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澳洲崛起錄> 第960章 進攻羅馬

第960章 進攻羅馬

2024-08-07 04:08:53 作者: 瘋藝炯龍
  第960章 進攻羅馬

  時間很快的來到了1938年的3月。

  歐洲大陸的戰爭打得更加焦灼,各國也不斷的擴大了自己的動員規模,甚至賭上了一切的國運在進行這場戰爭。

  最鮮明的例子就是德國了。德國更改自己的動員法之後,僅僅幾個月的時間就將自己的軍隊從不到600萬擴張到1200萬以上,軍隊總規模僅次於俄國,是歐洲國家中軍隊規模最多的之一。

  被進攻的義大利也不甘示弱,在墨索里尼的示意之下,義大利政府宣布進行全國總動員,招募55歲以下,16歲以上的男性公民進入軍隊,女性公民也進入各種軍工場合相關設施,為前線的軍隊生產足夠的武器裝備和其他物資。

  但義大利的反抗對於英法澳聯合軍隊來說仿佛是獵物被槍命中之後的拼死一搏。雖然看起來聲勢浩浩蕩蕩,但實際上卻沒有任何的威脅。

  發揮作用的反倒是義大利的空軍。除了空軍之外,義大利軍隊的表現可謂是一塌糊塗,完全比不上列強的地位。

  在義大利軍隊一如既往的穩定發揮之下,澳大拉西亞裝甲軍輕鬆的撕破了熱那亞的防線,一路跨過熱那亞、拉斯佩齊亞和盧卡,並且最終抵達了義大利中北部地區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佛羅倫斯的後方。

  雖然在往南的羅馬也有大量的義大利軍隊,但對於此時的澳大拉西亞裝甲軍來說,義大利軍隊已經不重要了。

  趁著北部義大利的主力軍隊被英法的正面軍隊所吸引,35萬澳大拉西亞軍隊浩浩蕩蕩的從裝甲部隊撕開的口子朝著熱那亞和拉斯佩齊亞進攻。

  義大利軍隊潰敗的速度震驚了眾人。

  僅用了不到三天的時間,義大利軍隊就從熱那亞敗退,前往更南方的拉斯佩齊亞。

  但此時他們退到哪裡已經不重要了,因為裝甲部隊已經成功的繞到了佛羅倫斯的後方,義大利軍隊如果不能在包圍圈形成之前撤離到羅馬,他們就只能在包圍圈內被一步步蠶食,最終被消滅殆盡。

  不過義大利軍隊也不是沒有更好的應對辦法。

  正當澳大拉西亞這邊以為義大利會奮力突圍的時候,熱那亞地區被留下的守軍卻一個接著一個投降,那速度之快讓人咋舌。

  就連英法也沒想到,人數更多的英法聯軍在義大利的北部進攻還沒有起色,南部就已經拿下了熱那亞,並且朝著佛羅倫斯進軍了。

  事關對於整個戰場的貢獻和未來的戰後利益分配,英法還是比較重視的。

  1938年3月19日,英國和法國也調集了大量的裝甲集群,打算強攻米蘭。

  在東歐,德國和俄國也打得火熱。莫斯科保衛戰結束之後,俄國人關於抵抗德國也算是有了一定的經驗。

  而將這樣的經驗用在蘇達林格勒保衛戰上,好歹也是能發揮一定的作用的。

  在數十萬甚至上百萬俄國軍隊的英勇抵抗之下,德國軍隊的進攻變得異常艱難,甚至舉步維艱。

  但此時的德國政府可管不了這麼多。德國首相在一次內閣會議結束之後,親自向法國前線發了電報,要求法國前線的指揮官不惜一切代價守住陣地,至少要守住巴黎防線。

  而對於東邊蘇達林格勒的軍隊,德國首相也要求德國軍隊不惜一切代價的進攻,要在英法收復巴黎之前拿下蘇達林格勒,並且進軍高加索地區,破壞德國在高加索的工業。


  至於正在被英法澳聯軍進攻的義大利,德國首相表示他也管不了那麼多了。

  更重要的是,正因為義大利軍隊在北非的糟糕表現,才讓德國軍隊在西歐面臨如此嚴峻的形勢。

  對於德國來說,義大利這個盟友的重要性已經沒有那麼高了。目前義大利最大的作用就是為德國拖住英法澳的軍隊,好讓德國在英法澳軍隊進入本土之前,能夠儘快的擊敗俄國並且回援。

  國家之間可沒有永恆的利益,很顯然德國政府已經打算犧牲義大利來保全自己了。

  義大利這邊,在多次求援德國無果之後,墨索里尼也明白此時的義大利算是被拋棄了。

  局勢變化之快讓他沒有絲毫準備,義大利北部城市的一座座陷落,更是讓他坐立難安。

  阿瑟可不會輕易的放過墨索里尼,甚至義大利都不會輕易的放過。

  首先是墨索里尼試圖挑戰王權的態度,這是阿瑟不願意接受的。畢竟這樣的動作不僅會對義大利的王權造成威脅,同樣也能威脅到世界上所有的君主制國家。

  1938年3月27日,阿瑟對外發表公開聲明,表示義大利政府墨索里尼對義大利王室的陷害是無端的,是可恥的,更是非法的。

  阿瑟還表示,墨索里尼才是那個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之一,他和德國首相一樣,都是這場大戰的罪人,是導致人類產生上千萬傷亡的罪魁禍首。

  阿瑟這樣的態度已經很明白了,那就是不願意輕易的放過義大利。

  有了阿瑟的態度,澳大拉西亞政府自然明白他們該做什麼。

  在同盟國這邊的例行會議上,澳大拉西亞再次重申了曾經所簽署的聯合國家宣言,並且表示任何國家都無權和義大利單獨簽署停戰協議。

  意思已經很明白了,必須要和義大利死戰到底。

  這和英法的利益並不衝突,畢竟他們都能從戰敗的義大利身上拿到許多好處。

  或許也是清楚自己已經沒有退路,墨索里尼開始瘋狂的武裝更多的軍隊,試圖和英法澳聯軍拼死抵抗。

  但結局已經證明了,這樣的拼死抵抗是徒勞無骨的。

  1938年3月28日,數十萬英法聯軍浩浩蕩蕩的進入了米蘭,接管了這座義大利北部最大的城市之一。

  在往後的幾周時間,義大利的北部城市布雷西亞、韋羅納、特倫托、帕多瓦和威尼齊亞接連被英法聯軍攻破,戰火也逐漸蔓延到了更南部的帕爾馬和費拉拉等地區。

  而澳大拉西亞這邊,也在短時間內順利的攻破了拉斯佩齊亞,並且在佛羅倫斯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包圍圈。

  此時的包圍圈裡至少有著30萬義大利軍隊,這支義大利軍隊的生死也關乎到更北部的義大利軍隊的安全。

  一旦佛羅倫斯徹底淪陷,義大利北部的軍隊將沒有任何退路,整個義大利也會從佛羅倫斯被一分為二,義大利政府將徹底喪失北義大利的控制權。

  這對義大利來說是致命的,對墨索里尼來說是不可接受的。

  但殘酷的現實是,只靠義大利一個國家的力量,根本無力和英法澳三個國家相抵抗。

  甚至別說抵抗了,能夠稍微拖延一段時間都是那麼的困難。

  時間來到1938年的5月份,澳大拉西亞成功的攻破了佛羅倫斯,軍隊也成功的阻斷了羅馬和北義大利的聯繫。


  隨著一條橫跨亞德里亞海和地中海的防線徹底建立,義大利的結局也已經被註定,那就是只有戰敗這一條路。

  1938年5月15日,超過3000架飛機浩浩蕩蕩的轟炸羅馬,並且在最後投下了一份勸降書。

  勸降書中警告義大利政府,如果在一個月內不停止抵抗無條件投降的話,澳大拉西亞政府的新式武器將會考慮在羅馬投放。

  這樣的警告對義大利的打擊來說是致命的,因為義大利政府絲毫不敢賭這樣的警告是不是真的。

  澳大拉西亞那種強大的武器的威力已經毋庸置疑。

  如此誇張的威力別說投放在羅馬了,哪怕只是投放在義大利的任何一座小城市,也仍然是義大利根本無法接受的損失。

  當然,發出這樣的警告,澳大拉西亞也是承擔了很大的壓力的。

  因為羅馬還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區,那就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梵蒂岡。

  要是澳大拉西亞在羅馬使用那種武器的話,豈不代表著天主教的聖地梵蒂岡也會被轟炸?

  這樣的警告引起了部分天主教徒的不滿,不過好在澳大拉西亞是一個新教國家,對澳大拉西亞來說影響並不是那麼大。

  自然而然的,這部分壓力非常順利的來到了義大利政府和墨索里尼這邊。

  沒辦法,誰讓義大利政府是發起這場戰爭的罪人之一呢?

  義大利本身就不占理,承擔一切的壓力也是必然。再加上墨索里尼瘋狂的擴兵引起了許多義大利平民的不滿,對政府的抗議也變得越來越激烈。

  從澳大拉西亞發出警告開始,羅馬就有大量的平民走上街頭開始遊行,抗議政府在這場不道義戰爭中的行為,並且要求政府儘快解除戰爭狀態,還所有義大利平民一個和平的國家和環境。

  這一下雖然沒有激怒義大利政府,但確實是激怒了墨索里尼。

  畢竟英法澳的態度已經很明顯了,戰敗後的義大利或許會存在,但墨索里尼絕對不會存在。

  這些平民要求義大利政府投降,不就是要求墨索里尼去死嗎?

  對於統治這個國家很多年的獨裁者來說,這是墨索里尼絕對不能接受的,也是墨索里尼絕對要用來殺雞敬猴的。

  1938年5月18日,震驚義大利的一幕發生了。

  墨索里尼調動了大量的軍隊包圍了遊行的幾條街道,並且對街道內正在遊行的人群展開了血腥的大屠殺。

  這些遊行的包括但不限於大量的軍工廠工人,士兵的家屬,羅馬各所大學的學生,部分資本家和農場主,甚至還有墨索里尼反對黨的成員。

  大屠殺確實讓羅馬和義大利安靜了些許,義大利民眾也沒有看起來那麼煩人了。

  但背地裡的波濤洶湧卻更加激烈,義大利民眾對墨索里尼不再是反對的態度,而是激烈的仇恨和敵視。

  義大利軍隊的反戰態度也更加明顯,他們本來就不願意參加這樣的戰爭,這下他們的反戰動作也有了更好的理由。

  5月19日,在墨索里尼進行大屠殺的第二天,博洛尼亞的義大利軍隊宣布投降,並且放棄了博洛尼亞的所有陣地,舉著白旗走出了城市。

  或許墨索里尼所屠殺的軍人家屬就有一部分是這些投降軍隊的家屬,或許墨索里尼的屠殺態度讓這些軍人感到寒心,或許這些義大利士兵早已厭煩了殘酷的戰爭。


  總之不管是什麼原因,這些義大利軍隊的的確確的投降了,並且投降的是那麼乾脆。

  得益於義大利軍隊的投降,英法澳軍隊終於可以匯聚在佛羅倫斯,並且朝著佛羅倫斯南部的羅馬發起進攻。

  義大利東北部的的里雅斯特就交給巴爾幹國家去應付了。反正義大利內部已經十分混亂,的里雅斯特的義大利軍隊已經掀不起任何風浪。

  1938年5月22日,英法澳軍隊兵臨羅馬,並且對這座地中海沿岸最著名的城市展開了全面進攻。

  幾乎是在同一時間,部分法國軍隊也乘坐運輸船開始登陸撒丁島。

  按照英法澳三國對義大利土地的分配,法國可以拿到撒丁島並且將其作為自己的本土行政區。

  當然,有得到就會有付出。法國需要同意英國對地中海西出海口的全面占領,並且向澳大拉西亞轉讓在加勒比海的幾個島嶼。

  不過這些相較於完整的撒丁島來說已經算不上什麼了。撒丁島位於地中海,和法國的科西加島隔海相望。南面隔著幾十公里的地中海就是突尼西亞地區,離法國的北非殖民地也是非常近的。

  只要法國能夠掌握撒丁島,就能夠通過法國本土到科西嘉島到撒丁島再到突尼西亞的連線,將法國和北非殖民地連為一體,加強自己對於非洲殖民地的控制,以便於提高法國總體的實力和潛力。

  雖然提升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但在歐洲國家被消耗很大的前提下,法國仍然能夠通過殖民地的不斷輸血來坐穩世界前五的寶座。

  想要復興法國雖然不易,但若是憑藉著這樣的底蘊維持世界前五的狀態,對此時的法國來說就是有手就行。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