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div>
對於這點其實周至倒是不如何擔心的,他幹的與其說是學術,還不如說是產品。
如果換到理工來打比方,他幹得其實更類似文科裡邊的工科的活,就是將理論知識用於生產生活實踐,比如瀚文大字庫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不過老爺子們的提醒也值得認真對待,自己丟人不打緊,可因此連累到老辜家的名聲,這就是周至不能接受的了。
「甲骨文字根研究是個好東西啊。」王老爺子點頭:「太適合中國文字的思路了,聽說因此還鬧明白了不少字的含義?」
「是的。」說起這個來周至就有幾分得意了:「比如溝壑的壑,其上半部份在說完解字里的意思,是陷阱的阱的異寫,這個字是怎麼來的呢?右邊的又,其實在篆書的時候,是『手』的字根,而左邊的睿,在篆書里上半部分其實是類似臿一樣的木質或者骨質的農具,而下面的口,其實就是一個土坑的象形。」
「所以這個字,本義就是手拿著刨坑的工具,在地上挖坑的意思。」
「在甲骨文里,阱的寫法也和這個類似,不過沒有表示手的字根,因此大家一開始將代表農具的臿,理解成了一個人的象形,所以阱的阱,就被解讀成了一個人掉進了坑裡的會意。」
「等到我們將字根分析交給小智來處理以後,小智首先是在《說文解字集解》中檢索出來『壑』字的篆書,然後根據這個篆書去檢索了甲骨文字庫,從其中將幾個我們過去認為屬於是異體字的阱字找了出來,認為那幾個帶有手部字根的字,才是阱字真正的本體字。」
「而我們之前把臿理解為人,並認為是本體字的字形,其實才是真正的異體字,簡寫字。」
「在當時去掉了手部,並不影響大家理解這個字的意思,只不過在後來的流傳當中,被大家把意思傳訛了。」
「這個字破解以後,我們同樣也就明白了陷字的由來,它右邊的部分,同樣是來自與早期甲骨文阱字的訛變,只不過這一回被訛掉了工具,變成了以手挖坑的形象。」
「這個解釋明顯更加的科學,也是引入神經網絡算法到甲骨文契合項目當中的一些驚喜,小苗在這個過程當中可謂功不可沒。」
</ins></div>
「目前我們通過字根分析法,已經破解出三百多個甲骨文字,其中有一百多個是異體字,兩百多個是獨體字,要換到前幾年,我每年拋幾個出來,害怕師爺爺不給我個博士?」
「前面說著都挺讓人高興的,最後這句就不像話了!」啟老爺子研究了一輩子的金石學,自然知道破解三百多個古文字的成就是什麼分量。
尤其是獨體字,每個獨體字的破解都意味著大量的古文字上契載的信息被破解,同時和周圍詞句形成網絡關聯,對於推動甲骨文註解工作是不可小覷的力量。
一下破解掉三百多個,完全可以稱之為甲骨文歷史上的又一道里程碑了。
「這是引入新技術新工具以後帶來的短期爆發式增長,不具備持續性的。」周至見到二老眼神開始發亮,趕緊打上了預防針。
「哈哈哈,」王老爺子開心地拍著周至的後背:「好好謝謝小苗吧,今後要是有人拿這拿那的來詆毀你,這就是一道擋箭牌。三百多字啊!懂計算機就是不一樣!」
「小苗一直就是寶貝啊!」周至笑著揉了揉麥小苗的頭髮:「就是這一次都沒能陪她好好玩一玩。」
「機會多的是嘛!下次再來!」王老爺子摸出個銅板遞給麥小苗:「這個你拿著玩兒,剛好和肘子的湊一對兒!」
「哎喲,這個使不得!」周至趕緊起身:「這個太珍貴了。」
「這個是咸豐的,比你的一刀平五千錢母差遠了。不當事兒不當事兒!」
「這可是寶鞏當千雕母啊!」
仿佛中國古代錢幣總有這麼個規律,每當通貨膨脹時國家就會選擇發行大錢。大錢政策對於百姓來說是痛苦的,但對於後世古泉收藏家來說卻是一件幸事。
清咸豐年間,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發展迅猛,在南京建都。清政府鑄錢以滇銅為主,太平軍阻斷交通,致使滇銅運輸受阻。
為了彌補銅料不足和大量的軍餉開銷,清廷於咸豐三年開始發行紙幣和改鑄大錢來解決財政問題。一時間各地紛紛鼓鑄咸豐大錢,不僅幣樣層出,而且大小倒置,當百錢小於當五十錢的情況時有發生,混亂的幣制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這些大錢發行量很少,而在發行之前,需要取銅板雕出錢樣,用於翻鑄,這些錢樣,就被稱為「雕母」,存世的雕母,那就比銅錢更少了。
現在麥小苗手裡的「大銅板」,就是這樣的一枚雕母,基本看不出使用痕跡,包漿是一層極其精美的鈍化膜,一點鏽跡都沒有,通身泛有銅光,在燈光下耀人眼目。
雕刻工藝堪稱精美絕倫,文字的轉折和筆鋒表現的淋漓盡致,正面是楷書的「咸豐元寶」四個大字,背後是上下是當千二字,左右是寶鞏二字的滿文。」
錢肉的表面光潔度猶如現代化的拋光處理。這種巧奪天工的雕樣任誰來看上一眼,都能夠知道是好東西。
這枚雕母當然不能和周至的漢代一刀平五千錢母的價值相比,但是也是屢屢出現在錢幣收藏雜誌上的大錢之一,大家的評價這是目前為止世人所知的,最精美的一枚大錢雕母。
「又不是給你的,這是給小苗的,你起個什麼勁?」王老爺子的樣子像極了春節給孩子壓歲錢的老人阻擋家長拒收的模樣。
「謝謝小苗給我們找來的鼻煙壺。」啟老爺子也跟著摸出一枚壽山石的小印章:「一時間也沒湊手的,小苗還沒有自己的印章吧?這個拿去玩兒。」
「這是?」周至取來一張紙印了下來,發現上面是「春崖」二字篆書。
啟老爺子自己就做過西泠印社的社長,但是老爺子有個習慣,從來不親自治印,他書畫用的印章,全部來自朋友饋贈和自己收集古人印章。
「鄧石如,不陌生吧?」
「不陌生,蜀大博物館裡有好幾幅他的篆書,我也有一幅他的對聯:座上南華秋水;屏間北苑春山。」(本章完)
</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