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鬼一見大驚失色,幾乎同時叫出了聲。
說時遲,那時快。就在潘金蓮的臉就要沾到那忘川河水的時候,一隻大手,一下子抓住了她的後背。
救她的是誰呀?不是別人,正是那個划船的老翁。
那老翁把潘金蓮穩穩放到船上,說:「沒想到,你還真有鋼性。告訴你實話,給的錢已經夠了,我老人家只是想考驗考驗你。」
大獠牙摸著自己的腦袋說:「我說怎麼回事呢?老伯:你可嚇死我們了!」
老翁不屑一顧地說:「放心吧!不會讓她掉河裡的,你們沒看我這雙腳嗎?」
聽老翁這麼一說,幾個鬼才往他下面看,只見那老翁的兩隻腳,是除了號的又寬又大又扁,腳趾間還有皮肉相連,像鴨子的蹼一樣,極其罕見。
老翁見這幾位的眼睛都看的十分愣神,繼續驕傲地說:「我這種腳,站在水面上都不會沉的。你們以為誰都能謀到這個賺錢的差事嗎?」
幾個鬼聽了,連忙豎起大拇指說:「老伯真是個奇人吶!」
老翁很滿意地笑了笑說:「好了,不說了,都坐好了!開船。」說完,抄起槳撥了一下水,把船頭調正,然後,穩穩噹噹,一槳一槳,有節奏的划起船來。
小船剛起了點速度,老翁高興地唱起了小調信天游,就聽歌中唱道:
忘川河水流啊流,
我從東頭到西頭。
草帽在頭槳在手,
渡魂渡鬼永不休。
不認人來只認錢,
沒錢下河去煮粥。
我不偷來也不搶,
誰敢笑我摳與羞。
老翁的歌聲很是高亢悠揚,聽得在座每一位的心,也都跟著悠悠蕩蕩。潘金蓮也難得趁此機會,舒緩了一下自己的心情。
一曲唱罷,小船也滑到了盡頭。
岸邊,高高的望鄉台就聳立在眼前。
幾個鬼,扶著潘金蓮慢慢下了船,回頭跟老翁說了幾句道別的話,然後,就踏上瞭望鄉台的台階。
那老翁站在船上,望著潘金蓮的背影,小聲叨咕:「這潘金蓮還真是有些個性,不簡單啊!」說著,把船頭一掉,又唱著小曲兒,向河心滑去。
這「望鄉台」是去冥界的又一個必經之路,必須越過去才去到下一個所在,所以望鄉台的兩側都有台階,這一側,是上台台階,一共七十三個凳,另一側,是下台台階,一共八十四個凳。
這望鄉台的根基雖然是在陰間,但到了頂上,卻會看到陽間的景物。原來,望鄉台是專供每一個去冥界的鬼魂,和家鄉的親人們做最後道別的一個場所。
潘金蓮從來沒有登過這麼多的台階,她只登了一會兒就覺得非常的累;但看著身邊的四個鬼對自己越來越好,所以不願拖累他們,就繼續奮力的爬著。
四個鬼,不停的鼓勵她,時不時,有的扶她一下,有的拉她一把。
走了很長時間,潘金蓮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歇了兩會兒,好不容易,終於爬上了台頂。
望鄉台的台頂,面積並不小,很寬闊,也很平坦。
等站到了台上往下看,四周混沌不清,水汽繚繞。往遠處看,家鄉熟悉的房屋,庭院,街道都清晰映入眼帘。
此時,潘金蓮因為周圍清風習習,所以身上很冷,但看到無比親切的家鄉,心裡卻感到很熱乎。
從小到大,去過的每一個地方,不停地在眼前變換著,一樁樁,一件件往事,不斷在心中翻騰。
爹、娘、武大郎、武二郎、西門慶,王婆、以及所有認識的人,一下子填滿了她的腦海。
小時候的天真快樂,長大時的煩惱憂傷;曾經的甜,曾經的苦,曾經的情,曾經的痛,曾經的喜怒哀樂,像洪水一樣向她湧來。
此時,她心有感激,也有怨恨;心在激動,也在掙扎。 她無法判斷:這是一種享受,還是一種煎熬。
她想起自己出過的汗,流過的淚,淌過的血;也想起受過的辱,挨過的罵,遭到的打;又想起好吃的食物,好玩的遊戲,好聽的故事。
潘金蓮一邊望著,一邊想著。可偌大的家鄉,目前一個親人都沒有。禁不住一陣陣難過,眼淚如斷線的珠子一般,砸在腳下的石面上,發出一連串巴噠巴噠的響聲。
幾個鬼見了,趕緊過來勸解,你一句,我一句,勸了好半天,潘金蓮才收住了眼淚。
大獠牙一見,趕緊一使眼色。幾個鬼扶著潘金蓮來到台子的另一側,踏上了下山的台階。
據說,後來唐朝的三個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死後經過這望鄉台時也是浮想連篇,百感交集,三個人接力在下山的石壁上提了一首詩,逼真的詮釋了登望鄉台時的複雜心情。 詩是這麼寫的:
萬里望家鄉,
千絲難斷情腸。
百種滋味,
十分心傷。
九天昏昏無日月,
八方處處是迷茫。
七情倒海,
六欲翻江,
五體墜墜怕遭殃。
四趟徘徊,
三次回首,
兩行酸淚,
一聲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