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本感言及關於新書無縫銜接
磕磕碰碰總算是完結了,倒數第二章剛剛發出來就進了小黑屋(難繃)面壁幾個小時,本想直接合併放在終章,穩一手分開果然是機智的,不然終章大結局也一起進小黑屋面壁。
這也是不得不完結的原因之一吧,寫的擰巴,這類文每到大後期都會遇到小黑屋問題。
結局雖不完美,但好歹能結尾。
準備新書的時候也在考慮如何規避大後期的這種問題,吸取這本書的經驗教訓,目前暫時找到了一個解決方案,也就有了接下來的新書。
簡單說,一分為二,兩個世界。
新書是黑科技文,確切說是商業黑科技文,科技和商業往往不分家。
作者菌入行最開始寫的就是黑科技創業文這個類型。
最後一章完結感言,反正不收費,多嘮嗑一下新書設定,正文開篇大篇幅描寫繁雜的背景介紹,撲街概率直線飆升,正好借這裡完結了大家都放鬆了,就多嘮嗑一下,如果看完本章後面的內容,確定剛好是你喜歡的類型,那新書可以放心追。
汲取這本書大後期問題的教訓,新書在世界觀設定上選擇走「雙穿門」路線,主角能自由穿梭於地球與藍星兩個世界,地球為主世界劇情主線,藍星是架空世界觀為支線探索,這樣總不至於動不動就小黑屋了吧。
新書主角獲得「傳送星環」能在地球與藍星穿梭,藍星世界的科技水平遠超地球,藍星相當於是主角在地球的金手指,把藍星先進的科技秘密倒騰到地球,反之亦然,地球相當於主角在藍星活動的金手指,兩者雙向正循環,最終主角打造出了一個橫跨兩界的超級帝國。
新書大體上就是這麼一個故事,地球為主線創辦科技公司發展黑科技,藍星為支線探索世界,但還是服務於地球主線。
書名《黑科技:橫跨兩界的超級帝國》
已經發布過審,大家可以直接搜索書名或者點擊作者個人主頁,查看其他作品即可找到。
下文是關於新書的部分世界觀和背景設定的介紹。
————
藍星世界,是一個獨立架空的異星世界,作者菌花費不少心思試圖將藍星打造成一個能邏輯自洽的完整世界。
如果新書成績和讀者反響還可以,到時候以藍星世界觀為基礎開一本續集故事,當然這是後話,現在不考慮,先讓新書活下來再說,過了今天才能有明天。
設定上,藍星距離地球數萬億光年,這個距離已在地球人類的光錐之外。
地球人類已知宇宙直徑930億光年,超出這個範圍的一切事物因宇宙膨脹退行速度超過光速,這個範圍之外的任何事物包括光都無法進入地球人類的視野,也就沒有任何因果關係,這是當前現代物理人類的認知邊界。
數萬億光年之外的藍星存在人類文明的設定是基於「無限猴子定理」假說。
如果一隻猴子在打字機鍵盤上隨機敲擊按鍵無限次,幾乎肯定會打出任何給定的文字序列,包括威廉·莎士比亞的全部作品。同理,非零概率事件的序列,只要基數足夠龐大,宇宙足夠龐大,理論上在宇宙的某個角落也有概率出現一模一樣的地球。
新書設定上,藍星有人類文明但並非完全與地球鏡像。
藍星的基本數據:直徑約13237千米,表面積約5.5億平方千米,重力標準值0.98,自轉一周36個小時(地球1.5天),陸地面積約34%,約1.87億平方千米,海洋面積67%,約3.63億平方千米,有5塊主要大陸、4片海洋、2855片湖泊,7片中、大型沙漠、2片大型熱帶雨林,8條超過1000公里的主要山脈,百餘年前歷史最大人口峰值約97億,當前總人口約30.34億。
藍星世界設定為「雙星世界」,即雙行星系統,藍星有顆伴星叫炎星,體積是藍星的五倍,並已互相潮汐鎖定,兩者的距離為116萬千米(地月距離3倍左右)。
該雙星系統位於母恆星宜居帶,但只有藍星演化出生命與人類文明,炎星則是是生命禁區,類似加強版的金星,濃郁的二氧化碳數百個地球標準大氣壓以及表面溫度達到六七百攝氏度。
正常情況,都在宜居帶,兩個星球要麼都有生命要麼都沒有才對。
作者菌設定的藍星是「外來者」,所以兩顆星球的物質成分不一樣,環境也不一樣,所以才出現炎星沒有生命藍星卻有。
其母恆星在60多億年前剛剛誕生不久,有一個流浪黑洞從這顆剛形成的黃矮星附近掠過,藍星本來是圍繞在流浪黑洞事件視界面之外圍公轉的行星,藍星的母恆星被黑洞吞噬,而藍星正好在母恆星與黑洞之間通過引力彈弓效應給甩飛了出去,但又沒有完全從逃逸出去,仍然被黑洞束縛,形成了超級扁的橢圓軌道,圍繞黑洞公轉,遠日點可達1光年。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流浪黑洞從黃矮星附近掠過的時候產生了引力擾動,恰好藍星運行在遠日點附近,黃矮星的引力在此時強於黑洞對藍星的引力,於是就捕獲了藍星,流浪黑洞掠過之後也一去不返。
藍星留在了現在的恆星系統里,同時藍星的加入帶來的引力擾動,也讓這個恆星系統內部已經穩定的各大天體軌道陷入大混亂。
藍星會在環繞現在的母恆星公轉一千萬年左右逐漸靠近母恆星,最終突破剛體洛希極限被撕碎,形成一個維持8000萬年左右的恆星環。
但恰好被遠離宜居帶之外的炎星引力給「拽住」,改變了藍星墜入恆星的命運,兩顆行星也因此構成互相圍繞對方旋轉的雙星系統,合併後的公轉軌道質心向內收縮至宜居帶附近穩定了下來。
在此期間自轉速度本來超快的炎星因損失大量的角動量,導致自轉速度急速下降,但體積更小的藍星先被炎星潮汐鎖定,同樣藍星也對炎星施加潮汐力,漫長的十多億年過後,炎星也被藍星潮汐鎖定,至此雙星互相潮汐鎖定。
藍星闖入這個恆星系統期間,原本第二軌道位於宜居帶的行星直接被引力甩飛了出去成為流浪行星,第一軌道行星提前被母恆星潮汐鎖定,第三軌道行星被母恆星引力撕碎墜入母恆星,外圍兩顆氣態巨行星相撞合併成一顆更大的氣態巨行星,並且因此拋灑到太空的物質在重力吸引下形成了多個衛星,有的衛星跟藍星一般大,其中兩顆衛星構成雙星系統並在億萬年後也互相潮汐鎖定。
至此,該恆星系統經歷這場大動盪也重新穩定了下來。
這解釋了藍星能演化出生命而炎星沒有,因為兩顆星球的物質成分完全不一樣,不一樣是因為藍星是外來者,並且在一路上,在恆星外圍期間藍星在沿途捕獲了很多小行星,包括含有大量水冰的彗星,所以有了廣袤的海洋。
作者菌費姥姥勁兒去完善藍星的起源,除了合理解釋雙星系統中的藍星有生命而炎星沒有之外,也是為了讓另外幾個設定有個讓人信服的科學解釋。
那就是作者菌設定藍星擁有豐富的黃金礦脈,甚至有露天金山的存在,黃金在地球極度稀缺,具備貨幣屬性,但在藍星豐富到只能淪為一般工業金屬。
這就需要一個合理的解釋了,因為黃金這種重元素在宇宙中都是稀缺的,形成條件苛刻,一般是中子星合併或恆星演化末期超新星爆發等事件才能合成重元素。
憑什麼藍星這麼豐富?
答案就來了,藍星曾經被迫「認賊作父」跟黑洞混過十多億年,黑洞吞噬藍星母恆星期間,會形成吸積盤,這也是合成重元素如黃金物質的關鍵環境,黑洞吸積盤的轉速很快,甚至能無限接近光速,恆星物質被黑洞吞噬,但在黑洞事件視界外圍仍然逃逸出一部分物質。
藍星圍繞黑洞公轉期間,也會接收一部分物質,即便是很少的量被藍星引力捕獲,也足以讓藍星成為一個黃金含量遠超那些正常通過星際分子雲坍縮形成的行星。
也就解釋了藍星富含黃金礦脈,同時還有另一個設定,解釋了藍星富含大量天然超導礦石和其他從黑洞吸積盤合成的奇異物質被藍星引力捕獲。
這些設定是為了給主角利用兩界穿梭信息差優勢,從藍星倒騰東西到地球,地球科技以後出現室溫超導體,主角用科技公司掩蓋,對外稱是公司研究部門合成的室溫超導體,其實是從藍星倒騰來的,從而讓主角在地球具備這種材料的壟斷優勢,
黃金的倒騰價值反而沒那麼大,倒騰過來的最大價值無非就是變現,要搞錢肯定沒有推出黑科技產品來錢快,而且可以光明正大的嘎嘎賺錢。
主角在地球,有藍星的技術支持能在地球有巨大的金手指優勢,反過來主角在藍星有什麼優勢?或者說地球能提供什麼產物可以在藍星那邊稀缺的?
科技肯定不行,設定上都落後藍星500年。
為此,作者菌的解決方案是——糧食!
在設定上,藍星在百餘年前爆發了生態大崩潰危機,物種大滅絕,大氣成分結構巨變,人無法正常呼吸,糧食危機爆發,秩序崩壞,人口因而銳減七成,飢餓給人帶來了最原始的恐懼,糧食就此成為了藍星的稀缺品。
而主角能從地球廉價且輕易大量獲取糧食,這就成了主角在藍星的金手指優勢。
等到主角初次來藍星時,已經是生態大崩潰過去一百年後了,這時候的藍星秩序已經重建,但藍星世界依舊糧食緊缺,按道理講不應該缺糧,這裡是個伏筆就先賣個關子。
不知不覺已經嘮嗑了兩三千字,設定有點多,再嘮嗑兩幾個兩三千字估計也嘮嗑不完,就在這兒打住吧,感興趣的書友可以去追看新書。
總之,新書就是講主角利用兩界穿梭壟斷兩個世界的優勢,在地球發展科技、成為科技巨頭,向宇宙星辰大海進發,在藍星探索異星世界,互相利用兩界的產物價值倒掛、信息差優勢實現兩界雙循環螺旋式發展壯大,最終主角打造出了一個橫跨兩界的超級帝國。
————
書名《黑科技:橫跨兩界的超級帝國》
已經發布過審,大家可以直接搜索書名或者點擊作者個人主頁,查看其他作品即可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