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衛步兵第13師是前蘇軍歷史上一支英雄的部隊,在蘇聯衛國戰爭期間英勇善戰,立下赫赫戰功,榮獲列寧勳章、兩枚紅旗勳章、蘇沃洛夫勳章和庫圖佐夫勳章,為推動戰爭進程起了重大作用。
這支英雄的部隊是1941年11月在空降兵第3軍所屬部隊的基礎上組建的,隸屬西南方面軍第40集團軍,當時的番號是步兵第87師。部隊組建之初,德軍已深入蘇聯腹地,進逼莫斯科。從1941年11月到1942年初,全師官兵主要參加了沃羅涅日方向激烈的阻擊作戰。在艱苦的防禦作戰中,他們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高度的組織紀律性,重創了德軍,樹立了英勇頑強和英雄主義的榜樣,榮獲象徵最高榮譽的列寧勳章,並於1942年1月19日改稱近衛步兵第13師。
利劍出擊
1942年7月,近衛步兵第13師調到史達林格勒休整。9月初,編人史達林格勒方面軍第62集團軍,參加了著名的史達林格勒會戰。
史達林格勒位於伏爾加河下游西岸,是蘇聯內河航運幹線——伏爾加河上的重要港口,又是南方的鐵路交通樞紐和重要工業城市。城市以西、以南是廣闊富饒的頓河下游、庫班河流域和高加索,是蘇聯的糧食、石油和煤炭的主要產區。1941年德軍占領烏克蘭之後,史達林格勒就成為蘇聯中心地區通往南方經濟區的唯一交通咽喉,其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史達林格勒的得失對於整個戰局的穩定都將產生巨大的影響,故此雙方幾乎將所有賭注都押在這座城池之上,勝敗在此一舉。德軍企圖消滅伏爾加河兩岸的蘇軍,打開通向高加索的大門,並前出波斯灣,與日軍在印度洋上會合。為實現這一企圖,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分為「A」、「B」兩個集團軍群,向頓河東部突擊。這兩個集團軍群共有97個師、12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1.7萬門大炮和迫擊炮、1640架作戰飛機,於1942年7月17日進入頓河大彎曲部,規模空前的史達林格勒戰役開始了。
戰役一開始,德軍首先在切爾河地區猛攻蘇聯第62和64集團軍的前沿陣地。在德軍強大的攻勢下,蘇軍同優勢敵軍進行了數天的頑強戰鬥之後,撤退到主要陣地。7月23日,德軍以5個師的兵力進攻蘇聯第62集團軍右翼。經過3天激戰,德軍突破了防線,從北面包圍了第62集團軍的右翼。為粉碎德軍的突擊兵團,蘇軍把第1和第4坦克集團軍投入戰鬥使第62集團軍的幾個師解了圍。但這2個坦克集團軍正在組建中,總共只有240輛坦克,伏爾加河西岸蘇軍的處境仍很困難,第62集團軍的兩翼都處於德軍包圍之中,德軍從西面和西南面對史達林格勒構成嚴重威脅。
1942年8月23日,德軍動用了21萬人、2700門大炮和迫擊炮、600輛坦克和1000多架飛機,從南部和西北同時發動強大的鉗形攻勢。第62集團軍和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失去了聯繫,伏爾加河的航運也一度中斷。德軍逼近史達林格勒城近郊,形勢越來越嚴重,城防委員會發出了莊嚴的號召:「……史達林格勒的市民們!我們決不讓法西斯匪徒侮辱我們的故鄉城市。我們要團結得像一個人一樣,奮起保衛親愛的城市,保衛家園,保衛我們的家庭……我們要使每一幢房屋,每一個街區,每一條街道都成為不可攻克的堡壘……大家都來修築街壘!一切能使用武器的人,都來保衛故鄉的城市,保衛自己的家園吧!」
9月13日,德軍對市區發起兇猛突擊,戰火燒向市內,他們向蘇聯第62集團軍防守的馬馬耶夫崗和中央車站發動攻勢,突破了蘇軍防線。14日下午,通過馬馬耶夫崗向市中心進攻的德軍占領了中央車站,並突進到伏爾加河岸。
13日,62集團軍司令員崔可夫中將和方面軍司令員通話,請求幾天內增援2-3個新銳師。
首先趕來加強第62集團軍的就是由蘇聯英雄羅季姆采夫師長指揮的近衛步兵第13師。9月14日,奉崔可夫中將的命令,13師隱蔽地集結在伏爾加河東岸,待機渡河。德軍9月13日的進攻,已將戰線推至距伏爾加河的最大距離不超過10公里的位置,而史達林格勒市的最大寬度僅5公里。14日,德軍沿察里察河向東撲向伏爾加河,在占領了馬馬耶夫崗、中央車站和專家大樓之後,開始用自動步槍和大口徑機槍掃射中央渡口一帶的伏爾加河岸。羅季姆采夫師長在伏爾加河西岸煙霧的掩護下強行渡河,於下午2時向崔可夫將軍報到,並受領了任務。夜間,整個師渡河到了伏爾加河西岸,立即投入市中心戰鬥,兩天中消滅零星敵人2000人,隨即集中兵力撲向德軍在城西和市中心奪占的兩個重要據點——馬馬耶夫崗和中央火車。
馬馬耶夫崗是位於史達林格勒市中部西側的一座小山崗。它居高臨下,控制著大半個市區。站在山崗上,城北的碼頭、廠礦和城東的伏爾加河盡收眼底。此處陣地的得失,對市區戰鬥的勝負有重大影響。
42團團長葉林帶領兩個營官兵衝到山腳下,開始對山頂德軍發起猛烈的進攻。
馬馬耶夫崗又響起了隆隆炮聲,濃煙四起,彈片橫飛,戰士們冒著彈雨頑強推進,幾乎每前進一步,周圍者隈落下幾十發子彈,不少戰士中彈倒下,鮮血染紅了發燙的土地。
官兵們歷盡艱辛,突入德軍陣地,還來不及把重火器拖上來,德軍飛機就飛來狂轟濫炸。在多處陣地上發生了激烈的白刃格鬥,42團戰士用刺刀、槍托、手榴彈,甚至石塊與德軍混戰在一起,把敵人一個個消滅在腳下。
瘋狂的德軍調來坦克,抗擊42團的攻勢,戰鬥變得更加殘酷激烈了。
整個62集團軍僅有80輛坦克,42團得不到坦克的支援,葉林團長指揮官兵用僅有的幾門反坦克炮打擊敵人。
炮手們堅定沉著,巧妙地利用地形地物掩護自己,敢於在敵坦克抵近到50 - 100米的距離時再猛烈開火,以準確地擊毀它們。有的反坦克手不惜付出生命,與敵坦克同歸於盡。身材健壯、魁梧的炮兵狙擊兵——反坦克神炮手普羅托季亞科諾夫在戰鬥中使德軍十多輛坦克成為一堆廢鐵,他們炮班只剩下他一個人了,他單獨操縱一門45毫米加農炮堅持戰鬥。在馬馬耶夫崗北坡,蘇軍與德軍的塹壕之間的一個凹地里,普羅托季亞科諾夫非常巧妙地偽裝好自己的加農炮,瞄準敵坦克射出憤怒的炮彈。德國坦克手只是在坦克被打壞時才發覺有反坦克炮的存在。儘管機智的蘇軍炮手巧妙地重創了敵坦克,但終於還是被發現了。德軍根據炮聲測定了他的炮位,於是密集的炮彈向他飛來,炮上的光學瞄準鏡被彈片打碎了,大炮卻安然無恙,大炮唯一的主人也平安無事,並用它堅持戰鬥,直到蘇軍占領馬馬耶夫崗。
激烈的戰鬥使彈藥的運送十分困難,加之運給13師的彈藥在伏爾加河岸被德軍炸毀,第42團守衛馬馬耶夫崗的戰鬥打得十分艱難。戰士們珍惜每一發子彈、炮彈及每一顆手榴彈,抗擊德軍頑強的反撲。9月16日、17日兩天,蘇軍與德軍在馬馬耶夫崗上展開拉鋸戰,彼此多次交換陣地。到17日傍晚,第42團終於奪回了馬馬耶夫崗。實際上,馬馬耶夫崗上的殊死搏鬥一直持續到1943年1月底,德軍的許多坦克團、步兵師、團在崗上被擊潰、被殲擊,馬馬耶夫崗是這場殘酷戰鬥的歷史見證者。馬馬耶夫崗戰鬥崗激烈展開之際。42團1營對中央火車站也發起了勇猛的進攻。
15日晚,崔可夫司令員親自向1營1連連長安東,庫茲米奇,德拉甘上尉部署任務,命他堅決把法西斯分子趕出1號火車站,然後堅守住這個支撐點,阻止德軍經這裡向河岸發起的攻勢。
年輕的指揮官立即帶領他的戰士拉開隊形,在夜幕中沖向車站方向。幾分鐘後,密集的槍炮聲在車站上空驟然響起。
車站周圍的建築物已被德軍控制,他們躲在厚牆和掩體後面,居高臨下,從四面八方射出密集的槍彈,在蘇軍戰士前進道路上拉起一道道火網,子彈打得路面、牆壁火星四起。
德拉甘把戰士們分成若干戰鬥小組,從敵軍火力薄弱的左翼穿過鐵路路基,迅速貼近車站主建築物,進到30米距離時,他們接二連三扔出手榴彈,然後穿過濃煙沖了進去。德軍猝不及防,倉惶逃竄。
1連順利地拿下了車站大樓。1營其他部隊隨後占領了車站其他陣地。
英勇的13師官兵投入戰鬥兩天後,即以迅猛的戰鬥動作和大無畏的精神,在德軍最重要的進攻方向上打下了兩枚釘子,築起了堅強的防線。
但是,這僅僅是一場浴血大戰的前奏。
煉獄之戰
德軍對車站失守大驚失色,但他們很快清醒過來,查明這股蘇軍僅有1個連,立即調來重兵,發起了瘋狂的反撲。
德拉甘奪取車站後,立即組織鞏固陣地,在車站大樓和站前廣場一帶部署了防禦兵力。當夜,德軍發起小規模反擊,但被1連擊退。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猛烈的槍炮聲再度劃破寧靜的天空。
德軍俯衝轟炸機帶著尖厲的呼嘯飛來,擦著樓頂掠過,瘋狂掃射投彈,成群的炮彈從後方射來,覆蓋住整個車站。大火在樓房裡熊熊燃起,牆壁坍塌了,鋼筋扭曲了,大地在爆炸聲中顫抖,空氣中瀰漫著令人窒息的硝煙。
1連官兵在殘磚碎石中爬起,來不及抖掉身上的塵土,就倚托工事對衝上來的德軍進行猛烈射擊,德軍一撥接一撥仆倒在地。戰鬥整整進行了一天,車站大樓巋然不動。
德軍迅速增加兵力,改變策略,分成多股向1連側翼穿插。戰鬥在整個1營的防線上展開。
一股德軍繞到1連的後方,聚集在車站前廣場的制釘廠里,企圖從那裡向1連背後實施突擊。1連官兵識破了他們的意圖,率先向其發起攻擊。這時,蘇軍得到了正向車站開進的迫擊炮連的火力支援。1連士兵們占領了制釘廠的一個車間,旁邊的車間則被德軍占領。
此時,戰鬥已轉到建築物裡面了,1連的兵力幾乎消耗殆盡。不僅1連,在周圍作戰的整個1營也處於彈盡糧絕的境地。營長切爾維亞科夫上尉負了傷,被送到伏爾加河對岸,全營交由費多謝耶夫上尉指揮。
德軍不斷地向車站派出預備隊,1營經常三面受敵。彈藥緊張,更不用提吃和睡了,然而最可怕的是渴,首先要為機槍找水。戰士們射穿自來水管,讓水一滴一滴地滲出來。
「制釘廠」建築物里的戰鬥忽停忽起,在短兵相接中刀、鐵鏟、槍托都派上了用場。17日拂曉時,德軍整連整連地向「制釘廠」壓過來,面對這樣的強敵,傷亡嚴重的1連顯然難以抵擋。德拉甘上尉立即向費多謝耶夫上尉報告眼前的形勢。這時,科列加諾夫少尉指揮的步兵第3連前來增援。在來路上,這個連遭遇到密集炮火和多次攻擊,但他們還是衝破封鎖,如期趕到了。瘦高個的3連連長身上穿著沾滿泥土的士兵服,鎮靜地報告:「全連還剩20人,前來報到。」他在給營部的報告中寫道:「我已到達『制釘廠』,情況極為嚴重。但是,只要我活著,任何惡棍也休想胡來!」
激烈的戰鬥持續了整整一夜。德軍自動槍手和狙擊兵分為小組,向1營後方摸來。他們隱蔽在暗樓、廢墟和下水道里,不時地向蘇軍射擊。費多謝耶夫營長命令1連組織一個衝鋒鎗手小組,摸到敵人後方去獨立作戰。志願衝鋒鎗小組每個人都領到了5天的彈藥和給養,悄悄消失在夜幕中。不久,德軍的防禦就出現了混亂。他們顯然搞不清是誰搗毀了剛剛運來彈藥的汽車,又是誰消滅了機槍手組和炮兵班。
從9月18日的早晨到中午,德軍飛機不斷地在城市上空盤旋。一些飛機偏離機群,隱人高空,然後又呼嘯著掠向地面,向街道、建築物的廢墟上拋灑暴雨般的子彈;另一部分飛機拉響戰鬥警報器,帶著刺耳的哨音掠地飛行,企圖製造緊張慌亂氣氛。燃燒彈從天而降,重型地雷接連爆炸,史達林格勒籠罩在一片熊熊大火之中。這天夜間,德軍炸毀了蘇軍據守的車間與「制釘廠」其他建築之間的圍牆,並開始向蘇軍投擲手榴彈。1營的戰士們把剛剛擲過來的手榴彈從窗口又扔回去。一顆手榴彈還未落地就爆炸了,科列加諾夫少尉受了重傷,紅軍戰士一個接一個地倒了下去,但他們仍然在「制釘廠」堅持戰鬥了一天多。兩名紅軍戰士費了很大勁,才將科列加諾夫救出來送往伏爾加河。扎沃敦上尉帶著他的追擊炮連趕來增援,迫擊炮彈早已打完了,但是迫擊炮手們打起仗來個個都很勇猛。
9月21日這一天是1營命運攸關的一天。德軍在坦克、大炮的掩護下,從清晨起就發起瘋狂的進攻,火力之猛,攻勢之凶,完全出乎蘇軍的預料。德軍把這一地區的所有的武器和預備隊都投入了這次進攻,想一舉摧毀蘇軍在車站地區的抵抗力量。但是,他們每前進一步,都遭到巨大損失。正如一個參加過這次戰役的德國士兵在負傷住院期間談到他們遭阻擊時的情景時所說的:「說實在的,這裡沒有真正的陣地。對方躲在一處處廢墟、一堆堆石頭後面還擊我們。我們到處碰壁,等待我們的只有死亡。猛攻是不行的,腦袋會丟得更快一些,我們應該學會打白刃戰。」德軍直到下午才將1營切為兩段。營部和一部分部隊被隔在百貨商店附近,德軍包圍了這一地區,並從四面進行攻擊。百貨商店裡展開了白刃戰。費多謝耶夫上尉率領營部人員,在那裡與德軍進行了力量懸殊的搏鬥,有幾名蘇軍戰士英勇獻身。1連連長派出4個戰鬥小組趕去援救,但德軍集中了坦克火力,猛烈轟擊所有活下來的人。1營營長費多謝耶夫和他勇敢的助手們全部陣亡。他們犧牲後,1連連長承擔起剩下幾個分隊的指揮。剩下的人開始向「制釘廠」附近集中,以構成一定的抗擊力量,代營長德拉甘上尉把情況和形勢寫成報告,派通訊員給團長送去,可是,這個通訊員再也沒有回來。與團隊失去了聯繫,他們只能孤軍作戰了。
同時,德軍還隔斷了他們與友鄰部隊的聯繫,彈藥的供應也中斷了。每一粒子彈都像金子一樣寶貴。德拉甘上尉命令部隊要節約彈藥、收集陣亡者的彈藥盒及繳獲的武器。傍晚,德軍又一次發動進攻,以密集隊形向1營陣地逼來,企圖挫敗蘇軍的最後抵抗。1營的戰鬥分隊越來越少,只得縮短了防線,並開始慢慢地向伏爾加河撤退。蘇軍儘量拖住德軍,與其保持著一定的近距離,使之無法使用火炮和飛機實施攻擊。他們一邊撤退,一邊利用每一個建築物還擊。只有當地板和衣服都燒著了的時候,他們才退出這個臨時陣地。當天德軍才前進了不到兩個街區。
在紅色彼得堡街和共青團街的交叉路口,1營占領了拐角處的一座三層樓房,從這裡可以有效地控制所有的接近道路,這座樓房也是1營的最後一道防線了。營長下令在所有的出口構築防柵,利用所有的窗和牆洞裂口作為射擊孔。紅軍戰士在地下室窄小的窗戶上架設了重機槍,並把應急儲備彈藥——最後一條子彈帶裝上了重機槍。這時1營的防守兵力總共只有40人。決戰的時刻終於到了,德軍的進攻一次緊接著一次。每次打退德軍的進攻後,蘇軍都仿佛覺得無力對付下一次進攻了,可當德軍又一次發起攻擊時,蘇軍官兵不知從哪裡又來了力量,堅決頂住了德軍的進攻。戰鬥就這樣持續了5天5夜。地下室里的重傷員愈來愈多,能作戰的只有19人了。沒有水,只剩下幾公斤外殼燒焦的糧食。德國人想困死守衛建築物的1營官兵,他們停止了進攻,只是用大口徑機槍不斷地掃射。英勇的蘇軍士兵視死如歸,只是想怎樣才能死得更有價值。戰士們削瘦、變黑的臉上,充滿緊張的神情,傷員們身上都纏著血污的繃帶,可手裡仍然緊握著武器,衛生員柳芭·涅斯捷連科因胸部受傷、流血過多而犧牲,手裡還拿著繃帶。她在死前一刻,仍然想幫助傷員包紮傷口。
德軍的數十次進攻都被打退了,寂靜中,能聽到馬馬耶夫崗和工廠區那邊的戰鬥仍在繼續。德國人開始了攻心戰,通過擴音器向蘇軍喊話,讓他們投降。而無畏的1營士兵卻在樓頂掛起了紅旗——用斑斑血跡染成的白襯衣!接下來的進攻被子彈、石塊和最後一批手榴彈打退了。突然,德軍的坦克出現在蘇軍後方。反坦克手榴彈已經用光了,只剩下一支帶3顆子彈的的反坦克槍,反坦克手別爾德舍夫帶著這支槍,欲通過暗道去拐角處,從正面射擊敵坦克,可還沒來得及占領陣地,就被德國自動槍手們抓住了。他騙過了德國鬼子,擊毀了坦克。一個小時後,德軍重新發起進攻,進攻地段正好在1營唯一的重機槍的射界內。德軍士兵猖狂地跳出掩體,列隊行進。這時,營長德拉甘上尉將重機槍的250發子彈一古腦地射向德軍,上尉的手受傷了,但沒有停止射擊,德軍倒下了一大片,剩下的張惶失措地逃回掩體內。又過了一個小時,德拉甘上尉親眼看著反坦克手別爾德舍夫被德國鬼子推倒在瓦礫堆上槍斃了。
進攻停止了,炮彈雨點般地落在1營堅守的房子上。德軍的坦克也出動了。1營官兵開始相互告別。營長的通訊兵科茹什科用芬蘭刀在磚牆上刻著:「羅季姆采夫的近衛軍軍人在此地為祖國戰鬥、獻身。」在地下室左邊的角落裡一個挖好的坑內,整齊地擺放著營部的文件和裝著大家的黨證、團證的軍用圖囊。德軍炮火的又一次轟擊,使房子坍塌了。不知過了多長時間,被震昏的蘇軍官兵才甦醒過來。他們被埋在廠三層樓的廢墟底下,空氣成了維持生命的唯一的東西了。德拉甘、科茹什科還活著,在黑暗中還能聽到有人在呻吟。於是,他們開始用手挖起來,決心走出這座墳墓。挖了幾個小時,他們眼前忽然閃現出星星的亮光,一股清新空氣從小洞口飄進地下室。他們處在德軍的包圍之中,只剩下6個人,而且全部有傷,只有科茹什科的傷勢較輕,也是主要的戰鬥力。他們決定突圍,回到自己人那裡。他們想從德軍後方繞過去的嘗試失敗了,要突圍,只有朝伏爾加河的方向突圍。於是這些倖存下來的人趁夜暗,悄悄地幹掉了兩個德國巡邏兵,忍著傷痛,快步穿過鐵路,散開隊形順利地通過了地雷區。伏爾加河呈現在眼前,他們伏身河邊,不顧河水多麼冰冷,貪婪地喝了個夠,又揀了些圓木和碎木頭,費力地紮成一個小木排,輕輕放下水,順流而下。天快亮時,他們被衝到一個靠近高炮部隊的沙灘上。高射炮手們看到這幾個衣衫襤褸、滿臉鬍鬚、瘦弱不堪的人,費了好大勁才認出是自己人。就這樣,近衛步兵第13師第64團第1營僅剩的6名勇士終於回到了自己隊伍的懷抱……
中流砥柱
近衛步兵第13師在9月份的戰鬥中損失很大,10月初全師在市中心轉入頑強防禦。防禦地帶的縱深從伏爾加河岸算起,在500米到300米之間。由於後方有江河的限制,防禦縱深顯得很不夠,從戰術上看,地形也十分不利。德軍占領的地形高於蘇軍的防禦,瞭望哨可看到蘇軍3~4公里的防禦縱深。而且,德軍占領了市中心大部分地區,並前出到中心碼頭區的伏爾加河岸,利用許多大型建築物和樓房,在自己的前沿修建了穩固的防禦。德軍多次試圖殲滅蘇軍並把他們趕下伏爾加河,但均未奏效,只得在拼死抵抗的13師正面轉入陣地防禦。近衛步兵第13師的34團和42團一邊努力加固自己的陣地,一邊派出超小型的封鎖組和強擊組,進行爭奪敵支撐點的戰鬥。
儘管德軍兵力雄厚,但在狹窄的街道和被炸毀的建築物里作戰,都無法施展其力量,總是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遭受重大損失。他們往往弄不明白子彈是從哪裡打來的,死神在何處等待著他們。10月24日,蘇軍攻克了位於陽光大街和斯摩棱斯克大街拐角的軍人服務社大樓上的德軍支撐點。在攻打大樓之前,39團的強擊小組夜間悄悄把兩門45毫米的大炮運到前沿。2門大炮的殺傷彈直接命中並消滅了德軍4個火力發射點,摧毀了部分樓房。強擊小組在其他火力的支援下,占領了軍人服務社大樓。
而對於「巴甫洛夫樓」,近衛步兵第42團團長葉林上校正確地估計了全團在這座大樓內防禦的重大戰術意義。因為這一支撐點是周圍地區的最高點。從這裡往西1公里,以及市內敵占區都在這個支撐點的觀察範圍和射程之內。它能夠與「扎鮑洛特諾伊樓」、麵粉廠4號樓、鐵路員工大樓里的各支撐點的火器互相配合,形成交叉火力。故首要問題是拿下這座四層建築物。
9月底的一個深夜,巴甫洛夫中士身負重任,率領3名戰士去執行這項任務。在實施偵察之後,發現守樓德軍數量不多,於是他們猛烈投擲一頓手榴彈,趁硝煙未散,衝進大樓,殲滅了德軍,占領了大樓。德國人發現苗頭不對,向大樓實施了兇猛的進攻。整整兩晝夜,這4個小伙子擊退了數倍於己的敵人多次反撲。大樓也因遭受炮擊受到巨大損傷。大部分居民都已逃離,只有少數人還躲在地下室。就在巴甫洛夫中士等人即將彈盡糧絕之時,增援部隊趕到了,他們是包括7名機槍手帶一挺重機槍的機槍排和4名自動步槍手組成的反坦克槍手小組。幾天後,又有4人帶著兩門50毫米追擊炮趕到。就是這些人構成了「巴甫洛犬僂」的守備部隊。這是一個由多民族組成的集體: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喬治亞人、哈薩克人、烏茲別克人、塔吉克人和韃靼人、猶太人,還有一名戰土的姓名至今尚未查明。
這些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的紅軍士兵,在此後的50多個日日夜夜裡,幾乎沒有睡覺和休息。他們沐浴著槍林彈雨,夜以繼日地和進犯的法西斯德軍進行了殊死的搏鬥。清晨,德軍先用火炮和迫擊炮對大樓實施密集的轟擊,接著便開始進攻。機槍排用準確的點射回敬敵人,由於不停的射擊,機槍套筒里的冷水都沸騰了。忽然機槍手倒下了,機槍啞了。另一名戰士馬上補充上來,機槍又噴射出一排排子彈。德軍的進攻火力也很猛,對每一塊石頭、每一個掩體,每一寸土地都進行掃射。用磚和木頭建成的「巴甫洛夫樓」常常因炮擊或空襲而毀壞,遵照團長的指示,蘇軍在樓外修建了火力發射點,還挖了一條地下交通壕通向那裡。他們在交通壕里布置了輕機槍,可以對街面上的敵人射擊。他們還按照3營營長的命令,與7連的另一部分守軍對頭挖,修成了通往麵粉廠大樓的100米的交通壕。在樓內,每挺機槍都有自己的發射陣地。為防止牆壁倒塌,陣地由許多支柱和厚木板加固,並在磚牆上開鑿了使射手們可以在三、四個地方進行射擊。這種結構,即使守備部隊完全被包圍,仍可以堅持作戰。在58天裡,7連官兵擊退了德軍無數次的衝擊一直沒讓敵人穿過列寧廣場,向伏爾加河岸推進。德軍用大炮、迫擊炮轟,派飛機從空中炸,將大樓炸得面目全非,但大樓的保衛者們沒有後退一步,沒讓一個德寇從這裡沖向伏爾加河。
在近衛步兵第13師發起反擊後,一直到德軍全部被趕出列寧廣場及附近地區前,「巴甫洛夫樓」始終是42團的一個重要據點。這座攻不破的堡壘,不僅具有軍事價值,同時還具有巨大的精神價值,以「巴樓」為代表的英雄主義是史達林格勒全體保衛者大無畏精神的象徵,正如他們所發出的誓言:「血,染紅了伏爾加河,染紅了城市的街道和公園。德國鬼子正是在這塊土地上滑下坡去、走向滅亡!」
10月19日以後,友鄰部隊的增援策應,使第62集團軍的處境有所改善。11月11日,德軍最後一次衝擊未遂。包括「巴甫洛夫樓」在內的各個防禦支撐點仍牢牢控制在蘇軍手中,希特勒奪取史達林格勒的企圖始終未能實現。德軍第94師第267團團長威廉·霍夫曼的日記從側面反映了蘇軍的英勇與頑強:
「9月13日:……瘋狂的野獸。
「9月16日:野蠻主義……不是人,而是魔鬼。
「9月26日:……野蠻主義,他們採用強盜的方法。
「10月27日:俄國人不是人,而是某種鋼鐵鑄成的東西;他們不知疲倦,不怕炮火。」
由此可見德軍的恐懼心理和悲觀失望的情緒,是德軍註定要敗的重要因素。
11月19日,蘇軍開始反擊作戰,層層包圍了德第6集團軍。1月31日,史達林格勒市中心的德軍全部被殲,投降的德軍師長馮,特拉米爾抱頭痛哭說:「我們也遇到過失利,遇到過一切……但是這樣的慘敗……。」2月2日,德軍全部投降或被殲滅。2月3日,德國當局發表一項特別公報,希特勒下令全國致哀4天,停止一切娛樂活動。從此,震憾世界的史達林格勒戰役結束了,蘇軍獲得了完全的勝利。這一勝利,最終粉碎和制止了德軍在蘇德戰場上的戰略攻勢,轉入戰略防禦和退卻。它有力地影響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使它向著有利於同盟國方而發生根本性轉折,為英美開闢歐洲第二戰場打下了基礎。
在今天的史達林格勒市列寧廣場旁,還矗立著一座暗紅包四層樓房,這是戰後重修的被命名為「巴甫洛夫樓」。這是為紀念近衛步兵第13師第42團3營7連的戰士們的不朽功績的一座豐碑,載人保衛英雄城的史冊。1943年3月31日,近衛步兵第13師也因在史達林格勒保衛戰中的卓越功績榮獲紅旗勳章。戰功的延續
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1943.2.6~7.9)近衛步兵第13師又參加了庫爾斯克會戰。8月6日前後。13師分三路縱隊沿三條路線前進,阻止德軍向西南方退卻。在霍特梅什斯克車站,師先遣隊以行進間的衝擊攻占該車站,同時殲滅德軍1個步兵營,擊毀10多輛坦克,繳獲5列滿載物資的列車。7日,13師在別廖佐夫卡地域協同其他步兵師圍殲德軍,並繳獲坦克109輛,以及大量槍炮。
在收復左岸烏克蘭的戰鬥中,近衛步兵第13師發揮英勇頑強的傳統,奮力奪下波爾塔瓦城,並因戰功卓著,被授予「波爾塔瓦師」的榮譽稱號。9月末以後,進至第聶伯河,並參加解放克列緬丘格的戰鬥。
全師官兵在收復右岸烏克蘭的戰鬥中,作戰英勇頑強。1943年10月到1944年1月,13師又參加了烏克蘭第2方面軍組織的進攻戰役,收復了兩處城池。1944年3-4月,由於全師官兵在收復新烏克蘭卡和五一城的戰鬥中表現出色,很好地完成了指揮部賦予的各項戰鬥任務,於3月29日和4月1日被授予二級蘇沃洛夫勳章和第二枚紅旗勳章。在1944年利沃夫一桑多梅日進攻戰役中,參加了粉碎德軍梅萊茨集團和堅守與擴大桑多梅日登陸場的戰鬥。
1945年的桑多梅日一西里西亞進攻戰役中,全師官兵表現得頑強果敢,發揮出高超的戰鬥技能。在突破德軍防禦陣地後,所屬部隊經過12天的戰鬥,將戰線向前推進了250餘公里,並於1月23日強渡奧得河。2月至5月份.先後參加了下西里西亞、上西里西亞和柏林進攻戰役。在向德國首都進攻的過程中,13師官兵強渡尼斯河和施普雷河,向前推進60公里,切斷了德國的德勒斯登一呂本公路幹線,阻止了德軍的增援部隊。4月23日,攻占了易北河畔托爾高地域,第二天和美軍的先遣分隊勝利會師。在突破德軍尼斯河防線和進攻柏林的許多次戰鬥中,13師都能按時、出色地完成各項戰鬥任務,因而1945年5月28日,又榮獲二級庫圖佐夫勳章。5月8日,參加了攻克重要交通樞紐、德軍薩克森防禦體系中的堅固支撐點——德勒斯登的戰鬥,並占領了該城。同日,德軍統帥部的代表在柏林簽署了德軍無條件投降書。近衛步兵第13師也從此結束了自己的戰鬥歷程。在偉大的蘇聯衛國戰爭年代,全師約2萬名官兵因戰功卓著榮獲勳章和獎章,其中19名軍人榮膺「蘇聯英雄」稱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第13近衛步兵師駐匈牙利,隸屬於蘇軍南部集群,並改裝為摩托化步兵師,番號不變,改稱第13近衛摩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