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孫策入長沙
一個江東之主,一個是袁術部將,地位差別顯然十分巨大,也因此,孫家此時投降後並沒有太大的包袱。
孫策這次敢於主動請纓,甚至還誇大其詞,想要說降長沙,也有這部分的原因。
之前誇大歸誇大,但孫策心裡還是有數的,他這次過來,定了兩個高低不同的目標。高的那個目標,自然是在朝堂上和劉封以及眾人所大言的那個,說服長沙來投。而低的那個,則是為劉封探明長沙的底細,獲取更精準細緻的情報。
抵達長沙的前半個月,孫策一直呆在客棧中,而他身邊的人手則全部被撒了出去,收集各種情報。
孫堅在長沙幹了好幾年的太守,還舉薦過幾個孝廉,就從桓階和孫堅之間的關係來看,孫堅和長沙本地士族豪強們相處的還是十分融洽的。
孫堅剛到長沙的時候,長沙周圍有許多荊州蠻患,這些荊蠻屢次下山洗劫村落,甚至搶劫焚燒士族豪強的田地,引起了當地很大的波動。
可孫堅是誰?
你讓他考據經典,書寫文章,那是要了他老命了。
可你讓他上陣打仗,那真是太在行不過了。
孫堅接任長沙不過半年時間,就把周圍的荊蠻給收拾的服服帖帖,再也不敢騷擾漢民地界。
長沙的父老鄉親,士族豪強,無一不從這裡面得到了莫大的好處,有了利益,自然就融洽起來了。尤其是桓階、劉蟠、潘濬這些人都是非常聰明的俊才,早早就看出了天下將亂,日後士族愈發需要依靠武人來保護自己和鄉梓了。
故而孫家在長沙地界上的名聲甚至比家鄉還要好,要知道孫堅當年迎娶吳氏,可是鬧的整個吳郡都唾棄他強搶民女呢。
孫策到了長沙之後,其實是有相當多的人脈可用的,最大的幾個人脈自然就是桓階、潘濬和劉蟠。但他卻一個都沒找,甚至還吩咐了打探消息的親信們注意隱秘,千萬不能讓長沙本地人發現己方的行蹤。
這並非是孫策不想動用人脈,反而是想將好鋼用在刀刃上。
等到收集了一定的情報之後,孫策終於出手,當日便來到桓階的府邸外下帖求見。
收到孫策的名刺時,桓階嚇了一大跳。
不過很快,桓階就冷靜了下來,意識到孫策現在是代表了什麼人。
於是,桓階親自出府相迎。
「伯符,竟然真是你。」
桓階走出大門,一眼就看見了門口的孫策,立刻大步流星的走了過去。
孫策見狀,趕忙躬身行禮道:「小弟孫策,見過世兄。」
桓階是孫堅的門生,同時還是孫家的故吏,而且他被舉薦為孝廉時,年紀不過二十多,自然是和孫策同屬一輩,以兄弟相稱也就不意外了。
桓階上前一把拉住孫策,將他攙扶起來,左右看之,感嘆道:「遙想昔日,破虜在我郡之時,伯符尚是稚童,如今卻已為昂藏俊傑,實讓階感慨萬分。」
孫策笑著回應道:「師兄昔日帶策於郡中馳騁之景仍歷歷在目,只是時光飛逝,恍如隔世。」
「走,且隨我入府。」
桓階是真的高興,他對孫堅既感恩,又崇拜,孫策如今不論聲望長相,俱是孫堅風範,容顏還要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如何能讓他不喜。
接著桓階挽著孫策之手,一路走入後院,先帶著孫策拜見了自己的母親和妻子兒女,隨後才入了書房。
進了書房之後,兩人分主賓入席跌坐,下人奉上茶湯之後,就為桓階所屏退。
等到屋中僅剩下桓階和孫策後,桓階才開口詢問道:「伯符不是身在江東嗎?怎麼會有閒暇來我郡中?」
孫策當即直起身體,衝著桓階大禮參拜:「世兄有所不知,策如今已為左將軍麾下,此次前來長沙,乃是奉了左將軍之命,前來打探消息。」
「打探消息?」
桓階故作驚訝道:「不知我郡中竟出何等大事,引得左將軍要遣賢弟前來打探了?」
孫策心中哂笑,可臉上卻是一臉正色道:「兩月之前,張明府做的好大事,我主如何能不動容。」
桓階面色鄭重起來,解釋道:「此事實是劉荊州日益跋扈,不納忠言,上逆朝廷天子,下苛荊南士民。建安元年的荊南稅賦就已經比董賊亂政前要多出三成了,結果建安二年的稅賦又加了兩成,荊南士民皆為荊北敲髓吸骨,重擔之下,苦不堪言。」
桓階昔日就是孫堅的功曹,此時又是張羨的主簿,對於長沙郡政實在是了如指掌。因此他這番話十分可信,要非如此,僅僅是張羨和劉表交惡,無論如何也掀不起如此之大的叛亂。
孫策微微點頭,其實他心裡知道的要比桓階以為他知道的多。
最少荊南叛亂的最根本原因並非是稅賦問題,桓階所說的經濟矛盾其實是排在第二的,在它之上最大的矛盾其實是人事問題。
劉表入荊州之後,得到蒯家、蔡家、龐家和黃家的全力支持,蒯、蔡、黃、龐得到回報乃是理所當然。
可劉表隨後卻是引入了南陽士族來制衡蒯、蔡、黃、龐,這在劉表等人的眼裡,自然是毫無問題的。
南陽本就是天下第一郡,最鼎盛的時候是真正能做到一郡抵一州的存在。而且南陽不但經濟繁榮,工坊昌盛,田地肥沃,文教也是極其興盛。
南陽名士是和汝南、潁川並駕齊驅的頂級名士圈子。
更別說南陽還是東漢開國的龍祖之地了,南陽的公侯之家多不勝數,在宛縣城裡扔塊石頭都能砸到功勳之家的僕從,可見南陽之鼎盛。
偏偏南陽本地又被軍閥混戰給打爛了,名士不得不南下寄居襄陽,被劉表請來制衡蒯、蔡、黃、龐也就不足為奇了。
可桓階這等荊南士族不服氣了啊。
憑什麼我們納糧交稅,權力全給了南陽那幫子人?
南陽人對你劉表有什麼貢獻?
連家都沒了,居然還能在我們頭上耀武揚威?
南陽鼎盛的時候他們騎我們頭上耀武揚威。
南陽破敗了之後他們還騎我們頭上耀武揚威。
那董卓不是白進洛陽了嗎?
荊南四郡的怨氣不是一般的大,劉表本來就沒啥根基,又一個勁的重用荊北人,別說蛋糕了,連根稻草都沒分給荊南,這讓荊南的士族豪強們如何能接受?
尤其是長沙郡的士族豪強們,他們裡面可是有很大的一批人,曾經追隨孫堅北上征討董卓的。
這群人可是親眼看見孫堅跟殺雞一樣的宰了荊州刺史和南陽太守的。又是真刀真槍的跟著孫堅浴血奮戰,光復洛陽的。
你劉表再能耐,還能比董卓更強?
劉表當初也試探過荊南,想把蔡瑁的妹妹嫁給桓階,跟桓階當連襟。
可桓階哪裡看的上劉表,更重要的是,他清楚就算答應了劉表的示好,自己在荊北依舊是個嘍囉。
蒯越、蔡瑁、龐德公、劉磐、韓嵩、劉闔、鄧先這一大堆的大神,自己一個長沙人,怎麼可能不被他們抱團排擠?
因此,這波荊南反叛,與其說是張羨因為一己私怨而和劉表翻臉,不如說是荊南本地的士族豪強們共推張羨為盟主,借著曹操給的朝廷名分,和荊北的士族豪強集團撕破臉了。
說白了,就是湖南嫩要恁湖北嫩了。
劉表和張羨都只是代理人罷了。
只是最有趣的地方在於,劉表這個荊北代理人不是荊州人,而張羨這個荊南代表人,卻是個正宗的南陽人。
桓階他們想的其實也沒錯,我們年年交這麼多的錢糧,卻換不來應有的政治待遇,要是無路可走那也就罷了,現在朝廷直接給我們機會,我們幹嘛還受你劉表和荊北的氣?
把這些錢糧用來養兵,不但能自保,將來還能在朝廷那賣個好價錢。
是的,現階段荊南士族豪強們最在意的甲方還是朝廷。
除了少數如桓階、潘濬這類精明而目光長遠的外,大部分人都還是認大漢朝廷這塊牌子的。
對於桓階的訴苦,孫策僅僅只是點了點頭,隨即就話鋒一轉道:「世兄鄉梓為劉景升暴斂,弟素多有聞,只是世兄,荊北軍力強盛,必不能容忍荊南自立,屆時大軍南下,弟恐荊南淪為白地啊。」
桓階臉色一沉,他可以說是這次荊南事變的最大推手,正是他搞來了洛陽朝廷的詔令,而長沙士族豪強的領頭羊也是他,最後說動張羨起兵的人還是他。
孫策這話,其實是有些打桓階的臉了。
桓階沉默少許,開口試探道:「伯符此來,莫非是要勸我降劉?」
「弟是有此意。」
孫策失笑起來,在桓階色變之時繼續說道:「只是世兄未必能痛下決心。」
緊接著,孫策搶在桓階之前說道:「世兄,弟對劉景升所部略有了解,願為世兄略析之。」
桓階忍下到嘴的話,點了點頭。
孫策隨後開口道:「劉景升雄踞荊楚,地跨八郡,攬雄兵十萬,如今又再次擴軍,其兵力甚至可達十五萬之眾,而其周邊卻是有史以來最安定的時刻。」
孫堅曾死在襄陽城外,雖然是為黃祖部將所害,可孫策對劉表卻毫無好感可言,直斥其名也很是正常。
要不是當初的確是自己家老爹把劉表團團圍住,胖揍了大半年,孫家兄弟說不定就直接把殺父仇人的名頭扣到劉表頭上,而不是黃祖頭上了。
「可如此一來,世兄與張太守的壓力可就大多了。」
孫策認真分析道:「以弟之見,劉表不來則已,一來必興十萬之眾,欲求雷霆一擊,速定荊南。長沙首當其衝,定然是荊北軍首要的目標。屆時,長沙郡中大戰一場,世兄的鄉梓可就要受苦了。」
「不可能!」
桓階臉色微變,斬釘截鐵道:「劉景升東西北三面皆有強敵,西川劉季玉,深恨劉表,北面關中諸將,多年南下襲擾。至於東面,乃賢弟之主,也就不需我多言了吧?除非劉景升他不要荊北了,否則如何抽調得出十萬之眾,賢弟大言欺我,究竟意欲何為?」
「哈哈哈。」
孫策卻是大笑起來,搖頭道:「劉景升與劉季玉之仇,世人皆知,確實如世兄所言,只是世兄有所不知,如今劉季玉全力北顧,已經連續三年出重兵征伐漢中,意圖收復西川門戶。至於東面,他如今也是有心無力。北面關中的西涼諸將的確屢次南下,出武關入南陽,但其所求,不過糧食爾。去歲入夏前後,張濟所部也曾南出武關,可除了頓兵堅城之下,又有何功可建?」
桓階臉色幾變,忍不住插嘴道:「可劉景升在東面卻是極為不智,他本與玄德公、左將軍交好,卻因一叛將劉勛而自毀交誼,更強占貴州六縣。左將軍也能忍氣吞聲乎?」
孫策聞言訝然,心中卻是一動。
從桓階的話里可以看出,對方對東面揚州的情況也是相當清楚,可見下了不少力氣。
孫策心中微動,但表面上卻不做聲色,只是解釋道:「世兄有所不知,劉驃騎和左將軍雖然憤慨劉景升之所為,卻因心憐荊、揚兩地百姓,不願輕啟刀兵,故而不與劉表較真。否則,就憑藉劉勛那點殘兵敗將,以及劉景升的萬餘援軍,左將軍早將其橫掃出境了。」
「況且……」
孫策看著桓階,露出一絲奇異的笑容:「世兄如此希望我主與劉景升交兵,莫非是計劃以我主為援?」
桓階有些慌亂的搖了搖頭:「我安有此念。」
「世兄最好打消此念。」
孫策卻是正色道。
看見桓階臉色大變,孫策又趕忙補充道:「並非是我主對世兄及張太守有何意見,而是我揚州軍此時有重任在身,著實無力西顧。」
桓階一聽這話,頓時來了興趣,主動詢問道:「不知揚州軍有何動作?賢弟可能分說一二?若是事關機密,那賢弟自不必多言。」
孫策倒是表現的很是大方:「其實也並非什麼機密,世兄若是想聽,小弟自不會隱瞞。」
隨即,孫策解釋道:「揚州軍此時受左將軍之令,已分派至豫章、會稽、丹陽各地清剿百越,實無力東窺。」
桓階聽了之後,心中五味雜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