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推移,BBA系列品牌放下尊嚴賣車,宣布大降價一周後,從周銷數據來看,未能帶動銷量的顯著增長,這可讓他們屬實難繃。
以價換量的策略似乎未能奏效,作為傳統一線豪華汽車品牌的BBA,正在大中華區市場市場變得越來越「不值錢」,在豪華、高端外,與其緊密捆綁的關鍵詞變成降價、打折、甩賣。
有車主就在網上發帖評論表示:「這個價格還是挺誘人的,但是不敢買啊,萬一『砸』手裡怎麼辦?」
即便是降價促銷,車主消費者們仍然不敢輕易下手,因為他們或擔心剛提車就遭「背刺」,或因保值率問題而擔憂。
燃油車時代曾經稱霸大中華區市場的BBA跌下神壇,燃油車時代的光環漸退,BBA長期以來鑄就的品牌價值正在被突破底線的「價格戰」無情衝擊,價值體系迎來崩盤,「再不努力,只能開BBA了」的調侃梗不再是梗,而是步入了現實。
以前的BBA是很牛,但那是以前,現在的配置沒有電車高,動力沒有電車好,外觀沒有電車帥,智能駕駛沒有,科技含量過時,尤其是跟頭部星宇科技的N、U、A、R四大系列車型相比,幾乎是啥也比不過。
自從國產新能源崛起以後,尤其是星宇科技的出道即巔峰,外企車廠們再也不吹省油了,因為出行成本被吊打,星宇科技新一代車型的節能進一步大幅提升,豪車品牌也不吹百公里加速了,因為也被電動車吊打,百公里加速這種,十幾萬的電車能把幾百萬的超跑給吊打。
現在,他們改吹汽車的企業歷史,明眼人都能看得出就連吹都找不到什麼可吹的點了。
就在價格戰大亂鬥的同時,被星宇科技撤掉智能駕駛遮羞布以後,星宇科技壟斷了高端智能車市場,這一波是真正的AOE傷害,無論是那些個造車新勢力,還是那些傳統車企大廠,無不節節敗退,面臨虧損危機。
但星宇科技明明在推廣自己的智能駕駛系統,可這幫人就是不用,到現在也只有一個通泰汽車集團,而這幫人反倒是開始組團吹起了特斯拉的智能駕駛了。
……
進入11月份。
「跟國內的幾個大的車企磋商,仍舊沒有什麼進展,稱跟我星宇科技合作沒有議價能力,價格不可控。」此時秦豐正在跟方鴻進行單獨的視訊連線交談。
方鴻聽到這話頓時似笑非笑道:「哈哈,搞得他們好像跟本田豐田BBA合作就有議價能力似的,以前采埃孚、博世賣他們的產品就能議價?高通的車載晶片他們就能議價?還不是想漲價就漲價。」
視訊影象中的秦豐輕嘆一聲道:「說白了,並不是跟我星宇科技合作無議價能力,也不是價格不可控,而是星宇科技的價格透明,吃不了回扣,根本沒有內部可操作的空間。」
秦豐此言才是一語中的,深切要害,這些個車企之所以與外企合作從來不談有沒有所謂的「議價能力」,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可以吃「回扣」的嘛。
老外有議價能力,老外報價一萬,他說兩萬五,給他一萬五的回扣,但是跟星宇科技合作是拿不到任何回扣的。
末了,方鴻也不由得長長地嘆息了一聲:「可惜發展了這麼多年的企業,投入那麼多,是真不想弄垮這些企業,但其內部的蛀蟲和既得利益者是一心撈錢根本不管企業本身的死活,既然他們不想活,我們也不必救。」
秦豐頓時說道:「扶不上牆確實沒必要再扶,就這樣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也許才是最好的結局,我的想法是,把跟通泰的合作經驗推廣開來,扶持十八線小車企,引入我星宇科技的標準體系,以此將之取而代之。」
聞言,方鴻點了點頭:「放手去做吧。」
其實有這樣的結果是方鴻一早就料到的,而且直接選幾個十八線小車企扶持起來,甚至完全可以讓星宇科技內部離職幾個高管,讓他去創業成立汽車公司,然後將之扶持起來,簡單有效得多,溝通成本是直線驟降。
但是仍然有必要費勁巴拉的去找那些國內的老牌車企談談,這個環節是不能少的,就是要讓有關方面看在眼裡,不是我不想幫助他們在從未有過的電動智能變革中活下來,是踏馬的他們自己根本就不想活。
只有這樣才能讓上面有關方面說不出話來,想保那些企業的人也只能無言以對,既然已經成為了工業升級和國家大戰略的阻礙,那就只能剷除,只能幹爆他們,讓別的新興車企取代他們。
所以這個環節看似在做無用功,實則是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
只有做了這個無用功,後面各方的工作才好展開,到時候被打爆的稀碎一地,跑到上級哭爹喊娘的時候,上級有關領導也只能恨鐵不成鋼:曾經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現在來我這兒哭疼,晚了,大勢已去,我這張老臉也不好使了!
事實上,方鴻也並非是設計引誘,如果那些車企有覺悟,是真的願意盤活他們,並在這一輪電動智能變革的浪潮中存續下來。
但是那幫子既得利益者心中有自己的一套算盤,跟星宇科技合作車企是能活下來,甚至能進一步做強做大,可他們的既得利益沒了,因為星宇科技的價格透明,吃不了回扣,根本沒有內部可操作的空間。
他們噼里啪啦的打著算盤一算,發現跟星宇科技合作能讓企業活下來,但自個兒沒法子再舒服撈錢了,那還不如找個由頭拒絕,趁著最後餘暉榨乾最後剩下的那點價值,直至企業死掉。
跟星宇科技合作,立馬就撈不到錢吃不到回扣了,不跟星宇科技合作,雖然企業最終會走向陌路,但起碼在這個過程中還能繼續撈一段時間,所以這幫既得利益寧願企業最終死掉也不願跟星宇科技合作。
至於企業死不死,企業倒閉導致大量的基層員工失業,他們壓根就不在乎,他們只在乎企業死掉之前還能撈多少鋼鏰到自己的口袋裡。
方鴻與執掌星宇科技的秦豐,兩人合計商量確認了接下來的戰略規劃,外部物色4家十八線不知名的車企合作,加上目前已經合作的通泰汽車集團總共5家。
然後在星宇科技新能源車部門的內部物色5位高管,然後把他們「解僱」了,讓這5個高管自己出去創業,各自成立一家車企,總共10家車企進入市場搶占主流大眾市場,徹底干爆那些老頑固,用硬實力在市場當中直接拼殺完成一輪新舊交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