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0年,一位來自遠東,有著情報背景的奧西波夫先生,代表他的公司向東芝提出了購買四台精密的五軸聯動數控銑床的請求。
這個訂單雖然只有四台設備,但是總價值達到了驚人的35億日元,按照當時的匯率計算,相當於1700萬美元,對於東芝來說是個巨大的商機,並且預計能帶來超過一半的利潤。
然而,這些機器屬於「巴統」(對東歐國家出口管制協定)限制出口的產品,因為它們可以用來製造潛艇的七葉大側斜螺旋槳,這種螺旋槳可以大大減少潛艇運行時產生的噪音。
儘管存在這些限制,交易還是在隱蔽的情況下進行了。到了1983年的5月27日,四台機器從倭寇的一個港口出發,通過一艘遠東船隻運往遠東,期間還得到了挪威一家公司的協助。
東芝不僅交付了機器,還提供了安裝、調試、培訓以及維護等服務。這一切看似完美無缺,但卻因一個人而暴露——熊川崎。
熊川崎是這筆交易的關鍵人物之一,他熟知整個過程。但在1985年底,由於與上司發生爭執,他意外地收到了解僱通知。憤怒之下,熊川崎決定成為「巴統」的證人,揭露了東芝的這次秘密交易。
這一事件如同捅了馬蜂窩,迅速引發了連鎖反應。蓋尼爾立即指示倭國通產省展開全面調查,在CIA的「幫助」下,當地警方找到了充足的證據,並在1987年5月27日逮捕了東芝機械公司的兩名高管——鑄造部的林隆二部長和工具機事業部的谷村弘明部長。
但這僅僅是個開始。當時,倭國正全力以赴與老美國進行所謂的「第二次DRAM戰爭」。而在此之前的第一輪競爭中,老美國在DRAM市場上遭受了重大挫折。
這次,老美國抓住機會對倭國施加了巨大壓力,最終導致當時的首相中曾根康弘多次向老美國致歉,並且在全美的五十多家報紙上刊登了整版的道歉GG,此外還簽署了一系列不平等協議,才平息了事態。
「第二次DRAM戰爭」的結果顯而易見。
老美國通過這次競爭鞏固了其在半導體行業的領導地位,造就了一批行業巨頭,如鎂光、英特爾和德州儀器等,並在全球科技領域占據了主導地位。
如今,當對面的騰野偉崗提起這個名字時,蘇晨發現此人竟然在今年四月的廣交會新品發布會上出現過。他感到似乎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推動著命運的齒輪,使他與這位熊川崎之間產生了某種聯繫。
這種聯繫究竟意味著什麼呢?蘇晨不由自主地充滿了期待。
想到那些高精度的五軸聯動銑床和其他先進的數控加工中心,這些被譽為「工業母機」的設備,能夠製造出其他自動化加工設備,相比依賴人工製造,這些機器生產的產品精度更高、一致性更好、效率也更高,且具有出色的互換性。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要成為工業強國,首先必須是裝備製造業的強者。如果無法自主生產先進的機械設備,那麼現有的生產能力在面臨外部封鎖時就會變得毫無價值。
這一點,可以從第二次印巴戰爭期間巴鐵的情況以及最近阿根廷所經歷的困境中得到驗證。
好吧,關於熊川崎君的事,我們以後再談。畢竟現在才1982年,東芝的訂單還沒交貨,不用著急。眼下最要緊的是說服眼前的騰野偉崗先生,以便能在半導體行業站穩腳跟。
那所謂的「DRAM大戰」,要是少了我蘇二少,還真不好意思稱作「大戰」。
蘇晨心中默念著京劇《挑滑車》里的詞句,「那邊黑漆漆一片,定是敵人的老窩,待我前去,一舉掃平。」嘴上卻掛著笑容說道:「看來熊川崎君雖沒見過我,但對我公司很熟悉啊。有機會真該見見他。不過,騰野君,現在你覺得我對Flash存儲的想法只是隨口說說嗎?」
經過十多個小時的長途飛行,蘇晨終於抵達了老美國的土地。
九金山坐落在老美國西海岸,是加利福尼亞州的一部分,靠近太平洋,是一個世界知名的旅遊目的地。這裡不僅有全球著名的高科技研發中心「哇谷」,還是老美國西部的一個重要金融中心,並且是聯合國成立的地方。
九金山有著地中海型氣候,以灣區、金門大橋和漁人碼頭聞名遐邇,四季宜人,陽光明媚。全市大約有85萬居民,其中約有18萬華人,是西半球華人最為集中的地方之一,華人數量僅次於紐約。
此外,九金山灣區還是一個重要的教育和文化中心,擁有諸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學九金山分校以及史丹福大學等世界知名學府。
正是最後一所大學吸引了蘇晨的到來。
走出機場到達廳,通過海關後,蘇晨與騰野偉崗禮貌地互致鞠躬,承諾保持聯繫後各自離開。
雖然騰野偉崗沒有立即表示效忠,但他答應如果Intel提供的條件不夠吸引人,他會認真考慮蘇晨的建議,前往港城,從頭開始,與蘇晨一起推動Flash技術的應用。
雖然沒有完全實現預期目標,但蘇晨對此已經感到滿意。畢竟,騰野偉崗是倭寇人,在東芝擔任高級職務,不是短時間內就能說服的。
與騰野偉崗的相遇可以說是一次偶然,但這次偶遇或許能為蘇晨打開另一扇產業的大門。他已經播下了希望的種子,至於這顆種子是否會在未來生根發芽,還需要看命運是否會再次眷顧他。
現在,他有更重要的事等著去辦。
說到底,不過是小蘇蘇要先去史丹福大學完成新生報到手續。
史丹福位於九金山灣區的南部,實際上是在帕羅奧多市,占地33平方公里,是老美國面積第六大的大學。它旁邊就是聞名遐邇的高科技中心——哇谷。
正是因為史丹福不斷為哇谷提供優秀人才,才讓哇谷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想到那些如雷貫耳的名字——惠羽、烏歌、麓湖、羅技、藝電、太陽微系統、英達偉、斯科……這些在信息技術領域大放異彩的企業,它們的創始人都畢業於這所名校。