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靖康年:朕為大宋續命三百年> 第252章 太上皇微服私訪!

第252章 太上皇微服私訪!

2024-11-07 12:52:49 作者: 東一方
  李綱神色肅然,解釋道:「回稟官家,臣覺得大宋銀行的監管,必須要設立一個監察御史,專門監督大宋銀行的一切。」

  「由此而推廣,整個朝廷都應該真正監察。」

  「我朝前期,雖然有御史台,可是御史台的多數官員,大多數以其他的官員兼任,乃至於還有御史台和諫院,使得御史台真正的職責分開了。」

  「後來雖然合併,實際上依舊散亂,沒有足夠的影響力。」

  「可以說,我朝的御史台就是擺設,並沒有起到監督的作用。」

  一番洋洋灑灑的話,歷數朝廷的執政得失。

  實際上,這也是大宋本身的問題。

  御史台的存在,是皇帝要監察官員,可是到了北宋後期,御史台主官的人選都由宰相舉薦,這就使得御史台成了宰相的打手。

  宰相看誰不爽,就可以指使御史台的人去彈劾,從而達到打擊政敵的效果。

  這是便宜爹趙佶的大問題。

  在趙佶當皇帝階段,從不過問朝政,把政務交給了蔡京、童貫等人負責,更是使得御史台形同虛設。

  趙桓很認可李綱的分析,點頭道:「李公的提議,朕是很滿意的。」

  「只不過,這些事情一步步來,先讓陳東回朝述職,重塑御史台。」

  「下一步,推動陳東入政事堂拜相,加強御史台的話語權。」

  「最後,就可以安排御史台的人監察天下,讓貪官污吏聽到御史台三個字,就聞之色變。」

  趙桓正色道:「不肅清吏治,天下就要亂了。天下亂了,朝廷就要亡了。歸根結底,還是要讓百姓更好。」

  李綱深以為然道:「官家聖明!」

  趙桓說道:「大宋銀行設立監察御史的事情,等陳東回來就安排,讓他親自盯著。只不過陳東現在,到哪裡了?」

  李綱回答道:「回稟官家,陳東今年沒有北上,反而去了南方,去了福建路的建州巡視,走得非常遠。」

  趙桓心中也是讚嘆。

  陳東一早的時候在京畿路,又去了河西路、河東路,連帶著北方走了大片地區。

  如今去了更南方的福建路。

  這是好事情。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當陳東在地方歷練了,見識了千奇百怪的事情,見識了民生疾苦,知道了地方貪官污吏的各種手段,未來在朝廷主持御史台,才能遊刃有餘。

  都說宰相必起於州部,陳東這樣負責監察體系的人,如果沒經歷過地方上的事情,什麼都不了解,就難以應對各種事情。

  監察官員,不僅要有剛直不阿的心,更要有足夠的手段。

  簡而言之,你要比壞人更聰明,更有手段。

  否則,只會被耍得團團轉。

  趙桓吩咐道:「傳旨召陳東回朝,不過也不必催促,讓他辦完了事情抓緊回來就是。」

  「臣領旨!」

  李綱行了一禮就躬身退下。

  趙桓坐在殿內,忽然想到了離開東京的趙佶,之前傳回消息,說是趙佶離開了東京城,一路往京畿路的西南方去了。


  之前是在鄧州,快要去襄州境內了。

  如今,恐怕在襄州了。

  趙佶去微服私訪,趙桓覺得挺好,讓趙佶見一見地方上的真實情況,也讓趙佶知道他執政多年的問題。

  ……

  襄州,襄陽縣境內。

  在襄州的北方,則是之前張叔夜鎮守的鄧州。

  在張叔夜的治下,鄧州的整體情況還算不錯,所以趙佶帶著人微服私訪鄧州,還是挺不錯的。

  襄州的情況卻不一樣。

  雖說襄州是北上南下的交通要道,境內更有漢水流經,水資源豐富。

  可是,前些年地方的百姓活不下去了造反,加上官員貪污腐敗,導致襄州一團糟。

  陳東巡查地方,襄州知州被抓了,許多官員也被處死,上上下下清洗了一批,重新換了官員來,才稍微好了些。

  也僅僅是稍微改善,畢竟地方艱難,該繳納的賦稅不能少。

  百姓的日子,只是比前些年好些,勉強沒了賊匪而已。

  襄陽縣西北面。

  這些地方不像是襄陽城,或者是襄陽南方繁華富庶,因為襄陽縣的西面接近房州,山多地少,不像是襄陽的平原地區開闊平坦。

  偏偏,趙佶卻樂意走這些地方,覺得能了解到地方上的真實情況。

  現如今,跟在趙佶身邊的貼身太監名叫王陸。

  這是黃經後續才安排的。

  王陸三十開外,做事情也謹慎,嘴巴也比較甜,趙佶倒是頗為喜歡,所以他帶著王陸來了,身邊也有一些護衛跟隨。

  剛開始離開東京城,王陸和護衛都比較緊張,連趙佶也擔心自己的安全。

  後來走了一段路,發現沒什麼賊匪,也沒碰到過劫匪,趙佶就讓所有的護衛遠遠跟著就行了,不要一直跟在旁邊。

  一大群護衛跟著,趙佶無法看到真實的情況。

  如今,趙佶讓護衛遠遠的跟著。

  趙佶帶著王陸,只有兩個人一路往附近的村子去,因為周邊是山坡,村子坐落在山坡下,環境比平原地區更差。

  趙佶現在的穿著打扮也變了,不再是綾羅綢緞,變成了普通的粗布麻衣。

  擱在他早年,絕不會穿這種衣服。

  丟人!

  丟臉!

  如今在地方上行走,你穿得太好了,那就容易很多人的目光,讓自己很不方便。

  就算粗糙些,趙佶也能承受。

  趙佶帶著王陸一路進入了村子,因為他相貌長得好,就算膚色黝黑了些,身上依舊有著一股難掩的貴氣。

  這是讀書人的氣質。

  趙佶帶著人一路進入村子,他已經打聽清楚了,這個村子名叫杜家村,村子裡多數都是姓杜的人,只有極少數是外姓人。

  趙佶來到了村口一戶人家外,敲響了房門。

  不一會兒,一個看起來六十多歲的老者打開門,看著站在門口的趙佶和王陸,問道:「有什麼事情嗎?」

  趙佶微笑道:「老人家,我是路過的行商,走到附近餓了,想要在您家吃一頓飯。您放心,我不吃白食,我給錢可好?」


  說著話,趙佶從衣袖中,取出了二十個銅錢,道:「這是我和隨從的飯錢,麻煩您煮一頓飯吃?」

  老人咧嘴笑道:「不過是一頓飯,不收錢了。只是我們吃什麼,您就跟著吃吧。」

  「多謝了。」

  趙佶雙手合攏道謝。

  這樣的情況,他遇到了很多,可是,趙佶從不占便宜,吃完飯都會留下錢。

  他是曾經的皇帝,現在的太上皇,豈能占小民的便宜呢?

  萬一消息傳回宮中,皇帝聽了不高興,不讓他外出遊玩了呢?

  如今外出,趙佶雖然有一部分時間,會來這些地方看一看,實際上到了繁華的城池,趙佶就要去逛青樓吃美食喝花酒,日子也是輕鬆愜意的。

  老人領著趙佶進入院子。

  這是個竹籬笆院子,裡面是泥土地,院子中栽著一些小菜,還有幾隻雞鴨。

  老人喊道:「老婆子,有兩個行商客人路過這裡,要在咱家吃一頓飯,你多煮點飯,別怠慢了客人。」

  「知道了!」

  院子邊上傳來了沙啞的聲音。

  趙佶見狀更是感激,和老人聊著天,得知老人的名字叫杜山,今年剛滿了四十歲。

  趙佶聽到杜山的年齡,臉上還有著一絲詫異。

  這是四十歲嗎?

  分明是六十多歲了。

  要知道趙佶自己都年近五十了,看起來卻像是三四十歲的人,唯獨兩鬢有了少許白髮,才顯得蒼老了些。

  趙佶都沉默了一會兒,才繼續接話問道:「杜兄,家裡就你們老兩口嗎?」

  「嗯,只剩我們兩人了!」

  杜山嘆息道:「我的大兒子,八年前被抓壯丁,去了就沒有回來。」

  「二兒子在十年前,因為大旱後又有疫病,患病死了。」

  「我的三女兒,小時候因為家中過不下去,賣掉了,從此也找不到人。只有小女兒嫁了人,只不過嫁得遠,一年能回來一次。」

  話語中,杜山帶著不忿,卻更多是無奈,以及無奈後的釋然。

  趙佶面頰抽了抽,嘆息道:「杜兄,對不住了,沒想到說到了你的傷心事。」

  杜山揉了揉渾濁的眼睛,擺手道:「窮苦人家,能活下來就不錯了,哪有這麼多的傷心事。都過去了,都已經過去了。」

  趙佶心思一轉,引導道:「這世道不好啊。」

  杜山卻是撇嘴道:「你說錯了,現在這世道已經很好了。當今皇帝是聖君啊,免除了咱們地方上的苛捐雜稅,不會時不時抓人服徭役了,也不會攤派賦稅了。」

  「這兩年,才好些了喲。」

  「老漢前些年都活不下去了,我和老婆子眼看著交不出賦稅,好在官府突然赦免,才留下了一口飯吃,又熬了過來。」

  「新上任的縣令,又是修路,又是開荒,還減免賦稅,還提供耕牛,讓我們這些莊稼人才好了些。」

  說到動情處,杜山開口道:「要說世道不好,前些年那個狗皇帝,才是真不好啊。」

  刷!


  趙佶臉色大變。

  狗皇帝!

  從東京城離開,他沿途到處走訪了解,到處去遊覽,也提到了對他的評價,很多人對他都不忿,抨擊他當皇帝不仁。

  說他是昏君!

  說他無道。

  如今,遇到了第一個罵他狗皇帝的!

  趙佶臉色一變再變,也沒了剛才柔和的笑容,因為這句話直接戳心窩子了。

  杜山卻是不清楚趙佶的身份,問道:「您是怎麼了,臉色不斷的變化,難道是身體餓出了問題?」

  趙佶卻不能發作,只能佯裝難受,開口道:「都是老毛病了,杜兄不必在意。說到之前的狗皇帝,我也聽說了他的很多事兒,難道村子也受到影響了?」

  杜山一臉兇狠,大罵道:「狗皇帝,不當人啊!」

  趙佶只覺得臉上火辣辣的,問道:「到底怎麼回事呢?」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