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在收到消息時。
雖然有些詫異。
可也在他的可控範圍之中。
在得知王商上位之後,張偉知道,他該回歸京都了。
得為後面的事情做打算。
張偉將手中的信件燒毀。
準備就此離開。
不過,就在他準備離開的時候。
一群人突然出現在府邸之外。
他們面露恭敬。
眼中滿是人崇拜之色。
看到張偉之時,這些人齊齊下跪,口中高呼:「多謝張大人!」
「張大人救我等於水火之中,我等無以為報,僅有家中一點餘糧,還請張大人笑納!」
「這是我家產的雞蛋,還請張大人收下。」
一群人跟瘋了似的。
把他們手中的東西往張偉身邊的隨從身上塞。
張偉身邊的人一臉惶恐。
他們又不能傷了百姓。
只能一臉茫然地看著張偉。
張偉見自己如此被人擁戴,無奈的搖了搖頭。
讓身邊的人將這些東西挨個分發給他們。
又和他們說了一些後續的事情。
哪怕他離開這裡。
也會有人在這邊善後。
肯定不會棄他們於不顧。
再三保證之後,張偉這才脫離了包圍圈。
然後出了縣城。
等離開縣城之後,其他人還心有餘悸。
在看到張偉的時候,小心翼翼的說道:「大人,我們要去下一個縣城嗎?」
「不了!」
張偉搖了搖頭:「回京!」
「喏!」周圍的人深深的看了看張偉。
定定的點了點頭。
他們出來的時間確實有些長了。
之前跟著張偉一起隨行之人,有很多都折在了半路之上。
在外遊歷這段時間。
他們過的十分艱辛。
有時還會去深山老林尋找沒有被人發現的糧食種子。
這也導致人員傷亡嚴重。
他們這批人都是後面補充過來的。
在隨行隊伍之中,從京都來的人並沒多少。
現在劫後餘生。
聽張偉說要回京都。
他們自然喜不自勝。
立刻安排行裝,生怕張偉反悔。
經過長途跋涉。
三月之後。
張偉重返京都。
回到京都之後,王音依然埋藏多時。
不過,王家依舊閉門謝客。
對方離世之時,已經將手中權力交由王商。
張偉自然得上門拜訪。
京中之人得之張偉回歸。
個個大吃一驚。
張偉離開京城的時間太長了。
長到他們都快忘記這個人了。
張偉現在回歸,的確讓他們大吃一驚。
當他們得知張偉去了王家之時。
眾人都惶恐不安。
甚至在猜測張偉的用意。
張偉不在京城的這些年,王家和張家打的不可開交。
兩相制衡。
誰也不讓誰。
可謂不相上下。
陛下在兩人的制衡之中安逸過活。
也算得償所願。
如今,張偉突然回歸。
讓眾人都有些不太適應。
但卻無人敢說。
甚至不敢去找張偉的麻煩。
男劉驁在張偉回歸京城的那一瞬間,便已知道對方的行蹤。
張偉雖然在外遊歷。
可卻隨時在向他匯報。
他也能知道各郡縣發生的事情。
也知道各郡縣的現下狀況。
張偉每發一次情報,男劉驁便會唉聲嘆氣。
神情十分凝重。
因為他知道,大漢怕是沒救了。
大漢現下已然到了窮途末路。
再加上帝王無能。
且他父親已經警告過他,不要讓他參與朝政。
他哪怕有驚世之能,也無回天之力。
只能冷眼旁觀。
現在張偉回歸。
男劉驁有點惶恐,他怕張偉會對王家動手。
王家一旦被張家制衡下去,陛下可能會對張家動手。
這可不是好的現象。
而且對方一回京便去了王家。
這是什麼意思?
王家府邸之中。
當王家之人得知張偉拜訪之時。
眾人都有些疑惑。
張偉這是來王家幹嘛?
王家和張家已經勢同水火。
兩不相容。
張偉現在來王家,不會是來拉仇恨的吧?
或者是來報仇的。
王莽得知張偉來王家時。
直接出門拜訪。
把人請到了自己的別院之中。
甚至越過了自己的幾位叔叔。
「小張大人,這幾年的遊歷經歷如何?」
「可有什麼收穫?」王莽在看到張偉的時候,笑眯眯的詢問了一下。
王莽還是和張偉之前見的一樣。
溫潤君子。
為人謙和。
且特別低調。
只看外表,王莽就是一個憨厚老實的人。
能值得別人信賴的那種面容。
可張偉卻知道此人的為人。
看到這人露出如此神色,張偉微微一笑:「確實大有所獲。」
「這次回京,就是向陛下稟明此事。」
「哦?」
王莽一聽這話,眼眸閃爍了一下。
他深深的看了看張偉。
張偉是他見過的最聰慧的人之一。
張家本就如日中天。
張偉本可在張家的庇護之下步入朝廷,且能位居三公之列。
可張偉卻並沒做這樣的選擇。
而是選了一個不太重要的位置。
一呆就是好多年。
如此聰慧之人,要是不能為王家所用,那就只能將其除掉。
在張偉遊歷期間。
他也曾派人暗殺過張偉。
但無一例外,全部都失敗了。
他派出去的人沒有一個活著回來。
他甚至不知道這些人目前如何。
有沒有被張偉活捉?
聽聞張偉上門拜訪,他自然坐不住,想過來一探究竟。
現在聽張偉這麼說,王莽卻有些茫然了。
張偉到底是知道還是不知道?
真的只是想向陛下匯報遊歷之事?
這麼簡單?
他怎麼有點不相信呢?
張偉和王莽在房間之中說了大概有一盞茶的時間。
等王商等人抵達之時。
張偉才提出告辭。
王商等人目送張偉離開。
等送人的王莽回來之後,王商深深的看了看張偉。
還不等王商開口,王莽便解釋道:「叔父,此人有驚世之才,且他和張家家主也走得不是特別近。」
「咱們要是能將其拉攏過來,王家將會得一大助力。」
「胡塗!」
王莽的話才剛剛說完,王商便恨鐵不成鋼的說道:「你在幹什麼?」
「你之前不是特沉穩嗎?」
「這次怎麼做出如此愚蠢之事?」
「四年之前,朝堂之上的事情你都忘了?」
「張偉怎麼說也是張家的人,他不可能為王家所用。」
「可你現在卻接見了他,還讓他進入王家的府邸之中,你讓京都之人如何看我們王家?」
「你讓陛下如何看我們王家!」
王商確實生氣了。
王莽在王家之中向來名聲頗好。
無論是孝道還是其他方面做的,都是盡善盡美。
沒有任何瑕疵。
這樣的人早已名聲在外。
就連他,也認為王莽是王家不可多得的少年俊才。
可現在是怎麼回事?
王莽竟然在這件事情上犯蠢了。
這事要是被陛下知道。
王家百口莫辯。
「叔父,侄兒知錯!」王莽見王商生氣。
立刻從善如流的認錯。
他在王家本就沒什麼地位。
除了名聲好,其他一無是處。
而他也正是依靠這份偽裝,讓他名聲在外。
哪怕王家的人不喜歡他,也得讓他身居高位。
且他現在已經步入朝堂,還深受眾人喜愛。
他自認自己不比這些人的才能弱。
只要給他機會,他一定能龍飛九天。
「這段時間你先別出門了,好好在家反省!」
「當此世風波過了之後,你再不上朝也不遲。」王商直接說道。
王莽哪裡會反駁?
只能點頭應下。
張偉離開王家府邸之後。
又去見了劉驁。
將各郡縣的事情和劉驁稟明。
話都是真的。
至於劉驁怎麼做,那就不關他的事情了。
把這件事情做好之後,他又去了一趟男劉驁的府邸。
兩人又商量了一段時間。
等張偉出來之後。
整個京都即將變天。
王莽也沒想,就因為他見到張偉一面,王家的人竟然把他擱置了七年之久。
時光飛逝。
公元前8年。
繼王商之位的王根病重。
病重之時,王莽衣不解帶的照顧。
就是想得到王根的權利。
但他的位置不是特別穩,因為有人在旁邊虎視眈眈。
尤其是太后的外甥。
此人地位高於王莽。
且在陛下面前十分受寵。
王家不出意外,肯定會讓此人擔任大司馬。
王莽怎麼甘心?
他在王家伏低做小這麼多年,就是為了熬死他的這些叔叔,然後讓自己上位。
現在突然殺出一個程咬金。
師徒自然不會坐以待斃。
他收集了這人的罪證。
然後將其交給王根。
王根得知此人的野心之後。
立刻將此事告知太后。
太后看了看自己這位外甥的野心,立馬改變主意。
讓劉驁剝奪其職位。
直接讓其成了一個庶民。
此事結束之後,王莽的位置穩如泰山。
王根病重之時,又有王莽在旁隨侍。
王根自然會把心偏向王莽。
且在他病中無法起床之時,王根便將自己手中的權力交給了王莽。
王莽成為繼王根之後的又一位大司馬,還被封為新都侯。
王莽成為大司馬之後。
克己不倦,招聘賢良。
所受賞賜和以前都用來款待名士,生活節儉。
在士族之中得到了好名聲。
張偉則在旁邊靜眼旁觀。
他並沒打算插手王莽干政之事。
也沒想過要阻止。
公元前7年。
劉驁崩逝。
大司馬王莽立刻擁立皇太子繼位。
劉欣登上皇位。
上位之後,他立刻重用太后和皇后一族。
王莽被逼無奈。
只能就此請辭。
然後回到封地新都,閉門不出,安分謹慎。
以此培育自己的名聲,好為自己的復出做準備。
隨著王莽離開。
王氏一族在朝中的地位日漸下降。
甚至已經到了微末狀態。
不負當年五侯同朝的盛況。
在此期間,張家謹慎了很多。
王家被扳倒之後。
男劉欣就此請辭。
遠離朝堂。
回到王家故居之地,休養生息。
整個朝堂之上就只留張偉一人。
張偉雖然位列九卿之一,但權力不是特別大。
也不會讓人擔憂。
無論是劉驁,還是現在的劉欣,對張偉都很是放心。
張偉在劉欣上位之後。
便不再理會前朝之事。
而是默默的編篡自己的農典!
公元前1年。
劉欣去世。
由於沒有留下子嗣。
王太后在皇帝駕崩後的當天,就起駕回了未央宮,收回傳國玉璽。
不久之後便下詔,要求朝中公卿推舉大司馬人選,朝臣會議,紛紛舉薦王莽。
王莽在朝中的聲望很高。
在民間也頗有美名。
尤其是在王莽居於封地之時。
由於次子斬殺家奴,為了博得美名。
他竟將自己的兒子直接亂棍打死。
以此給家奴賠命。
這一舉措讓王莽在民間的聲望很高。
讓他在民間和朝堂之上的聲望日益增加。
劉欣去世之後,王太后執政,自然想讓王家的人重新進入朝堂。
王莽便有了機會。
雖然有人反對,但大勢所趨,王莽還是重歸朝堂。
不久之後。
王太后便讓王莽擔任大司馬,領尚書事,兼管軍事及禁軍。
大權在在握的王莽,擁立9歲的漢平帝登基。
由於陛下年幼。
而王莽有大權在握。
再加上之前的一系列被貶之事。
王莽做事越發謹慎,而且暴露自己的野心。
他在朝堂之上排除異己,黨同伐異,把反對自己的人全部排擠在外。
重新拔濯,順從他的人。
張偉在得到此事之後。
沒有任何表示。
在王莽的再三邀請之後,張偉都不為所動。
一直待在自己的位置之上,著書立作,兩耳不聞窗外事。
王莽見自己說不動張偉。
便不再做無用功。
反正張偉也不會阻礙自己。
沒有張偉阻礙,王莽做事越發的無所顧忌。
公元1年。
王莽給自己加封,讓自己成為太傅,且領四輔之位。
其餘的人都為他的心腹。
有的人為太師,太保,少傅。
皆在三公之列。
這幾人獨攬大權,除卻封爵之事以外,其餘的事情皆有幾人決策。
一時之間。
王莽風頭無量。
公元二年。
大漢大旱,並發蝗災。
青州百姓流亡。
王莽得知後,主動帶頭,將自己的半副身家捐了出去,以此來安置流民。
其他官員見狀,紛紛效仿。
在賑災之時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更讓青州百姓得到穩妥安置。
讓那些流民也得到了短暫的喘息之機。
此事之後,有無數人宣揚王莽的好名聲。
甚至覺得王莽可以和聖人比肩。
這消息傳到張偉耳邊的時候,張偉一笑置之。
並未理會。
公元二年年末。
張偉看著面前的農典,臉上露出了一抹笑容。
幾年時間,他的著作終於有了一定成效。
這本書一定可以讓他名垂青史。
甚至能讓後世的農業得到快速發展。
這幾年的日夜勞作,張偉心身俱疲。
身子已經到了強弩之末。
將典籍完成之後,直接吐血暈倒在書房之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