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漢末三國之強漢皇權> 493.第476章 治理徐州(1)

493.第476章 治理徐州(1)

2024-08-07 16:15:08 作者: 單走一張三
  豫州部份,徐州全部以及九江一郡,這三地是劉寒新得到的地盤。但三地之中,只有徐州損失最小,汝南、沛國被打爛了,九江更是面目全非。

  徐州,自從黃巾之亂,徐州歷年大小戰事不斷,現在終於迎來久違的和平。

  劉寒再三思索,原河間相黃敘改任青州刺史,原青州刺史戲忠改任徐州刺史,河間相由棗祗擔任。

  原琅琊國更名為琅琊郡,太守蕭建免職,由董承接任。如今大漢雖亂,但皇族對地方的掌控力卻得到空前加強,太后也不像在洛陽那般,為了幫皇帝站台推薦自家子侄為官,相反,她刻意壓制董氏發展,只答應董氏女嫁給郭嘉。

  如今,劉寒重啟董氏,意味著董氏更早獲得進入朝堂的機會,此時劉寒也與董太后商量過,太后給出意思,她死後,董氏才有機會從地方進入中央,只要她活著一天,董氏就必須留在地方一天。換言之,刺史一職想都別想,太守已是目前董氏的極限。

  董承上任,自是首先拜訪原琅琊王一脈,現任琅琊王劉容,劉榮自知大勢已去,琅琊國早就脫離了他的掌控,琅琊王有名無實,很痛快地除國了。劉寒也沒有過多為難劉榮、劉邈兩兄弟,讓他們去鄴城,幫助董昭恢復地方。

  (孝王劉京,光武帝子,建武十七年進爵為王。京性恭孝,好經學,顯宗尤愛幸,賞賜恩寵殊異,莫與為比。京子夷王劉宇嗣。建初七年,封宇弟十三人為列侯。元和元年,封孝王孫二人為列侯。宇子恭王劉壽嗣。永初元年,封壽弟八人為列侯。壽子貞王劉尊嗣,延光二年,封尊弟四人為鄉侯。尊子字王劉據嗣。永和五年,封據弟三人為鄉侯。據子順王劉容嗣。)

  東武伏氏,二公、三卿,一皇后一貴人、尚二公主。祖伏勝,字子賤,所謂濟南伏生者也。自伏生已後,世傳今文《尚書》、伏氏《齊詩》、《漢記注》,清靜無競,故東州號為「伏不鬥」雲。

  伏勝,曾為秦博士。秦時焚書,於壁中藏《尚書》。漢初,僅存二十九篇,以教齊魯之間。文帝時求能治《尚書》者,以年九十餘老不能行,乃使晁錯往受之。今文《尚書》學者,皆出其門。

  勝五世孫伏孺,武帝時,客授東武,因家焉。

  孺曾孫伏理,為當世名儒,以《詩》授成帝,為高密太傅,別自名學。

  理子伏湛,字惠公,琅邪東武人也。湛性孝友,少傳父業,教授數百人。

  湛子伏翕嗣爵,卒,子伏光嗣。光卒,子伏晨嗣,晨尚高平公主。以女孫為順帝貴人,奉朝請,位特進。

  晨子伏無忌,無忌卒,子伏質嗣,官至大司農。質卒,子伏完嗣,尚桓帝女陽安長公主。

  完女為孝獻皇后伏壽。曹操殺後,誅伏氏,兄弟及宗族死者百餘人,母盈等十九人徙涿郡。

  東武伏氏與皇族乃是姻親,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挾持漢獻帝到長安,伏壽跟隨,此時她已入掖庭為貴人。

  後來,李傕、郭汜爭鬥於長安城內,皇帝劉協身死,身為皇后伏壽殉情,跟著歿了。

  劉寒念此,一紙調令,重啟伏完,填補鄭益的職缺,為中山太守。

  姑幕童氏,童仲玉,遭遇凶荒,傾家賑恤,九族鄉里賴全者以百數,早卒。子童恢,字漢宗,少仕州郡為吏,司徒楊賜聞其執法廉平,乃辟之。恢弟童翊,字漢文,名高於恢,宰府先辟之。翊陽喑不肯仕,及恢被命,乃就孝廉,除須昌長。


  童恢死得早,童翊死於曹操入侵徐州之時,姑幕童氏走向沒落,加上賢名於外,劉寒的政策他們也都配合,故而免於清算。

  姑幕徐氏,家世好學,永嘉南渡。徐澄之,為州治中,屬永嘉之亂,遂與鄉人臧琨等率子弟並閭里士庶千餘家,南渡江,家於京口。

  這家和童氏一樣,能屈能伸,家族實力不強,也是免於清算。

  臨沂都鄉南仁里王氏,永嘉南渡,為中古名門。(琅琊王氏)

  王賞,鴻嘉元年琅琊王賞為少府。

  王望,字慈卿,自議郎遷青州刺史。

  王仁,青州刺史。仁子王融,東漢名士,屢辭朝廷辟命。

  融子王祥,字休徵,魏國司空、太尉,封睢陵侯。西晉建立,拜太保,進封睢陵公。祥三子王馥,官至上洛太守,襲睢陵郡公。

  祥弟王覽,字玄通,西晉光祿大夫。長子王裁,撫軍長史。次子王基,治書侍御史。三子王會,侍御史。四子王正,尚書郎。五子王彥,中護軍。六子王琛,國子祭酒。

  王含,王基長子,東晉驃騎大將軍。王敦,王基次子,東晉丞相,江州牧。王導,王裁長子,東晉丞相。

  王舒,王會長子,東晉揚州刺史。王邃,王會次子,徐州刺史。

  王曠,王正長子,淮南太守。王廙,王正次子,荊州刺史。王彬,王正三子,尚書右僕射。王棱,王琛長子,豫章太守。

  王雄,魏幽州刺史。子王乂,西晉平北將軍。

  乂子王渾,魏涼州刺史。王衍,西晉太尉。王澄,西晉荊州都督,領南蠻校尉,琅琊王司馬睿軍諮祭酒。王詡,修武令。

  渾子王戎,「竹林七賢」之一。衍子王玄,官至陳留太守。澄次子王徽,右軍司馬。

  琅琊王氏在漢末世二千石,孫堅殺死的王叡便是王祥的伯父。

  劉寒曾派使者去探王融口風,問問他願不願意出仕,誰知劉曄剛到,琅琊王氏掃榻相迎,王融更是表示願意積極配合大漢新政,這給劉曄整不會了。

  王融想出仕嗎?

  不想。

  但在生死和名聲之間,他果斷選擇生死,這次袁術稱帝,不僅殺得士族人頭滾滾,活下來的更是心驚膽戰。王融前據而後恭的樣子讓劉曄很不適,但這更印證了劉寒對他的教誨,「士族就是下賤,踩著皇族的臉換自己名聲,可皇族一旦動刀子,又會像一條狗一樣趴在你身邊,你讓他往東,他絕不往西,你讓他遛狗,他絕不偷雞。」

  王融當然知道自己這麼做名聲臭了,但他沒得選。太多前人告訴他,鎮北王最恨的就是他這類人,若繼續如此,後果難以承受。

  劉曄得到琅琊王氏的態度自然將消息傳遞給劉寒,劉寒並沒有覺得意外,「讓這傢伙去山海關受幾年苦,將禰衡調回來,孤另有重用。」

  「喏。」

  對於禰衡,劉寒很滿意,這種人是心思單純的璞玉,一旦打磨好,將是國之棟樑,在北邊吃苦了三年,該到調動的時候了。(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