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7章 收集結局
生活,如同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口味是什麼。
短短數天前,「安森-伍德VS羅素-克勞」還是熱門話題,人們熱情洋溢地討論著誰能夠成為下一位巨星?
在這裡需要定義一下,所謂巨星,到底是怎麼?
簡單來說,票房號召力。
在觀眾對電影一無所知的情況下,不知道題材類型、不知道故事梗概、不知道媒體綜評、不知道電影口碑,僅僅因為演員的存在,願意走進電影院。
即使是質量平平的作品,依舊能夠因為演員的存在而充滿魅力,繼而在票房市場取得出色的成績。
這,就是巨星光環。
湯姆-克魯斯,威爾-史密斯,哈里森-福特,湯姆-漢克斯,朱莉婭-羅伯茨,梅格-瑞恩,金-凱瑞。
等等等等。
安森也好,羅素也罷,他們的聲勢都已經達到一定高度,距離巨星位置似乎只有最後一層窗戶紙——
至少,在媒體看來是如此。
所以,安森和羅素都處於職業生涯的一個敏感位置,稍稍往前,可能就是通天大道,一個全新世界;稍稍往後,也許永遠被阻攔在巨星門檻之外。
機會,擺在眼前,每一部作品都將扮演重要角色。
在這一周之前,從方方面面來看,羅素已經做好準備,「怒海爭鋒」即將成為打破桎梏的推進器。
形成對比的是,安森的選擇顯得不安,充滿困惑。
此前,媒體對於安森擔任製作人首次挑選的作品著重高亮,原因就在這裡,這不僅是展示安森個人藝術品味和市場敏銳的機會,同時也是安森掙脫束縛更進一步的機會,然而,安森選擇了它——
就這?
前有「與歌同行」,試圖通過傳記電影尋求突破,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後有「蝴蝶效應」,一部投資只有區區一千萬美元的作品,令人看不懂。
一周前,業內人士沸沸揚揚的討論完全聚焦兩位演員。
在他們看來,羅素即將鯉魚化龍,完成最後一步;然而,安森前途未卜,躋身巨星的腳步稍稍放緩。
令人扼腕。
又或者說,這就是命運的交錯。
然而,萬萬沒有想到,安森和羅素的確是命運交錯,卻不是他們預測的模樣,而是截然相反的方向。
這,震驚了!
「怒海爭鋒」,媒體讚譽如潮宣傳鋪天蓋地的情況下,舞台已經搭好,結果卻是啞炮,什麼響都沒有。
「蝴蝶效應」,爭論、兩級、低調、甚至堪稱簡陋狼狽,排擠和吐槽滿天飛,結果卻創造歷史紀錄。
那麼,誰具有票房號召力?誰才是巨星?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但兩部同時間上映的電影卻不比較也不行。
當「怒海爭鋒」和「蝴蝶效應」選擇同一天舉行首映式正面死磕的時候,人們絕對沒有預料到如此結局。
但也恰恰因為如此,局勢一百八十度地完全逆轉——
票房號召力,一目了然。
羅素-克勞,正面撞牆。
安森-伍德,扶搖直上。
好萊塢電影公司們紛紛自我檢討:
「蝴蝶效應」和「與歌同行」一樣,這兩個劇本都在好萊塢兜兜轉轉了一大圈,輾轉經手的製片人沒有一百也有八十,但所有電影公司全部都不看好。
最後,落入安森手裡。 「蝴蝶效應」頂住差評狂潮的壓力,首映周末票房逆襲,這是因為劇本出色還是因為導演優秀呢?
不,全部都不是。
如果項目本身具有可發展性,好萊塢那麼多製片人全部看走眼了嗎?
可能性不大。
最好的解釋就是,安森。
一切源自於安森賦予的魔力,點石成金,變廢為寶,一個本來應該丟進垃圾桶的項目,卻因為安森的介入而大獲成功,這不是巨星影響力還是什麼?
第一次,可能是運氣——「大象」。
第二次,可能是巧合——「蝴蝶效應」。
那麼,第三次呢?
當然,這裡的第三次不是「暖暖內含光」,這部作品真正具備點石成金能力的,不是安森也不是凱特-溫斯萊特,而是查理-考夫曼。
如果「暖暖內含光」票房能夠破億,那麼功勞應該記在安森和凱特身上,這部作品也能夠成為「第三次」;但從整體局勢來看,可能性非常非常小。
查理-考夫曼的劇本,一億美元票房?
哈哈,別逗了。
所以,「第三次」應該是被無視被鄙夷被吐槽的「與歌同行」才對。
也許,「與歌同行」無法贏得票房,但這部瞄準約翰尼-卡什的傳記電影說不定真的能夠在頒獎季殺出一條血路呢?
本來,一直保持低調的「與歌同行」劇組,突然之間成為好萊塢的熱門話題,七嘴八舌探聽消息的聲音越來越多。
誰知道呢,也許「與歌同行」可能成為安森巨星光環的蛻變時刻,正如「阿甘正傳」之於湯姆-漢克斯、「香草的天空」之於湯姆-克魯斯、「拳王阿里」之於威爾-史密斯一樣。
在一線藝人通往超級巨星的道路上,羅素遭遇出人意料的狙擊,腳步暫緩;安森大跌眼鏡地完成反超,並且領先一個身位,事情正在越來越有趣。
在此之前,安森的每次成功都能夠找到一個藉口,和他沒有直接關係,又或者是別人的功勞更大,安森只是一個花瓶搭乘順風車罷了,但這次則不是。
不管是作為製片人,還是核心主角,安森憑藉一己之力獨挑大樑,「蝴蝶效應」的成功背後也就被賦予截然不同的意義——
一切都是因為安森。
因為安森,一部三十分的電影具備了七十分的觀感。
因為安森,一部沒有任何市場前景的電影書寫了紀錄。
因為安森,看似十面埋伏的危機演變成為破局的良機。
這次,毫無疑問地,證明了安森的票房號召力,「蝴蝶效應」確確實實扮演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角色。
十一月第三周北美周末票房榜一出爐,全面熱議。
整個好萊塢呈現難以置信的喧囂,這一幕早在一周之前就已經能夠預料到了,唯一的小小區別在於,焦點不是「怒海爭鋒」和羅素,而是「蝴蝶效應」和安森。
甚至不需要等到後續票房表現,媒體已經按耐不住激動和迫切——
短暫震驚的沉默和錯愕的啞口過後,全面井噴。
浩浩蕩蕩的熱浪宛若火山般井噴而出。
然而,羅傑-艾伯特的觀點稍稍不同:
為什麼需要等到「與歌同行」呢?這次「蝴蝶效應」就正在上映中,安森的巨星光環正在漸漸清晰,與其展望遙遠的未來,不如繼續關注眼前正在上揚的狂潮。
屬於安森的輝煌,正在進行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