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9.第439章 聚變之光
2024-08-07 13:17:14
作者: 流水成觴
幽藍星雲以肉眼不可視的頻率輕微顫動著,滿滿擴展開來,直至被強磁場維持在一個原理反應腔第一壁,張揚著屬於它的神秘光華,炫美之極。
各個節點的工作人員,各就各位,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堅守著,所有研發人員,都不由得屏住呼吸,緊握拳頭。此時此刻,他們所有人的目光所聚集之處,只有那尊匍匐在他們面前的金烏仿星器軌道裝置,他們很明白,此時此刻,在這尊巨獸腹腔內,正醞釀著這個星球上最恐怖的熱度能量……
地球上,在可控核聚變之前,地球最高溫度應該是地核,也不過六千八百度而已;太陽的核心是太陽系中最熱的地方,這是由於核心中存在著高濃度的氫和氦等元素,其原子核不斷相互碰撞,產生高溫高壓力的核聚變反應.相當於無數個的氫彈爆炸而造成的,即氫原子核在超高溫下發生聚變釋放核能,其溫度高達1500萬度攝氏度以上。
但是,此時此刻,金烏仿星器裝置里,聚變反應等離子體此時此刻,溫度卻是突破了上億的界限。這個溫度,如果發生了意外外泄,處在這個範圍的人,大概可能會看到一束光,或者根本看不見,然後上億度的高溫已經將周圍一切都盡皆汽化,完完全全,大範圍抹平殺傷。
這也是,在涉及到核這個字時,很多人都是談之色變,會擔心可控核聚變是否真的安全,是否真的可控?仿星器裝置是否安全的原因!
這個其實放在熟悉可控核聚變領域的研發人員面前,其實都是笑談,他們吳總,可是把安全作為核心圍繞展開的。核聚變不是核裂變,只要不是特意操作失誤,安全還是很有把握的。
更別說,吳總就在直擊金烏裝置聚變反應最靠近的位置,他們有什麼可擔心的。比起擔心,他們更多是自豪,在國際還在用氫氣做實驗,減少聚變反應下,對反應壁材料損傷,以及溫度控制的時候,他們已經直接用核燃料,氫的同位素,氘氚混合。
無論是重原子的裂變,還是輕元素的結合,都會有效的產生核能。這兩種對立的能量機制是核力的性質的直接結果,核力是一種將不同元素的原子核結合在一起的力。
這些核力的行為可以通過「結合能」對原子序數的曲線方便的展現出來。
若是從物質角度去分析,不用吳總動手,他們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隨手給出一個簡單的物理圖像解釋了結合能曲線的形狀。解釋說明了為什麼輕元素或者重元素是產生核能的理想來源,而位於中間的元素不是。
這是通過對不同種類燃料的能量當量進行比較,最終確立了,人類對產生核能的核反應有如此濃厚的興趣,簡單的一個公式,化石燃料:裂變:聚變=106t原油= 0.8t鈾=0.14t氘
可以看出,相同能量當量的核燃料質量要比化石燃料少10E6倍,這樣可以大大節省燃料且有利於環境保護。之所以存在如此大的差別,是因為核反應與化學反應的基礎不同。
基於核聚變的基本原理,科研工作者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討論和闡釋。最終判斷,化石燃料燃燒過程中發生的化學反應與反應分子的電子結構的重新排布有關係,其主要過程是受電磁力的支配。
而核反應無論是裂變還是聚變,都涉及到原子層面的交互,最初的燃料均會轉化成其他的化學元素,過程是受核力的主導的,所釋放的能量也是遠遠大於化學反應的能量,能夠達到百萬倍的能量增益。
可控核聚變反應,最根源的基礎,就是源於這裡。
人類在無意中發現有趣,在有趣中尋找進步,在進步中,讓科研的光芒,帶給人類科技的變革!
跟隨褚恆元來執行秘密採訪任務的攝像團隊,此時此刻,用近乎無聲地動作,記錄著現場的嚴謹而有序的動作。他們詳細記錄著,國內仿星器裝置,金烏工程第一次成功點火,發生在國慶十月一日十點零一分。截止時間,這會兒他們還沒看到。
饒是他們對可控核聚變領域幾乎完全陌生,但是因為屬於新聞人類,對國內外新聞都不少關注,他們還是有點兒常識基礎,記得海內外可控核聚變是以秒為單位的。
但是,此時此刻,讓他們疑惑又震撼的是,只他們拍攝的這段時間,已經過去十分鐘了吧,觀察室玻璃牆內,那尊龐然大物依然在穩穩的運行著,十分鐘,六百秒,他們的老天鵝,海內外有這樣驚人的數據嗎?並且,這個數據,若是以秒做單位,在他們所思所想的時候,還在持續的穩穩攀升!
這是····這是他們中華,他們中華要創造奇蹟了嗎?要打破世界記錄了!只要想到這個可能,一眾人不由得眼冒金光,不負作為新聞人的敏感,這是他們要有大新聞了,國內要有大動作了!
「吳總,金烏裝置,運行穩定,目前依然都在承受範圍!」十分鐘了,萬福年萬院士眉開眼笑的報告著,這已經是他們在托卡馬克上的數據,五六倍的存在,但是這個數據,並不是終點,甚至,很有可能,只是剛剛開始,最要想想這個,他們就不由得心潮澎湃。
他們成功了,屬於國內,自主研發的金烏仿星器裝置,他們這一切的努力,和一切的付出,此時此刻,再沒有比現在更能抒發他們心情的!
可控核聚變的光,從東方,從他們中華上京,點火成功,亮起來了,他們相信,這個亮光,必將照耀全世界!
「保持穩定運轉,保持穩定材料輸入,檢查發電機組,檢查電力儲備轉換,注意回收數據····」在點火之前,易老那邊經過緊急的攻關,跟上項目進度,有了初步的突破,送來了初版設計的磁流體發電組,在組裝的時候,吳桐將裝置連到了金烏裝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