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1章 現勘的發現
以前這種案子不在少數,但是這些年隨著刑偵技術的發展,很多新技術的應用給以前的一些積案帶來了轉機。
這兩年來光是高新區刑警大隊這邊就搞了,以前不少沒有搞定的案子,找到了案發現場指向性證據,證明了對方是兇手,直接就把人給抓了。
當然隨著法治建設的健全,這些年來這種事情其實已經極少發生了,即便是在審訊的過程當中,一般也很少使用疲勞審訊的方法。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刑偵技術手段也在不斷的完善。
幾十年前的時候指紋的驗證都並不是那麼普遍,而現在呢指紋血跡dna足跡等等等等,都已經成為了比較常見的刑偵手段。
與此同時,現勘刑警等技術方面的警種現在也越來越受重視。
而且隨著時代的進步,犯罪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有些高科技犯罪高智商犯罪必須用到一些高智商的解決辦法才能夠偵破案件。
三個月前部委那邊又通報了一起犯罪,這一起犯罪的通報是內部通報不允許外傳的,而且只傳達到了一定層級。
王兆凱作為高新區刑警大隊的大隊長,他是最低級別能夠知道這個案子的。
這個案子從表面上看是一起意外致死的案件,但實際上它是一場蓄意謀殺案。
死者是在家裡邊被掉下來的風扇給砸死的。
當時警方勘察的時候,實際上也是非常仔細的,風扇因為自重比較大,所以上面吊著的纜繩,長期受力最終導致斷裂,所以風扇掉下來恰好就把下邊的人給砸死了。
原本就是一起普通的意外死亡案件,但是有一個新來的刑警。
跟著師傅去現場學習,他在查看攬繩的時候發現上面的日期和風扇生產的日期不一樣。
風扇生產的日期是在10年前,但是纜繩的生產日期是在一年前。
風扇10年前就出廠,然後就裝到了這個房子裡邊,但是纜繩竟然是新的,是一年前才換上去的。
這個纜繩質量就這麼不行,一年時間就壞了。
而實際上這個纜繩從斷裂的缺口來看,確實沒有人為破壞的痕跡,它就是因為受力過大而斷裂的。
不過這一點還是引起了警方的懷疑,在經過一系列的細緻調查後才發現。這場所謂的意外死亡案件背後竟然是一場蓄意謀殺案。
死的是家裡的男主人,而下手的正是他的妻子。
這個妻子因為有了外遇,想把家產獨吞,然後就想設計弄死她的老公。
妻子就把主意打到了這個風扇上,因為她的老公有一個習慣,就是每天都要在風扇下面的沙發上喝茶。
所以他的妻子把風扇的纜繩給更換了,而且新換的纜繩質量並不是不過關,而是他事先就用重力把它拉扯開,已經是屬於將斷未斷的時候。
而這個時候纜繩因為沒有人為破壞的痕跡,只有長期受力的斷裂痕跡,所以警方根本不會懷疑。
而這個妻子暴露的地方就在於他使用的這個纜繩上面有生產日期是一年前才生產的。
實際上如果這個妻子從原來的纜繩上動手腳的話,可能成功的概率更大,當然原來的纜繩警方查了一下,因為是一條鎖鏈,所以想要動手腳的可能性並不大。
這可能也是對方為什麼選擇更換纜繩的原因,從而留下了破綻。
所以說這種案子不僅需要細心,而且這個妻子的智商實際上是非常高的,他並沒有直接破壞攬勝,而是換了一條攬勝。
而換來的纜繩,她還使用方法用重力扯斷的方式,形成了將斷未斷的形態。
所以說不管辦什麼案子,不管是大案小案證據是非常重要的,有了鐵證再做其他。
王兆凱也好,陸川也好,他們辦過的案子有不少,實際上都是零口供的,對方說什麼都不說,但是證據是死的。
只要有了證據,有了鐵證,整個證據鏈是閉環的,邏輯也是講得通的,那麼即便犯罪嫌疑人什麼都不說,咬死口不承認也無所謂。
但是如果沒有證據只有口供的話,那這個案子就有問題。
陸川這邊安排完王兆凱盯著張超之後就離開了現場。
剛剛他在車上的時候南州那邊就已經來消息。
那邊張超和張全兩個人互換身份的案子,還需要這邊抓到張超之後配合進行審訊。
說實話,按照陸川的理解,其實南州那邊的案子更不好弄,因為當時搶劫現場就並沒有發現能夠直指張超的證據,所以才把張權抓了起來。
那邊當時的案子陸川也了解了一下,那邊之所以能夠鎖定犯罪嫌疑人,是因為有監控拍到了張超搶劫。
但是因為張超和張權長得一模一樣,所以才被張超鑽了空子,讓張權替他坐了牢。
可是即便是這種情況的話,把張超弄回去也只能是依照兩人的口供來確定到底是誰犯了罪。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張超在這邊的犯罪事實被敲定的話,那麼也不用回去了,因為這邊犯的是入室搶劫殺人罪,那足以構成死刑了。
一般情況下即便是故意殺人直接執行死刑的可能性也並不是特別大,一般情況下都是死刑緩期兩年執行。
但是入室搶劫再迭加殺人的話,那基本上就是直接死刑了。
在各類犯罪行為當中,搶劫罪歷來都是判的比較重的,尤其是入室搶劫是從重處罰。
入室搶劫,多次搶劫,搶劫銀行,公共場所搶劫等等都是從重處罰。
如此一來的話,那麼張超直接執行死刑那個案件在這個案件之下迭加起來也是死刑了。
轉機發生在傍晚。
所有的工作都在有序推進,陸川接到楊林打電話的時候其實並不知道那邊一定有所發現。
或者說只是發現一些一般性的線索,但是楊林給了陸川一個大大的驚喜。
楊林給陸川打了電話,微量物證分析有結果了!
果然如此,陸川寄予厚望的微量物證分析有了重大發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