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和離上
小暑剛過,李三娘閨房外的那顆棗子樹上的蟬在天光足夠亮後就開始「知了知了」的叫了。
雖然家裡照顧李三娘剛小產的身體,但李二嫂還大著肚子,李母又有一份穩婆的活計要做,家裡李大嫂一個人操持這麼些人的吃喝,也是有些壓力的。
不知道是因為穿越可以加強體質還是原身李三娘本身就是個身體底子好的小娘子,這已經是小產後的第七天了,惡露還沒幹淨,但大概也可能是李父開的湯藥有了效果,身上雖然不說是幹勁滿滿像正常人一樣,但也沒渾身乏力的難受。
很感謝穿越的武帝大大改良了褲子,不用穿漏風的露襠褲子了。
但婦女的衛生用品真的太簡陋了,一條不到三指寬的帶子裡面裝的是燒過的草木灰,用細繩系在腰上固定住,這就是古代版衛生巾了。
雖然李三娘理智上明白燒過的草木灰算是比較乾淨的,但是真的懷念現代社會的衛生巾啊。
李三娘都要考慮,最好第一個任務成功後,抽獎能抽到無限可使用的衛生巾。
就李三娘才十八歲的年紀,以後也不打算成親生娃來算,怎麼也有二十多年的月事啊!
李三娘先摸了摸身旁小露珠兒睡得紅潤潤的小臉,低頭親了親額頭,才輕手輕腳到床旁柜子里翻找出乾淨的月事帶,用來替換昨晚使用過沾有惡露的月事帶。
簡直不能忍,這個東西竟然還要重複利用!
仔細收起來放到床底的木盆里,李三娘趕緊穿戴好,想去廚房提些熱水來洗漱。
還沒等她走到廚房,李母就提著一桶水迎面走來。
「三娘,你起這早作甚?」
李母一邊說,一邊示意李三娘往回走。
「阿娘,兒自己來,我身體好著呢,又不是瓷人兒,兒還想著去和大嫂一起做早食呢。」
「大郎他娘還用你操心,早就拾掇好了,你現在就該好好養身子。」
說話間已經進了李三娘的閨房,可巧,床上的小露珠兒正好在半坐著揉眼,那樣子可愛的讓人恨不能抱進懷裡好好親香親香。
李母放下小木桶,趕緊坐到床邊,半摟著露珠兒笑道:「阿婆的小心肝,怎的不多睡會兒?」
看到露珠兒有人照料,李三娘趕緊把床旁那木架子的木盆拿下來,倒上熱水,說熱不熱,算是溫熱吧,用木架子上的小毛巾,浸濕了一些,遞給李母,自己才洗了手臉。
李母幫露珠兒擦了手臉,才拿起床另一邊衣架上的小襦裙幫她穿上。
等李母幫露珠兒梳好了兩個小揪揪,李三娘已經幫大嫂擺好了飯桌。
雖不是鐘鳴鼎食之家,大早上的李家還是分桌而食,粟米粥、自家做的小菜管飽,除了去書院的四小隻和小露珠每人有個雞蛋,也就只有懷著身孕的李二嫂和剛小產不久的李三娘還有雞蛋可以吃。
畢竟是長安城內,是沒辦法養雞的,除了後院兒有口井,吃水還算方便,其他食材都得去行市上買。
不過逢五逢八行市外的街道邊早上也有一些城外村子裡來的鄉人來擺個小攤,販賣自家產的菜蔬蛋,衙署也只收一個銅板,為了給維持衛生掃街的人發放的。
所以,家裡的雞蛋也是先緊著需要的人吃。
飯畢,李父和李二兄說自己去坊正那裡打問打問,李大兄卻早在四更天的時候就去上差了。
李母也有一家早就說好會生產的人家,收拾了一下也走了。
四小隻幫著把碗筷收拾到廚房,也背上書包攜伴去書院了。
李三娘和李大嫂就著鍋底的熱水洗了碗筷,拿了笸籮框子和李大嫂李二嫂一起在棗樹下邊做活兒邊閒話。
露珠兒卻是乖巧,給個布老虎自己都能玩半天。
李父和李二兄提著香桂記的糕點、西市胡商賣的奶酥子,提前在家找錦盒裝好的一根人參,先去了朱雀大街上李家大伯李木林家。
李家是上一代人從魯地遷來長安的,李父與李大伯是堂兄弟,只是中間發生了些長輩間的齟齬,導致李父確是少時艱難,拜了他人為師,才入了行醫的行當。
而李大伯是自小跟隨其父學醫,天份一般,可架不住會生,李大伯這支的長子李凌霄天賦異稟,少時就有聰敏之名,現在已是太醫署中的一名醫師,從九品下。
在李大伯的父親去世後,兩家才繼續走動了起來,但感情深淺這個沒法說,畢竟中間還隔著人命,中間接近二十年都是互不往來的狀態,所以李大兄他們和李大伯這一支的子嗣是分開排行的,各排各的。
當初王家和李三娘的婚事,未免沒有王家看好這一門親的緣故。
到了門房,說了姓甚名誰,稍等片刻,便被請了進去。
只有李大伯站在正堂的門口等著,等著小丫頭上了茶,閒聊了幾句,李父就把來意說明了。
李大伯沉吟片刻,才開口說:「三娘這個事兒說好辦也不好辦,說不好辦也好辦,有成安公主的樣例在,王家不好不認。我從二郎口中得知王家除了王大郎還有幾分像他爹,王小郎就不是個正經人,更別說沒了王大郎他爹的壓制,就王家那個眼皮子淺的婆娘,還是很好抓住命脈對付的。」
「三娘既然願意舍些錢財,大郎他與戶籍部的李令史有些交情,只要坊正也站在咱們這邊,與王家分說,還是很可以讓三娘帶小娘回來的。」
李父和李二兄聽了李大伯願意幫忙協商,心中頓時好似放下了一塊兒巨石般鬆了一口氣。
閒聊了幾句,二人就離開了李大伯家。
轉道又叫了驢車回長壽坊,李二兄又去香桂記買了四樣糕點,下了驢車和李父一起去了坊正孫富貴家。
詳說了此事後,孫坊正想了一會兒只說,但凡王家能同意小娘歸家由其母撫養,他這邊就能在和離書上蓋章,再去戶部上紅契。
而李三娘說的小娘及笄後的婚嫁之事,也好說,寫個契書一同落在衙署就好。
而李三娘想要立女戶的事也好說,坊內有套房產即可。
更別說李三娘願意繳納給衙署那不菲的保證金了,這事兒理應辦的成。
得到滿意的回答後,李父和李二兄說了幾句好話就回醫堂了。
這時醫堂已經開門了,正門掛的牌匾叫本草堂,這時是兩個抓藥的小夥計在支應著。
李父趕緊去坐堂,李二兄先去後面說了聲回來了,才去藥櫃那裡給人抓藥。
忙碌一上午,李三娘和李大嫂把午飯擺上桌來,等李父動了筷子五人才開吃。
李大兄是金吾衛,一般中午不回來吃飯,李母是穩婆,今日估計是在主家吃了。四小隻中午在書院吃。
其實,也是從武帝登位後,大力發展農業,從安南引進了占城稻,南邊的商人帶來了番薯,帶頭吃起了午食,慢慢由上而下從長安往外傳去。
但估計也就長安城裡的百姓捨得這麼一日三餐的吃。
李父在吃飯前,示意李二兄給大家說說早上去李大伯家和坊正家的事兒。
等會兒下午就給街邊的小子幾個銅板幫忙給王家帶信兒,明兒大家就一起去王家商議李三娘和離並帶小露珠兒歸家的事兒。
李三娘趕忙分好碗筷說「阿耶,到時兒同去,拿了和離書就去衙署上了紅契,正好,跟王家要了不可隨意獨自做主露珠兒婚嫁的契書來。
當年兒出嫁時家裡給的嫁妝,兒成婚那幾年用去了一些,卻僅僅是城外那二十畝地的出息和家裡柜上給兒的那益元散的分成,阿耶和阿娘當年給兒的壓箱銀子還都在,去衙署上保證金該是夠得。」
李父點點頭,應允了。
午食就是煮的番薯,家裡自己做的小菜,燉的早市上買的新鮮菜蔬,滿滿一大盆,管飽兒吃,還有鍋里李大嫂熬煮的綠豆湯。
因武帝登位後,開啟了海水曬鹽之路,並是官家的買賣,技術革新帶來的就都是白花花的雪花鹽,只有鹹味兒,沒有苦味的上好平價鹽,所以,平民百姓家裡也是捨得放鹽到菜里調味的。
李父自己就是醫師,自是知道人不吃鹽會沒力氣,但吃過多的鹽也不行,也是要生病的。
所以,自家做的小菜斷不會像其他家那樣狠個勁兒放鹽,很是鹹淡適口,就著吃什麼都是很好吃的。
李家是有午後小憩的習慣的,伴著棗樹上那隻雄蟬知了知了的聲音,李三娘也把小露珠兒扇著蒲扇哄睡了,隨後李三娘也昏昏沉沉的睡去。
約莫不到半個時辰的時間,李三娘被憋醒,該說大嫂熬的綠豆湯太好喝,只不過多喝了一碗而已,要是再多喝些,還能更早醒來。
解決了內急問題,看小露珠兒沒有醒過來的跡象,還是狠心把她叫醒,怕白日睡太多,晚上走了困。
剛餵了露珠兒一些溫水,抱著出門的時候,就看李二嫂在院子裡翻曬從村子裡收來的藥草。
雖然李二兄每半月都要去城外的村子裡收些草藥,也教了些常進山的村民包括李二嫂娘家如何簡單的炮製采來的草藥,但畢竟不是專業的,大部分其實還是需要自己來炮製的。
李三娘走過去,輕輕的使了些力氣,把李二嫂往棗樹下的竹椅帶。
「二嫂,可歇歇吧,這時候太陽還烈著呢,你幫小妹我看著露珠兒,小妹我自去翻曬那些藥草。」
「我這都第三胎了,閒著也是閒著,就你金貴我。」
「你就是第十胎,也是金貴人。」端著茶水盤子從廚房出來的李大嫂打趣到。
三人圍著竹子的小几坐了還沒一刻鐘,李母就提著籃子回來了。
李三娘趕緊上前接過李母的籃子放到廚房,留著晚食後燒水把工具進行燙洗消毒,好留待下次使用。
「阿娘,怎麼樣?兒看籃子裡還有十個紅雞蛋呢。」給李母端了一杯茶過來的李三娘好奇的問道。
「挺順利的,周家娘子也不是頭胎了,家裡本就是賣肉的,吃得好身子骨兒也好,沒用幾個時辰就生下來了,是個健康的小娘子,胎毛旺盛,瞧著就是個好模樣。」李母端起茶杯一飲而盡,對著三人說道。
「周家這三個兄弟當年還都是我年輕那會兒接生的,轉眼這麼多年過去了,給他家接生了七八回了,總算有個小娘子了,喜得當場給了我一串銅板。」說著,李母就從懷裡掏出個包好的布巾子,拿出那用細繩串好的銅板來。
「周家老翁在院子裡就喜得不行,還讓我滿月的時候去吃酒呢。」
抱歉,今天有點兒晚了。
感謝懷珣1投了5張推薦票,赫小鴿果,投了1張推薦票,謝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