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3章 運術的軌跡
「當官難,辭官也難!」
張學舟只覺朝廷動盪的風雲幾乎有撲面而來的架勢。
他和鎮元神君、太皇太后行事的時間不長,但新帝的覺察力敏銳到不像話,已經在這段時間覺察出端倪,幾乎較為完整判斷了安樂宮太皇太后的狀態。
新帝在皇宮中躊躇滿志,準備再次接管朝政,從而實現大漢王朝的管控。
這種接管並非只涉及了輪換許昌和莊青翟職位的事,而是新帝只問了張學舟這樁事。
相較於這些大事,張學舟辭官反而成了一樁不起眼的小事。
在這種時刻,不僅僅是新帝會有異動,許昌和莊青翟察覺情況後必然會小心謹慎謹防被抓把柄,如履薄冰時很難去針對張學舟。
張學舟只覺想辭官的難度很高,很可能需要尋覓新的鬧事方式。
他滿懷希望而來皇宮,在回家的時候則是興致一般,只覺做事不順。
「大人,老樹胡同到了!」
等到車外的馬夫呼聲傳來,張學舟揭開馬車遮簾,看著外面陷入的夜色,他只覺更是頭大。
他的一天就這麼簡簡單單過去了。
早上送別李少君,而後坐車前往皇宮,在宮中打發了兩三小時,再次坐車回來已經天黑。
事情沒做多少,坐馬車的時間則是占了一大半。
偏偏張學舟沒法在長安城展示如妖術一般的《雲中術》,也沒可能深夜前往皇宮,又沒靠近皇宮的房子。
「噫吁嚱,真是時運不濟!」
張學舟念叨叨了一聲,而後痛快付了車馬費。
他跳下馬車,只聽宅中熟悉的聲音傳來。
「你仕途如火,怎麼就時運不濟了?」
張學舟快走了數步,又推開了宅門,只見宅中大堂有一人步出。
「董夫子!」
張學舟擦了擦眼睛,只見一臉儒雅的董仲舒搖著一柄金絲邊的蒲扇走出。
相較於董仲舒以往那柄法寶扇,董仲舒此時手持的蒲扇看上去無疑是鳥槍換炮,多了幾分富貴之感。
張學舟極顯熱情大呼一聲。
「您怎麼來長安城了?」張學舟道。
「申培公過世了,我就來長安城走走」董仲舒道。
「申培公過世了嗎?」
張學舟微微驚呼了一聲。
申培公是儒家魯派領袖,這種具備實力和地位的大儒過世同樣沒濺起半點浪花。
如同草木一秋,人死之後便如燈滅,也只有被申培公誓言束縛的董仲舒才有一定關注。
有申培公在長安城一日,董仲舒就不會踏入長安城。
而哪怕申培公在長安城出局,董仲舒也沒有回來,而是等到了申培公過世,確認沒有任何意外才回歸長安城。
董仲舒這種心態無疑是極為微妙,堪稱謹慎又謹慎。
「他死後惡臭連連,棺材不得不葬深了九尺,只怕是沾染了什麼不乾淨之物」董仲舒道:「你可知曉此中詳情?」
「說來也是巧了,我湊巧碰過申培公,他似乎在陽陵附近祭壇做過法,或許因此沾染了一些麻煩!」
「他不該插入皇室之事!」
張學舟敘說不算詳盡,但董仲舒只需稍做猜測就能大致猜到部分事情,也知曉申培公為何會落到那種下場。
「胡毋生等人早死,申培公故去,轅固退隱消失不見,枚乘入長安城時死在了半路上,這一個個故人都離去了!」
董仲舒低嘆一聲。
大漢王朝更新換代,儒家各大派系同樣免不了變化。
你方唱罷我登場,董仲舒過往被諸多老資格的大儒壓著,而到了如今,董仲舒已經成了儒家名望最高者,且同樣皆具了實力。
如果時間早數年,董仲舒必然會延續長安之路。
但他等不得也等不起,從而選擇了江都之地發展,又不乏向公孫弘擔保推動對方入長安。
此時的董仲舒就是前來長安城接管儒家派系,從而推動儒家內部的關係密切。
「我聽聞你任職了朝中太中大夫可以修訂明堂制度?」董仲舒問道。
「我今天剛見了陛下,覺得自己太中大夫職位不保,只怕做不了長期之事!」
張學舟回了一句,他心中也微微一盪。
來張宅有憑藉實力壓人者,也有憑藉勢力的說客,而到了如今,則是擁有密切關係的董仲舒。
張學舟和董仲舒關係密切,他並不介意給董仲舒做一些事情,但只要他按儒家的方案做了事情,他就會被歸類到儒家一方。
而在過往之中,棲身於朝廷的他就定向了不摻和任何勢力,這甚至是董仲舒等人曾經給予過的建議。
「朝廷的官升上去就很難掉下來,你宅院破落,顯然不曾謀私錢財,這職位也難有犯錯可能,為何職位不保?」董仲舒沉聲道。
「這些天來宅子的人很多,我抗拒不了大伙兒的要求,所以和陛下主動請辭了」張學舟攤手道。
「不必請辭,你盡可放心,有我在這兒,誰想動你都需要考慮後果!」
董仲舒皺眉。
他擔保了張學舟一句,心中不免也有幾分糟糕,只覺來長安城的時間過晚。
若在張學舟上位之初就站台,那時想做一些事情必然會簡單不少。
而在當下,張學舟已經陷入了長安城官場的漩渦中,又選擇了辭職脫身。
在這種情況下,張學舟想完善改變明堂制度無疑是一樁難事。
「我去蜀郡見過文翁,聽聞你願意推動學宮制」董仲舒問道。
「這事兒還沒機會開口」張學舟搖頭道。
「要不要開一開口」董仲舒道:「眼下肯定是一個很適合的時機!」
「很適合的時機?」張學舟疑道。
「很適合!」
董仲舒點點頭,又指了指自己。
修行了運術,董仲舒隱隱中覺察了奧妙,只覺天地間一切都有跡可循,而遵循這些軌跡做事順風順水。
他來長安城就是循著軌跡而來,沒可能在張學舟這一步就止住腳步。
此時的事情出了一些意外,但董仲舒覺得大漢王朝變更的時機並沒有變化。
他勸告著張學舟,又不乏證明自身的判斷,也開始談及著自己在運術上的新發現。
「軌跡?」
一番交流之下,張學舟不免也有頭疼。
他修行運術多年,要麼是依靠運術撈好處,要麼是被運術反噬導致倒霉,何嘗發現過什麼遵循運術運轉的軌跡。
很顯然,這種對比無情地戳穿了張學舟的本質。
相較於真正的天才,他存在看不見的差距。
同樣是修行,修行的也明明是同樣的內容,甚至於張學舟把握著更高的優勢,但他在運術上的理解力並不如董仲舒。
「我這麼說是難理解了一些,只要你修行運術,你就會感觸到這種天地運轉的規律……」
運術並不會呈現於外,在腦袋上標記著我修行了運術。
在董仲舒眼中,張學舟還屬於運術的門外漢。
這讓他極為頭疼該如何解釋運術軌跡的事情,最終只得一點一滴進行理論講解,爭取能說服到張學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