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會兒,藩王們的田地管理方式,猶如一幅精細的畫卷,緩緩展開在歷史的長河中。一種方式是王府自營,他們如同大地的主宰,將田地租給佃戶,收穫的租稅如同涓涓細流,匯入王府的金庫,無需上繳朝廷。然而,朝廷雖免了藩王的稅,卻未忘佃戶之責,他們的稅如同沉重的枷鎖,緊緊束縛著每一寸土地。租稅的收取,無論是時機、數量還是方式,皆由王府一言而決,如同王侯將相,掌握著生殺予奪的大權。
另一種方式,則是由官府代管。官府如同中介,先從百姓手中租得土地,再將收穫的租稅如數轉交給王府。這種地租稅輕如鴻毛,據《大明會典》記載,成化、弘治年間,每畝地僅收三分銀子;而到了萬曆年間,更是細分為上田三分、中田二分、下田一分五厘,如同精細的計量,衡量著每一寸土地的價值。
成慶華,這位朝廷的重臣,面容沉穩,眼神中透露出睿智的光芒。他緩緩對林小風說道:「雖然現在不直接賜封地給藩王了,但朝廷還是會以藩王宗祿的名義,發給他們租稅的錢。這對藩王來說,其實也沒啥大損失。」他的語氣平和,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堅定。
林小風,這位年輕的皇帝,面容英俊,眉宇間透露出一絲疑惑。他問道:「你這是啥意思呢?就算沒有封地,他們有錢也能買地啊,到時候還不是一樣會亂。」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不解和憂慮。
成慶華笑了,他的笑容如同春日的陽光,溫暖而明媚。「我就是想讓他們買地。錢流到了民間,那些欺行霸市的事兒就會暴露出來,這不就是我們抓藩王把柄的好機會嘛。」他的語氣中充滿了自信和智慧的光芒。
「藩王之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得給他們犯錯的機會,一旦他們犯了錯,陛下就能名正言順地整治他們了。」成慶華的話語如同歷史的鐘聲,迴蕩在林小風的心頭。他的話語中充滿了對歷史的深刻理解和對未來的睿智預見。
「削藩嘛,就得削那些有罪的,不能一概而論。有罪的就懲罰,無罪的就別動。他們要是做了好事,還能給陛下掙個好名聲,穩固大明的統治。」成慶華的話語如同智慧的火花,點燃了林小風心中的明燈。他的話語中充滿了對人性深刻的洞察和對政治智慧的獨到見解。
「勛貴們也是這個道理!要是強行削藩和勛貴,那建文帝時候武將叛亂的事兒可就得重演了。一旦軍隊鬧起來,對朝廷可不利。」成慶華的話語如同警鐘長鳴,提醒著林小風要謹慎行事。他的話語中充滿了對歷史的深刻反思和對未來的深切憂慮。
(萬曆二十三年的時候,明神宗朱翊鈞還下詔恢復了建文的年號。這一舉動如同歷史的迴響,讓人們再次回憶起那段動盪的歲月。)
成慶華的話如同甘霖滋潤了林小風的心田。他一想,對啊,削那些有罪的藩王就夠了,無罪的何必動他們呢?他們做好事,老百姓還會把這份好歸到陛下頭上。更不能明目張胆地削勛貴的權,不然武將們心裡不舒坦,要麼出工不出力,要麼乾脆投敵了。就像靖難之役那會兒,南軍里有些有權有勢的就這麼幹的。林小風可不想走朱允炆的老路,他希望能夠找到一條更加明智、更加穩妥的道路來解決藩王和勛貴的問題。
成慶華又說:「世宗嘉靖皇帝也是用的這個法子削藩。」他的語氣中充滿了對歷史的敬仰和對先賢智慧的推崇。林小風點點頭,沒說什麼,但他的心中卻如同翻湧的波濤,思緒萬千。嘉靖皇帝廢藩最多,有的是因為沒後代了,有的是因為犯罪。成慶華這話里啊,還藏著更深的意思。沒後代這事兒,總覺得有點不對勁。藩王們家大業大,妻妾成群,怎麼可能沒兒子呢?生是容易,但養大難啊,這中間說不定就有啥陰謀呢。不管有沒有陰謀,嘉靖反正是達到了削藩的目的。可惜啊,他的後代忘了這招,反而被群臣和藩王給制住了。林小風心中暗想,自己一定要吸取歷史的教訓,不能讓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
成慶華要走的時候,天都快黑了。夕陽的餘輝灑在他的身上,為他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林小風還特地派人護送他回府,這份關懷和尊重讓成慶華心中湧起一股暖流。就這麼一商量,大明朝那麼多藩王宗室的命運就悄悄地改變了。這真是應了那句老話:會議不在人多,而在精要。一場簡單的對話,卻孕育著改變歷史的偉大力量。
林小風這兩天就忙了兩件事:一是處理南京送來的奏章,很多都是彈劾李邦華的。說他專橫、草菅人命、大不敬、貪污等等。這些奏章大多是御史們寫的,言官嘛,就是靠說話吃飯的,一不小心就成了別人的槍。林小風都一一回了信,說知道了,等李邦華回京了再議。他還把那些彈劾的人名都記了下來,以備後用。他深知言官們的厲害,也明白這些奏章背後的複雜政治鬥爭。但他更清楚自己的目標和責任,那就是要為大明朝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是找能站出來倡導藩王宗祿改革的人。政策定下來了總得有人站出來說話吧。可朝臣們都躲得遠遠的林小風也不想讓他們打頭陣。他明白朝臣們的顧慮和擔憂也理解他們的立場和選擇。但他更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麼那就是一個能夠勇敢站出來倡導改革的人一個能夠為大明朝的未來奮鬥的人。琢磨來琢磨去他終於找到了一個合適的人選那就是趙王。趙王雖然年輕但卻有著非凡的勇氣和智慧他敢於面對困難敢於挑戰權威更敢於為大明朝的未來而奮鬥。林小風相信他一定能夠成為自己改革道路上的得力助手。
到了十月上旬,林小風忙完了公務,伸了個懶腰,問郭天陽:「趙王、周王他們來京師避難是不是已經超過一年了?」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關切和詢問。郭天陽回答說:「是啊,已經超過一年了。」林小風點了點頭,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想,他們孤兒寡母的從大名府那麼遠的地方來,我還沒親自去看望過他們呢,這可不合禮數。於是,他決定親自去慰問他們,還邀請了周王母子、英國公夫婦以及內閣次輔范尚書夫婦一起去。他還準備了兩份禮物,分別送給趙王和周王,以表達自己的關懷和尊重。
林小風這次出行的隨行名單可真是費了一番心思。男女老少、勛貴朝臣都有,考慮得非常周到,就怕到時候現場氣氛尷尬。郭天陽本來也想去,但被林小風又叫了回來:「你讓皇后也一起去吧,她整天待在深宮裡,都沒怎麼見過外面的世界,這次正好讓她看看京城的變化。」林小風的話語中充滿了對皇后的關愛和體貼,也讓郭天陽感受到了皇帝的溫暖和人情味。
消息一傳出去,皇城內外都忙活了起來。特別是錦衣衛和勇衛營,他們忙著偵查路線、布置明暗哨子,以確保出行的安全和順利。兩天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到了出行的那天早上,皇后特意換了一身平時不常穿的衣裳:真紅大袖、紅羅長裙、紅褚子,還戴上了龍鳳珠翠冠。她如同一位盛裝出席的貴婦,端莊而典雅,讓林小風都眼前一亮。他心中暗想,今天的出行一定會非常順利和愉快。
林小風輕輕走到周皇后身旁,他的步伐穩健而溫柔,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了周皇后的心弦上。他伸出手,溫柔地握住了她的右手,那是一隻細膩而溫暖的手,如同她的性格一般,溫婉而又不失堅韌。
周皇后羞得低下了頭,臉頰泛紅,就像清晨露珠點綴下的桃花,嬌艷欲滴,讓人看了心生憐愛。她的眼眸里閃爍著羞澀與期待,仿佛在這一刻,她不再是那個母儀天下的皇后,而是一個期待著丈夫關懷的普通女子。
正當周皇后以為林小風要說些親昵的話時,他卻低聲問道:「皇后,最近國丈大人身體可好?」這一問,讓周皇后心裡微微一顫,失落感不禁湧上心頭。她原本以為林小風是來關心自己的,沒想到他提起了自己的父親。她的眼神里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憂傷,但很快就被她掩飾了過去。
再加上最近半個月,林小風都宿在袁貴妃那裡,沒有回坤寧宮,周皇后心裡更是五味雜陳。她感覺自己似乎有些失寵了,但又轉念一想,這也並非林小風的錯。皇帝需要平衡後宮,以免生出間隙,導致後宮不寧。這是她作為皇后的職責所在,也是她無法逃避的命運。
這次林小風特意帶著周皇后出宮,正是為了消除她的疑慮,增進彼此的感情。周皇后緊握林小風的手,不願鬆開,仿佛害怕一鬆手,這份難得的親密就會溜走。她輕聲說:「家父來信說,托陛下的福,最近家裡的生意很是興隆。」她的聲音裡帶著一絲感激和期待,希望林小風能夠感受到她的心意。
林小風凝視著周皇后的臉龐,他的眼神深邃而溫柔,仿佛能看穿她的心思。他問道:「皇后何時也學會了報喜不報憂呢?」周皇后先是一愣,隨即釋然。她知道,在這個京城裡,錦衣衛遍布,沒有什麼是能瞞過林小風的。她的眼神里閃過一絲無奈和苦澀,但還是低聲說道:「家父在信里提到,運河沿途的官府設卡,對客商徵收重稅,即使有戶部、兵部、工部的公文,也還是被強行徵收。」說到這裡,周皇后生怕林小風會為父親出頭,急忙解釋道:「父親只是發發牢騷,陛下不必在意。」
然而,林小風並沒有這樣想。他深知,這些行船費既沒有進入國庫,也沒有落入皇帝手中,而是被地方官府截留了下來。這些錢並沒有用來貪污私用,而是被存入了官府的小金庫,等待時機進行二次分配。他的心裡憤怒不已,這些官員打著皇帝和官府的旗號徵收客商的錢財,最後卻連皇帝也分不到一文!他暗暗發誓,絕不容忍這種行為繼續下去。
他輕聲對周皇后說:「朕允許他們貪,但貪來的錢必須分給朕一份!」他的聲音裡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堅定和決心。周皇后一聽,誤以為林小風要為父親出頭,心中惶恐不安。她的眼神里閃過一絲慌亂和擔憂,仿佛害怕這件事會給她和林小風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林小風見狀,拉著周皇后的手走出宮外,嚴肅地說:「皇后要記住,後宮不得干政。朕自有主張。」他的聲音裡帶著一絲不容抗拒的威嚴和決心。周皇后欲言又止,最終還是點了點頭。她明白林小風的意思,也知道自己不能插手朝廷的事情。她的眼神里閃過一絲無奈和失落,但還是堅定地支持著林小風。
兩人邊走邊聊,不知不覺間已經來到了周皇后名下的商號「周商」。這是一座氣勢恢宏的建築,雕樑畫棟、金碧輝煌,彰顯著周皇后的尊貴身份和地位。林小風提議進去逛逛,周皇后欣然同意。他們一起走進了商號,裡面琳琅滿目、應有盡有,各種珍奇異物、古玩字畫、香皂、細鹽和茶葉等一應俱全。雖然細鹽的價格已經降低了不少,但對於普通百姓來說仍然是奢侈品。林小風和周皇后在商號里挑選了許多好物,他們的眼神里閃爍著興奮和喜悅的光芒,仿佛在這一刻,他們只是普通的夫妻,在享受著購物的樂趣。
離開商號時,外面已經圍滿了百姓。他們都想一睹周皇后的風采。周皇后不僅貌美如花,更有著母儀天下的氣度。她的出現讓在場的百姓無不驚嘆不已,紛紛跪倒在地行禮致敬。他們的眼神里充滿了敬畏和崇拜的光芒,仿佛周皇后就是他們心中的女神一般。
林小風和周皇后在侍衛的護送下緩緩離開商號。他們的步伐穩健而從容,仿佛無論面對什麼困難和挑戰,他們都能夠攜手共度、共同面對。商號的侍衛剛撤走不久,百姓們就迫不及待地涌了進來。他們紛紛詢問皇帝和皇后剛才買了什麼好東西自己也想要。他們的眼神里閃爍著好奇和期待的光芒,仿佛在這一刻,他們也想要感受一下皇帝和皇后的生活。
這一天的出行讓林小風和周皇后的感情更加深厚了。他們彼此理解、相互支持共同面對後宮和朝廷的種種挑戰。他們的眼神里閃爍著堅定和信任的光芒仿佛無論未來會遇到什麼困難和挑戰他們都能夠攜手共度、共同創造屬於他們的美好未來。
看著店裡滿滿當當的賓客,掌柜的心裡頭那叫一個樂開了花。這陣子生意冷清,他日夜愁得睡不著覺,頭髮都快愁白了。沒想到皇帝這一來,直接把門檻都給踩破了,店裡頓時熱鬧非凡,人聲鼎沸。掌柜的胖臉上堆滿了笑容,眼睛眯成了一條縫,嘴角都快咧到耳根子了。
掌柜的大聲吆喝起來,一點也不藏著掖著,聲音里充滿了得意和歡喜:「陛下今兒個可買了不少好東西,古董文玩好幾件,還有香皂、細鹽和茶葉呢!這可都是咱店裡的寶貝啊!」他一邊說著,一邊用手帕擦著額頭上的汗水,忙得不亦樂乎。
話音未落,一個年輕姑娘羞答答地說:「給我來兩塊香皂吧!」她的聲音輕柔而羞澀,仿佛害怕被人聽到。那邊一個皮膚黝黑的大漢則粗聲粗氣地喊:「細鹽一斤,茶葉一兩,快點兒!」他的聲音響亮而急促,顯得有些不耐煩。旁邊有人打趣他:「嘿,你這大老粗也要用細鹽?野豬還用細糠呢?粗鹽就夠了!」這話引得周圍的人一陣鬨笑。
大漢一聽,火了,袖子一挽就要干架,臉上的肌肉都擰在了一起,顯得異常兇狠。這時,一個小女孩細聲細氣地勸道:「要打出去打,別在這兒砸了店裡的寶貝,賠得起嗎?」她的聲音清脆而稚嫩,卻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商號里頓時人聲鼎沸,熱鬧得跟過年似的。
皇帝一行人買完東西,就坐著鑾駕往西走,一路上儀仗森嚴,威風凜凜。到了皇城西邊的一座大宅子前停下,這宅子以前可是成國公府,氣派得很,現在卻靜悄悄的,顯得有些荒涼。原來是大明趙王住在這兒,林小風看他進京沒地兒住,就讓他先安頓在這兒了。周王一家子也住在不遠的地方,兩家人也算是有個照應。
大臣們見了藩王就跟見了貓似的,躲都來不及,更別說上門拜訪了。所以這周圍冷清得很,連個人影都少見。趙王和趙王太妃親自出來迎接皇帝一行,周王、周王太妃,還有英國公夫婦、成慶華夫婦也都到了。大家恭恭敬敬地給皇帝行禮,林小風擺擺手說:「免禮了,你們這些年受苦了,我心裡有數。」他的聲音溫和而有力,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
趙王太妃走上前,聲音沉穩地說:「藩王本該與封地共存亡,現在能活著,全靠陛下的恩典。」這話聽起來像是在示弱,又像是在表忠心。周王太妃也跟著附和了幾句,言辭之間充滿了對皇帝的敬畏和感激。林小風心裡明鏡似的,這些場面話誰都會說,但真正的心思卻藏在肚子裡。
客套了幾句之後,大家就進屋了。男人們在前面喝茶聊天,談論著國家大事和宮廷瑣事;女眷們則到後面去互贈禮物,聊著家常和八卦。周皇后進了屏風後面,林小風心裡就開始打鼓了。他臨行前可是給皇后布置了任務的,不知道她能不能順利完成。
到了後堂,周皇后給趙、周二王的太妃送了禮物,兩位太妃也回了禮。一來二去的,大家就熟絡起來了。後堂里五位女眷圍坐在一起,周皇后、趙王太妃、周王太妃、成慶華的妻子王氏以及英國公張世澤的夫人李氏。在王氏的帶動下,大家開始聊起了天。從家長里短到大臣們的八卦無所不談,氣氛熱烈而融洽。
聊著聊著,周皇后突然嘆了口氣說:「陛下總說宮裡開銷大,讓我想辦法節省。可宮裡這麼多人等著吃飯呢,哪能說省就省啊?」她的聲音里充滿了無奈和憂慮。王氏笑了笑沒接茬兒,只是用眼神示意她繼續說下去。其實她來之前成慶華就交代了要她暗中幫周皇后探探趙、周二王太妃對藩王宗祿改革的態度。
雖然後宮不得干政,但趙、周二王都還小做不了主,家裡的事兒都是太妃們說了算。林小風不方便直接跟女眷們談這個,成慶華也沒轍,只好借著探視的名義讓周皇后來提這事兒。如果能得到兩位太妃的支持,林小風就能聯合趙王上書請求改革藩王宗祿了。而李氏呢,則是個陪襯兼見證人。
周王太妃一聽這話就愣了,她沒想到周皇后會突然提到這個話題。她愣了一下才說道:「皇后說笑了,宮裡開銷大那是自然的。」她的聲音裡帶著幾分尷尬和不安。而趙王太妃則眨了眨眼試探道:「皇后能詳細說說嗎?」她的眼神里閃爍著好奇和探究的光芒。
「有什麼不能說的?」周皇后嘆了口氣說,「宮裡每個人開銷看起來不多,但人多了加起來就是個大數目了。除了萬曆、泰昌、天啟朝的妃嬪們,還有太監、宮女、侍衛,這些都要吃飯穿衣養馬的。就說勇衛營的那些戰馬吧,也得花錢養著。」她一邊說著,一邊皺起了眉頭,顯得異常憂慮。
「一個人一兩銀子看著不多,但這麼多人加起來就是幾萬兩了,真是愁人啊!」周皇后邊說邊嘆了口氣,她的聲音里充滿了無奈和焦慮。趙王太妃聽了這話,眼皮子微微一顫。雖然她覺得周皇后話裡有話,但還沒摸清楚底細。於是她假裝提議說:「要是真沒辦法了就裁撤些人吧。」她的聲音裡帶著幾分試探和謹慎。
「那可不行!」周皇后為難地說,「萬曆、泰昌、天啟朝的妃嬪們哪能隨便動啊?她們都是陛下的長輩,輩分高著呢。」她的聲音里充滿了堅定和不容置疑的力量。大家都點頭表示贊同,沒有人敢提出異議。
「還有那些太監也不能動啊,他們可都是京師保衛戰的大功臣呢!特別是在勇衛營出征的時候,他們守城有功,於後宮也有大恩。」周皇后繼續說道,她的聲音里充滿了對太監們的感激和敬仰。
「宮女也不能再裁了,人數已經不夠了,再裁就沒人幹活兒了。」周皇后又嘆了口氣,她的聲音里充滿了無奈和憂慮。大家都紛紛點頭表示贊同,沒有人敢再提出裁撤宮女的建議。
「侍衛更不能少了,一個都不能少啊!」周皇后再次強調道,她的聲音里充滿了堅定和不容置疑的力量。大家都紛紛點頭表示贊同,沒有人敢再提出異議。周皇后又嘆了口氣,不再說話了。她的眼神里閃爍著憂慮和無奈的光芒,仿佛在為宮裡的開銷而發愁。
周王太妃和李氏都不知道該說啥好了,只能跟著嘆氣。她們心裡都在琢磨著周皇后的話,試圖從中聽出一些端倪來。然而,周皇后的話卻讓她們感到更加困惑和不安了。
這時,王氏在眾人的嘆氣聲中悠悠地說了一句:「皇后,我有個主意!」她的聲音輕柔而堅定,仿佛已經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什麼主意?」周皇后眼睛一亮,連忙問道。她的眼神里閃爍著期待和好奇的光芒,仿佛看到了解決問題的希望。
「減俸祿啊!」王氏小心翼翼地說,「把一兩銀子減成八錢,八錢再減成六錢,這樣宮裡的開銷不就少了嘛。」她的聲音裡帶著幾分試探和謹慎,仿佛害怕自己的建議會被駁回。
「不行!」周皇后還是搖頭,「宮裡的月餉都是有定數的,不能隨便改。而且宮女太監們都習慣了現在的生活,一旦減餉,恐怕會鬧事兒。」她的聲音里充滿了堅定和不容置疑的力量,仿佛已經做出了最終的決定。
「私下裡說說還行,但要是一起鬧起來,那可就是大事兒了!」說完,周皇后還特意看了趙王太妃一眼。她的眼神里閃爍著深意和期待,仿佛希望趙王太妃能夠明白她的意思。
這一眼讓趙王太妃徹底明白了周皇后的意思。她心裡琢磨了一會兒,恍然大悟:「宮中」指的就是大明和朝廷,「周皇后」則代表林小風。「開支大」實際上是指藩王宗祿負擔重,「裁撤」則是暗示廢除藩王制度。「降俸祿」就是減少藩王宗祿的意思。至於怎麼減、減多少,林小風雖然沒說,但趙王太妃相信他心裡已經有數了。
想通了這一層,趙王太妃又開始琢磨:林小風為什麼要讓周皇后提前告訴她呢?她心裡充滿了疑惑和不安,仿佛看到了一個巨大的陰謀正在悄然展開。然而,她卻無法阻止這個陰謀的進行,只能默默地等待著事態的發展。
前廳裡頭,大伙兒圍坐一塊兒,邊品著香茗,邊聊著天,氣氛挺熱鬧。廳內燭光搖曳,映照著每個人的臉龐,顯得格外溫馨。牆上掛著的山水畫,仿佛也隨著眾人的歡聲笑語而生動起來。
「趙王殿下,」這時,一個僕役低著頭,悄悄走進來,輕聲說,「趙王太妃請您過去一趟。」
趙王朱常轉頭看了看林小風,林小風正微笑著品茶,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深邃。他微微點了點頭,示意趙王可以先去。趙王於是站起身,給林小風行了個禮,然後跟著僕役走出了前廳。
他們並沒有往後堂去,反而繞到了一座幽靜的小花園裡。月光如水,灑在花園的石徑上,顯得格外清冷。趙王太妃正獨自站在那兒,閉著眼睛,像是在思考什麼。她的身影在月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孤寂。
「娘,您找我?」趙王快步走到太妃面前,輕聲問道。
太妃沒有立刻回答,只是用眼角的餘光瞟了遠處的僕役一眼。那僕役挺機靈,見狀就悄悄退開了。他退到花園的角落,四處張望了一下,見沒人注意,就悄悄溜到牆角邊,豎起耳朵聽了起來。
這時,太妃的聲音嚴厲了起來:「你們在前廳都在聊些什麼?」
趙王想了想,回答道:「就是喝喝茶,隨便聊聊。」
「聊什麼內容?」太妃追問,語氣中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嚴。
「說到建奴、李闖、獻賊這些亂事,稍微提了一下。」趙王的聲音有些低沉,顯然對這個話題並不輕鬆。
太妃一聽就火了,瞪大眼睛責備道:「我不是告訴過你,不要談論國家大事嗎?你怎麼這麼不聽話!」
趙王一臉委屈:「不是我想談,是成慶華硬拉著我說的。」
「他說他的,你為什麼不假裝沒聽見?」太妃更加生氣了,語氣中充滿了責備。
趙王更委屈了,撅著嘴,眼眶都紅了:「開始我確實沒聽,但每次他說完,都要問我怎麼看,我總不能在陛下和英國公面前裝聾作啞吧?」
太妃咬牙切齒地說:「成慶華這個老狐狸,竟敢欺負我們孤兒寡母!」說完,她又問,「那你怎麼回答的?」
「我說建奴和流賊都應該被消滅!」趙王的聲音中帶著一絲堅定。
「這還差不多。」太妃的臉色稍微緩和了一些,但仍然帶著一絲憂慮。她心裡清楚,在京師這地方,說錯一句話都可能招來殺身之禍。
接著,太妃又問:「那宗室藩王的事情,你們有沒有提到?」
趙王搖了搖頭:「沒有。」
「一個字都沒提?」太妃不放心地追問。
「確實沒有!」趙王很肯定地回答。
「那就好。」太妃點了點頭,「這件事你不用管,如果有人問起,就告訴我。」
趙王愣了一下,問:「娘,您這是什麼意思?」
「沒別的,你回去後要問陛下一件事。」太妃的表情變得嚴肅起來,仿佛有什麼重要的事情要交代。
「什麼事?」趙王問。
「你找機會問問陛下,欠我們的藩王宗祿什麼時候發?」太妃說,語氣中帶著一絲期待和焦慮。
「這……恐怕不太好吧。陛下能讓我們來京師避難,已經是天大的恩賜了,這時候再要宗祿,豈不是……」趙王有些猶豫,不敢輕易開口。
「不管好不好,你必須問!」太妃的聲音很堅決,仿佛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是。」趙王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辭別了母親,心中卻充滿了困惑和不安。他不知道這樣的要求是否合理,更不知道陛下會如何回應。
那個僕役早就悄悄溜遠了,所以沒人注意到他的異常。他回到前廳,假裝什麼事情都沒發生,繼續和其他僕役一起忙碌著。
趙王回到前廳,隨便聊了幾句後,就趁機問林小風:「陛下,臣有個問題,不知道該不該問?」
林小風擺擺手,示意他但說無妨。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溫和,仿佛並不介意趙王的提問。
在眾人的注視下,趙王咽了咽口水,終於鼓起勇氣說:「陛下……臣斗膽請問,欠我們的藩王宗祿,什麼時候能夠發放?府中已經快揭不開鍋了!」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和期待。
林小風故作驚訝地看了看成慶華:「范尚書,朝廷竟然還欠著藩王的宗祿嗎?」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責備和不滿。
成慶華心裡雖然不願意承認,但嘴上還是說:「是的,陛下……不過……」他心裡卻在嘀咕個不停,不知道該如何解釋這個尷尬的情況。
林小風責備道:「內閣是怎麼搞的?連藩王的宗祿都敢拖欠!立刻核查清楚,儘快發放!」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威嚴和不容置疑。
成慶華本想推給禮部,但突然想起自己還兼著兩個部的尚書之職,推也推不掉。他眼珠一轉,就站起身來給林小風和趙王行禮道歉:「因為流賊作亂,各地藩王的人數難以核實,所以暫時停發了宗祿。禮部已經下令各地速查,一旦查清就會立即發放。」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誠懇和歉意。
林小風顯然不滿意這樣的回答:「其他藩王先不說,趙王全家都在京師,派兩個官員去查一下就夠了!馬上派人去查核清楚,然後報到司禮監去,讓郭天陽批紅髮放。」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嚴。
「臣遵旨。」成慶華恭恭敬敬地答應了。他心中雖然有些不滿和無奈,但也知道這是陛下的旨意,不得不遵從。
又聊了一會兒後,林小風就帶著眾人離開了。他走後,趙王太妃望著他的背影,無奈地笑了笑。她知道在京師這地方,林小風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誰能攔得住呢?她心中雖然有些擔憂和不安,但也知道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半個月後,趙王和太妃聯名上疏請求減少藩王的宗祿以減輕朝廷的負擔。雖然減少的數額不大,但意義重大。因為大明姓朱,而朱氏自己主動提出減祿,其影響力比流賊攻城還要大。這一消息傳出後,京師的老百姓都驚呆了。他們沒想到林小風的第一刀竟然砍向了自己人。
各地的藩王聽到這個消息後,哪能坐得住?他們紛紛聯名上書指責趙王違背祖制並反對減祿。他們還派人到京師民間散布謠言,暗指趙王是受了林小風的脅迫才這麼做的。這樣一來,林小風就成了眾矢之的,被置於了風口浪尖之上。他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但他卻並沒有退縮和畏懼。他知道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也知道只有堅持下去才能贏得更多的支持和信任。
「陛下,錦衣衛已經查到了那些造謠生事的人,就等您一句話,立馬把他們抓起來。」郭天陽在林小風面前,匯報著錦衣衛的最新進展,語氣中帶著一絲急切,仿佛恨不得立刻將那些造謠者繩之以法。
林小風輕輕搖頭,眼神中閃過一絲深邃的光芒:「不急,先別動他們。」他的語氣平靜而堅定,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可他們造謠說陛下您脅迫趙王減少俸祿……」郭天陽有些憤慨,顯然對那些造謠者的言論感到不滿。
「更不能輕舉妄動!」林小風語氣更加堅定,他深知在這場輿論戰中,保持冷靜和沉著是至關重要的,「朕自有打算。」
面對那些藩王們的輿論攻擊,林小風內心平靜如水,絲毫不受影響。他悠然自得地坐在龍案旁,仿佛置身於事外,靜靜地觀察著這一切。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深邃的智慧,仿佛一切都在他的預料之中。
「這宣傳戰嘛,我誰也不怕。」他輕笑一聲,轉頭問郭天陽:「咱們那《林小風十七年邸報》,出到第幾期了?」
「回陛下,已經到四十二期了。」郭天陽恭敬地回答。
「好,第四十三期,給英國公留一個版面,讓他親自澄清,他沒脅迫趙王。再傳個消息出去,就說朕把禮部提議削減藩王俸祿的奏章壓下了,沒批。」林小風的語氣中透露出一種胸有成竹的自信。
郭天陽一臉疑惑,顯然不明白林小風為何要這麼做。他忍不住問道:「陛下這麼做,豈不是會激起藩王們更大的反對聲浪?」
林小風冷笑一聲,眼神中閃過一絲狡黠:「無妨,我就是要讓藩王們誤以為朕很看重輿論。」他的語氣中透露出一種運籌帷幄的自信,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留下奏章不批,是為了製造疑惑。疑惑什麼呢?疑惑到底會不會真的削減藩王俸祿。藩王們一聽,以為輿論戰奏效了,就會更加賣力地在口舌上爭鬥。但他們忘了,這場輿論戰的目的不是為了輿論本身,而是為了迷惑對手!
對手是誰?藩王們的對手自然是林小風;而林小風的對手也是那些藩王。他們在這場無形的較量中相互試探、相互揣測,都試圖找出對方的破綻。
藩王們自以為勝券在握,於是加大了攻勢,希望能讓林小風放棄削減藩王俸祿的打算。他們紛紛上書、造謠、傳播流言蜚語,試圖將林小風置於輿論的風口浪尖之上。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林小風真正的目的並不在此。削減藩王俸祿只是一個幌子,實際上是為了給錦衣衛爭取時間,去徹查藩王的罪行。他故意放縱輿論,讓藩王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京師,從而放鬆了對自己的防範。這樣一來,錦衣衛就有了充足的時間和機會去徹查藩王們的底細。
林小風的計劃周密而巧妙。他深知在這場較量中,時間是最寶貴的資源。因此他故意拖延時間,讓藩王們誤以為他在猶豫、在遲疑。而實際上他卻是在利用這段時間布下天羅地網等待著藩王們的落網。
《林小風十七年》第四十三期邸報一出,京師的老百姓都興致勃勃地議論著這場皇家紛爭。他們雖然並不明白這場紛爭背後的複雜政治鬥爭,但卻樂於看到皇家的熱鬧和紛爭。
「看新邸報沒?英國公親自證明陛下沒脅迫趙王。」一個老百姓興奮地說道。
「可也有人說趙王確實是被脅迫的,你信誰的?」另一個老百姓問道。
「我信英國公!他第一個站出來補繳賦稅人品沒的說。」第一個老百姓堅定地說道。
「那你呢?你信誰?」旁邊的人又問道。
「我都不信,就看個熱鬧!」這個人嘿嘿一笑說道。
雖然這事兒跟老百姓沒多大關係,但他們就是愛看皇家的熱鬧。他們紛紛議論著、猜測著這場紛爭的結局,仿佛自己也成為了這場歷史大戲的一部分。
在老百姓的議論聲中,林小風精心挑選了數十名錦衣衛高手,秘密離京,前往各地徹查藩王的非法財產。這些錦衣衛高手都是林小風親手挑選出來的精英中的精英,他們忠誠可靠、機智過人,是執行這項任務的最佳人選。
這件事極為機密,所以派出去的人手並不多。但林小風並不擔心任務完不成,因為他給的時間非常充裕。他深知這項任務的艱巨和複雜,因此並不急於求成。他相信只要給足時間和機會,錦衣衛一定能夠查出藩王們的罪行。
轉眼間,十一月中旬到了,京師又下起了漫天大雪。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將整個京師裝扮得銀裝素裹、分外妖嬈。有人歡喜有人愁,對於不同的人來說,這場大雪有著不同的意義。
林小風卻是大喜過望。他站在窗前,望著窗外飄落的雪花,心中充滿了喜悅和期待。他知道這場大雪對於大明王朝來說是一個好兆頭,它預示著來年的豐收和希望。而對於貧苦百姓來說,雖然大雪給他們帶來了嚴寒和困難,但林小風相信只要他們團結一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夠度過這個難關。
午後時分,郭天陽拿著公文急匆匆地走進乾清宮:「陛下!工部傳來捷報!鐵模鑄炮試驗成功了!」他的語氣中充滿了激動和喜悅,仿佛自己也成為了這項偉大成就的一部分。
林小風一聽這話,猛地從暖榻上跳了起來,雙眼放光地問道:「炮在哪裡?」他的語氣中透露出一種急不可待的迫切感,仿佛恨不得立刻親眼看到這新式的火炮。
「就在工部衙門裡!」郭天陽興奮地回答道。
「擺駕工部!」林小風迫不及待地想要親眼看看這新式的火炮。他一邊說著,一邊快步向門外走去。郭天陽趕緊吩咐外監準備車駕,同時上前幫林小風更衣。
工部衙門離皇城不遠,林小風乾脆棄轎而行,踏著厚厚的積雪一路前往。他的心情異常激動,仿佛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那新式的火炮了。施守洪率領著警衛隊緊隨其後,如臨大敵一般謹慎地保護著林小風的安全。
到了工部衙門,工部尚書成慶華和眾位官員早已等候在門外。他們一見林小風到來,立刻迎上前去行禮問安。林小風微笑著點了點頭,然後在成慶華的陪同下來到了後院。
只見一座巨大的軍帳矗立在院中,帳外站著十幾個人。他們一見林小風到來,立刻恭敬地行禮問安。林小風微微點了點頭,然後快步走進軍帳。
一進帳內,一股熱氣撲面而來。只見一尊中型火炮靜靜地放置在帳中央,火炮長約四尺五寸,口徑約一寸半,漆黑的炮口散發出陣陣寒氣。林小風一眼就看出了這尊火炮的不同之處,它的造型更加精緻、線條更加流暢,顯然是一尊經過精心打造的火炮。
成慶華走上前來介紹道:「陛下,這鐵模鑄炮法看似簡單,實則難上加難。最難之處就在於鐵模遇到鐵水容易粘連,導致鑄出來的炮成了鐵棍,根本無法使用。工部匠人們歷經一年半的時間,耗費了三萬餘兩銀子,終於攻克了這個難題。」他在表功的同時,也不忘提及銀子的消耗,畢竟三萬兩不是個小數目。
「好!非常好!」林小風連連點頭表示讚賞,「這個月工部的績效銀全額發放!」他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種對工部匠人們的讚賞和肯定,也透露出一種對大明王朝軍事實力提升的期待和信心。
聽到這話,工部官員和匠人們臉上都露出了由衷的喜悅之色。這份喜悅來自於陛下的認可,也來自於自我價值的實現。他們深知自己為大明王朝的軍事實力提升做出了貢獻,也為自己能夠成為這個偉大時代的一份子而感到自豪和驕傲。
「關於鐵模與鐵水粘連的問題,一定要保密。」林小風不忘叮囑道。他深知這項技術的戰略意義,也深知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如果這項技術被敵人掌握,那麼大明王朝的軍事實力將受到嚴重威脅。
鐵模鑄炮對於大明王朝來說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如果以前每年只能鑄造千餘門火炮,那麼有了鐵模之後,同樣的匠人每年可以鑄造的火炮數量將大大增加,而且成本也會大大降低。火炮將不再是奢侈品,而是可以大規模裝備的武器。這將極大地提升大明王朝的軍事實力,為保衛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提供更加堅實的保障。
「陛下放心,知道這個方法的只有焦勖和方以智二人。」成慶華左手搭在焦勖的肩膀上,右手指了指林小風身後的一位中年士人。這位士人身穿藍袍,面容清瘦,身材適中,自有一股超凡脫俗的氣質。他正是明末清初的著名人物——方以智。
「臣翰林院檢討方以智參見陛下!」方以智拱手行禮道。他的聲音清朗有力,透露出一種學者的風範和氣質。
林小風微微一愣,他沒想到在這裡會遇到方以智這位大明朝的科學家。他對方以智的才華和成就早有耳聞,今天一見果然名不虛傳。他仔細打量著方以智,心中暗暗讚嘆:這位大明朝的科學家真是難得的人才啊!
「方以智。」林小風輕聲呼喚道。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親切和尊重,仿佛是在呼喚一位久違的老友。
「臣在!」(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