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七擒孟獲(16)
孟獲和鍾毓因為懼怕諸葛亮,採用了以退為進之計,要把諸葛亮放進來打。
李恢因為兵力不足,無法與孟獲數萬大軍抗衡,突圍以後,在通往平夷縣(現貴州畢節縣)的關隘內屯兵,固守待援。
建寧郡的戰事,暫時停了下來,諸葛亮的援軍尚未到達,李恢進退不得,索性用心經營平夷縣城。
李恢準備把平夷縣當作自己的大本營,同時為李氏家族在平夷縣再建立一個根據地,以開枝散葉。
自古以來,戰爭雖然不是掠奪財富的唯一手段,但強大的軍事實力和戰爭潛力,絕對是不可或缺的手段。
李恢出其不意,以少勝多,不但安然突出重圍,而且還擊破了同等兵力的蠻族軍隊大營,斬獲破多。
有了這等傲人的戰績,加上孟獲大軍的回撤,李恢的威名,很快傳遍了整個建寧郡。
李恢是蜀漢朝庭任命的建寧郡新太守,隨著雍闓的敗亡和孟獲的敗退,建寧郡的世家大族,肯定會重新洗牌。
李恢作為建寧郡的新任太守,而且還是手握重兵的「庲降都督」,可以說,他能夠決定建寧郡各個世家大族的格局。
因為牽涉到雍闓叛亂之中的世家大族可不少,如果沒有更大的靠山支持,這些家族的生死存亡,李恢可以「一言而決」。
李恢也怕孟獲追殺而來,他在平夷縣大興土木,為了加強城防,他新築城牆,擴大城池,把城外的軍營也圈進了城池之中。
這些世家聽說以後,紛紛以「勞軍」為名,給李恢送來了各種必須的物質和錢財。
有了這些世家的助力,平夷縣城的改造非常順利,面貌煥然一新,城池的規模和防禦力,還在建寧郡治所味縣之上。
李恢不但擴大了平夷城,足夠駐軍之用,而且自己也得到了大筆錢財,他覺得平夷縣城就是他的風水寶地,有了把「庲降都督」住所遷到此地的想法。
李恢是在「庲降都督」任上被任命為建寧郡太守的,也就是說,他是庲降都督兼建寧郡太守。
「庲降都督」,是劉備入主蜀地後,按照諸葛亮「南撫夷越」的方針設立的職位,「庲降都督府」是蜀漢朝庭在南中地區設立的最高軍政機構,與「江州都督」、「永安都守」、「漢中都督」並列為四大鎮戍都督。
同其他三個都督一樣,庲降都督承擔著防禦敵人入侵的重要任務(永安都督和庲降都督,都是為了防禦誠信度不高的孫權軍入侵,而江州都督是成都的屏障,可以隨時支援建安、永安兩地,只有漢中都督,才是針對魏國的)。
但是,因為南中是一塊特殊的區域,這裡有眾多的蠻、夷部落,與漢人錯處雜居,庲降都督還負有治理南中、處理與蠻、夷部落關係的重要職責。
蜀漢朝庭任命「庲降都督」,不僅注重軍事才能,而且還要求具有較強的政務能力,能處理好各民族關係,因此「都督常用重人」。
由於蜀漢以「光復漢室」為己任,執政的重點在於北伐而不在南中,諸葛亮這次南征,也只是希望在南中地區開創一個「綱紀粗定,夷、漢粗安」的局面。
庲降都督的主要職責,是維護南中地區的穩定,鎮壓蠻、夷各部落的叛亂;並組織各郡,將南中地區的兵員及其他軍國所需的戰略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往成都,以助北伐中原。
第一任「庲降都督」鄧方,字孔山,南郡(今湖北荊州)人。以荊州從事的職務隨劉備入蜀,被任命為「庲降都督」兼朱提太守,駐所為南昌縣(今雲南鎮雄縣),任上鄧方政績斐然,「夷漢敬其威信」。
章武二年,鄧方在任上病故,李恢在劉備面前自告奮勇,劉備非常信任李恢,任命他為「庲降都督」,使持節,領交州刺史。
李恢在南昌縣(今雲南鎮雄縣)接任「庲降都督」,而朱堤太守卻另有其人。
因為沒有兼任太守,李恢在南昌縣只是統領了不到二千的駐軍,等於是一個「光杆司令」。
對付小部落的叛亂,他還可以出兵以武力平定,對雍闓、高定、朱褒這樣的舉郡反叛,李恢也無能為力。
因為南中地區叛亂頻頻發生,「庲降都督」李恢的能力也受到不少質疑,在諸葛亮南征之前,經過多方努力,李恢才被任命兼任建寧郡太寧。
這次進攻建寧郡,可以說是李恢的正名之戰。
光復建寧郡之前,李恢想把「庲降都督府」從南昌縣遷移到平夷縣,也在情理之中。
李恢在平夷幹得熱火朝天,遠在越巂郡的諸葛亮並不知情。
所謂「救兵如救火」!
接到李恢的求救書以後,諸葛亮也不敢耽擱,決定留下馬謖率領本部四千餘人善後,他親領其餘四萬大軍,星夜出發,望建寧郡而來。
諸葛亮治軍頗嚴,接到命令以後,將領們都拔營而起,按照諸葛亮按排的順序行軍,只有張嶷和關索提出了異議。
張嶷請求留下的理由是要給好友兼上司龔德緒報仇,因為殺害龔祿的罪魁禍首李求承與他的軍隊,還在堅守邛都城。
而關索本來是要跟隨諸葛亮前往建寧郡,他投奔諸葛亮,可是為了建功立業而來。
但張嶷抗命要求留下以後,關索不得不一起留下給龔徳緒報仇,畢竟他是龔德緒死亡的主要責任人。
在漢代,推承儒家思想,鼓勵人們講「仁義道德」,張嶷要給龔德緒報仇,占了一個「義」字,就算他抗命,「法不外乎人情」,諸葛亮也不能說什麼,只得同意他領本部一千兵馬留了下來。
對於關索,諸葛亮還是比較看好的,而龔德緒的死,諸葛亮認為是咎由自取,他並沒有為他報仇的想法。
諸葛亮長嘆一聲,也給關索留下一千人馬,與張嶷一起留下來,接受馬謖的節制。
諸葛亮對張嶷的抗命,並沒有露出不快,而且還成全了他對朋友的「義」。
但在他的心中,張嶷把「義」放在「忠」的前面,是本未倒置,已經把他挪出了考察培養的名單。連同關索也失去了這個機會,有點可惜。
《魏書.張郃傳》原文(二)
太祖得郃甚喜,拜郃偏將軍,封都亭侯。授以眾,從攻鄴,拔之。從討柳城,與張遼俱為軍鋒,以功遷平狄將軍。別征東萊,討管承,又與張遼討陳蘭、梅成等,破之。從破馬超、韓遂於渭南。圍安定,降楊秋。與夏侯淵討鄜賊梁興及武都氐。又破馬超,平宋建。太祖征張魯,先遣郃督諸軍討興和氐王竇茂。太祖從散關入漢中,又先遣郃督步卒五千於前通路。至陽平,魯降,太祖還,留郃與夏侯淵等守漢中,拒劉備。郃別督諸軍降巴東、巴西二郡,徙其民於漢中。進軍宕渠,為備將張飛所拒,引還南鄭。拜蕩寇將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