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0章 1125【科學大發現自動適配修仙理論】
日本局勢變換之時,太上皇已經開啟了旅程。
第一站,鞏縣白沙山鮪岫書院。
孟昭和余善微夫妻倆,自秦檜案之後,就搬來此地隱居辦學。
原來的一片無名山嶺,被他們改名為古籍中的白沙山。現在已經發展成兩京及周邊區域,排名數一數二的非官方書院。
最初規模不大,第一年僅免費教育周邊村童,只傳授一些蒙學知識而已。
第二年的時候,首批校舍建成,延請到兩位名儒、七位名師授課。正式學生人數雖少,但家裡非富即貴。
第三年擴大招生,並且設立助學金制度,對家境貧寒的學生免收學費、住宿和伙食費用。
不過想要一直拿到助學補助,必須入學考試成績優異。且每年舍考的時候,都要保持三科以上成績甲等,其餘科目成績至少乙等。一次不達標,留待觀察。兩次不達標,取消助學資格。
第四年,聘來一位大儒授課,並開通上舍(精英班),招收落榜的秀才和舉人。
時至今日,在鮪岫書院讀過書的學生,有67人考上秀才、33人考上舉人、14人考上進士。
這個比例似乎很奇怪,但其實很好理解。比如考上進士的14人,其中10人是會試落榜之後,才跑來鮪岫書院補習深造的。
但它又並非為了科舉而瘋狂填鴨的學校,日常管理嚴格的同時,學術氣氛極為自由開放。
每個季度,都會請來翰林院官員,或者是太學教授,或者是民間頂級學者,到鮪岫書院進行講學活動。
每過半年,又會請來一批學者,到鮪岫書院進行學術交流——甚至是學術論戰!
「學生孟昭(余善微),拜見恩師!」
夫妻倆帶著少數師生下山迎接,他們知道朱國祥的脾氣,並未擾亂今日的教學活動,大部分師生目前正在書院上課。
朱國祥微笑頷首,跟眾人一起上山。
鞏縣縣令和主簿也跟來了,還讓都頭帶著官差,說是要保護太上皇的安全。
這裡的山嶺並不險峻,朱國祥帶著妻兒一路觀賞。
似乎是聽說太上皇要來,老師們授課很賣力,學生們學習也很精神。尤其是蒙學班的小孩子,扯開嗓子大聲朗讀,朗朗讀書聲大老遠就能聽見。
余善微介紹說:「蒙學班開設在山下,以鄰近兩村的孩童為主,他們免收學費,回家吃飯住宿。外來的蒙童比較少,須交納各種費用。蒙學班成績優異者,可升到山上去正式讀書。」
「惠及鄉鄰,此事極好。」朱國祥點頭讚許。
孟昭說道:「這也是仿效恩師(朱國祥)在大明村和輞川谷的做法。」
復行一陣,半山腰上出現校舍。
余善微介紹說:「這裡是外舍和內舍。剛來書院的學生,一般在外舍讀書。若本來就有秀才功名,則直接進入內舍。若本來就有舉人功名,則去山頂的上舍深造。」
朱國祥在山頂住了一日,親自考察學生們的功課。
次日下午,一個中年人匆匆趕來,他是被孟昭夫婦緊急請來講學的。
此人一身平民打扮,穿的卻是絲綢衣服:「臣張力修,拜見上皇陛下!」
「你有官身?」朱國祥問。
張力修說:「臣籍貫開封,家裡世代經商。臣十八歲進開封太學外舍(自費班),畢業之後獲得舉人身份,三次會試落榜。後來朝廷改革制科,臣考上制科進士做了伎術官,還曾參與研製蒸汽鑄幣機和蒸汽提水機。以前……有幸見過上皇陛下兩次。」
朱國祥哈哈一笑:「原來我們還是熟人。你在工部做官?」
張力修說:「前幾年家父過世,臣回開封丁憂。雖說朝廷縮短了丁憂時間,但臣沒有再回京復職。如今,臣雖有官身,但並無官職。」
「為何?」朱國祥問道。
張力修解釋道:「臣在丁憂期間,突然有了一個想法。為了驗證這個想法,臣走遍了全國各省。前不久剛回家,寫了一篇論文還未發表,今日的講學內容正是這個。」
朱國祥笑道:「那我就不問了,等著聽你講學。」又鼓勵說,「你這樣是極好的,有想法就去驗證,而且不辭辛苦、不戀官位。做學問就該這麼純粹。」
翌日,上午。
上捨生全都跑來聽講學,他們可以坐在前排。
內捨生和外捨生,就得自己搶位置了。手腳慢的,坐在最後面,根本聽不清台上講啥。
朱國祥自然是坐最前排。
只見張力修拿出一些實驗設備,用灌滿水銀的玻璃管倒置在水槽中,水銀下降幾厘米就不再下降了。這幾厘米的空間是真空,還可以計算出大氣壓。
相關科學知識,朱國祥已經帶著自己的學生,早在十年前就提出並驗證了。
張力修站在台上說:「某些喜愛物理的學生,應該早就知道大氣壓和真空。但這世上,任何地方的大氣壓都一樣嗎?」
此問提出,朱國祥笑了。
台下的師生卻沒多想,他們當然覺得所有地方的大氣壓都一致。
張力修繼續說道:「我給父親丁憂之後,便乘船一路南下。每到一個地方,就測量那裡的大氣壓。爬到當地最高的山峰,鑽進當地最深的溝谷。我還去了沿海各省,就在海邊上測量大氣壓。又從東邊去了西邊,還去了剛剛設立的雲南、貴州兩省,又前往最西邊的吐蕃諸部……」
「根據實地測量數據,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海邊的大氣壓最強,吐蕃那邊的大氣壓最弱!一座極高的高山,山下的大氣壓最強,山頂的大氣壓最弱!」
眾人愕然,朱國祥笑得更開心。
張力修還在發表自己的觀點:「眾所周知,水往低處流。江河入海,自是江河源頭地勢更高,而大海的地勢則最低。再加上山頂與山下的氣壓差異,那麼是否可以推測:越高的地方,氣壓越弱;越低的地方,氣壓越強。」
鮪岫書院以科舉為主,但更偏重常科(四書六經和數學),因為學生們都想做治民官。
這裡也有制科教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文史、金石等等),但願意鑽研的學生數量較少。
一個物理老師舉手提問:「若是按照閣下所言,人如果能飛到天上去,飛得越高空氣就越稀薄?」
「是的!」
張力修說道:「人需要呼吸才能活著,空氣當中應該有一種氣,是人能夠繼續活著所必須的。這也可以解釋,地勢極高的吐蕃諸部所在,為何人們在那邊呼吸極為困難。人去了那裡,不可能劇烈活動,多跑幾步就會呼吸困難。我有一個隨從,莫名其妙就死在吐蕃。」
對物理比較了解的師生,聞言開始認真思考。
張力修突然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太陽、地球和行星:「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所在的地球,距離地球中心越近,空氣就越充足。距離地球中心越遠,空氣就越稀薄。隨著高度抬升,空氣一點點的變少,直至變得完全沒有空氣。」
這次被震撼得最厲害的,卻是研究天文地理的老師。
一個老師問道:「閣下的意思是說,地球被空氣所包裹,更外面完全就是真空?」
「是的!」
張力修用了好幾年時間實地測量,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套觀點:「我們研究物理和天文的已經知道,太陽、地球和五星都有引力。太陽的引力最大,所以地球和五星圍著太陽運轉。」
「而空氣也是某種看不見卻能感知的實體。地球的引力吸引著空氣,因為空氣是流動的,更多的空氣被吸引到地面,那麼高空的空氣自然更稀薄。」
「我猜測,空氣是地球的盾牌,保護地球不受陽光侵害。我在吐蕃看到的牧民,臉都被曬得很紅,臉上的皮膚也很粗糙。我和隨從在吐蕃諸部走訪七個月,我們的臉全都被曬紅了。那裡的陽光並不強烈,但曬久了就跟針刺一樣。會不會是因為空氣稀薄,陽光可以直射人的肌膚?」
眾人越聽越玄乎,但又無法辯駁,他們連吐蕃都沒去過。
朱國祥卻愈發滿意,但很快他就無語了。
張力修開始扯什麼陰陽:「陰陽二氣交感,於是地球上有了萬物生靈。這陰陽二氣,便存乎於空氣之中。陽光里純陽罡氣太過猛烈,世間生靈不可直面其銳,就須空氣像盾牌一樣保護地球。這是陰陽調和的過程,陰陽二氣便在那些空氣之中存在。世間修道之士,可吸收煉化空氣之中的菁華,如此達到延年益壽的效果。」
朱國祥一臉囧色,好端端的物理講學,咋就扯到陰陽和修煉去了?
緊接著,張力修開始大談特談陰陽造化,歪樓歪得都快歪出太陽系了。
朱國祥不得不打斷:「你還有別的發現嗎?」
張力修總算回歸科學,他讓隨從抬來大量化石:「在遊歷各省這幾年,我認為沈夢溪公(沈括)所言有理。地球滄海桑田,山川、河流、海洋都是在變化的。我甚至在地勢極高、呼吸困難的吐蕃之地,發現了本該生活在海洋里的貝殼殘骸,而且數量還不少,一堆一堆嵌在石頭裡。」
朱國祥再次滿意,只要不談玄學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