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亂世雙雄皓與琛> 第43章 鄭氏勢力瓦解

第43章 鄭氏勢力瓦解

2024-08-07 04:01:55 作者: 但願人長久的kenh
  馮錫范回到府上,按照徐然的指示向鄭經和鄭聰分別進行了策反。鄭經聽後,遲疑了一下,便叫馮錫范退下。而這邊,鄭聰的反應就來的激烈多了。他一面說自己的大哥假仁假義,背地裡竟私通清朝,另一方面命令親信加強防衛,做好戰鬥的準備。

  翌日,鄭經果然帶著兩人來到了天香客棧拜訪徐然。徐然把我叫上,就這樣我們5人圍坐在徐然的房間裡進行會談。

  卻說這鄭經長得俊美白淨,雖然人到中年,但依然感覺到那股英氣,不愧是將門之後。鄭經首先發話「徐太傅,本人此次造訪,想必太傅肯定知道我的來意。我作為國姓爺的長子,肩負光復大明的重任。奈何兄弟與我政見不一,我此趟來並不是想投誠你們清庭,我只是想告訴你有我們鄭家一天,你就甭想踏入台灣島一步!」

  「果然是將門之後,錚錚鐵骨。既然鄭王爺沒有跟大清合作的意向,我也不強求,只是現在兵荒馬亂,到時王爺一家也難保安全。」徐然看著鄭經。

  鄭經絲毫沒有動搖的意思,但是旁邊的年輕人卻有著截然相反的神情,從進房間以來,那兩個年輕小伙便眼神飄忽,雖說這兩人長得也挺拔高大,可惜總感覺缺乏陽剛之氣。

  我看著他們無法談攏,氣氛一下子跌入到冰點。我趕緊打圓場,「既然這樣,不如讓鄭王爺先行回去再作考慮,我們這邊一時三刻也不會離開福州。」

  就這樣,徐然命人把他們三人都送走。關上房門,我和徐然又接著討論下一步。此時,剛剛離開的那兩個年輕人又折返了,叩門求見。

  「徐太傅,你好,我們是鄭王爺的兒子,我是長子鄭克臧,旁邊的是我弟弟鄭克爽。開門見山說吧,我們兩人的政見跟老爹的也不一樣,國家在清皇朝的治理下蒸蒸日上,百姓不用再受戰爭苦難,為什麼非得一定要反清復明?我們兩兄弟偷偷折回,就是想聽聽徐太傅的高見。」

  「難得兩位世子年紀尚輕便深諳道理,實乃大清之福。這樣,我此趟福建之行是奉康熙皇帝之命過來招安的,但是他給我的任務只是招安一名鄭氏後人,然後冊封為『招討大將軍』,總管福建及台灣一帶。現在鄭聰王爺已提前跟我接洽,我準備克日回京復命。當然,我本人也是更趨向於冊立鄭經王爺,畢竟他才是國姓爺的正統長子,所謂長幼有序,可惜!可惜呀!」徐然邊說邊搖頭。

  「勸說父王這事情就交給我們兄弟倆,麻煩徐太傅再多待福州兩天,我們定會給您一個滿意答覆。」說完,這兩兄弟便離去。

  徐然立刻命人到鄭聰府上散播消息,說是鄭經剛和清軍密謀今晚突襲鄭聰軍隊。鄭聰一聽,跟他的細作打聽回來的鄭經和清軍碰面的消息一致,讓他更加確信。他決定先發制人,傳令三軍,突襲鄭經的軍營,殺他大哥一個措手不及。

  就這樣,憑著徐然的一掌嘴,成功地挑動了鄭經和鄭聰的開戰,兩方人馬在福建、台灣兩地打得不可開交。此時,徐然立刻修書兩廣總督佟養甲讓他帶兵過來福建馳援,待他們兩家殺個魚死網破之時便坐收漁翁之利。

  卻說佟養甲在廣東和尚可喜一直處於膠著狀態,無法進入到廣州城,一直在清遠外圍與起義軍進行僵持。收到徐然的來信,佟養甲留下兩個精銳小分隊佯攻廣州城,實際大部分主力已調遣至福建。由於連日的作戰,尚可喜的軍隊無論人員、糧草都不足,他向旁邊的耿精忠發出求救。

  耿精忠的這邊由於鄭氏勢力的內部分化,一時間整個福建省亂作一團,他正觀望著如何吞併剩下的地盤,此時傳來尚可喜的求救信號。他內心萌生了一個更為大膽的想法,把兩廣一併吞併了。於是,他明面上假裝答應出兵援助,暗地裡指揮大軍拖慢進度,打算待他們雙方都得差不多時,進行收割。耿精忠的算盤可謂打得狠毒非常。

  而此時,遠在雲南的吳三桂看著局勢的發展,內心大喜。由於之前的連戰連勝,平西王的勢力範圍已擴展到了湖南、貴州。接連的勝利讓吳三桂沖昏了頭腦,他竟然也萌生了『稱帝』的念頭。這一切陳琛都看在眼裡,但是他沒有試圖阻止吳三桂的愚蠢做法,反而不停鼓吹他,這時的陳琛又在打什麼算盤?

  回到鄭氏鬥爭戰場,雖然鄭聰在開局階段取得了幾場勝利,還把鄭克臧砍於馬下,但由於鄭經的軍事策略以及戰術素養確實比鄭聰要高出一大截,經過幾回合對壘後,鄭聰軍隊便已無力反抗,準備求和。徐然覺得時機成熟,便命佟養甲帶兵圍攻鄭經,此時的鄭經以內耗嚴重,佟養甲帶兵一直把鄭經的軍隊從汕頭趕回漳州,從漳州趕回泉州,最後不得已鄭經的軍隊全部撤回了台灣。

  此時,清軍開始品嘗到了勝利的果實。徐然乘勢追擊,修書一封給鄭克爽,讓他選擇歸降,否則下一步便是登島滅族。鄭克爽怯於清兵的彪悍以及自己軍隊的節節敗退,於是便密謀親信深夜軟禁了父親鄭經,讓他簽下投降協議。至此,台灣鄭氏反清勢力正式瓦解。

  鄭氏家族的歷史下場: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七月初五,馮錫范命鄭德瀟寫降表。七月十五日,馮錫范將鄭克塽送交施琅。八月十三日,施琅進入台灣受降。隨後鄭克塽前往京師,隸屬漢軍正紅旗,受封為嘉德官。

  直到此時,三藩之亂已轉入白熱化的階段,徐然的非凡政治才能已引起了吳三桂的注意,給他的殺身之禍埋下了地雷。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