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兄長,愚弟方才只是戲言
商人出身的糜竺,很懂投資的道理。★😳 ❻➈𝔰𝒽𝓾Ж.cㄖ𝐌 🍓🐜
雖然劉備現如今只是左將軍,但明眼人都能瞧得出來,劉備已經是復興漢室的唯一希望。
許都的劉協除了有個天子的名義,跟前朝的孺子嬰已經沒有區別了。
曹操的篡位心思,早已人盡皆知。
建安十七年,曹操進位稱公。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進位稱王。
建安二十二年,劉協下詔讓曹操設天子旌旗,出入稱警蹕;警蹕,出為警,入為蹕,專指帝王出入。
同年,劉協又下詔曹操,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更以五官中郎將曹丕為魏太子。
到這個時候,曹操雖然名義上不是天子,實則有了天子之實。
若非年初劉備在漢中大捷,曹操今年都能效仿王莽進位稱帝了。
至於江東的孫權,就一亂世中的投機分子,又想學劉備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又想學曹操篡漢自立。
劉備在,漢室在;劉備亡,漢室亡。
這是糜竺認定的道理。
故而,糜竺始終堅持以劉備利益為中心的原則,既不結黨營私,也不聯姻積勢。
劉備若稱帝,糜夫人必然受追封。
而劉備的兒子也不止有劉禪,還有劉永和劉理。
只要糜氏的後輩子女跟劉備一脈子孫不斷的聯姻,糜氏跟劉氏,那就是不可分割的血脈親情。
世代通婚,再加上糜氏不與其餘家族聯姻,也不結黨營私。
又有哪個帝王會懷疑糜氏的忠心?
唯有如此,糜氏一族才能成為帝王最親近的家族。
若不加以限制,就會給家族招來禍事。
兩漢以來的外戚,就沒善終的!
糜氏在錢權名利上看得很通透,但糜芳卻不以為然。
家族要壯大,豈能只跟劉備一脈聯姻?
「兄長多心了。」
「主公對軍師信任有加,對兄長亦是頗為厚待,又豈會因為糜氏要跟軍師聯姻而生猜忌心?」
「以兄長和我的才能,再加上聯姻各族,糜氏也能如下邳陳氏一般,變成公侯世家。」
「若只跟主公一脈聯姻,還如何讓家族壯大?」
「昔日徐州數易其主,然而陳珪那老傢伙卻能讓陳氏在下邳巋然不動,就是因為陳氏在下邳盤根錯節,與各族都有通婚。」
「不論徐州之主是陶謙或主公,還是呂布或曹操,都得看陳珪的臉色行事。」
「而我糜氏,卻只能顛沛流離。」
糜芳心中想的,還是如何去破壞諸葛喬跟關鳳的婚事,讓糜氏跟諸葛亮能有姻親關係。
見糜芳固執己見,糜竺不由蹙眉。
「幾年不見,子方越來越自矜了,連局勢都看不清了嗎?」
「軍師要跟君侯聯姻,那是主公默許的,否則以軍師的謹慎有度,又豈會主動跟君侯聯姻?」
「破壞這樁婚事,看似讓糜氏得了利,實際上是忤逆了主公的本意,壞了主公的布計。」
「身為人臣,不去思考如何給主君謀利,卻要去搶奪主君的利益,那跟曹操有什麼區別?」
新𝟨𝟫書吧→
「軍師讓我來江陵城,除了阿喬資歷名望不夠外,應該還有子方的因素在。」
糜竺忽然想到了諸葛亮這次布局荊州的計劃。
諸葛喬是入局荊州的核心棋子;糜竺同樣是棋子,職責是保護諸葛喬。
在了解到糜芳的態度後,糜竺對諸葛亮委託自己來荊州的深意,又有了新的理解。
說句毫不客氣的話。
在這荊州,糜芳的地位是無人能撼動的,哪怕是督荊州軍政的關羽也只能跟糜芳擺事實講道理。
要動糜芳,除了劉備外,就只有糜竺了。
弟弟不聽話,當哥哥的自然得出面。
想到這裡,糜竺的表情逐漸嚴肅,語氣也多了幾分冷冽:「子方,你若執意要破壞軍師跟君侯的聯姻。那我只能回西川稟明主公,撤掉你的南郡太守一職,讓你去西川任職。」
在糜竺面前,哪怕如今位高權重又人到中年的糜芳,也只是個被血脈壓制的弟弟。
糜竺語氣一變,糜芳就條件反射般的發慌。
見糜竺語氣不似作假,糜芳果斷的選擇了認慫:「兄長,愚弟方才只是戲言。」
若真的惹得糜竺不快,然後丟了南郡太守一職,糜芳這幾年的經營和努力就白費了。
在南郡,糜芳有不少的親信死士以及複雜的關係鏈利益鏈,連潘濬這樣的本地士族豪強都被壓制。
可去了西川,糜芳別說以權謀私了,能不看本地士族豪強臉色行事都不錯了。
在南郡,糜芳可以肆無忌憚;離了南郡,糜芳啥也不是。
糜竺見糜芳低頭認錯,這內心又變軟了。
誰讓糜芳是唯一的弟弟呢?
「昨日我去尋過潘濬了。」糜竺舒緩了語氣。
糜芳見糜竺的語氣不再冷冽,暗暗鬆了一口氣,試探性的問道:「兄長去尋潘濬,可有什麼要事?」
糜竺冷哼:「潘濬教子無方,潘翥私下見阿喬,有意讓阿喬去查荊楚商會的帳目。」
「潘翥算個什麼東西,也敢在我面前玩這種挑撥是非的伎倆。」
「我去見潘濬,跟潘濬聊西川事,本想讓潘濬能約束潘翥。」
「誰知那潘濬,竟問我安漢將軍職掌何事,為何地位高於軍師將軍。」
「無禮之人,真把自己當回事了。」
糜芳聽得也是惱怒不已。
在劉備落魄的時候,糜氏傾盡家財的資助劉備,二十餘年不離不棄,糜竺當個安漢將軍怎麼了?
更何況,這安漢將軍是不掌實權的,僅僅只是地位高於軍師將軍。
這樣的封賞,竟然還能被潘濬嘲諷了?
糜芳也火了:「潘濬仗著自己是荊州治中,總是干涉我的政令。」
「昔日荊楚商會組建的時候,潘濬也時常反對,認為商人逐利阻礙了對荊州士民的教化。」
「可他也不想想,沒有我糜芳,君侯能有錢糧抵擋襄樊的曹兵嗎?」
「君侯每次想向荊州本地士族豪強徵募錢糧,潘濬都認為君侯是在勞民傷財,帶頭反對。」
「兄長回了西川,應該向主公稟明此事,最好能換個荊州治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