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我父劉玄德> 第344章 陸議改名

第344章 陸議改名

2024-10-06 02:38:28 作者: 網文老大爺
  第344章 陸議改名

  「萬勝!」

  「征南軍萬勝!」

  「將軍萬勝!」

  當劉封在徐盛的扈從之下,從北門進入吳縣時,征南軍掀起了狂呼的浪潮。

  如此一座堅城,僅僅不到十五天的功夫,就被輕而易舉的拿下了。

  不但城池完好,而傷亡也十分的輕微。

  劉封入城之後,城內征南軍的數量已經超過了一萬兩千人,徹底的反超了徐琨所部。

  高順恭敬的單膝跪服於劉封駕前,上交了指揮權,與甘寧,許褚、徐盛等人一起接受劉封的親自指揮。

  除了高順、甘寧、許褚等自己將領外。

  吳縣大姓中的朱桓、張允更是親自帶著部曲前來助戰,顧雍雖然不擅領兵,卻也一起跟了過來,用事實表明自己願為劉封麾下效力的心聲。

  劉封當即命令甘寧統六百鐵甲士以一千五百軍勢,並朱桓、張允所部一起從正面直取徐琨所在的縣衙。

  高順統領五百鐵甲士以及一千軍勢前去城東,負責拿下東門。

  董襲督趙凡、於茲、陸議所部,額外配屬五百鐵甲士,從城西繞道前往南城,拿下南門,迎賈逵軍入城。

  顧雍則留在了身邊,查遺補缺。

  各部得令迅速展開,一邊歡呼著萬勝,一邊如同水銀瀉地一般,在吳縣城中蔓延。

  孫策軍雖然竭力抵抗,卻難以為繼,不論是在兵力,士氣和實力上,都為征南軍所碾壓。

  如今,孫策軍還能保持著有組織的抵抗而不是徹底崩潰,已經配得上之前江東第一強軍的名號了。

  徐琨此時在縣衙已經聚集起了三千餘人,但局面實在是焦頭爛額。

  雖然南門和東門還在孫策軍的掌控之下,可問題是這兩個城門其實也是死地,城外有徵南軍的營地封鎖,根本就無路可逃。

  饒是徐逸、孫河、徐滂等將領也都是久經戰陣,再危險的仗也都經歷過,可從來沒有像眼下這般無助和懊悔。

  徐琨臉色一片蒼白,心裡又絕望又怨恨。

  他知道眼下雖然諸軍還在有組織的抵抗,可他們隨時都有可能崩潰。

  因此,徐琨特別憎恨那幾個始作俑者的叛徒。

  到了眼下,一些消息已經暴露了出來,徐琨已經得知打開城西水門的正是陸家子弟陸議,而朱桓眼下更是親自帶領數百部曲助戰甘寧。

  「先把人接應回來!」

  徐琨硬生生重新鎮定了下來,開始發號施令起來。

  突圍是死路一條,這一點不僅徐琨很清楚,徐逸、孫河、徐滂、朱潮等人無一不知,無一不曉。

  眼下能走的路,無非只有一條,那就是把其他地方的孫策軍儘量接應回縣衙所在,依託建築進行布防,然後請求投降,盡力談一個可以接受的結局。

  對於徐琨的打算,其他諸將悄悄的鬆了口氣,哪怕是孫策的死忠的徐逸和孫河,也明白徐琨的計劃是眼下最好的選擇了。

  徐逸、孫河並不怕死,也願意為孫策效死,但他們卻不想死的如此輕率,如此毫無價值。

  如果是兩軍決戰,徐逸、孫河肯定願意為孫策戰鬥到最後一口氣,哪怕只是為孫策爭得一分勝算都是好的。

  可眼下這個局面,兩人也都知道再拖一下,也只是讓孫策軍將士枉自送命罷了,甚至可能還會引來徐琨、徐滂、朱潮等人的敵視,甚至內訌。

  幾人分頭行動,徐逸和孫河各帶八百本部去接應城東、城南孫軍撤退。

  朱潮則帶著一千人去支援正面戰場,幫助敗軍穩定戰線。

  徐滂則帶著剩餘的部隊固守縣衙。

  幸虧徐琨決斷及時,最後只損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就將所有軍隊撤回到了縣衙附近,依託縣衙,武庫、糧庫等要點組織起了一條脆弱的防線。

  「徐琨請降?」

  劉封軍自各個城門入城,兩萬餘人的大軍已經將三四千徐琨殘部團團包圍。

  在劉封一邊調整部署,準備新一波攻勢,一邊準備派出勸降使者的時候,徐琨居然主動派人乞降來了。

  「帶他上來。」

  劉封本就打算派人勸降,結果徐琨主動來乞降,那使者肯定是要見一見的。況且總攻的部署還在調整,而且士卒也需要時間休息,補充水分,恢復體力。

  來乞降的人正是徐琨的親軍統領徐滂。

  他帶來了徐琨的親筆書信,被顧雍轉交到了劉封的手裡。

  徐滂交了書信之後,眼中冒火的緊盯著顧雍,恨不能將他一口吞了。

  倒是顧雍表現的雲淡風輕,也絲毫沒有要理會徐滂威脅的樣子。

  劉封打開帛書,翻看了起來。

  看完之後,劉封覺得可以談談,徐琨在帛書中表現的相當理性,也沒有提出什麼過分的要求,這就給了雙方談判的基礎。

  要是徐琨腦子不清醒,胡亂要價,那自然也等於是把路給走絕了。

  「第一點我同意了,第二點沒得談,本將軍只接受無條件投降。」

  徐琨主要提出了兩點要求,第一點要求是希望劉封能夠保證不殺俘,古今中外,殺俘實在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兒,尤其是在東漢末年,除了劉備外,其他幾乎家家都殺俘成性。

  曹操在官渡之戰大勝後,就一口氣坑殺了八萬袁紹降兵,而袁紹也曾坑殺過公孫瓚的萬餘老卒。

  雖然劉備父子的名聲相當好,從來沒有屠戮百姓,坑殺戰俘的事情發生,可徐琨還是相當擔心這一點,想請劉封給一個明確的保證。

  這一點,劉封是能答應的,也願意答應對方,而且劉封也不覺得這算是條件,出於仁德,這甚至應該是公認的底線才對。

  畢竟他本人可是真的下不了手屠殺俘虜的。

  可同第一個條件相比,第二個條件,劉封那就是相當不滿意了,直接一口就回絕了。

  平心而論,徐琨只請求帶著幾個主要將官離開,的確不算過分。

  孫策那裡也不會因為徐琨、徐逸、孫河等幾個人的回歸而變得更強多少。

  可問題是,局勢可是劉封一片大好,能同意徐琨他們投降就已經是開恩了,他們哪裡來的底氣還想離開?

  面對劉封的決定,徐滂不敢正視前者,得到了答覆之後,就返回縣衙轉告徐琨。


  徐琨嘆氣一聲,他之前早就有所預料,只是希望能夠嘗試一下,萬一劉封答應了呢。

  可現在看來,劉封也不可能放這個口子。

  「爾等可還有什麼異議?」

  徐琨看了眼徐逸、朱潮和孫河三人。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終都搖了搖頭。

  「好,既然沒人反對了,那就降了吧。」

  徐琨最終做出了決定,如今吳縣之中這大幾千兵馬里,最少也有千餘人是他徐家的子弟。

  徐琨如今可算是明白當年項羽都已經逃到烏江邊了,為什麼不敢過江,面見三吳父老。

  他現在分外明白這裡面的滋味。

  徐琨投降的消息立刻被送到了劉封的案頭,隨即,在徐琨軍上下軍官的指揮下,一隊隊的徐琨軍士卒走了出來,將武器防具堆放在了征南軍面前,然後前往征南軍指定的位置關押。

  徐琨的主動投降,讓劉封感到相當滿意。

  對方此時手裡仍然有四千餘人,要是拼死反抗,依託縣邑要點進行死守,征南軍必然也會遭到重大的損失和傷亡。

  少說七八百的傷亡是必然的,戰死者可能還得多上三四百人。

  如今徐琨一降,不但這些傷亡沒有了,還保住了吳縣縣中的各種物資庫存。

  吳縣可是個大縣,一直都是吳郡的治所所在,又是孫策的物資聚集點,囤積了孫策軍從吳郡各地豪強士族手裡盤剝壓榨而來的諸多資源。

  光是糧食,就有百萬石之多。

  這還是運送了大量糧食南下的結果。

  沒有這些糧食,吳縣四、五萬百姓可就全部要靠劉封運糧過來救濟了,加上運費和損耗,這可是相當一大筆的開銷。

  除此以外,還有大量的軍械物資,被服、絹帛、衣物、鞋子等等各色用具,還一口氣俘獲了上百艘各色船隻。

  吳縣一下,婁縣又沒有孫策軍兵馬駐守,絕大概率可以傳檄而定。

  如此一來,整個吳郡幾乎全部落入了征南軍的手裡,也算是徹底恢復成一體了。

  眼下也只有富春縣或許還在孫策軍的手裡,可同時,征南軍手裡的吳郡也徹底連成了一片,再不會被分割成南北兩塊了。

  次日,劉封大宴全軍。

  宴會中不但邀請了征南軍所有的將官,也一併邀請了吳縣大姓,甚至連徐琨等降將也一併邀請了。就連孫策軍降兵也得到了一份不錯的食物,每人還分到了半條鹹魚。

  這一下子就讓孫策軍降兵們安定了下來,這年頭大部分人還是較為老實的,江東降兵都吃到鹹魚後,都覺得自己這條命是保住了。

  要是征南軍想殺他們的話,哪裡捨得給他們好飯吃?

  怕是連稻米都不會浪費,更別說這又咸又鮮,味道十足的鹹魚了。

  隨即,劉封做出決定,將徐琨所部軍官和士卒分離,士卒全部北返,被押送往江北九江劉備處安置,那裡正好還在缺少青壯勞力。

  至於徐琨等將佐,包括南方即將送來的吳景等人,則暫時留在吳縣安置。

  緊跟著,劉封也敲打了一下吳中大姓們。


  親眼目睹他們眼中的百戰精銳被征南軍正面碾壓,包括四大姓在內的吳中大姓們惶惶不能自安。

  之前覺得劉封是受天子詔令南下過江東的,這讓江東士族豪強們產生了錯覺,覺得劉封可能會比較「好欺負」,畢竟他上面有天子和朝廷壓著,總不能和反賊孫策一樣動不動就殺人全家吧?

  可殘酷的事實教育了他們,劉封的好說話只對他欣賞認可的人好說話。

  江東士族豪強們更認識到,天子和朝廷還真管束不了劉封這位征南將軍,甚至天子都要站隊劉封。

  劉封有數萬能征善戰的大軍,你吳中大姓有嗎?

  劉封願意不遠千里的去迎奉天子,年年輸送錢糧,你吳中大姓有嗎?

  對於吳縣四大姓,劉封並非一視同仁。

  他對於陸家無疑是最為親近,對陸績好言安撫,並賜酒肉,允其帶回家中進奉給母親,以嘉其孝。

  對於陸議,他是極其欣賞,甚至為其準備了一個舉孝廉的名額。

  雖然劉封不是吳郡太守,也不是揚州牧,可他想要一個舉孝廉的名額,誰敢不給?

  就憑許貢?

  許貢能不能保住性命都兩說,更別說吳郡太守的官位了。

  對於劉封的厚愛,陸議銘感五內,願為劉封效死,只是他也謙虛的表示才學不足,孝道不彰,配不上舉孝廉的標準。

  對此,劉封表示陸議實在是個忠厚人,且虛懷若谷,忠謹謙退。

  故此,劉封試探性的詢問陸議,想要給他改個名字,不知陸議是否願意?

  陸議一聽,頓時起身大禮參拜,表達了內心的感激願意之情。

  劉封頓時大喜,隨即言道:「卿生性謙遜,忠謹過人,不如改議字為遜字如何?」

  陸議當即表示同意,自此改名為了陸遜。

  中文實在是博大精深,歷史上雖然沒有明確記載陸遜為什麼會改名為遜,也沒有說改名的原因以及改遜字的原因。

  但有人猜測遜字乃是孫字加走底,可能是意指願為孫家效奔走之勞,也意為效忠的意思。

  但同樣是一個遜字,其實也可以解釋為送走孫家的含義,最後陸遜過於龐大的功勳,加上直接下場站隊太子,直接引爆了老年孫權那爆炸了的猜忌心,最終二宮之變,使得孫氏政權幾乎再無安寧。

  一個字,多種解釋,完全看角度以及解釋人的立場。

  劉封對陸家的看重,使得陸家在吳郡之中的地位急升猛漲。

  雖然家中僅有兩位不滿十六歲的少年當家,但陸家卻是門庭若市,仿佛一夜之間,就已經恢復到了昔日吳郡之首的境況。

  這一切,自然都是劉封所帶來的,對於這一點,陸績和陸遜這對叔侄也是非常清楚,並將這份恩情深藏於心底,願以死相報。

  別看劉封對陸遜的待遇要遠勝於陸績,可在陸績心中的感激之情,卻是絲毫不比陸遜來的少。

  因為劉封在江東的一系列征戰,幾乎等同於在為陸績復仇,而且還相當於將陸績從地獄之中給拉了出來。

  在劉封來之前,陸績甚至已經絕望了。

  他已經清楚的認識到,自己別說是復仇了,將來甚至可能還要在仇人麾下出仕,為仇人效力,甚至還要被仇人所忌憚一生。

  可劉封來了,這一切就全變了。

  陸績仿佛魚入大海,鳥上青天,再也不受孫家的忌憚和掌控了。

  劉封不但幫陸績復了仇,更給了陸績一個新生的機會。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