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張飛、馬超等將,曾獨當一面的關羽更對戰略全局理解更深。
曹叡是個合格的皇帝,有足夠的魄力去轉移偽魏的內部矛盾。
然而。
或許是曹家造孽太多。
曹叡的兩個兒子都早夭。
沒有繼承人的曹叡,一旦身故,那對偽魏的政權衝擊是致命的!
要麼曹彰曹植趁機爭權,要麼司馬懿陳群等人擁立一個聽話的宗室。
不論是什麼結果,偽魏都將陷入內亂。
就如同昔日袁紹死後,袁譚袁尚兄弟爭權。
關羽不愧是曾經的大將軍、鎮守荊州的第一人,這眼光見識都遠比常人更毒辣。
「雲長準備如何逮住曹叡這支小老虎?」劉備亦是心動的看向關羽。
除掉了曹叡,偽魏還有誰能執掌大局?
地廣人多又如何?
沒了主心骨,偽魏就是一群散沙。
「等!」
關羽一個「等」字,讓劉備和眾人多了幾分疑惑。
張飛嚷道:「二哥,你有話就直說。」
關羽笑而不語。
劉備見狀,若有所悟:「雲長是在等伯松?」
關羽點頭,撫摸美髯:「費心神的事,就交給伯松就行了。」
戰略目標關羽提,戰略方案諸葛喬來想。
主打一個分工明確!
張飛再嚷道:「二哥,伯松也是俺女婿!怎能再讓伯松操勞此事。」
就在張飛要跟關羽辯駁怎麼才能當一個好岳丈的時候,董恢自徐州而來,送來了諸葛喬的密信。
劉備查閱密信,微微驚訝:「伯松引兵去琅琊了?」
張飛吃了一驚:「怎會這麼快?上個月伯松還在壽春,怎麼忽然跑去琅琊了?」
「他帶了多少兵馬?」
董恢道:「兩個月前,輔漢大將軍就暗中徵調了分散各處的無當飛軍、蒼翼軍和解煩軍前往琅琊。」
「月前,輔漢大將軍徵調了荊州和揚州各處津口的戰船,將軍械錢糧等物資都運往了下邳。」
「曹叡兵發五路的消息剛傳出,輔漢大將軍就將戰船開赴了琅琊。」
「考慮到兗徐水路不比荊揚,輔漢大將軍沒有動用大船,只動用了中小型戰船八千艘。」
「輔漢大將軍說,當年曹操屠戮徐州之仇,如今也該報了。」
聽到「曹操屠戮徐州」,劉備亦是心神一顫,回想起了昔日往事。
良久。
劉備長長的呼了一口氣,眼神中多了幾分凌厲:「伯松都兵入琅琊了,曹叡這五萬大軍的部署必然更改。」
「張飛聽令!」
「你引一萬兵馬速往洛陽,協助丞相和公嗣抵擋張郃曹彰。」
張飛見劉備語氣不容置疑,亦是心神一凜,接了軍令。
「關羽聽令!」
「你引一萬步騎入陳縣,拖住陳縣的曹休,不可令其輕易回軍。」
「其餘眾人,隨我出擊曹真。」
「董恢,你回去告訴伯松,主力我來對付,擒殺鄄城曹叡的功勞,就讓讓給他了。」
劉備豪氣再現。
管你幾路大軍,要戰就戰,大漢的將士豈會畏懼退縮?
董恢連夜返回琅琊。
待抵達琅琊時,諸葛喬的前鋒無當飛軍已經拿下了泰山郡的華、費二縣,揮軍攻入任城郡,直接威脅鄄城。
諸葛喬這雷霆之勢的攻擊,著實讓曹叡驚駭不已。
「怎麼會這麼快?」
剛抽調司馬懿入陳留策應不久,諸葛喬就如猛虎出籠,仿佛早就等著司馬懿離開一樣!
雖說曹叡沒有隱瞞這次的出兵,但出兵前對大漢的兵力部署也是有一定的了解的。
遠在壽春的諸葛喬,即便要出兵也得走豫州北上。
忽然出現在琅琊郡,還以雷霆之勢出現在兗州,這令曹叡匪夷所思。
想到諸葛喬一貫的奇襲風格,曹叡又釋然了。
「諸葛喬,這是衝著朕來的。」
曹叡並未心慌。
在鄄城,曹叡同樣部署了重兵。
曹叡召來了散騎常侍諸葛恪,挽著諸葛恪的手道:
「愛卿,朕深知你很想跟諸葛喬一較高低。」
「如今機會來了。」
「若你能在東平國擋住諸葛喬的攻勢,你諸葛恪的威名定也會聞名大魏。」
諸葛恪誠惶誠恐:「陛下,若我統兵,恐不能服眾。」
曹叡笑道:「朕賜你兵權,又有誰敢不服?」
諸葛恪搖頭:「陛下,我終究是諸葛喬的同胞兄長,一旦軍中有人質疑我的軍令,就很容易被諸葛喬給尋到破綻。」
「我兵敗是小,影響陛下大計是大。」
不論曹叡如何安撫,諸葛恪始終不願統兵去東平國。
見諸葛恪不肯,曹叡也不再強迫。
改令曹仁之子曹泰為主將,引曹楷、張虎、徐蓋、樂綝、史靜、韓榮等將入東平國抵擋諸葛喬。
同時又令諸葛誕和諸葛緒屯兵乘縣,以防諸葛喬分兵取鄄城。
曹叡的應對部署很謹慎。
然而。
曹泰剛離開鄄城不久,行蹤就被諸葛喬探得。
「曹叡竟然沒有調回司馬懿,這是想憑藉東平國的地勢來拖延我的攻勢,給五路大軍爭取時間。」
「還真是自信啊。」
「只可惜,你不懂元遜兄。」
諸葛喬一聲可惜,道出了諸葛恪在偽魏的立場。
誠然。
諸葛恪是不甘心被諸葛喬給比下去的。
一開始,諸葛恪是想在偽魏立功升遷,然後跟諸葛喬一較高低的。
可偽魏的九品中正制讓諸葛恪頗為寒心。
諸葛恪的出身決定了今後在偽魏很難身居高位,哪怕曹叡破格提拔諸葛恪為散騎常侍,想升遷亦是不容易。
就比如劉曄,曹操在的時候劉曄就有佐世之才的名號,歷經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不論是功勞還是苦勞劉曄都立了不少。
然而。
劉曄到現在都只是個小小的東亭侯,食邑才三百戶。
其原因很簡單。
劉曄是漢室後裔!
這個出身決定了劉曄無法如司馬懿陳群一般身居高位、執掌軍政大權。
換而言之。
劉曄這一輩子都只能當皇帝的狗,而無法真正的參與和決定偽魏國家大事。
諸葛恪在看到劉曄以及跟劉曄一樣出身家世有問題的名仕結局後,這心中自然就對偽魏沒了好感。
真要為偽魏設想,諸葛恪就不會慫恿曹叡出兵了。
轉移內部矛盾,只是諸葛恪用來引導曹叡出兵的藉口。
拒絕為曹叡統兵抵擋諸葛喬,亦是如此。
無法服眾?
在諸葛喬的刺激下,諸葛恪十幾歲就平定了山越為孫權統兵,又豈會擔心無法服眾?
究其原因,曹叡給不了諸葛恪想要的!
相反。
諸葛喬卻能給諸葛恪想要的!
【替孫權征戰天下,好歹是孫權的女婿,這今後還能當東吳的朝中重臣。
給曹睿征戰天下,哪怕將大漢滅了,今後也必然是個狡兔死走狗烹的結局。
更何況,你現在連當偽魏大將的資格都沒有。
與其如此,你我兄弟還斗什麼斗啊,滅了偽魏打胡人去。
就你我這年齡,難道還不能來個封狼居胥、燕然勒石之功?】
這是諸葛喬給諸葛恪密信中的部份內容。
在偽魏遭遇的不公以及大漢的日益強盛,諸葛恪放棄了利用偽魏來跟諸葛喬一較高低的想法。
利用滿寵見到了曹叡,又跟諸葛融一起向曹叡描繪了一個似未來。
可以說。
曹叡這次兵發五路,與其說是曹叡要轉移內部矛盾,不如說是諸葛喬跟諸葛恪合謀慫恿曹叡出兵。
曹叡不出兵,這烏龜殼就動不了。
曹叡一出兵,這烏龜就等於剝去殼,全都在諸葛喬的火力視野之下了。
東平國。
曹泰引曹楷、張虎、徐蓋、樂綝、史靜、韓榮等人急急而行。
作為曹家二代。
不論是曹泰、曹楷這兩個宗室,還是張虎、徐蓋、樂綝、史靜、韓榮這些外將之後。
都是絕對忠誠曹家的嫡系。
然而。
這群曹家二代,也僅僅只剩忠誠了。
不論是曹仁的兩個兒子曹泰曹楷,還是五子良將張遼徐晃樂進的兒子,都沒有繼承父輩的勇武和智略。
寒微出生的戰將,後代基本都很難成器。
偽魏如此,大漢亦如此。
關羽何其武勇,幾個兒子也只是中庸之才。
就連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都成了籍父之名的廢物。
父輩厲害,那是因為父輩都是從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
山林中。
王平引無當飛軍藏身其中。
跟著諸葛喬征戰十年,王平早已不是最初那個連字都不識的牙門將。
如今的王平,是能熟練的指揮一萬無當飛軍的真正大將!
隨著王平、馬忠、句扶、張嶷等原無當飛軍骨幹驍將的成長,諸葛喬現如今都不負責一萬以下的兵力指揮了。
無當飛軍交給了王平,蒼翼軍交給了馬忠,解煩軍交給了句扶,張嶷則負責親兵。
雖說是親兵,但真要上戰場的時候,諸葛喬的親兵亦不是善茬。
眾所周知,親兵不是儀仗兵。
能當諸葛喬親兵的,無一不是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精兵。
不論吃食還是武器裝備,都是最好的。
如果要給親兵取給名字,用神刀兵都不為過。
因為諸葛喬的親兵,用的就是大漢名匠浦元取蜀江水淬刀打造的,削鐵如泥的神刀!
以及相當於宋步人甲閹割版的札甲。
當初忽悠丁奉入先登營的時候,諸葛喬曾說過這樣的甲冑有五百副。
這不是誇大之詞。
諸葛喬那是真有!
只不過平日裡親兵披外袍,外人很難看出罷了。
有兵有將,又有精良的武器裝備,諸葛喬更多的時候都只需要下達軍令,而非親自去執行具體的戰術。
就譬如這次伏擊曹泰。
給王平下達軍令,就足矣!
「將軍,前方山道狹窄,不可疾行,恐有賊兵埋伏。」樂綝看向茂密的樹叢和狹窄的山道,回身提醒曹泰。
曹泰不以為然:「樂將軍,不要杞人憂天。」
「諸葛喬雖然驅兵奇襲了泰山郡和任城國,但漢狗再厲害也是人,難道還能飛到東平國來埋伏我等?」
樂綝謹慎道:「奇襲泰山郡和任城國的,是諸葛喬麾下第一強兵無當飛軍。」
「無當飛軍最善行軍,比起昔日夏侯征西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可不謹慎啊!」
一旁的張虎笑道:「樂將軍,無當飛軍雖然行軍速度快,但我軍自鄄城而來,一路都是偃旗息鼓。」
「再快的虎豹,也得先知道獵物在什麼地方才能奇襲。」
「難道無當飛軍遠在任城國,還能精準的探得我軍行軍路線然後提前在前方狹窄處埋伏嗎?」
樂綝語噎。
張虎的話不無道理。
除非有人告密,無當飛軍想提前埋伏几乎是不可能的。
只是長久以來的戰場直覺,讓樂綝多了幾分謹慎:「話雖如此,但也不得不防。」
「我軍主力都在陳留一帶跟劉備對峙,倘若讓諸葛喬破了東平國,陛下安危就會受到威脅。」
「屆時陳留前線就不得不撤兵回防。」
「牽一髮而動全身,不可不謹慎啊。」
曹泰駁斥道:「若是遇到個狹窄處就要謹慎,我們還沒搶占險要地勢,東平國就被諸葛喬給搶了。」
「不用多疑,速速進兵。」
曹泰的想法是沒問題的。
漢兵進攻迅速,若不能速搶占險要地勢,讓漢兵進入東平國平原地帶,想要阻擋就很難了。
城外作戰,誰能優先搶占有利地形,誰才能更勝一籌。
只可惜。
曹泰不知道的是,從離開鄄城一開始,行蹤就被諸葛恪給泄露了。
見狀。
王平當機立斷,趁著曹泰軍剛過一半的時候,一萬無當飛軍發動了奇襲。
直接將曹泰軍分割成了兩半。
大量的弩矢,鋪天蓋地而來。
在這狹窄道路上,諸葛連弩的殺戮強度得到了加強。
突然的弩矢掃地,直接將曹泰給打蒙了。
韓榮首當其衝,直接被弩矢射程了篩子。
張虎和徐蓋亦是當場中箭負傷。
「竟然真的有伏兵?」
「這不可能!」
「為什麼漢狗能知道我的行蹤!」
曹泰不甘心的看向山林深處。
然而曹泰卻看不到山林中的是誰在指揮,只看到一根根無情的弩矢正在收割偽魏將士的生命。
「將軍,速撤,必是軍中有漢狗的細作!」樂綝舉著鐵盾來到曹泰身邊,大聲呼喊。
曹泰拔劍慟哭:「悔不該不聽將軍勸,我愧對陛下的信任啊!」
兩萬大軍,還沒出東平國就慘遭大敗。
這讓曹泰都忍不住萌生了自刎的念頭。
樂綝急勸:「非戰之敗,將軍不可輕生啊!」
「當務之急,是速速返回鄄城,清除細作,助陛下守城。」
「我軍主力皆在陳留,隨時都可以派兵來助。」
在樂綝的勸說下,曹泰放棄了輕生的念頭,引殘兵往鄄城而去。
王平沒有追擊曹泰,而是全力圍殺被截斷的曹楷、史靜等將。
曹泰在後軍跑得快,曹楷在前軍就沒這麼好運了。
幾經衝殺下。
曹楷被流矢擊中,當場殞命。
史靜亦是沒能衝出重圍,被亂箭射殺。
前軍主副將皆死,曹泰又跑了,剩餘的偽魏將士也失去了反抗力,紛紛跪地請降。
「速將此處戰報,送往輔漢大將軍處!」
「卸掉這些俘虜的兵甲武器,押其勸降東平國諸縣。」
王平冷然下令,已有了昔日諸葛喬的幾分風範。
在這期間。
陳留的司馬懿也得到了諸葛喬寇略泰山、任城的情報。
「陛下衝動了啊!」
司馬懿聞言長嘆。
從一開始,司馬懿就不贊成出兵。
然而曹叡比起曹丕更有決斷力,決定了的事是不會因為司馬懿而改變的。
哪怕是司馬懿,也只能奉令引兵來陳留跟劉備對峙。
司馬師寬慰道:「阿父不必憂心,諸葛喬雖然出兵泰山,但陛下在鄄城亦有兵馬。」
「即便是最壞的結果,也只是諸葛喬兵圍鄄城罷了。」
「以鄄城的兵馬,守城綽綽有餘。」
司馬懿面色凝重:「再堅固的城池,都容易從內部迸裂。」
「陛下最近對諸葛恪和諸葛融兄弟,太過於寵信了。」
司馬師道:「阿父是擔心諸葛恪和諸葛融,是在行詐降之計?」
「可諸葛恪和諸葛融本就不是偽漢的臣子,詐降對他們而言並無好處。」
「更何況,兩人的家眷如今都在鄴城,又豈會為了詐降而拋棄妻兒?」
司馬懿踱步沉吟。
良久。
司馬懿長嘆了口氣。
「這才是我最擔心的。」
「諸葛恪和諸葛融將家眷留在了鄴城,就有了當陛下親信的資格。」
「只要諸葛恪和諸葛融不在明面上做出有損大魏利益的事,陛下就會對諸葛恪和諸葛融深信不疑。」
「這段時間,大魏境內的世家豪族們一個個的肆意兼併土地,司馬家在河內的族人也有這些舉動。」
「陛下對司馬家,心有忌憚啊!」
「倘若諸葛恪暗中泄露軍機,然後嫁禍給其他人,這朝中恐怕要掀起一場腥風血雨啊。」
想到這裡。
司馬懿又道:「子元,你引一兵回鄄城,若真如我猜測,鄄城必會有變故。」
司馬師道:「阿父,我認為,還是不引兵回去比較好。」
司馬懿抬眼問道:「子元為何如此說?」
司馬師掃了一眼左右,湊近道:「阿父,陛下這次力排眾議的出兵,本就對朝中世家豪族專權牟利有不滿。」
「倘若阿父無詔令派遣我回鄄城,陛下不僅不會感激阿父,反而會更加猜忌阿父。」
「孩兒以為,阿父應該全心策應四路兵馬,一切聽陛下的詔令。」
司馬懿沉默。
司馬師能看到的,司馬懿同樣能看到。
只是如此一來,軍事上就會陷入被動。
「罷了。」
「順其自然吧!」
「子元,你準備好兵馬,隨時準備響應陛下的詔令。」
司馬懿最終放棄了提前部署的想法。
曹叡不是劉備。
偽魏如今的局勢,也不能容忍司馬懿私自調兵。
更重要的是。
司馬懿調兵去鄄城了,其餘四路兵馬若是失利,就都會怪罪到司馬懿頭上。
真到那時,司馬懿里外不是人了!
曹泰跟樂綝倉惶逃回鄄城。
聽聞曹泰戰敗,眾將生死不知,曹叡氣不打一處來。
「曹泰,你愧對你父在天之靈!」
「你也是久涉軍旅的人了,狹隘處提防埋伏這等淺顯的道理,你竟然也不懂嗎?」
「拉下去,砍了!」
曹泰低頭不語,任由刀斧手駕住胳膊。
樂綝急勸道:「陛下息怒!」
「我等戰敗,非戰之罪,實是有人泄露了軍中機密。」
「否則漢狗不可能提前跑到我軍在東平國的必經之路埋伏。」
曹叡眼一瞪:「是誰泄露了軍中機密?」
樂綝俯首:「末將不知。」
曹叡都快氣笑了:「敗了還找理由,樂進那般武勇,怎麼生出個廢物兒子!」
兩萬大軍去抵擋諸葛喬,還沒走出東平國就被擊潰,理由是有人泄露了軍中機密,曹叡都快被氣笑了。
就在曹叡下令要將曹泰和樂綝一起斬殺時,諸葛恪側身求情:「陛下,兩位將軍所言,不無道理。」
「如今局勢不明,有人會暗中投效漢狗,也不無可能。」
「倘若殺了曹泰和樂綝兩位將軍,豈不是令那泄密者拍手稱讚?」
「不如暫且將兩位將軍收押,以示陛下仁慈。」
「若鄄城真有泄密者,必然也會因為兩位將軍被收押而沾沾竊喜,露出破綻。」
「漢狗這次僥倖獲勝,我料其會再來打鄄城。」
「留下兩位將軍,還能助陛下抵擋漢狗。」
曹泰看向諸葛恪的眼神多了幾分感激。
樂綝卻是面色複雜。
在樂綝心中,其實早就懷疑諸葛恪了。
只是礙於曹叡對諸葛恪的信任,方才並未開口。
本想在私下裡告訴曹叡,不曾想諸葛恪竟然反過來替曹泰和樂綝求情,還將泄密者分析得頭頭是道。
這還怎麼讓曹叡去懷疑諸葛恪?
果然。
曹叡一聽諸葛恪如此分析,心中的怒火也就少了大半,喝斥曹泰和樂綝「若非元遜求情,朕今日定斬你二人。」
「只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你二人自去獄中反省!」
樂綝暗嘆一聲,拉著曹泰離開。
曹叡憂心忡忡:「元遜,如今曹泰戰敗,朕折損了兩萬大軍,城中守軍不足萬人,這該如何是好?」
諸葛恪略思一陣,道:「鄄城內錢糧頗豐,幾千守軍足夠了。」
「陛下不如趁此機會,試探諸軍反應。」(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