮手示意三人離去,朱由校的聲音在堂中幽幽響起。

  「勿失朕望。」

  (本章完)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