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澳洲崛起錄> 第955章 聖誕節後大反攻

第955章 聖誕節後大反攻

2024-08-07 04:08:51 作者: 瘋藝炯龍
  第955章 聖誕節後大反攻

  1937年的聖誕節很快到來。

  12月25日,就在聖誕節這天,英法澳三國在法國、北非和巴爾幹半島聚集了大量的軍隊,正在準備著反攻的事情。

  在英法澳三國政府的協調下,這些士兵將會度過一個非常愉快的聖誕節。

  澳大拉西亞提供的牛羊肉、特色兔肉罐頭和奶製品,愛爾蘭地區的土豆,英國的烈酒,法國的紅酒和麵包搭配鵝肝醬,組成了三國士兵們非常豐盛的一頓晚餐。

  事實上,光是這頓晚餐的花費就不低。畢竟是幾百萬人的一頓飯,所消耗的牛羊肉,足足需要兩艘大型運輸船來運輸。

  讓三國政府同意大出血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在聖誕節過後,對於德國的反攻就要開始了。

  1937年12月26日,200多萬英法澳軍隊浩浩蕩蕩的從圖爾防線中走出,並且向防線外圍的德國軍隊展開了猛烈的進攻。

  為了以最快的速度返攻巴黎,英法澳三國湊齊了超過600輛坦克,組建了一支規模非常龐大的裝甲集群。

  為了配合這支裝甲軍作戰,三國還額外湊齊了超過3500架飛機,並且在戰爭一開始就對前方的德國軍隊展開了猛烈的轟炸。

  這也正是欺負德國人將一部分飛機轉移到東歐戰場,導致法國戰場的德國飛機數量已經處於劣勢。

  雖然開戰以來各國都在拼命的製造武器裝備和坦克飛機,但各國家之間的生產速度是完全不同的。

  德國的工業實力固然強大,但也完全比不了英法澳三個國家的總和。

  就目前各國飛機的生產速度來看,英國的生產速度毫無疑問最快,飛機的年產量至少8000架以上。

  而德國緊隨其後。考慮到德國先後吸收了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地區的工業規模,再加上曾經的列強奧地利,導致德國目前的工業規模已經超過了英法澳三國的本土。

  在英法澳三國的預計中,德國飛機的年產量至少在7000架以上,甚至很有可能突破了8000架。

  再之後,澳大拉西亞實際的飛機產量位於世界第三,平均每年能夠建造5500架飛機以上。

  法國位居世界第四,飛機建造速度大約為每年4000架。

  其實法國建造飛機的速度還是能再快一些的。如果成功收復了巴黎,並且整頓了巴黎附近的工業區的話,法國的飛機生產速度應該能夠追趕上澳大拉西亞的腳步。

  不過考慮到澳大拉西亞的飛機全部是金屬框架飛機,飛機的性能和建造成本也完全不同的原因,飛機生產速度的排行並不能完全的展現國家的綜合實力。

  但不得不承認,飛機的生產速度對目前的戰爭還是有著很大的影響的。

  雖然飛機在戰爭中是一種消耗品,但因為飛機的作用實在太過強大,導致各國仍然在不斷的建造飛機。

  而戰役中誰能拿出來的飛機數量更多,誰也就占據了空中的制空優勢。

  德國人的飛機生產速度雖然位居世界第二,但他們因為兩線作戰的原因,必須要將空軍部隊投入到三個戰場。

  這也導致德國單個戰場的空軍規模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龐大,這也是德國軍隊在西線已經陷入完全防禦狀態,沒有絲毫進攻的原因。


  英法澳拿出了3500架飛機,德國人想要維持在法國戰場的空中優勢,就必須也得拿出3000多架飛機來應對。

  但目前的現狀是,德國所能拿出來的飛機數量不足2000架,其中有一部分還是訓練用的教練機或者從其他國家繳獲的落後產品。

  德國人的飛機哪裡去了呢?其中有一部分投入到了東歐戰場,沒日沒夜的去轟炸俄國的設施和軍隊。

  還有一部分部署在德國本土,目的是為了防禦德國比較重要的城市。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自從那場不列顛空戰之後,英國和德國之間的互相空襲就成了常態。

  雖然德國多次成功偷襲英國的城市,但英國的空軍也不是吃素的,已經連續轟炸了德國的多座工業城市,德國人的損失同樣也不低。

  這支駐紮在德國本土的空軍力量,就是守備德國本土空域的底牌武器之一。

  當然,德國政府也在策劃著名其他的防空手段,比如大名鼎鼎的柏林防空塔。

  雖然大英帝國對柏林的空襲只有一次,還是在德國人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發生的。

  但不管怎麼說,首都柏林被空襲對德國來說就是一種恥辱,也是絕對不能重現的事件。

  為了防止柏林重蹈覆轍,在德國首相的命令之下,柏林市政府開始在市區內修建多座防空炮台,並將其整體命名為柏林防空塔。

  目前,柏林防空塔的第一座防空塔已經修建完畢,能夠確保帝國政府和柏林市政府的安全。

  因為防空塔靠近柏林動物園的原因,這座防空塔被德國人內部稱為動物園防空塔。

  雖然防空塔在緩慢的修建當中,但對於德國政府來說,柏林防空塔在大部分時間是用不上的。

  因為一旦柏林防空塔開始啟動,就代表著柏林已經面臨相當嚴重的危機。就連首都都面臨如此重要的危機,這豈不代表著當時的德國已經瀕臨滅亡?

  至少對目前的德意志帝國來說,這樣的局面暫時還不會出現。自從在德意志本土部署了大量的飛機作為防禦力量之後,英國的空軍就很難進入柏林周邊,甚至很難突進到德國本土範圍。

  畢竟現在可沒有所謂的隱身技術,飛機在雷達的探測之下幾乎是完全透明的。

  想要讓轟炸機進入柏林的領空進行空襲,難度不亞於讓一支軍隊深入德意志腹地攻占柏林。

  12月26日,英法澳的軍隊正式發動進攻。

  視角來到非洲地區的突尼西亞,這裡是北非戰場的主要交戰區之一。

  目前在突尼西亞地區有著至少10萬的德意志軍隊和15萬的義大利軍隊,並且還建設的有機場和港口,算是整個北非地區最難進攻的地方之一。

  為了收復突尼西亞地區,法國人籌集了20萬的軍隊,再加上英澳各10萬軍隊,組成了超過40萬軍隊的龐大陣容。

  從軍隊規模方面來看,英法澳三國的軍隊數量已經接近德意兩國軍隊數量的兩倍。

  不過英法澳在非洲地區的軍隊都以殖民地軍隊為主,其中主力軍隊的數量甚至不足一半,這也代表著雙方軍隊實際的差距是微乎其微的。

  想要攻克突尼西亞這樣的北非大城市,就必須得更多的藉助海軍和空軍的力量。


  好消息是,地中海作為英國皇家海軍主要封鎖的海域,內部所擁有的同盟國艦隊數量也是最多的。

  為了協助陸軍攻破突尼西亞,英國皇家海軍將動用大量的軍艦停靠在突尼西亞海岸之外,作為陸軍火力的一種補充。

  如果對突尼西亞的進攻火力有些乏力的話,那麼這些海軍軍艦就會向突尼西亞的城市展示自己強大的火力,從而快速的擊潰突尼西亞的德國和義大利守軍。

  早晨八點,有兩個師的兵就已經從利比亞地區挺進到了突尼西亞的斯法克斯。

  這裡是突尼西亞南部地區的一座沿海城鎮,也是德國和義大利守軍防禦英法澳軍隊的第一道陣線。

  雙方軍隊剛剛碰面,就各自傾瀉了自己最大的火力,向敵人展開了不要錢一般的狂轟濫炸。

  這裡不得不誇讚英國和澳大拉西亞優秀的軍工生產能力。自從法國本土接近三分之一的土地被占領之後,法國的軍工業生產就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不過法國人也絲毫不慌,因為英國和澳大拉西亞的軍工業為法國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裝備,甚至李恩菲爾德步槍已經成了法國軍隊主要列裝的步槍,列裝比例甚至超過了法國自主生產的制式步槍。

  雖然對列強國家來說這是不應該出現的現象,但對於此時的法國來說,確實也是無奈的選擇了。

  要知道,法國在戰前的軍隊只有幾十萬,但在戰後迅速擴張到了上百萬甚至數百萬的規模。

  而法國對於戰爭的準備非常不足,導致國內武器裝備的倉儲只能維持日常的消耗,戰場的額外消耗是根本無力顧及的。

  這也讓來自英國和澳大拉西亞的武器迅速充斥了法國的軍工市場,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法國軍工業的發展。

  再加上因為非洲殖民地被德國和義大利占領和破壞的原因,法國想要從殖民地獲得物資和礦產資源的代價也就更大了。

  如此一來,法國軍工行業幾乎很難和英澳的軍工行業競爭。雖然法國對於武器裝備和彈藥的需求越來越大,但法國自身的軍工行業並沒有得到太多的發展。

  根據法國軍工行業的情況來看,自戰爭爆發到現在,法國的總軍工行業只擴張了不到21%。

  因為北部的大片地區被占領的原因,目前,法國政府所控制的軍工行業總規模甚至只有站前的84%,軍工行業增長的緩慢已經可見一斑。

  反倒是英國和澳大拉西亞的軍工行業增長,那速度可謂是坐火箭一般。

  根據澳大拉西亞對國內軍工企業的監管數據,目前澳大拉西亞軍工行業的總規模相較於戰前來說已經擴張了147%,武器裝備的生產速度幾乎每天都會發生不小的改變。

  別看只有戰前的不到1.5倍,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阿瑟早在戰前就開始了對軍工行業的擴張。

  目前澳大拉西亞的軍工行業已經位居世界前列,能和澳大拉西亞在軍工行業扳扳手腕的也就只有英國,德國和俄國了。

  英國,德國是因為自身軍事實力比較強大,武器裝備的生產速度算是列強中最頂尖的級別。

  而俄國人單純是因為體量的龐大。俄國擁有一個多億的人口,這也代表著他們可以用更少的人口比例來維持更加龐大的軍工規模。

  特別是俄國對於自身軍工發展還是非常重視的。雖然俄國也非常需要來自英澳兩國的武器裝備支援,但他們國內士兵所使用的武器裝備有大半仍然是自己生產。


  甚至俄國人還專門拆解了幾輛澳大拉西亞出售的坦克作為軍工研究,雖然自己也知道他們獲得的坦克並不是澳大拉西亞最先進的產品,但這樣的坦克技術對於俄國自身落後的坦克發展來說,還是有很多可以提高的空間的。

  從這方面也能看出來法國和俄國目前的根本差距了。同樣是被占領了大片領土,俄國人仍然堅持著自主軍工生產和研究,並且仍然保持著成為世界強國甚至世界霸主的野心。

  而法國人雖然也有成為世界強國的野心,但無論是法國政府還是法國民眾,對於重新成為世界霸主似乎已經不抱希望,甚至閉口不提。

  當然,這對英國和澳大拉西亞來說反而是一件好事。

  畢竟世界霸主的座位可只有一個,甚至整個世界的利益也不夠幾個強國來瓜分的。

  參與競爭的國家越多,不僅代表著競爭更激烈,同樣也代表著自身所能夠締結的盟友就更少。

  要是法國一直像這樣沒什麼太大的進取心的話,對於英國和澳大拉西亞來說,或許法國就會是一個比較合格的盟友。

  一個合格的盟友有哪些特點呢?

  其一,要麼實力還算不錯,要麼地理位置比較重要,值得拉攏。

  其二,沒有太強大的軍隊和軍工行業,如果武器裝備比較依賴自己的話那就太完美了。

  其三,能夠擺清楚自己的位置,並且在國際方面的外交戰隊中堅定的站在自己的身後。

  能滿足這三點的國家,毫無疑問就是每個想要成為世界霸主的國家爭相拉攏的對象。

  也正因為英澳俄三國並不滿足這些特點,這也註定了三個國家就算締結了各種各樣的盟約,也不可能成為那種比較堅定的盟友。

  甚至在某些利益的選擇上,三個國家之間還會有比較大的分歧。特別是關於世界霸主的競爭當中,分歧會演變成更大的矛盾,甚至會變成直接的競爭和對抗。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