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三堂伯
自從李玉珠從鄰村賃了牛賃了人過來耕地那天起,三堂伯李文才這眉頭就擰起來沒松過。記住本站域名
這幾個死妮子,又賃牛又賃人,她們哪兒來的這許多銅鈿?
去年秋天,金珠那死妮子自己去交糧,他問過縣糧書,算下來,也就是一吊錢的出息,這一吊錢,給學棟交了學費,肯定就沒啥富餘了,這會兒賃牛賃人,她哪兒來的銅鈿?
玉珠銀珠都在田裡忙,金珠和學棟,還有那個小妮子,都不見了!去哪兒了?
從發現金珠姐弟三個不見了那天起,三堂伯就是吃飯,也端著碗蹲在村口吃,他就是要看看,金珠這死妮子幹嘛去了。
李金珠帶著李小囡一拐過彎,三堂伯就看到了,左看右看沒看到李學棟,眉頭擰的更緊了。
三堂伯藏在樹後,看著李金珠和李小囡過去,繼續蹲在村口等李學棟。
等到天黑,也沒等到李學棟。
三堂伯背著手,慢吞吞往家裡走。
這一窩子死妮子,肯定有什麼事兒瞞著他,得打聽打聽。
往哪兒打聽呢?
高村集肯定不行,當年,他還在學堂念書的時候,就跟姓高的不對付,那去哪兒?
三堂伯站住,左看看右看看,想了半天,竟然想不出該往哪兒打聽。
呆站了好一會兒,三堂伯加快腳步,往家裡回去。
明天去一趟李家集,找大哥問問,他那個大哥心眼多得很,這事兒,大哥就算不知道,那也能幫他指點指點方向,出個主意。
第二天上午,三堂伯李文才捏著幾根干豇豆出了門,中午前後,到了他大哥家。
他大嫂接過那幾根豇豆,看都沒看就扔到了灶台上。
他大哥李文喜剛從地里回來,從那幾根豇豆,看到他三弟那張臉,眉頭擰起來,「這會兒地里正忙,儂怎麼有空過來了?」
「伊又沒下過地。」他大嫂在廚房接了句。
「還沒吃吧?給儂三叔盛碗飯。」李文喜擰著眉頭,衝著廚房喊了一聲。
大嫂端了碗米飯出來,懟到李文才手裡。
李文才並不介意,他大嫂是個爆脾氣,刀子嘴豆腐心。
李文喜是個節儉的,飯是硬實的米飯,菜就過於簡單了,一樣燒筍乾,一樣炒落蘇,李文才在兩盤菜中間,來來回回挑挑揀揀。
吃了飯,看著大兒媳婦收走了碗筷,李文喜看著弟弟問道:「出啥事體了?」
「沒大事體,一點小事體,想大哥了,過來看看。」李文才畢竟是個讀書人,講究個迂迴體面。
「我這兒正忙著,儂要是沒什麼事體,我得走了。」他大哥站起來就要走。
地里忙得很,他可沒空跟這個不成器的弟弟瞎扯。
「大哥怎麼這樣急脾氣,年紀大了,得修身養性。」李文才伸手拉住他大哥。
「有事體儂就講!」李文喜喉嚨粗起來。
他從小就不喜歡這個弟弟。
「我們村上,前幾年死了的那個李文善,留下四個閨女,還有個病秧兒子,這年裡年外,像是發了財一樣,這事兒,有點兒奇怪,他家這銅鈿,從哪兒來的?」李文才只好暫時拋開斯文,有話直說。
「發了財?發什麼財了?」李文喜擰著眉。
「去年秋天裡,」李文才頓了下,咽下了李金珠自己交糧這件事。
他把自家糧稅攤進村里各家,再從各家按窮富拿點兒辛苦錢這樁事體,他大哥極不贊成,可他這個裡正,總不能白干吧,縣裡的糧書,也都是有份口糧的呢!
「我是講,去年秋天,那個病秧子又去高村集上學了,這上學得要銅鈿吧,上學可不便宜!
「月頭的時候,他家又從趙莊賃了頭健牛,還有個趕牛的,一用就是好幾天,他家大妮子跟她弟她妹,一走七八天,昨兒剛回。
「我是擔心,她們一家門都是沒出嫁的小妮子,你講,會不會做了什麼傷風敗俗的事體?要是那樣,咱們李家的名聲,可就得讓她們給敗壞了!」
「李文善那個獨秧苗,叫李學棟是吧?那個李學棟,今年二月里,考了縣第三,這事體儂不知道?這七八天不在家,怕是去平江府考府試去了吧?儂也不知道?」李文喜說不上來什麼表情的看著他弟弟。
「學棟笨得很!」李文才脫口叫道,「他考縣第三,那不可能!」
「考了個第三,他大阿姐用小車子推著他,來過一趟李家集,想讓族裡出銅鈿供他念書,族裡沒這份銅鈿。」李文喜斜瞥著他弟弟。
「族裡沒給,那他哪兒來的銅鈿?又是賃牛又是一走七八天?」李文才瞪著他大哥。
「儂跟伊一個村,儂都不曉得,我能曉得?」李文喜極不客氣的懟了回去,「伊家哪兒來的銅鈿,關儂啥事體?儂又打的什麼主意?
「我幫儂講過多少回,別老掂記著占人家便宜,儂是里正,儂得公道!
「我得去地里了,儂回吧。」李文喜一眼也不想多看這個弟弟,站起來,背著手往外走。
李文才跟出來,到了院門口,又掉頭進去,站在院子裡叫道:「大嫂,今年醃鹹鴨蛋沒有?給我拿幾個,大嫂醃的鹹鴨蛋最好吃,都是油,外頭買不到。」
「給伊拿幾個!」他大嫂這一聲里的充滿了厭惡。
片刻,大兒媳婦出來,將包著四五個鹹鴨蛋的荷葉包遞給李文才。
李文喜走過半條街,一個掉頭,進了祠堂。
剛吃過飯,族長正和幾位族老坐在祠堂廊下說話。
李文喜挨個點頭打了招呼,拉了把竹椅子坐下,伸頭道:「聽說小李莊那個學字輩的,去考府試了,趕著農忙,家裡又是賃牛又是賃人,看樣子,這家裡寬裕得很呢,還要跑到族裡討要銅鈿,可真是!」
「考出來了?」族長忙關切道。
「瞧儂這話問的,要是考出來,肯定早就敲鑼打鼓送到阿拉臉面前了!縣試撞大運考個前幾,這事兒多得是,那府試可沒那麼好考。」李文喜撇嘴道。
族長失望的靠回椅背。
靠牆坐著的族老李士寬從李文喜說到小李莊那個學字輩,就欠身過去,和旁邊的族老說起了小話,仿佛沒聽到李文喜說了什麼。
昨天晚飯前後,他就收到了高先生一封信,李學棟府試考了第十八名,考過了,現在要準備七月里去杭城考院試了。
「剛才我家老三過來,說起學字輩這家,說是不該有這麼些銅鈿,擔心他家裡四個妮子,沒有長輩管束,別為了銅鈿,做出什麼傷風敗俗的事兒,傷了咱們李家的臉面,這事兒,是不是得防一防?」李文喜緊擰著眉,一臉憂慮道。
「我記得,四年前,族裡大祭,各房頭照一等份出銅鈿的,小李莊一共兩戶,一戶是你三弟家,那一戶,是不是就是儂講的這個學字輩家?」李士寬笑問了句。
「我記得,是伊家。」挨著李士寬的族老接話確認。
「阿拉族裡能照一等份出銅鈿的,可沒多少家,這樣的人家,去平江城考個試總是考得起的,儂講是不是?」李士寬看向族長笑道。
「貪得無厭!」族長啐了一口,「家裡明明不差這些銅鈿,還要跑過來哭窮!」
「就是嘛,我就是這個意思。」李文喜忙轉了口風。
「不說這個了,瞧樣子,今年年成不錯。」族長岔開了話題。
眾人又說了一會兒話,各自回去。
………………………………
儂:你;
伊:他/她;
阿拉:我們;
伊拉:他/她們;
銅鈿:銅錢;
落蘇:茄子。
? ?科舉的幾件小事:
? 一是高先生為什麼沒看出李小囡和李學棟,因為童試的規矩,是一考一天,在天亮前進場,天亮的時候開始考,考到天黑,不許點燈。
? 以前沒有電燈的,用燈籠照明,那個光亮度,大家可以想像。
? 李學棟的兩個同窗在緊張的考試,而且不可能讓他們坐得很近,出場又不是一起,所以不會有機會離近看的。
? 科舉考場也查長相,但都是描述,比如身高几尺幾寸,瘦還是胖,面白無須,長臉高鼻,圓臉小眼……
? 二、科舉是先考秀才,再考舉人,再考進士:秀才是要考三場的,分別是縣試、府試和院試。
? 一般來說,二月考縣試,在縣城考,由縣令主考,考過了,四月考府院,在州府(類似現在地區)駐地考,由知府主考。
? 比如文中崑山縣歸屬平江府,那府試就在平江城考。
? 考過府試,就可以去考院試了,院試在七八月份,考試地點,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省會。
? 院試考過了,才算是考取了生員的資格,就是俗稱的秀才。
? 考試的過程和試題如文中所寫,只是文中的格致這一科,歷史上只有光緒皇帝那時候考過,小閒把聖訓這一科,替換成了格致。
? 以上出自《清代科舉考試述錄》
?
????
(本章完)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